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747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期初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①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③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道: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

“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④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

“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⑤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

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

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

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徵。

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后来李白有诗评道: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琴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B.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古琴在演奏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文中所举的《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例子,印证了这一点。

D.古琴,“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可以观风教,摄心魄,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也可以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是最好的道德教化工具。

2.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C.庄子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李白等人。

D.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B.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道家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而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因而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D.在第五段中,作者引用了有关诗文,来表明道家思想在琴乐中有了渗透并与之融合,而这种渗透和融合,使古琴文化内涵更显“清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秋舞火龙

陈立仁

①被称为“二龙头”的戚海大来到“大龙头”卞家明家,直嚷嚷:

“你这个大龙头就不能出出头,趁着我们这把老骨头还没散架,在中秋再玩一玩舞火龙!

②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

传说1880年,铜锣湾大坑地区遭受了特大风灾,灾后有一条大蝶蛇四处作恶,居民深受其害,就组织起来全力搜摘,终于在一个晚上打死了大蟒蛇。

没想到,几天以后,大坑地区就瘟疫流行,持续了十来天,重病和死亡人员不计其数。

直到农历八月十四中秋节隔夜,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梦见观音菩萨,让居民们在中秋节晚上舞火龙来驱散瘟疫……急病乱投医,居民们赶紧集资,用珍珠草扎一条长长的草龙,又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长寿香,然后在锣鼓音乐声中舞动着行走,就像一条火龙在铜锣湾几十条大街小巷飞舞……说也奇怪,连舞了三个晚上,瘟疫逐渐消散了。

于是,中秋舞火龙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成为习俗。

只是,近年来这舞火龙的习俗渐行渐远,差不多就要被人们忘记了。

③这时,卞家明沉思着点头说:

“兄弟,玩一把那不是大事,我在想啊,这‘舞火龙’总不能在咱们这些人手中断了代呀!

④威海大眼光顿时黯淡了下来:

“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只是……”

⑤卞家明说:

“报上说内地城市重视历史文化,不忘乡愁,我想了很多,咱这舞火龙也传承了有了一百多年,虽说是民间的玩艺,拋开迷信不说,也算得上是文化吧!

咱是龙的子孙,认真玩一把,请电视台来做一个片子留下来,让咱子孙后代有个念想。

⑥威海大听着,笑逐颜开,猛一拍桌子,说:

“好想法,咱这就做起来……”

⑦农历八月十五说到就到了。

这天傍晚,担任舞火龙总指挥的卞家明呼地举起五色的龙图案督察旗,发出了指令:

“十八响炮仗点放,锣鼓齐敲,插香喽!

”紧接着,急促的锣鼓声响起,一条火龙舞动翻腾着开始前行。

卞家明挥舞着督察旗,瞪着的眼睛随着晃动的红绣球翻转,还不时地中气十足地大声喊叫着。

火龙翻滚得眼花繚乱,一会是“火龙滚沙”,一会是“飞虬朝日”,一会又是“游龙戏珠”……广场上的人群也沸腾着,扬起阵阵喝彩声。

民众的喊声越激扬,火龙舞动得越活跃,在灯光下闪着红火,穿梭在沸腾的人群里。

⑧“大龙头,大龙头!

”随着响亮的喊声,给这次舞火龙最大赞助的铜锣湾食品商号的吴老板走了过来,他握紧了卞家明的手说,“一个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光靠你大龙头和二龙头起劲是很难维持的,要想它发扬光大,就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要让民众记得,民众喜欢……”他接着说,“我听我父亲说过,那年中秋前,卞老您的父亲操演了祖宗的舞火龙绝技,在一条飞舞的火龙里藏满了炸药,在锣鼓喧天声中舞动到了汪精卫集团设在香港的机关报《南华日报》门前,突然冲进报社,火龙爆炸,捣毁了这家汉奷报纸,之后又刺杀了《南华日报》社社长、汉奸林柏生,使在香港的汉奸走狗大为恐慌。

撤离时,卞老您的父亲为了掩护其他爱国人士的安全,被特务杀害了。

这么多年,舞火龙一直让我父亲魂牵梦萦!

