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复习练习题.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复习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复习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复习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复习练习题
(二)
1、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2的溶液显酸性 B.pH=7的溶液显中性
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2、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3、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4、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5、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6、要比较钛(Ti)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以下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查阅初中化学课本上的金属活动顺序表B、利用金属钛和FeCl2溶液进行实验
C、利用金属铁和TiSO4溶液进行实验D、利用金属钛、金属铁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7、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
A.
B.
C.
D.
8、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硬铝片比纯铝片硬度小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D.为防止钢铁生锈,可在其表面涂油
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
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10、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甲、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11、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
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12、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X、Z。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B.Y>Z>XC.Y>X>ZD.X>Z>Y
1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4、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5、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
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渣是Ag、Cu、ZnB.滤液中含有Zn2+、Mg2+、NO3-
C.滤渣是Ag、Cu、Mg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16、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A.Fe、Cu、H2SO4溶液B.Cu、Ag、FeSO4溶液
C.Fe、Ag、CuSO4溶液D.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17、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1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
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1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人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2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2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22、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
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23、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2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撒漏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25、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26、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27、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28、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水垢
29、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OH-B.HCO3-、Cl-、SO42-、Na+
C.Cl-、NO3-、K+、Na+D.NH4+、Cl-、OH-、K+
30、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HCO3B.K2SO4C.KNO3D.Ca(H2PO4)2
31、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l、NaNO3B.HCl、NaHCO3C.NaCl、AgNO3D.H2SO4、NaOH
32、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NaOHH2SO4BaCl2B.NaOHCuSO4NaCl
C.HNO3KNO3K2SO4D.Na2SO4FeCl3KCl
3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l—、HCO3—B.Na+、K+、NO3—、Cl—
C.H+、Na+、OH—、SO42—D.Ag+、Ca2+、Cl—、NO3—
34、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D
A、①有蓝色沉淀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Cl2=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35、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则X可能是()
A、水B、纯碱溶液
C、澄清石灰石D、稀盐酸
36、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
H+、Cu2+、K+、NO3、OH。
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
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A.OH–和Cu2+来自同一工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C.K+和OH–来自同一工厂D.H+和K+来自同一工厂
37、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38、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
①NaOH②MgSO4
③FeCl3④Ba(NO3)2⑤KCl,则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A.②④③①⑤B.③①②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③②④①⑤
39、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Na2SO4、H2SO4、AlCl3、BaCl2B.MgSO4、NaOH、HCl、Ba(NO3)2
C.MgCl2、NaOH、H2SO4、Ba(NO3)2D.Na2CO3、HCl、K2SO4、KNO3
40、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
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用X鉴别D、E时,X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①若X为稀盐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X为澄清石灰水,写出有沉淀生
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1、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①操作I是。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中有氢氧化钠
4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
由此猜测:
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反思】(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43、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可选用下列装置(填序号)制CO2。
设计B装置时使用仪器a的目的是。
(2)在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变化如上右图所示(提示: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
44、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1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
2在蒸发过程中,待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⑵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
流程如下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
⑶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kg,要将其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已知: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0
45、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
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选填序号)。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46、下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_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47、
(1)已知:
水的密度为1.0g/mL。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需要量取水。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8、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9、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10
20
3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X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
0.2
0.2
Y
(1)上表第四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则其中X= Y= .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
【猜想】
I.只有氧化钙II.只有碳酸钙III.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
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II成立。
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I成立,其理由是。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
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
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III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②
猜想III成立
【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石灰浆使用。
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
。
51、用如图6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
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2)模拟工业炼铁:
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
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炼铁技术另一种产物的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⑴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1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0、图11所示。
由图10、图11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⑵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3、“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测得碳酸饮料的pH7(填“<”或“=”或“>”)。
⑵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B.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C.将pH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读数时,在30秒内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⑶本次实验中滴管使用出现了如图6~图9所示的四种常见错误操作。
请你从这四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请写明所选图的序号),具体说明改正错误的方法。
图6图7图8图9
⑷使用白色点滴板完成实验有显色明显、便于对比、(填一项)等优点。
5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人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l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墓本类型是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猜想2:
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水至不再
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
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溶液换成溶液。
55、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
。
56、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