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608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x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x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

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3、名词解释

干洁大气;气象要素xx

一、名词解释

1.辐射  2.辐射通量密度    3.基尔霍夫定律

4.黑体/灰体5.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6.维恩位移定律

二、填空

1.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波长范围分别为3-120μm和0.15-4μm。

太阳辐射中99%为 短波辐射。

2.光合有效辐射(PAR)约占太阳总辐射的50%,PAR的波长范围是0.38-0.71μm,其中光合作用最强和次强的波长分别是0.6-0.7μm和0.4-0.5μm。

三、判断

1.在相同能量下,波长越长的光实际所含光量子个数越多。

(√)

2.某物体对长波辐射反射率高,则它对短波辐射的发射率就高。

(X )

第二章、辐射

一、名词解释:

30分

1、太阳常数、大气质量数、太阳高度角

2、地球辐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二、计算题:

40分

1、如果把0.48μm作为太阳黑体辐射的发射峰值,求太阳发射的辐射通量密度是多少W/m2?

如把0.72μm作为太阳黑体辐射的平均波长,求太阳发射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多少Ei/(m2.s)?

•解:

由λmax=2897/T得:

T=2897/λmax=2897/0.48=6035.42(K)

=1×5.67×10-8×6035.42

=7.52×107(W/m2)

•已知

•?

解:

一个光量子携带的能量e=hc/λ=6.63×10

×3×10

/(0.72×10

)=2.76×10

(J)

•一个爱因斯坦值Ei=

=6.02×10

×2.76×10

=1.66×105(J)

•光量子通量密度=E/Ei=(7.52×107)/(1.66×105)=4.53×102(Ei/(m2.s))=4.53×108(μEi/(m2.s))

2、某物体温度为20℃,发射率为0.93,同时物体受到辐射通量密度为320w/m2的大气长波辐照,用红外测温仪测此物体的温度时,误把它的发射率当作1.0处理,问红外测温仪测得的此物温度是多少?

与此物实际温度相比,是偏低还是偏高?

•解:

物体实际发射的辐射通量密度

• E实=εδT4=0.93×5.67×10

×(273+20)

=388.6(W/m2)

•物体反射到达它表面的大气长波辐射通量密度

•    E反=rE=(1-0.93)×320=22.4(W/m2)

•红外测温仪测得的辐射通量密度

•       E测=E实+E反=411(W/m2)

•由E测=ε测δT测4=5.67×10-8×T4=411(W/m2)

•   得T测=291.8(K)=291.8-273=18.8(℃)

•ΔT=T测-T实=18.8-20=-1.2(℃)

•答:

红外测温仪测得物体温度为18.8℃,比实际物体温度低,低1.2℃。

三、简答题:

30分

1.提高大田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

(如何提高大田作物光能利用率?

充分利用生长季;选育高光效的作物品种;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叶片光和效率;加强田间管理,改善作物群体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温度

一、名词解释:

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直减率逆温大气稳定度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农业界限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二、填空题;

1、大气减弱太阳辐射的方式有( 吸收 )、( 反射 )、( 散射 )、

2、当γ=γd时,对作干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中性的);对作湿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不稳定的)。

3、当γ=γm时,对作湿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中性的);对作干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稳定的)。

4、当(γ〉γd)时的气层是绝对不稳定的;当(γm〈γ〈γd)时,气层为条件性不稳定。

5、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团的绝热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干绝热直减率):

常用(γd)表示,其值为(1°C/100m)。

6、饱和湿空气团的绝热变化称为(湿绝热变化);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

常用(γm)表示,其值平均为(0.5°C/100m)。

7、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纬度)、(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

8、一天中,太阳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12时左右),空气温度的最大值出现在(14时左右)。

9、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为(日射型)、(辐射型)、(过渡型)。

10、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是:

(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三、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为(b)(c)(d)()。

a、吸收型b、日射型c、辐射型d、过渡型

2、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值是(a)(b)(c)(d)。

a、0℃;b、15℃;c10℃;d、5℃;

3、五基点温度指标包括:

(a)(b)(d)()等。

a、最适温度;b、最低温度;c、最高致死温度;d、最高温度;

 

