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随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924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渐行渐远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渐行渐远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渐行渐远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渐行渐远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渐行渐远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渐行渐远随笔.docx

《渐行渐远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渐行渐远随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渐行渐远随笔.docx

渐行渐远随笔

渐行渐远随笔

渐行渐远随笔

渐行渐远随笔1

  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习惯任何人的忽冷忽热,也要看淡任何人的渐行渐远。

  有些陌生是从毕业开始的,在学校我们单纯的没有烦恼,每天形影不离,也没有想过以后可能会各奔东西,然后各自安好。

  以前想的事情少,很多观点眼界都一样,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都有三五个小伙伴,一起谈笑风生,说着以后的事情。

  后来,分开了,最后的联系就只剩空间的点赞或者评论,连问候都没有了。

  有些人可能会有联系,每天都有一声简单的问候。

可是,都不会一直持久,有些人只是一段时间和你很好,很关心你。

后来,还是沦为了路人。

  人生是一场旅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同样的地方。

  再后来,我们都有了不一样的朋友圈,就更没有共同的话题了,有时候很想知道最近过得好不好,想聊聊天,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有些人不联系但不会忘记,很久不见再次相见还是依旧一见如故,好像不曾分开过一样。

朋友也分很多种,有些人只可浅言而不可深交。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身边还有几个老朋友,不管过去多少年,我们的感情都依旧深厚。

有些话不说也可以明白,这或许就是日久之后产生出来的一种默契吧。

  越长大身边剩下的人越少,而这些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下来的感情往往都是最真挚的,所谓,时间会留下最真的人。

渐行渐远随笔2

  ——23年蹉跎的岁月,恍惚间便成了飘洒在天空中的丝丝青烟,任清风拨弄成千姿百态,渐行渐远。

  时针在走,分针在走,秒针也在走,时间就不可能停留在你想要的片刻。

  世界在改变,社会在改变,时代也在改变,你就不可能停留在你想要的童年。

  记忆中的时光里,也曾有过快乐的痕迹。

但随着时光不断地前行,那些快乐渐渐变成了可笑的幼稚。

直到有一天,打开那本又脏又带着浓浓的墨汁臭味的日记本时,才感觉得到,连那些记忆也在渐行渐远。

  昨天,也就是20xx年的倒数第二天,我忍不住的打开,一个群名为“我们的一班”的群后面写着“+99”,我好奇的打开了对话窗口,一句一句的看着他们的聊天记录,其间,也少不了笑声,却也感叹着。

那年的一班确实让人很快乐,确实让人值得留恋,因为那年的一班几乎出尽了风头。

可是,那年我们都各奔东西了,为着不同的人生目标都在各自奋斗。

7年,很短很短,不知不觉就过来了;7年,却又很长很长,让各自在这其间发生了偌大的变化。

  看着看着,突然看到他们的话题都转向了婚姻,我诧异的往下翻着聊天记录,原来,有好一部分都已结婚或是真准备这两年结婚,甚至有的小孩也快开始上学了。

  顿时感觉,我们必须感叹一下——我们真的老了。

那年,我们的一班玩的多天真,玩的多放纵。

而如今却都担起了偌大的责任。

  然而,想起暑假里和一个朋友聊天时,他说,那是我们一班的同学现在还在读书的不超过20个,细细一想,确实很有可能。

啊!

岁月催人老啊!

  其实,看了看他们的聊天记录,自己却有一种想发表几句的冲动,可是,面对久未见面的同学们,我怕会陷入客套的嘘寒问暖,又或者是没聊几句就到无话可说的尴尬。

有这种担心绝对不是多余的,因为我曾经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曾有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不知道他从哪里找到我的号,加我为好友,然后聊了很多,之后要了我的电话,我也要了他的电话,为了下一次更好的联系。

没隔几天,他就给我来电话,一开始很热情,我们彼此都嘘寒问暖,似乎还很开心,可是没聊几分钟,便无话可说了,彼此都沉默着不知道说什么,于是就这样,尴尬了一会儿,终于因无话可说挂了电话。

确实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因为多年不见一定会有说不完的话。

也许是因为各自有各自的目标,各自有各自的职业,彼此说了也不会懂,说了也许会让听着更反感,索性就不说,于是就无话可说了,于是就渐行渐远了。

  原来,秒针每走过一圈,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几纳米,渐行渐远,纳米终将变成光年。

  那些渐行渐远的天各一方的朋友们,你们还好吗?