父亲临死前还对我说,他有生之年没能看到再舞火龙,遗憾哪……”说着,吴老板坚决果断地表示:

“舞火龙决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了代,我支持你们,把舞火龙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⑨卞家明的眼睛湿润起来,他拉着吴老板的手,摇着摇着。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这篇小说的线索。

“舞火龙”串联起了戚海大、卞家明、吴老板三人,使小说的脉络更加清晰。

B.小说第二段插叙1880年的传说,是为了证明“舞火龙”的巨大功效,表明近年来人们对“舞火龙”的忽视和遗忘是不应该的。

C.“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只是……”说明卞家明的话引起了戚海大的思索,他也认可卞家明的话,但一时之间没有想好该如何落实到行动上。

D.广场上人群的沸腾和喝彩,吴老板的大力支持让读者看到了“舞火龙”发扬和传承的光明前景。

5.请结合文本,说明戚海大、卞家明、吴老板对“舞火龙”意蕴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6分)

6.小说结尾借吴老板之口穿插当年卞家明父亲的事迹,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14年至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

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

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晨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新华网《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李克强总理的话让我们明白:

阅读不只是知识分子、学生的功课,而且是中国人应有的生活方式。

阅读不只是个人的爱好,还是国家创新力量和道德力量的源泉,是关乎人类文明传承的大事。

他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精神财富,并终身受益。

----李和平《高质量“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

材料二:

“许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保障每个公民平等地获得阅读资源、开展阅读行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就每个人的阅读行为来说,的确是个人的事,每个人读多少,什么时候读,甚至读什么,政府很难做出统一的规定。

但是,在全民阅读问题上,政府不是没事可干而是大有可为。

国民阅读调查组负责人徐升国认为,现代社会,阅读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穷人家的孩子通过阅读也可以改变命运。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当然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推动全民阅读立法的核心不是限制公民个人阅读的自由,而是明确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

----《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政府当比个人“上心”》

材料三:

媒介形态日益丰富,从时空上极大拓展了个人视野,理固宜然。

但在传播快时代,资讯从不足变得过剩,公众所缺的不再是内容资源,而是阅读的一份宁静与耐心。

人们的浏览行为越来越多,真正的阅读却越来越少。

但接触信息无法替代沉静思考,毕竟,在触摸屏滑动指尖,与手抚简篇、感受墨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

传统阅读的过程,既是追随作者的笔触,其实也是在思索中与另一个自己对话。

加拿大学者约翰·米德专门出书倡导“慢阅读”,强调拉近读者和所读信息之间的距离。

美国篮网队后卫肖恩·利文斯顿接受采访时就曾谈到,他通过阅读赫尔曼·黑塞的名著《席特哈尔塔》激励自己找回了状态。

巴克莱中心球馆更衣室的一本蓝色小书,蕴含着让人度过危机的精神动能,这正是书籍的魅力。

----李浩燃《回归阅读是一种自我救赎》(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阅读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

B.全民阅读重在“全民氛围”,如果国家能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全民阅读就能在短时期内良好地实现。

C.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政府应当“上心”,个人也应“上心”。

不知从哪一本书读起的年轻人,可以从倾心于全民阅读的公众人物提供的书单开始。

D.现在不是一个资讯匮乏的时代,而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大家在阅读手机的时候大都是匆匆浏览。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过去的“倡导”,升级为如今的“大力推动”,这不只是字面上的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国家对全民阅读重大意义认识上的升华。

B.从材料一可见李克强总理对阅读的定位和期许很高,他的阅读生活是自觉追求高质量的。

C.传统阅读受到互联网新媒体阅读的冲击,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通过电子终端进行的浏览,成为了一种有益的阅读补充形式,值得大力倡导。

D.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只有摆脱了对阅读的实用、功利目的,阅读行为才会根植于精神,融入人们的气质。

9.以上三则材料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余庆,字居业。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

