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2093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docx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docx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

--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工作总结精品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实保障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纠正严重影响适龄儿童、少年成长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于2019年上半年尽快部署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对机构或个人违法违规导致适龄儿童、少年未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依法依规严厉查处问责,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一、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业务范围从事培训业务,不得违法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全日制培训,替代实施义务教育。

二、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广告,不得诱导家长将适龄儿童、少年送入培训机构,替代接受义务教育。

三、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有违反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内容,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占卜、风水、算命等封建糟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四、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除送入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或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相关社会组织外,不得以其他方式组织学习替代接受义务教育。

五、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不得擅自决定是否接受义务教育及具体方式,应当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其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确定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安置方式。

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

落实《规定》工作是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是坚持依法治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际行动。

各地要统一思想,增强法治意识,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进一步加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切实把落实《规定》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对落实《规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工作小组,精心研制本地的实施方案,明确治理任务,细化治理措施。

主动承担统筹协调、组织推动、监督检查等职责,把落实工作抓实、抓好,确保相关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三)营造良好氛围

各市、区教育部门要与新闻宣传部门和有关单位通力合作,充分、深入、细致解读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向社会宣传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引导广大家长充分认识接受义务教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规范新闻报道,积极宣传优质均衡发展成效和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努力为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创造条件。

(四)强化督导检查

各市、区要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范围,建立督查机制,畅通举报和申诉受理渠道,适时对各地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开展督导,落实问题清单,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造成适龄儿童少年未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

(五)形成社会合力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各地要发挥社区力量,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家长会、社区专题讲座等方式,认真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强化提高公民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督促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如下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

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

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

表一: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年级

课程门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历史与社会(或选用历史、地理)

 

 

科学

科学(或选用生物、物理、化学)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选择:

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与学校课程

表二: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年级

九年课时总计(比例)

课程门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思想

品德

思想

品德

思想

品德

7~9%

 

 

 

 

 

 

历史与社会

(或选择历史、地理)

3~4%

 

 

科学

科学

科学

科学

科学

(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

7~9%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20~22%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13~15%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6~8%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与健康

体育

与健康

体育

与健康

10~11%

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

9~11%

 

综合实践活动

16~20%

地方与学校课程

周总课数(节)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时(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注: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表1为义务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2为对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的要求,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

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并报教育部备案。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决定。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3.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4.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些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5.小学阶段的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综合或分科课程,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

地方和学校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以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的课程中。

  7.1-6年级设体育课,7-9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9年级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8.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外语课程的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