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826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docx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docx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

1露布:

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用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悬起以吸引读者。

2、开元杂报:

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3、敦煌进奏院状:

一种和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1)没有报头,开编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3)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

(进奏院状的基本内容是谕旨、奏折、官方动态等)。

(宋代的报纸审查制度)

4、定本制度:

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设立的制度。

规定:

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

据此发抄。

它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审报体制。

定一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5、邸报:

是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发布。

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官僚的奏章;军事情报、刑罚等。

它从宫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宫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6、小报:

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

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内容主要是:

朝廷动态报道。

官吏任免消息。

皇帝谕旨诏令等。

小报的信息灵通。

时效性较强,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还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读者范围广。

小报的发行,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的一统天下,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它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漏之禁。

因此受到了封建统治者和派官员的查禁。

(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民办报纸。

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开创了我国民办报纸的先河。

)民间报房:

是一种在明代兴起,由民间创办的以赢利为目的并公开活动的独立行业。

7、旗报:

是一种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的传播方式。

8、牌报:

是将文字写在牌上,也是一种可以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9、揭贴:

是一种传单,可张贴、传闻,内容多为檄文、政策性的声明与公告等。

10、京报:

是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的通称。

其基本内容是宫门抄、皇帝喻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京报的稿件是从宫廷有关部门抄出来,滑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

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简称《察世俗》)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

米怜为主编,署名博爱者。

该报为中文月刊,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

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还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了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告贴”(告示广告)。

它采用略带丈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

体载多样。

(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

创办人、主编:

郭士立。

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

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

它每期都刊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

(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3、《蜜蜂华报》(澳门那只蜜蜂就想要个儿子)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家报纸。

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

由当时的葡萄芽执政党创办。

该报为当时的葡萄芽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基本内容为新闻、言论、公文、读者来信等。

4、《广州纪录报》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

1827年11月创于广州。

创办人为英国鸦片商马地臣。

该刊为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性、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

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宣扬英国的殖民政策、鼓吹不平等贸易,为鸦片倾销辩护,主张西方对华采取强硬政策。

5、《六合丛谈》(上海地区出版最早的中文刊物)。

对中国这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份综合性的新闻性期刊。

1857年1月26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任主编。

该报不纯粹宣传基督教义,刊有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内容。

6、《万国公报》(其前身为《中国教会新报》,创刊于1868年9月5日上海)深具影响性的中文宗教性报刊。

(重新整理部分)该刊的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自第301期起改名为《成国公报》,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

该报不是纯宗教性刊物,自创刊至第300期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间刊一些中外史地、科学常识等稿件。

改名后成为一个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蒋芷湘领着妻儿在大年30那天晚上跳江而死)

7、《申报》

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

蒋芷湘、钱欣伯、何桂笙等担任主笔。

该报将创办利作为首要目的,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

8、《字林沪报》

1882年创刊于上海,由字林洋行创办。

《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9、《新闻报》

中外合资创办的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

(由中外商人合组公司创办,以“经济独立、无偏无党”为宗旨。

在内容上形成准确,迅速报道经济新闻及商业行情的主要特点。

)1893年2月17日创刊,著名报人蔡尔康主笔。

10、《循环日报》——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一家著名的政论报纸

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

刊登行情、新闻、评论消息、广告等内容。

(记忆:

王韬打了资产阶级一巴掌,气死了24个人。

1、《中国外纪闻》(记忆:

95年石榴成熟的时候,梁启超第12次受到胡锦涛的接见)

它是戊戍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最早报刊。

1895年12月16日创刊,其前身是1895年8月17日创刊的《万国公报》。

是维新派第一家正式机关报。

北京创刊,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

改名《中外纪闻》后,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

其内容除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以编译外文报纸、电讯、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刊载清廷奏章为主要内容。

2、《强学报》强学会上海分会的机关报。

1896年1月12日由康有为在上海创办。

它的政治色彩较《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理为浓厚,旗帜鲜明地倡导变法维新。

其办报宗旨是“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

3、《时务报》

它是变法维新运动高潮时期改良派最光创办起来的一份机关报,也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变法维新的报刊。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

梁启超任部主笔。

它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

以“论说”及翻译外报为主要内容。

(南北呼应,可维新运动造势)

4、《知新报》(创办较早,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

它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喉舌。

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

唐才常、陈为镒先后担任主编。

它是一宣传“新学”,鼓吹变法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以倡新学、开民智、盲人才、图富强为宗旨。

6、《湘报》

湖南的第一家中文日报。

1898年3月7日在长沙创刊。

集资创办,唐才常任主编。

该报设有论说、奏疏、电旨、公牍、本省新闻、参国时事、商务等栏目、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旨。

