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777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

《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

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

人教版2019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奠基(diàn)头颅(lú)   粗拙(zhuó)  可歌可泣(lì)

B.胸脯(pú)   书斋(zhāi) 门框(kuàng) 酣然入梦(hān)

C.谣言(yáo) 嗥鸣(áo)  诘问(jié)    锲而不舍(qì)

D.门槛(kǎn) 污秽(suì)  亘古(gèng)  至死不懈(xiè)

2.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能在中考取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6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该句无语病)

B.这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却处理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该句成语运用恰当)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

“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D.“铭”是古时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不讲究押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该文学常识表述无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C.济南的冬天是个温暖的地方。

D.大约有五十个左右的同学,参加了今天的比赛。

4.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B.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句中“宿儒”的意思是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D.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个比喻是谢太傅的女儿谢道韫说出来的)

二、现代文阅读

①在旅客穿梭的火车站台上,一位男士眨眼间就被特工锁定;一位女杀手刚现身,特工的手机便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现出她的姓名等信息。

这是电影《碟中谍4》中的经典镜头,它们向观众生动地展示着人脸识别技术的魅力。

实际上,该片在不经意间为人脸识别技术做了一个大广告。

②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过程其实并不神秘。

首先对目标进行检测,即判断输入的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

如果是,便检测出人脸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

然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再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

③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数据库信息的完备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效果。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承担“人脸识别查询技术”国家攻关课题,为此建有256万张人脸图像的人脸识别数据库,可以达到每秒256万张高速识别,也就是说,一张人脸图像在1秒钟内就可以和256万张人脸一一比对,轻松完成核查。

④实现《碟中谍4》中人脸识别技术的高端应用当然离不开现代移动互联科技,实际上正是两者之间天衣无缝的融合,才达到令人惊叹的神奇效果。

影片中的特工实际上佩戴了具有无线摄像功能的隐形眼镜,它可以实时捕获信息并通过蓝牙等近距传输工具发送给手机,手机将捕获的图像或视频通过无线通信上传至云端的搜索引擎,进而利用后台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瞬间完成审查甄别,对目标身份信息做出判断。

这并不是什么科幻,现实生活中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

⑤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在用户比较配合、采集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但是,在用户不配合、人脸信息采集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现有系统的识别率将陡然下降。

光照、姿态、装饰等,对机器识别人脸结果的准确性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也有1%识别误读率。

⑥在推进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功不可没。

奥运会主办方在对开闭幕式入场券进行实名制管理过程中,要求入场券持有者提交个人信息和身份照片,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门票实名制身份验证。

这实际上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其安保工作,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华发展的里程碑。

⑦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被窃取事件层出不穷。

近期发生的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数据库遭黑客攻击、600余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再次提醒人们,防范黑客攻击、确保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知名互联网企业网易近日宣布将推出电子邮箱人脸识别系统,其邮箱用户可以选择在异地登录时要求人脸认证,或者短时间多次输错密码被锁定后进行人脸认证解锁。

此举把人脸识别技术一步引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领域。

【链接】

人脸识别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体形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

人脸识别被认为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最困难的研究课题之一。

人脸识别的困难主要是人脸作为生物特征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表现为人脸结构的相似性和人脸外形的易变性。

另外,人脸识别还受光照条件、人脸的很多遮盖物、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人脸识别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A.以电影中的情景开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人脸识别技术。

B.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过程分为对目标进行检测和人脸比对两步。

C.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效果完全取决与数据库信息的完备程度。

D.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安保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方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

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笑得像首诗,也像幅画。

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

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

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

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

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

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

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

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

我曾骄傲地说过:

“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

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

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⑦古人说:

“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

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

人问其故,他说:

“国土沦亡,根着何处?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

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

不是有人说:

“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

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8.从文章内容上来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

整个题目应如何理解?

9.第③节末尾“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流泪的原因。

我的分析:

10.第⑤段中加点的“彩色版画”是指()

A.回忆中的童年生活

B.回忆中的8岁时跟叔叔割麦的情景

C.童年时绘制的8岁时跟叔叔割麦的情景的彩色版画

D.成年后绘制的8岁时跟叔叔割麦的情景的彩色版画

11.文章的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作结有什么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偷听。

炊忘著箅④,饭落釜中。

太丘问:

“炊何不馏⑤?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偷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⑦不?