渐行渐远随笔3

  农历六月初六,是个“重日”节,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最常见的就是曝衣、晒书、接闺女。

  把“六月六”当作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

  晋国人认为“六月六”这天是治水功臣大禹的生日,于是“熏修裸飨,岁以为常”。

  在宋朝,朝廷又定此日为“天贶(kuàng)节”,这起源于宋真宗赵恒。

某年的六月初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在佛寺,六月初六又成了“翻经节”。

传说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不慎将所取的佛经掉落大海,师徒们急忙捞起晒干,才得以带回东土。

古人认定唐僧晒经这天是农历的六月初六,就把这一天命名为“天赐节”,意思是这一天“天赐佛经度众生”。

由此寺院都在六月初六把所藏的经书翻出来曝晒,以利长期库藏。

  “天赐节”后来发展成了“晒书曝衣节”。

这是由于季节气候的关系。

六月初六,雨季刚过,日烈天晴,正是曝衣晒书的好时间。

  “六月六”最有意味的习俗是“接闺女”。

每逢这天,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出嫁的闺女,好好招待一番。

这习俗起自春秋时期。

说是晋国国卿狐偃功高居傲,气死了亲家赵衰。

次年晋国遭灾,狐偃奉命放粮。

女婿决定趁其六月初六回城的机会杀死狐偃,以报父仇。

女儿得知后,赶回娘家报信。

这让狐偃受到很大触动,他开始反思自己。

最后,在六月初六这天,狐偃亲自去女婿家,向女儿女婿道歉,并接女儿女婿回娘家一起过寿。

  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初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

此后百姓们仿效,也在这天接回闺女,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年长日久,相沿成习。

  在民间,还有个“六六大顺”的讲究,就是源自“接闺女”。

由于六月初六处于气候多变时节。

每当这天,有女儿嫁出的人家就会祈盼天气晴好,好让女儿顺利回家来。

  我还记得,母亲给我讲“接闺女”的故事时,常笑着说:

“你快长大吧,到时候妈也接闺女。

渐行渐远随笔4

  这阵子夜间总是梦见老家的人和事,活龙活现的。

常言道: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我则是夜有所梦,而日有所思。

稍得闲,就被夜间的梦境所困扰。

  这天早晨,我早早起了床,安排好手头上几件要紧的事,收拾收拾准备去老家一趟。

我将同学、朋友之间往来的一些礼品整了一大包,父母虽然没了,见叔叔婶婶焉能空手。

我敞开衣柜,穿上运动休闲装,又一想,不够意思,这不能显示我的身份,村上的男男女女都知道我在外混得有模有样,应该给他们“应该”的形象。

  我下了车,踏上村庄的路,阳光金灿灿的,微风迎面扑来。

虽是深秋的季节,我脸上却洋溢出春天般的神采。

通往村庄的路不宽,估计一辆车经过,行人得挺直腰板,否则“亲吻”。

道路两边的荒草与小树,一个个争着出头,树枝划扯着我的上衣,荒草纠缠着手上的包,我踉踉跄跄进了村。

  刚进村迎接我的是两条狗,一条黄的,一条花的,冲着我汪汪直叫。

我没有讨厌来迎接的“朋友”,它们张着嘴叫,我是咧开嘴笑。

我是一边走,一边与来者逗。

由于这两条狗造势,忽然又上来三条狗,四方围住我,使我寸步难行。

我顿时收住了笑脸和兴奋,一阵惊慌。

还是叔叔眼神好,大老远的就看见了我,解了我的围。

  叔叔抱怨我,回来也不吭一声,中午吃什么?

我与叔叔寒暄了几句,便知堂弟夫妇在什么地方打工,侄儿在哪里上学。

我提出要到父母坟上看看。

叔叔让婶婶到菜墩上揪几把熟菜来,自己找了根一米来长的树枝棍子陪我去上坟。

叔叔在前面走,他用棍子拨开窄窄田埂上的草,让我看清路。

路是看的清,但是看得清没有用,还是坑坑洼洼,行走艰难。

坟地在村后的一片荒坡上,如今已是片树林,远听鸟在林间唱,近看鸟在林中闹,这儿是鸟的家。

叔叔在前面低头哈腰引导我,我学着叔叔的样子,在草丛里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个脚印。