四、改错(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γd表示实际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γ

2、在北半球,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月平均最低温度出现在2月。

海洋上

3、在北半球,海洋上的月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

内陆地区

4、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5、晴天时,一天中土壤表面的最高温度出现12点13点

五、判断题:

(正确√,错误×)

1、γ表示实际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2、γm、γd是指饱和湿气团和干气团或未饱和的湿气团升降过程中,气团本身的温度绝热变化率。

×

3、气温年较差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

4、气温年较差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5、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

6、大气环流是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之一。

×年较差

7、0℃以上持续日期为农耕期。

×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以上所持续的时期

8、5℃以上持续日期称为生长期或生长季。

六、简答题:

什么是γ、γd、γm?

它们有什么区别?

γ表示实际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γm、γd是指饱和湿气团和干气团或未饱和的湿气团升降过程中,气团本身的温度绝热变化率

2、画图并说明的土壤温度垂直分布类型?

3、简述逆温现象在农业上的应用。

果树高接、夜间保暖、清晨打药

4、恒温层

气温垂直递减率为零的气层

七、计算题:

1、某地五天的日平均温度分别是:

10.5℃;11.7℃;9.5℃;10.0℃;12.0℃。

该地五天≥10.0℃的活动积温是多少?

2、某地五天的日平均温度分别是:

10.5℃;11.7℃;9.5℃;10.0℃;12℃。

该地五天>10.0℃的有效积温是多少?

Y=

=10.5+11.7+12=

3、某一作物,其生长下限温度为0.0℃,出苗到开花要求600℃·d积温,如生长期间日平均温度为15℃时,出苗到开花需要多少天?

A=

4、某一作物,其生长下限温度为0.0℃,出苗到开花要求600℃·d积温,如生长期间日平均温度为20℃时,出苗到开花需要多少天?

D=

八、论述题:

1、什么是积温?

农业积温有哪些?

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在应用中积温稳定性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将某一时间段内逐日平均气温之和称为积温。

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地积温、负积温、净效积温、危害积温。

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作物物候期、收获期、病虫害发生期等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农业气候专题分析与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负积温可以表示作物越冬的温度条件。

影响作物生长的外界环境环境条件,不仅有气象因子,还有其他因子;积温学说是建立在其他因子基本满足条件下,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起主导作用这理论基础上的;发育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也并非呈线性关系。

第四章水分

一、名词解释

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植物蒸腾农田蒸散可能蒸散降水强度水分利用率

二、填空

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有:

(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

2、水汽压的日变化的两种类型分别是:

(单波形或海洋型)和(双波形或大陆型)。

3、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情况下(夏季)季节最小,(冬季)季节最大,但是我国大部地区则相反。

4、水汽凝结的条件为:

(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有凝结核存在)

5、云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有凝结核和水汽的补充和输运),还必须有(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

6、云滴增大主要是通过(凝结增长)、(碰并增长)两种过程完成的。

7、按云底距地面的高度可将云分为(低云)、(中云)、(高云)三族。

8、降水量的单位是(mm),降水强度的单位是(mm/日(小时))。

三、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下列各途径中,能够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有(A)(B)()()

A、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B、降温;C、减少水汽含量;D、撒干冰;

2、大气的冷却方式主要有(a)(b)(c)(d)等。

a、绝热冷却;b、辐射冷却;c、平流冷却;d、混合冷却。

3、有利于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A)(B)(C)(D)。

A、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B、天气晴朗;C、微风(1~3米/秒);D、大气层结稳定;

4、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有(A)(B)()()。

A、城市雾较农村多;B、混合雾是由冷暖湿空气混合而形成的;C、雾的形成不需要凝结核;D、有雾形成,相对湿度大于100%;

5、冰雹形成在下列云层中(A)(C)()()。

A、浓积云;B、层积云;C、积雨云;D、雨层云;

四、改错题(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

2、未饱和状态下,水汽压小于0,相对湿度大于100%。

大于,小于

3、水汽压一定时,气温愈高,饱和差愈小,反之愈大;大,小

4、温度愈高,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就越大;还与蒸发面形状性质等有关

5、水汽压单峰型日变化常发生于夏季的内陆;海洋

6、饱和差越大,水面蒸发越快;气压不变的情况下W=K

 

五、简答题

1、影响水面蒸发的因子有哪些?

