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四季 诗歌鉴赏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二章 诗歌的形象.docx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四季 诗歌鉴赏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二章 诗歌的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四季 诗歌鉴赏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二章 诗歌的形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四季诗歌鉴赏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二章诗歌的形象
2017届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四季诗歌鉴赏之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二章诗歌的形象
真题一: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
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
代指六朝。
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答: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答案】
8.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
9.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9.试题分析:
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标题和注解答题。
真题二: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答案】
8.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次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以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派遣的情绪。
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可又因心事重重,意志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
8.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商榷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商榷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
9.试题分析:
注意注释中的“隐瞒在内心的痛苦”,和词中的“无奈”,答题时注意是“词的末尾两句”所以不要答“借景抒情”之类的手法,最后两句主要是新解描写,通过动作表达情感,答题时写出这些动作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情感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
【掘金技巧】
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在文化的流传过程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的使用,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特定的含义。
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
这就是流沙河所说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另外,特定的意象,还往往象征特定的形象,诗人也往往用这样一些特定意象表达情感的同时,塑造特定的形象。
意象表达特定情感,塑造特定形象,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仍能找到实例,如提到“蜡烛”,就让人想到“奉献”这样一种情感,往往是塑造“教师”一类的形象;提到“盾牌”就让人想到“保护弱者”这样一种情感,往往是塑造“警察”一类的形象,一提到“玫瑰”,就想到“爱情”这样一种情感,往往塑造的是恋人的形象(其实在古典诗歌中,中国人是不用玫瑰表示爱情的,而是用“莲花”来表示,因为“莲者,恋也”);等等。
上面所说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更是比比皆是,如,一提到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塑造的往往是隐士的形象;一提到“月亮”,往往指“思乡”之情,塑造的往往是游子的形象;一提到“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塑造的往往是“好友”的形象;一提到“鸿雁”,往往指书信,指“羁旅伤愁”的情感,塑造的也往往是“思乡者、思人者”的形象。
等等,还有很多。
对于意象,我们需要积累,供备考之用。
同诗歌名家一样,大家也需要对这样意象进行理解意义上的识记,即通过理解这个意象是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表达这种情感来进行识记。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读懂诗歌,也可以再遇到考试意象的题目时,直接套用“表达的术语”。
②判断意象的象征意――――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
当看到一道诗中的意象后,如何判断其所指代的象征意呢?
有三种方法。
A.套用法。
就是把平时积累的意象的象征意识记住,考试时直接套用。
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供大家考试中若遇到可直接用。
当其中一个意象,自己没有积累到,或即使积累到了,但考试时忘记了。
这时,就可用联想法和谐音法。
B.联想法。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在特点上有某种联系。
如梅因傲冬而开,故常取其不畏邪恶之意;竹因空心,故常取其谦虚,又因其直而有节,故常取其有气节意;等等。
C.谐音法。
当用联想法,仍不能判断其所指代的象征意时,这时就可用谐音法。
就像今人把“8”与“发”联系在一起一样,古代的很多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也有这种联系。
如“柳”因与“留”谐音,故常取其“不愿朋友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莲”因与“恋”谐音,故取其作为爱情的象征。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有以下几种: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诗歌写了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鉴赏诗歌形象方法指导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
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
1.雄壮阳刚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
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
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
典型代表——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
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2.内敛阴柔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
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
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他这首著名的《山居秋暝》:
③清新素雅的意境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可以说是典型代表。
其特点在于或描写大自然景物,青山绿水,芳草佳树;或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表现手法多为细致素雅,清新婉转,似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④凄冷寒凉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
其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概括意境的基本方法是先描述景物(或概括意象),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有时要简单的点明情感。
【掘金实战】
一、(2016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11分)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
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
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②鸸:
一种鸟。
1.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
请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解析】
1.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概括诗句画面的题目,注意诗句中的意象要概括全面,围绕意象展开描绘。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描绘诗句的画面注意抓住意象,围绕意象展开描绘,然后概括诗句的意境特征,最好概括出地点、特征和图景,有时还要点名情感。
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做解释,最后答出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和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有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用典等,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本题主要是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
二、(2016届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4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
②遮回,这一次。
1.词中描写了诗人哪几种生活?