《湘报》文字浅显,言论激烈。

7、《国闻报》

它是维新派的中国北方的最重要的宣传阵地。

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

主要创办人严复。

该报基本内容为电传谕旨、路透电、本地新闻、参地新闻、外详新闻等。

至以通外情为要务,尤其注重外报选择和新闻采访工作。

其办报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帮助读者学习西方的“民主”和“西学”,以求中国的富强。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由外入内”,以1905年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1894-1905年,即从兴中会成立到同盟会成立前夕,这是他们进行早期革命宣传及初步展开报刊活动的阶段;后一阶段为1905-1912年,即从同盟会成立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是他们报刊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的阶段。

1.《中国日报》

它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由陈少白担任社长兼总编辑。

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

(1)揭露和声讨请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

(2)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车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3)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会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4)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中国日报》仿日本报纸采用短行排印,这对传统的竖行长行版来说是一项业务革新。

(《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报,其最大特点是把办报和武装起义等紧密结合在一志。

2、《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

1900年11月日在横滨创刊出版。

由郑贯公、冯自由、冯斯栾创办,郑贯公主编。

《开智录》以“开通民智”为宗旨,印刷、发行要依附《清主报》,内容和《清主报》相似。

3、《译书汇编》

由我国第一个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的成员创办的刊物。

1900年12月在东京创刊。

该刊“专以编译区美法政名著可宗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4、《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由宋教仁、田桐等主办,程家柽任总编辑。

该刊为大型时事政论月刊,宣传“三民主主”的政治纲领是其办刊宗旨。

其宣传内容主要有:

(1)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

(2)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3)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主主义。

此外,它还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

5、《清议报》——保皇派报刊中最有影响的两份报刊

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后来成为保皇会的第一个机关报。

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

该报以时事评论为主,其办报宗旨是“主持清议、开发民智”。

该报于1901年12月21日因火灾而停刊。

6、《新民丛报》

它是一份保皇派报刊,是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

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

由梁启超主编。

该报内容丰富(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编辑严谨,印刷精美。

其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科技文明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新民文体”也同靡报界和文坛。

7、《时报》

戍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改良派在国内重点创建的舆论阵地。

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狄平子、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

该报从创刊始,就以执中公允的姿态出现,既批评顽固派,又批评革命派。

因此,在政治上并没有造成我大影响,而是在报纸的评论、编辑、出版方面敢于大胆革新,为我国的报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8、《大公报》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由英华创办,自任社长,总揽经营和编务。

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由莫华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

(2)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3)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4)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9、《京话日报〉〉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

1904年8月创刊于北京。

创办人兼社长彭翼仲。

该报政治上主张保皇立宪,从一创刊就宣传它是中国人办的报纸,“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反映人民的疾苦,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热心为读者服务,因而保受读者信任和赞许,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官僚和权贵。

10、《东方杂志》

中国近代刊行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期刊。

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创刊。

先后有孟森、胡愈之等人负责编辑工作。

该报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对外主张联日抗俄,对内提倡君主立宪,教育救国。

内容除自己的社论外,还经常选录多种报刊的时论、记事、要闻、奏折等,资料性较强,类似文摘性刊物。

1911年改革后,逐渐采取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兼容包的编辑方针,仍坚持改良主义,但它宣传欧美,也译载有关社会主义的内容。

新文化的运动后,保守反动。

五四运动后又进行改革,社会科学论著增多,科技文章减少,介绍时政。

1948年停刊。

11、《大江报》

文学社机关报

1911年1月3日创刊,其前身是《大江白话报》,由詹大悲投资创办并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詹大悲主持的《大江报》有两大特色:

一是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宫为主要读者对象;二是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

12、《中华民国公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机关报。

1911年10月16日创刊于武昌。

由牟鸿勋出任第一任社长。

该报主要内容是刊载军政府和下属各部门以及各革命团体的公告,报道有关武昌起义及各省光复消息,评论革命形势和军政府的政策法令等,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逐成为黎元洪控制下的舆论工具。

1、章太炎

我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

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

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

1902年,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

1906年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维读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

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

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2、黄远生

中国新闻中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被积为“报界奇才”。

先后编辑过《少年中国》、《庸言》等刊物,曾任《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并为《东方杂志》等刊撰稿。

他认为新闻记者应有“四能”:

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他常能采写到重大新闻及内幕新闻,材料丰富可靠,文笔鞭辟入里,成为民国初年新闻记者的巨檗。