”对曰:

“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⑧,言无遗失。

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诣:

拜见。

②论议:

这里指谈论玄理。

③进火:

烧火。

④箅(bì):

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著箅,放竹箅。

⑤馏:

蒸饭。

⑥糜:

粥。

⑦所识:

收获的知识。

⑧更相易夺:

互相改正错误。

12.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尊君在不(“不”同“否”)

B.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下车引之(指代元方 )

C.仿佛志之(记)                   大人与客语(谈话   )

D.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14.从甲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元方从小就聪明善辩,请你结合乙文的具体内容分析他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

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

楚国的别称。

③禨:

迷信鬼神和灾祥。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年与时驰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孙叔敖疾  

④王数封我矣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18.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19.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各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句子默写

20.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____。

”(《论语·为政》)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深林人不知,_____。

(王维《竹里馆》)

(4)晨兴理荒秽,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6)亲贤臣,远小人,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____,______”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怒号”从视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听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C.诗人“倚杖自叹息”,是叹息群童抱茅“欺我老无力”,这一行为太顽劣了,为他们年少无知、缺少管教而叹息。

D.此诗选自《杜诗详注》,题目中的“歌”字代表了诗的体裁。

全诗先议论,后叙事抒情。

2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六、名著阅读

23.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

(1)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

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①宋江(《水浒传》) ②猪八戒(《西游记》) ③虎妞(《骆驼祥子》)

(2)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

“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以自由通行的。

”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

请任选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

①《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②《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③《沉没的大陆》④《章鱼》

七、综合性学习

24.综合性学习。

(1)请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14个字。

本报讯(韩雪峰高长升) 10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栏目中,以《卖烧烤的小女孩》为题,报道了望奎县“十佳美德少年”高雨欣的感人事迹。

高雨欣.2002年6月出生在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镇农村。

2008年春天,父母离婚后.母亲郝敏带着当时6岁的雨欣和5个月大的妹妹雨彤投奔年迈的姥姥.住在患有精神疾病的舅舅家里.一家五口靠着姥姥和舅舅的低保费度日。

2010年,精神失常的舅舅突然砍伤了妈妈.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妈妈住院.雨欣担起了照顾全家的担子:

做饭、洗衣,看姥姥和妹妹,目前以和妈妈一起卖烧烤度日。

今年。

高雨欣以四门功课全获满分的成绩成为小升初考试中全县第一名.升入了望奎县第四中学。

高雨欣是望奎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突出典型.她品学兼优、孝老爱亲、坚韧不拔、自强上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特别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和《晚间新闻》节目。

先后深入地报道了高雨欣的感人事迹.使高雨欣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

(2)学习了八年级上册二单元后,初二

(1)班要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请阅读以下文字.然后作答。

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准.但关于爱的本能.却似乎需要经常被提醒。

日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忽视了下岗工人的艰辛、让我们忽视了畏缩在街角的流浪汉、让我们忽视了贫困山区食不果腹的孩子……,请我们把目光投向郡些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吧。

①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②自古以来,关于爱的名言警句有很多,请根据你在本次主题活动中的深刻体会.自创一句名言。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③在大家知晓高雨欣的感人事迹后.全班同学都想献出一份爱心。

为满足大家的心愿.本次活动特意设计了“人人献出一份爱”的捐款活动。

大家踊跃捐款的同时,平日铺张浪费成性的小明对本次活动却不以

为然,请你劝说小明积极参与这次活动。

八、命题作文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我家的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

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一个家庭用来团聚、纪念或祭祀的日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

此外,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老人祝寿的日子是节日,孩子出生的日子是节日,爸妈结婚的日子是节日……

(2)阅读下面文字,请以“绽放”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绽放是一种生命状态。

痛苦中的坚强,是意志的绽放;成功后的笑脸,是收获的绽放;奶奶脸上的皱纹,是年轮的绽放;你笔下一道道攻克的难题,是智慧的绽放;花开是绽放,带给空气缕缕清香;关怀是绽放,生活洒满阳光;超越是绽放,前进路上充满希望……

要求:

① 择题目⑴的,直接作文;选择题目⑵的另拟题目作文。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

④不少于700字。

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命题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