这种生活展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5分)
2.有人说本词疏阔放纵,令人生散发弄扁舟之意;也有人说本词洒脱中寓抑郁,有壮志难酬之悲。
你同意哪种说法?
请说说你的依据。
(6分)
【答案】
1.(5分)①全词描写了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的乡居生活。
②表现了诗人的悠闲潇洒、无拘无束、自得其乐。
(答到“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2分,答到表现了诗人的悠闲潇洒、无拘无束、自得其乐3分)
2.(6分)同意前者。
(1分)作者独酌买醉,眼见江南秀润的千里江山,耳听水乡渔歌唱响,日暮的恬静悠闲的生活,容易勾起作者心羡江上,相忘于清风白云,有散发弄舟之意。
(5分)同意后者。
(1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己任,无辜获罪罢职,使他不由得产生英雄无用、壮志难酬的悲愤。
买醉乡间,纵情山水只是他愤懑悲愁、壮志难酬的伪装、掩饰而已。
(5分)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该题考查人物形象。
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赏析情感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主要词语有“新酿”“渔唱”“扁舟”“闲人”。
另外诗人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确定诗歌类型。
通过读题目、作者和诗歌的题材,看出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明确这诗词写的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
从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
(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
4.品艺术特色和抒情方式。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的,可从“抓意象与重点词语”入手。
三、(2016届贵州市兴义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阙下裴舍人①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②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③柳色雨中深。
阳和④不散穷途恨,宵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此诗为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
官名,唐时掌制诰。
②紫禁:
指皇宫。
③龙池:
指宫中之池。
④阳和:
仲春二月。
1.这首诗的前两联写了一幅怎样的美景?
有什么作用?
(5分)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1分):
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紫禁城中树木葱茏,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龙池里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
(2分)景物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分地位(1分)。
尽管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实则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
(1分)
2.⑴十年科举失利的遗憾和惭愧。
⑵自己为朝廷做事的衷心。
⑶希望得到裴舍人的赏识的殷切之情。
(6分每点2分)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景物类型: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2.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首先考生应明白答题的步骤:
第一步:
总结并概括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二步:
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
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展开分析。
第三步:
概括作者在景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如本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
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紫禁城中树木葱茏,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龙池里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
景物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分地位。
尽管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实则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抓住注释和诗中的“十”“犹”“羞将”“白发”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四、(2016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临江仙
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
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
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①上方旧游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①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
请简要概括。
(5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
(6分)
【答案】
1.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
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
(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
(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1分)集中地表现了词人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
(1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寄(1分)托诗人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流露出淡淡怅惘之情。
(1分)
【解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理解词句的意思。
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
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如本题考查情感,而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的不同,也可以知道诗人为何发愁,愁什么。
如句中“愁杀宦游人”,可知漂泊在外,”一生唯苦征尘“是奔走求仕的艰辛、劳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可见年华老去,功业无成。
2.试题分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意境,同时又是比较题。
首先分别概括两诗由“烟树”所营造的意境,然后在比较异同。
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
一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和画面,力求优美;如许诗中“两三烟树倚孤村”朦胧落寞二是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注意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
三是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
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这道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翻译重组词句。
只要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把描写的景象有次序的重现出来就可以了,最后不忘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一般是季节+时令+物象(人物)活动+画面(图卷);第二问,开头的景色描写,一般有三个作用:
一,创设(营造)一个意境(氛围);二、为抒情主人公(诗词中人物)出场提供背景(时间、地点);三、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又细分为景中含情和乐景衬哀(哀景写乐)。
本题是形象类鉴赏题。
题干设置指向性强,答题范围交代清楚,审题要求不高。
需要结合诗的意境,去分析“烟树”的作用。
五、(2016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3月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
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
②绁(xiè):
捆绑,束缚。
1.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6分)
【答案】
1.诗的前六句通过环境和其他草木的衬托,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
(3分)春夏季节,各种草木都葱郁繁茂,松树掩没其中平凡无奇,但岁寒霜降后,众草凋零木叶尽脱,只有松树独傲霜雪,卓然挺立,四季常青。
(2分)(共5分。
明确表达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