他被革命党人误杀后,友人将他部分作品整理成《远生遗著》,是我国第一郭报刊通信文集。

3、邵飘萍

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

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报人生涯。

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

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

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

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

同时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

他最擅长新闻采访:

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1、《新青年》

“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舆论阵地,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15在上海创刊,陈独秀是其创办人、主编及主要撰稿人。

原名《青年杂志》,1916年更中为《新青年》,早期以思想启蒙为要务:

自第2卷起,陈独秀把“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的宗旨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青年的思想实际逐渐结合起来,影响也日益扩大,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后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

总的来说,《新青年》前期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但是它唤醒了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为当时媒体的新闻传播增添了新内容。

2、《敬告青年》

它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一篇文章。

该文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打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希望青年自觉奋斗: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向读者疾呼: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他号召青年奋起追求解放,摆脱中国教干年封建思想文化的缚束。

因此,可以说《敬告青年》就是一篇反封建的檄文。

3、《每周评论》

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机关报,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从26期起,由胡适主编。

其内容很丰富,主要有:

(一)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三)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更重要的是,它重点报道了五四运动,坚持正确和舆论导向。

它创刊的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它“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壁。

4、《湘江评论》

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

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由毛泽东主编。

它是一张小型周报,主要任务是传播“新思潮”。

以述评为主,时事报道和评论相结合,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引人注目,其新闻、评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

其实出内容有:

(一)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其对世界革命的影响;

(二)进行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宣传;(三)阐述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思想。

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向旧世界宣战的号角。

5、《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

1919年7月21日创刊,周恩来主编。

该报为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有时还发行号上。

以评述为重点,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

它以“革命者既要改造社会,又要在这一斗争中自觉改造自己思想”作为该报宣传的宗旨。

广大读者称赞它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冠”。

6、《共产党》月刊

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

1920年11月7日创刊,由李达主编。

《共产党》月刊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

(2)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

(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主,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动态。

它不仅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材,而且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思想、沟通情况、酝酿建党的一条重要纽带。

7、《劳动界》

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的工人刊物。

1920年8月15日创刊,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李汉俊任主编。

该刊的宗旨是“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

它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它还报道国内工人运动情况,尤其是国内各地成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的消息,为工人读者传递自己阶级的消息,促进工人和觉醒。

它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8、《劳动者》

它是广东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0月3日在广州创刊的。

该刊创刊的目的也是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从而进一步将工人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

从内容上看,它比《劳动界》和《劳动音》要逊色得多。

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对刊物编辑的影响,该刊存在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倾向。

9、中俄通讯社

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

1920年7月在上海创产,由共产国际工作组和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

简称中俄社,1921年5月5日起,改称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斋。

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

它一方面根据俄国和共产国际的精神,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国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

1925年8月1日,中俄社停止工作。

10、三大副刊

“五四”期间,许多报纸的副刊改变了以前消闲低级趣味性质,变成介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艺和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阵地,有的还传播了马列主义,其中影响较大有之大著名副刊。

(一)北京《展报》副刊。

《展报》原来第7版具有副刊性质,后来在李大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这一段进行改革,主要是增加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和《自由论坛》和《马克思研究》等栏目,使其成为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新园地。

1921年10月12日起,第7版单张出版,刊名《晨报副隽》,由孙伏园主编,鲁迅撰稿支持。

这一副刊在思想文艺界有着广泛影响,为发展新文学作出了贡献。

(二)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

1919年6月16日起,该报取消了《民国闲话》和《民国小说》两个副刊,另办《觉悟》副刊,由邵力子主编。

它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

1925年12月,《民国日报》被国民党右派掌握后,《觉悟》失去了进步作用。

(三)上海《时事新报》和《学灯》副刊。

1918年3月4日创刊。

除主要介绍资产阶级学术文化外,还曾刊登过有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此外还曾发表过李大刈、陈望道的文章和郭沫若早期的诗作。

后来该刊向右转,脱离进步文化潮流。

1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

1918年10月4日成立,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任导师。

该会还出版《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

该研究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

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文业的开端。

12、徐宝璜

我国早期著名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

1912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经济和新闻学。

191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晨报》编辑。

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任教,主讲新闻、经济方面的课程,1930年6月1日在北平病逝。

所著的《新闻学大意》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

学界泰斗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其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1、《向导》周报

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

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

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

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它积极评说时政,同帝国主义反会宣传工具进行激烈的舆论斗争,批驳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

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2、蔡和森

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宣传家。

1918年同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

1922年,协助编辑团中央机关报《先驱》半月刊,并主编第8、9、10三期。

1922年9月13日《向导》创刊后,他担任主编,发表了大量文章。

他具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