在一堆土丘前,叔叔停住脚步,我意识到我的父母就安歇在这里,顿时心口阻得慌,喉咙哽咽,不能言语……很长时间叔叔将我拉起,劝导我。

我随着叔叔离开这里,离开这既属于鸟的又属于我父母神灵的天堂。

  回到叔叔的家,婶婶在做饭,我则在叔叔的陪同下在村里转悠。

叔叔告诉我,村上最兴旺时候,达到近百户人家,人口超过四百人,现在老的走了,后生们住进了城,有的在外地打工混得好的就在那儿落了户。

现在村上就剩下九户人家,十七口人,年龄最大的八十九,最小的也有五十七岁。

村上的养的狗比人还多,不养不行啊,一到天见黑,家家户户把门关,村里有什么动静,没有人出来,只有狗闹,还真管事。

叔叔的叙述也勾引起我许多的记忆:

我们村有九条巷,其中有一条巷地面是用石板铺成的,人们习惯称呼石头巷。

石头巷的巷口入口稍窄一些,越往里面走越宽敞,所以祖先们就认定这条巷是条吉利巷,越走越宽广。

谁家的大小喜事都愿从这条巷里走,办事就是图个吉利,图个顺畅。

我与叔叔沿着这条石头巷走,这巷里还住着三户人家,这三户房子都非常陈旧,亟待维修。

住户老人们苦笑着说:

还修它管啥用,住一天算一天呗。

这些老人宁可这么将就着,也不愿与子女们住在一起,说住在城里不自在。

屋要人住,船要人撑。

没有人住的房子,就更槽糕了:

有的倒了山墙,山墙被爬墙虎漫过,极像一座绿波;有的塌了墙沿,坍塌下来的墙头上长满了草。

有的屋面漏了一个大窟窿,里面居然还长出一棵棵树来,满眼颓废迹象。

石头巷在我小时候印象中,是无比地神奇:

它平整,光鲜,任你下多少天的雨,多大的雨,路面不积水,雨停穿布鞋可以行走。

如果你有一双塑料底鞋走在上面,嚓嚓地响,甭提多精神呀,就是关上门,听到这声响,大姑娘小媳妇也要拉开门看看穿鞋的人是谁。

  村上还有一条巷,住了几户姓宋的人家。

这几户都是以往从外地迁来住的,属于村上的异姓户,所以这条巷被称呼宋家巷。

宋家巷户数少,村上老了人,不管在村子哪个角落,都抬着棺材从这条巷里走,久之,被称为丧巷,宋家巷的住户从没有人出来吱声。

这个习俗自古至今就一直这么延续着。

我们走进这宋家巷,现在巷里只住着一户人家。

叔叔介绍说,这条巷里的人丁可兴旺呢,在外面做官的多,大学生多。

经商的多。

宋家巷虽然人丁兴旺,可是人走巷空还是难逃凋零。

  我随着叔叔来到村前赵大爷门前,赵大爷在村上辈分高,家族兄弟多,在村里说话一向分量重。

可如今赵大爷门没了,门头塌了,房子也折了骨架,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草和树在此撒野,使性子。

赵大爷门前这块场地我的记忆印象太深了,这里简直就是我们童年的娱乐场。

右前方是块高坡,我们就是在那里抢占山头,第一个冲上去的就是司令,你就有指挥权。

多么神奇,多么令人回味啊!

右前方那几颗槐树,至今还是歪着脖子,那是我们小时候给糟蹋的,总觉得坐在地上没有楸在树枝上快活,一根树枝上往往坐上五六人,晃晃悠悠多自在,多美啊!

赵大爷门前那块大石板,是大人们下棋的场地。

经常是两个人下,围上四五个人在中间争吵。

有一天两个老对手对上了,其中一个对手出去方便了一下,回来棋面局势急转直下,三下两下就被对方致死了。

他不服,怀疑对手趁自己出去方便挪动了棋子,为此两人由争吵发展到动手封起衣领。

赵大爷大门前在我小时候又是个孩子们打硬币的场所。

几个小伙伴在地上用碎瓦片划上一个方框,再离这方框前面四五米处划一条直线,参与的人都要在方框中央放上一块硬币。

玩大玩小大家商量,玩大的就放上5分,玩小的放上2分或1分钱。

钱放好后,站在方框内用古铜钱向划定的那条直线投去,谁的古铜钱离直线近,谁就是第一名,以此为序,再用古铜钱砸方框内的硬币,砸出方框外的硬币就归谁所得。

我的哥哥是个左撇子,玩这个几乎无人能敌。

一天下午他赢了九角五分钱,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啊!

他把硬币放在我的兜里,说好的永远归我。

白天,我手插在兜里把硬币都捏出汗来,晚上我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压着。

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枕头下空了,钱不翼而飞,刹那间我的泪水湿透了衣襟,我是多么伤心啊!

