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技术创新战略分析.doc
《宝钢技术创新战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钢技术创新战略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钢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宝钢是我国建国以来引进技术最多,装备水平最高,创新力度最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以当代科技为依托,注重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后,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5%以上,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
宝钢技术创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逐步加大设计、生产、工艺中的新技术含量,在世界冶金最新技术及国际市场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使宝钢成为冶金行业最新技术产业和研究开发基地。
具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技术跟踪与创新。
主要是消化三期引进技术,并采用目前世界先进技术改造一二期工程,使工艺、技术、装备、产品质量的总体技术水平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相当第二步是创新技术的储备与输出。
实现由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为主向开发、创新高新技术为主的战略转变,实现技术开发、技术储备、技术输出多位一体,使工艺、技术、装备、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超过当时的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的水平,并在国际钢铁领域独占2-3项宝钢专有技术。
战略目标越具体,战略实施就越容易。
宝钢始终瞄准具有技术领先水平的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有了浦项公司这个参照物,使战略目标更有可操作性。
“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相促进”的技术创新模式
1.宝钢的模仿创新
宝钢把国际技术领先的企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引进技术的选择上,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引进当代世界一流的、代表当今技术发展潮流的成熟可靠的新技术。
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根据宝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技术规程,确定技术参数,使之国有化。
对难度较大的技术,通过出国考察、对口培训a、资料研讨等一系列举措对新技术加以攻关,真正吃透和掌握新技术。
通过模仿创新,很快地掌握了先进的冶炼技术,缩短了时间,节省了研发费用。
宝钢一二期工程引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是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冶金新技术的综合。
在冶炼、轧钢、电子、传感、计算机和通信等专业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有数百项专利使用权和技术秘密。
为了消化引进技术,宝钢组建了联合攻关小组,拟定了81个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各部门又根据本单位关键技术需要确定了600多个科研项目。
通过攻关,使一期工程的88%的引进设备全部安装调试,把握核心技术,顺利投产使用。
二期工程通过合作创新,使冷轧、热轧、连铸三大项目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44%,使高炉、烧结和焦化三大项目的国产化率达到88%,并在2号高炉上采用了无料技术,将3座300吨的顶吹转炉改造为顶底复合吹炼。
2.宝钢的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实施的是跟随策略,不能领先,也无法超越,总处于被动局面。
自主创新则能摆脱技术引进方式下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宝钢决策者很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实现技术储备与输出的第二步技术战略目标,必须要进行技术的自主开发与创新。
宝钢的自主创新面很广,几乎涉及冶金技术的各个领域,宝钢对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突破和技术攻关都来自于企业内部力量,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至1997年就已开发新技术165项,取得的科研成果237项,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替代了技术进口。
3.宝钢的产品创新
宝钢的新产品开发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开发研究宝钢自有的高技术产品,使产品高附加值化,产品质量达到和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形成富有宝钢特色的完整的产品系列和合理的产品结构。
宝钢进行了集团化战略性重组后,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新产品38项,试制47个品种,66个牌号。
对产品创新,宝钢很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创新产品的质量保证。
创新产品往往出现产品的质量性能问题。
质量的可靠性,性能的稳定性是宝钢新产品创新的两个关键控制点。
宝钢三期工程主要产品镀锡板质量稳定,成材率稳定在80%,宝翼制罐公司应用宝钢镀锡DI材成功生产易拉罐,结束了国产镀锡板只能生产低档次产品的历史。
宝钢供上海大众新、老桑塔纳轿车共15块外覆钢板已全部通过该厂质量认证。
·产品结构优化与系列产品的形成。
宝钢已为一汽“小红旗”轿车提供了系列产品,车中的245种主要钢板冲压件已有242种使用宝钢板。
钢铁企业在产品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中始终存在着生产装备大型化和产品品种规格多样化的矛盾。
宝钢通过集约化方式生产批量大、工艺稳定的通用产品,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同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行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管理,以密集型技术带来高附加值而取得技术独占的高额利润。
4.以产品创新带动工艺创新
产品创新必然对工艺提出新的要求,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
产品创新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这是宝钢的一贯做法。
用户对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产品就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就推动工艺的连续性创新。
另一方面,宝钢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管理,也要求有敏捷的工艺设计系统和敏捷的工艺制造系统,促进了工艺的改进和创新。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要建立核心体系和支持体系作为保证
宝钢建立的技术创新的核心体系主要有技术创新的组织、创新的队伍和创新的管理等方面。
1.建立灵活善变的技术创新组织网络
组织网络是技术创新的保证,宝钢不仅拥有自己独立开发能力的研究机构,而且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开放式的技术创新网络。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中心。