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

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

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

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

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

未几,罢为太子宾客。

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

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

“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徽章路,不可。

”权者不悦。

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肆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

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太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

迁尚书左仆射。

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

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

复为太子少师,封蒙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

建言:

“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

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

”诏可。

穆宗立,加检校司徒。

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

余庆少砥砺,行己完洁。

仕四朝,其禄悉明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

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

“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

”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

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

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

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

“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C.余庆少普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品:

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

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

B.国子祭酒:

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C.儒学:

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

D.缗:

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

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五百文。

文中用的是后种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

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

B.郑余庆正道直行,不惧奸佞。

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

C.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

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

D.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

他自奉甚薄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

(2)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每句节奏都为“二二三”,如“岁暮/阴阳/催短景”。

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慨,故应用低沉、顿挫的调子来诵读。

B.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

C.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感慨:

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也有客居天涯的凄寒;既有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D.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声音来写战争,更加痛切地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前两联着重写所见所闻,后两联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非常和谐。

15.“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请结合诗句,从诗句的气象雄浑和具有丰富的言外之意两方面进行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十分出色。

诗中不仅用优美的视觉形象强化听觉形象,还用富于变化的旋律表现先“滑”后“涩”两种意境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叹当时南宋近事,即宋孝宗隆兴元年刘义隆派张浚仓促北伐在符离兵败事。

(3)_________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人们过多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在下降,错别字连篇累牍。

面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推出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B.我们崇尚法治社会,但也不能忽视传统美德的调节功能,如果把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到公堂,我们岂不天天官司缠身,聚讼纷纭?

C.台湾《中国时报》6日刊文指出,毒品入侵台湾各级校园,数量巨大,且增长迅速,其危害不亚于恐怖犯罪,当局不能等闲视之。

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个民族具有凝聚力和认同感,关键要看在灾难面前能否守望相助,在风浪面前能否团结一致。

只要团结互助,我们就不惧怕任何灾难。

B.世上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无缺的,我们选择制度不能离开我们的生活实际,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C.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行驶,其他机动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00公里行驶。

D.纵观古今中外,无数伟人与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低调做人的典范,他们也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支持和美誉。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一次,有人曾向希尔伯特请教:

明天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

这位20世纪科学工作者界的领袖幽默地说:

“到月球上去抓苍蝇。

”________。

希尔伯特在回答为什么时说:

“因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许多连带性的技术难题,而这意味着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几乎一切的物质困难。

”今天,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去月球发电、种庄稼,已经像“抓苍蝇”一样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

A.这有点儿像天方夜谭。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

B.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

C.这简直不可思议。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

D.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

这是无法想象的

20.请使用关联词,将下面三句话组合成符合要求的复句。

部分词语可增删。

(6分)

①你坚持读名著。

②你的语文成绩逐步提高。

③阅读名著能提升人的语文素养。

要求:

(1)强调阅读名著的必要性,用于对方开始阅读名著之前起劝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调语文成绩提高与阅读名著的因果关系,用于对方阅读一段时间语文成绩确实提高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

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尽力而为,请您放心。

俗语云: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1)将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4)将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配角综合征”是一种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表现。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

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存在。

有人认为,当配角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担子没那么重,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也有人认为,人人都甘当配角,谁去做团队的领头羊、引领者呢?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

从材料内容出发,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D2.C3.B

4.B

5.

(1)对戚海大:

是香港中秋节具有的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

“玩”字突出显现了这一点。

(2)对卞家明:

是历史文化的代表,乡愁的象征。

卞家明想制作纪录片将这样的活动记录下来,给子孙后代留个念想。

(3)对吴老板:

是忠贞爱国、惩奸除恶精神的象征。

吴老板赞赏的是当年卞家明父亲摧毁汉奸报纸,刺杀汉奸走狗的壮举。

6.

(1)情节上,照应上文,解释吴老板赞助“舞火龙”的原因。

(2)内容上,将“舞火龙”视为爱国和报国精神的代表,丰富了“舞火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