这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午饭后,我告别了叔叔婶婶。

返回的路上我是一步一回头,远望这的村庄,心里头有无限的情思。

那一座座面目全非歪歪倒倒的老屋里面,隐藏着我们多少成长的故事;那依旧茂盛的树丛中蕴藏着我们多少童年的乐趣;那赵大爷门前的嬉戏情趣,只要你耐心依然能收拾起来。

可是时间鼓励荒草疯长,疾风催促种子随处安家,世情即将淹埋这一串串的故事和乐趣,淹没这令游子思念的村庄。

我想,再过十年,二十年,这里该会怎样?

渐行渐远随笔5

  二十多年前,正当壮年的老雷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老家还有地势,回家起建两路房子。

小田也正有此意,于是常常挂在嘴边。

作为主要受益人的老哥正是十七、八,一心向往着远方与新奇,对这主意反感透顶,你们会去住啊!

还是我会去住,别盖,要盖我拿锄头去刨了!

至于我,就没放在心上,开什么玩笑,老了回去住,这不有病吗?

两个愣头青弄得老雷小田不爽了好一阵子。

好多年过去了,偶尔回乡访亲上坟,来匆匆,去匆匆,看着依照蜿蜒逼仄的村道,古旧如初的老宅,老俩位已经失去了往日起房还乡的念想,而这乡土,已渐行渐远……

  中国人最重乡土,几干年来,悠长的农耕文化使得中国人思家恋土,即便是天灾人祸逼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也是一步三回头,魂牵梦萦的只是一件事——回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朝更迭并不影响老百姓的日子,无非是皇帝老儿变了,一样的缴皇粮纳国税。

一样的起屋建房,繁衍生息,有祖宗规矩,有乡规民约,用血缘、亲缘紧紧联了一体,不管岁月变迁,时局动荡,在一方土地上演绎苦乐年华,源远流长。

出了门,闯荡出功业,要衣锦还乡,光耀门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乡;苦了、累了,老了,只求叶落归根,重归故土,乡土是中国人的根。

  60多年前,一场革命如暴风骤雨般扫荡了中国的乡村,旧的秩序被打破,庙宇推了,神位倒了,数干年延续的宗法架构解体了,中国农民以百般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变国家、改变命运的革命当中,如果说,我对某些媒体得不得就"最"的说法颇为反感,但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农民却不能吝啬这个"最"字,他们是最能吃苦、最坚韧不拔、最无私奉献的一个群体,他们养活了这个国家,建设了这个国家,却所求甚少。

他们吃穿甚忧,却心怀最纯真远大的理想。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安徽一个普通乡村,村边就是军储粮的仓库,全村人几乎全部饿死却无人去动一粒仓库的粮食。

这样的淳朴的民众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多么珍贵的财富。

  这个国家,对农村,对农民,亏欠太多。

为建立新中国,他们献出太多的生命,为建设国家,他们提供了低廉的人力、物力、财力,原因很简单,我们不能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通过对外扩张、资源掠夺、不平等贸易去积累原始资本。

只能让这个庞大的群体咬着牙、拼了命去默默支撑共和国的成长。

代价何其大,树砍完了,山挖破了,水不清了,而他们依旧默默在这片已现疲态的故土上生息。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北上,南下,漂洋过海,乡土正一天天变得空寂,他们想为自己,为子孙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个无可厚非的理想,打拼在无根的城市,遥望难回的家。

还不如候鸟南飞北归,老家成了只是偶尔落脚的客栈。

而我知道,不管城市多么光鲜亮丽,繁花似锦,举世无双,如果乡土最终成为无法或不愿回去的归途,中国人还有根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暑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们的祖辈念着节气歌度过的悠悠岁月,终将去哪里找寻……

渐行渐远随笔6

  大年将至,年味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

没有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没有儿时的欢乐与幸福,更没有热闹的传统习俗和刻骨铭心的记忆。

  儿时的年味消失的无影无踪,杀猪、宰鸡、宰羊,烙灶饼、磨豆腐、蒸馒头、包包子、炸油饼;包纸、写对联;穿新鞋、新衣,糊灯笼、贴窗花、蒸灯盏。

孩子们好像听故事,感觉很遥远。

为此,我心中难免有一些伤感。

  儿时的年味在我的脑海中巡回放映,父母忙碌的身影仍历历在目。

小时候,家里虽穷,但过年很快乐。

年货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正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写照。

  “腊月八,插米叉”,从初八开始,做豆腐。

奶奶先要挑选黄豆,拿着簸箕,坐在院子里,一点点地挑出黄豆中的杂物(包括烂黄豆)。

不时地上下扇动着簸箕,圆溜溜的黄豆滚落在后面,杂物从簸沿口清理掉。

一袋子黄豆需要挑选几天,我和妹妹有时也来帮忙。

看着黄聪聪的豆子,抚摸着它光滑的身体,倾听着莎莎的声音,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