宝钢技术中心是一个高层次、高水平、开放式、集研究开发和工程于一体的富有创新的科研开发基地。
技术中心积极跟踪世界钢铁技术的发展,加速推进技术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设计研究院。
宝钢针对不同的情况,设立不同的研究所、研究院等部门,组织专业技术研究人员,在各个领域开展不同层次的研究工作。
·技术创新联合小组。
它是为完成某一项创新任务,某一个前沿课题,一个高技术创新项目等而设立的。
主要是为了在产品、工艺、技术设备的开发上攻克技术难点,或者是其他单一技术研究部门所不能解决的技术项目,通过联合小组对重大技术加以突破。
如薄带连铸和超纯净钢技术等课题项目。
·敞开式的技术创新网络。
为了适应技术创新战略的要求,宝钢的研究开发系统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敞开式的创新网络,一方面与国内着名的高等院校和研究力量雄厚的科研院所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另一方面与国际高层次的科研机构联合,如定期召开科技创新研讨会等。
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取得了显着的科研成果。
·技术创新的动态联盟。
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各个企业的优势,使企业间资源互补,成果共享,宝钢正在建立灵活多样的技术创新动态联盟。
2.组建高效的创新研究队伍
通过多年的培养,宝钢已造就了一批高素质、高效率的科研队伍经过机构改革,组织的战略调整,形成了结构合理,理论和实践水平较高的技术力量。
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广泛吸纳科技英才。
尽管宝钢对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严格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但对英才的加盟没有任何限制,敞开大门。
只要是人才,宝钢一个也不放过,宝钢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充分利用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有利条件,在全国范围内招贤。
同时在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的“宝钢教育奖学金”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是宝钢人才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宝钢招贤纳才奠定了基础。
·重视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
宝钢1991年就颁布了《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选拔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可享受工作、住房、医疗、用车等方面的特殊优厚待遇,其工资水平可高于集团董事长和公司总经理。
对“先进操作法”用创造者的名字命名,并加以推广。
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宝钢拥有一套推动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
1.制度和管理创新
要想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新体制,宝钢一直瞄准国际市场对企业制度进行定位,较早地向市场经济转轨,坚持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进行制度创新。
宝钢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中管理、专业分工、社会协作”的管理体系。
它在思想观念上,管理理念上,管理模式上和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创新。
2.营销战略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
宝钢在营销上主要实施了以下战略:
·以国际规范的综合商社模式为方向的营销战略目标
·将国际贸易纳入统一贸易体系的集团化贸易营销体制
·实行直销方式的专营销售和经销、代销方式相结合
·用户满意为理念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全方位服务功能。
3.企业文化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导向
追求企业文化创新是宝钢持续发展的精神内驱力,宝钢一直为塑造生生不息的企业灵魂和创造世界一流的企业文化而努力。
宝钢从1995年8月起,首家在全员中普及用户满意理念,开展全方位CS活动,即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环境和创新六个方面的工作要一环扣一环,围绕CS这个中心运转。
宝钢技术创新战略给我们的启示
1.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宝钢在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上都坚持这样一条原则:
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国际高新技术,加以二次创新,综合为我所用。
虽然在1996年我国突破亿吨钢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国内钢铁市场供需的变化,形成了总量过剩和结构性不足的态势,结构性不足是指我国有20%左右的钢材因技术工艺问题还不能生产,需要从国外进口。
宝钢看到了市场机遇,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从大批量生产到小批量柔性制造,优化了产品结构,填补了国内钢材领域的空白,满足了市场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形成一条高效、有序的技术创新链
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创新战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组织体系及制度安排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非线形复式网状关系链,即技术创新链,它包括新设想的诞生,创新立项决策,技术攻关及技术的工程化、市场化等一系列连续性环节。
成功的技术创新必须在技术链上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效的体系。
3.“零风险”策略
它是宝钢针对新产品开发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创新支持策略,也是新产品的营销策略。
所谓“零风险”策略是指对一些在试用中有较大风险的新产品,宝钢对用户采取了“免费试用、损失赔偿”的措施。
这一策略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由于风险的转移,用户可以大胆使用,为新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对研究人员、生产制造人员增加了压力,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避免了“可防范”的错误。
4.技术创新必须要克服组织和机制上的不适应症
组织是创新的保证。
宝钢在进行了战略性重组后没有对技术创新造成冲击,主要是宝钢组织体制实行了配套改革,克服了组织和机制上的不适应症。
5.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宝钢通过全面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后,在跟踪、预测技术发展动态,选择研究开发项目的的技术选择能力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改进产品的模仿能力研究开发的组织能力新产品的试制、生产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等一系列创新能力上明显提高,形成了核心能力,创造了竞争优势。
销售培训网站百训网编辑整理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