蒸发面温度、蒸发面性质、气压、风速大小、饱和差W=K

2、双峰型水汽压日变化发生在何地何季?

出现原因是什么?

内陆暖季和沙漠地区、乱流强的季节里,

3、自然界中有哪些途径和方式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

增加水汽含量、降低温度

4、什么是降水?

降水是如何形成的?

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汽凝结物称为降水

5、露和霜是如何形成的的,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当地面或地物表面经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时,如果露点在0度以上则凝结成水滴为露,零度以下时,水汽凝结成白色输送结构的冰晶为霜/....弥漫在空气中,使能见度<1km则为雾。

第五章气压与风

一、名词解释:

气压场、等压线、等压面、地转风、梯度风、大气活动中心、海陆风、山谷风、焚风。

二、填空

1、地面气压的日变化有(单峰型)、(双峰型)和(三峰型)等型式。

2、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有(等高面图)和(等压面图)两种。

3、气压年变化型可概括为以下三类:

(大陆型)、(海洋型)和(高山型)型;

4、常见的地方性风有(海陆风)(山谷风)(焚风)和(峡谷风)等

5、在摩擦层等压线平直的气压场中,作用于运动空气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科氏力)和摩擦力,此时风向(斜穿)等压线。

6、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作直线运动时,会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科氏力)、的作用,此时风向(平行)等压线。

7、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原动力),其表达式为(G=

)。

8、在空气运动中,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是(只改变空气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速度),其表达式为(A=2vωsinφ)。

三、改错题(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迅速升高。

指数规律递减

2、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逐渐升高。

(降低)

3、摩擦风只在地球的摩擦层中形成。

(考虑摩擦力影响后作用于空气块各力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摩擦风。

它更接近摩擦层中的实际风。

4、梯度风不遵循风压定律。

(遵循)

5、海陆风、山谷风都是热力环流;(√)

6、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是在空气相对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

7、三圈环流就是只受太阳辐射影响形成的环流圈;(考虑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形成的平均经向环流圈)

8、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

四、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水平气压梯度力(A)(B)()()

A、是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动力;

B、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C、其表达式为A=2Vωsinφ;(这是科氏力)

D、A=-2Vωsinφ;

2、水平地转偏向力(A)(C)()()

A、其方向与空气运动的方向垂直;

B、可改变空气运动的速度;

C、只改变空气运动的方向;

D、其大小与纬度成正比。

3、形成地转风的力有(AB)

A、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惯性离心力;

•4、形成摩擦风的力有(A)(B)(C)()

A、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惯性离心力;

•5、三圈环流的形成的原因是(A)(C)()()

A、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差异;B、海陆热力差异;C、地球自转;D、行星风系的季节性移动;

•6、三圈环流(A)(C)(D)()

A、是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形成的环流;B、考虑到地表性质不均匀;

C、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D、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

•7、下列有关海陆风的描述正确的有(A)(C)(D)()

A、白天吹海风;B、夜间高空是陆风;C、以日为周期;D、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而形成的;

•8、山谷风是局部环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C)(D)()

A、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才形成;B、因山地热力差异而形成;C、以日为周期;D、是山地多云雾的主要原因;

•9、北半球风压定律的内容为(A)(C)(D)()

A、背风而立,;B、高压在左,;C低压在左;D、高压在右

•10、三圈环流(A)(C)()()

A、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B、是实际的大气环流模式;

C、是只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所形成的环流;

D、是只受太阳辐射影响所形成的环流。

五、判断题:

(正确√,错误×)

1、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气压梯度越大√

2、水平面上气压分布不均匀,就会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

3、赤道上空气所受的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极地上空气所受的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大。

×赤道上科氏力为零

4、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

5、在实际大气中,等压面是与地面平行的水平面。

×等压面不是一个平面,是与地形一样起伏不平的曲面

6、等压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各气压相等点的连线。

7、梯度风也遵循风压定律。

8、风力在6级以上就可对作物产生危害。

六、简答题

1、画图并说明地转风的形成。

2、画图并说明梯度风的形成。

3、什么是海陆风?

简述其形成过程和原因

4、山谷风如何形成?

它对山区气候天气有何影响?

5、画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注明风带和气压带。

第六章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一、名词解释:

气团、暖锋、冷锋、准静止锋、锢囚锋、气旋、反气旋、寒潮、霜冻、台风、天气系统

二、填空题:

1、根据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2、气团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一、(要有范围广阔、地表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二、(有一个能使空气物理属性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化的环流场);

3、根据锋的移动情况,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

4、按气旋内部热力结构可分为(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

5、根据气团形成的源地可把气团分成四类:

即冰洋气团、(极低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

6、温带地区最常见的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

三、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冰雹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为(A)(B)()()。

A、充足的水汽供应;b、十分强烈的空气对流;c、气温急剧下降;d、均匀的下垫面。

2、寒潮(A)(C)(D)()。

A是强冷空气活动引起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b、48小时内降温超过10℃;

c、并伴有5级以上的大风;d、会产生各种灾害性天气。

3、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A)(B)(C)(D)。

A、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西伯利亚气团);b、热带海洋气团;

c、热带大陆气团;d、赤道气团。

4、寒潮发生后:

(ABCD)

A、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48小时降温超过10℃;B、气压很快升高;C、常有偏北大风;D产生霜冻、冷害、风害、风沙等灾害;

5、暖锋是指(A)(B)(C)()。

A、暖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b、降水区域出现在锋线前部;c、降雨持续时间长;d、锋线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也升高。

6、冷锋是指(A)(B)(C)()。

一般指一型冷锋

A、冷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b、降水区域出现在锋线后部;

c、为连续性降水;d、锋线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7、锋面气旋(A)(B)(D)()。

A、是温带地区最常见的气旋;b、处在盛行西风带内,自西向东移动;

C、气旋前部经过时,常出现气压增高,温度降低;

d、气旋后部经过时,多刮较大的偏北风。

四、判断题:

(正确√,错误×)

1、霜冻是夏季经常发生的低温危害,可使作物生育期延长。

×

2、平流霜冻又称为风霜。

3、暖锋在我国出现比较少,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4冷锋是影响我国天气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天气系统之一。

5、热带气旋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系统。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气团?

其形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气团是如何变性的?

大范围内水平方向上各物理属性比较均一、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和适当的环流条件;气团形成之后,由于受到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离开源地,移动到另一地区后受到新性质下垫面的影响,使气团的物理属性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

2、何谓冷害?

根据受害症状及危害特点分哪几种?

怎样防御?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零度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称为冷害;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①按照气候规律调节品种和播栽期②选用耐冷丰产品种③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基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可促进早发⑤以水调温采取应急措施预防水稻低温冷害,即放浅田水,施用热性肥料,增放磷钾肥和配施微肥

3、霜冻概念、分类、防御

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之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短时间的低温冻害;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平流辐射霜冻;人工:

烟熏法、灌溉法、覆盖法、直接加热法、鼓风法;农技:

根据霜冻出现规律及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合理配置各种作物比例、并选择好作物的适宜播种期和大田移栽期。

4、简述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影响。

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是向我国大陆东部输送太平洋暖湿水汽的天然“传送带”;副高的强弱和位置是直接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分布;反常的副高是造成我国大范围旱涝灾害天气的祸首

5、什么是寒潮?

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怎样?

寒潮是冬半年,由于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东路:

从关键区经蒙古到内蒙古及东北地区以后主力继续东移,其低层部分经华北、渤海南下有时可达两湖盆地,、中路:

经蒙古到我国河套地区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西路:

经新疆、青海、青藏高原东侧南下

6、什么是季风环流?

亚洲南部和东部的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如何?

大范围地区,冬夏两季盛行风向几乎相反,且主导气流的冷暖干湿等性质也迥然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季风环流;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

行星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我国东亚季风:

冬季寒冷、晴朗、干燥,夏季高温、湿热、多雨,冬季风比夏季风更强烈;南亚季风:

11-3月气候温和、降水稀少、干季,4-5月降水稀少、气温很高、酷热难当、热季,6-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充沛、雨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