奶奶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才把黄豆捡好。

  接下来父亲背上黄豆去拉黄黄(把黄豆磨碎)。

人很多,需要排队,奶奶带上水和干粮,耐心等待,终于轮到我家了。

奶奶用盆子装些黄豆,慢慢用手一点一点地放在石磨子上,一圈一圈地推,细细的黄粒整齐地排列在磨子的周围,奶奶快速地把它们装进袋子里,反反复复,花费半天时间才磨完黄豆。

奶奶的小脚既红又肿,她上气不接下气地喝着水,稍作休息,赶快回家。

把黄粒放进桶子里,倒上凉水,让它好好浸泡着。

一天一夜之后,又去磨豆浆。

看着磨子上一层层豆浆,它好像一条条长龙蜿蜒盘旋,奶奶急速地把它们刮进桶子里。

奶奶害怕浪费,有时用手指慢慢地捋,捋完之后,继续劳作,看着不辞辛劳的奶奶,我多么想替她分忧啊!

  晚上回家,开始做豆腐。

先烧一锅开水,等着水沸腾时,用布袋子装满豆浆,使劲地往锅里压,直到豆浆没了,才倒掉豆渣。

豆浆会慢慢溢起,边倒边搅,锅里会有一块一块的软豆腐,把它们倒进竹箩子里,等到竹箩子非常满时,盖上木板,压上大石头。

第二天,一竹箩子豆腐就形成了,看起来白白厚厚的,吃起来软软嫩嫩的,美味可口,这给过年带来无限的乐趣,家人们坐在一起,分享着劳动的快乐。

  腊月二十三,开始杀猪。

小猪仔是父亲二月买来喂养的,一篮子一篮子的青草吃进它的肚子里,小猪仔吃得饱饱的,呼呼大睡,一天天长大。

从十一月开始,增加食量,专吃面食,增加猪肉的香味和厚度。

杀猪时,找来亲房邻居帮忙,奶奶负责烧水,爷爷杀猪,父亲倒肠肚,母亲盛猪血;我们小孩子抢猪尿泡,你追我赶,快乐极了!

拿到它,让大孩子吹大,放上几颗玉米,晒干之后,当做足球玩具,踢来踢去。

看着家里放着大块大块的猪肉,馋着嘴里直流口水,盼望着大年三十能快点到来。

  晚上,煮好猪肉后,要给左邻右舍端菜。

土豆、萝卜丝汇成的大锅菜,上面放些猪肉片,撒些葱花和辣椒,五颜六色,闻起来香喷喷的。

端给邻居的长辈,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地吃完菜,心中暖意融融,邻居回放些灶饼,表示感谢。

邻里关系和睦,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至今还能回忆起慈祥的大伯、大爷、婶婶们的音容笑貌。

  杀猪能增添浓浓的年味,工序复杂,费时费力,但快乐无比,构建着和谐的邻里关系;每到过年时,我会深深地把它回忆,父母省吃俭用,用艰辛换来幸福的年味,让童年留下难以磨灭记忆。

  腊月二十八,奶奶和母亲开始蒸馒头、包包子,她们提前发好面,放在大盆里慢慢进行发酵。

等到面变得毛孔粗大时,开始放苏打,蒸馒头、包包子。

把面滚成圆棒棒,切成等距离的矩形,放在粑粑子上蒸,盖上草锅盖,锅盖周围要围上毛巾,以防露气。

一会儿功夫,一锅锅白白胖胖的馒头就躺卧在一只大铺篮子里。

再包些地达菜包子(西北人把这种菜叫地软子),我们姐妹们抢着吃。

  下午炸油饼,奶奶把握火候,往锅里放油饼,我和母亲擀面饼。

先把面滚成细棒,切成小块,开始团成圆坨坨。

母亲慢慢地擀开,中间要划两道口子,让油通过饼中间的缝隙加热,保证油饼能足够熟透。

奶奶既要夹油饼,又要放柴火,她不急不躁,一锅锅油饼很快就做完了。

母亲还要做一些麻花、果果、麻叶子等不同的贡品,看着一缸油饼,心想:

“过年多好啊!

有这么多油饼吃,盼着天天过年!

  腊月二十九,父亲包纸、写对联,爷爷印冥币,爷爷把白纸割成小小的长方形,用毛笔刷上红墨水,一张一张地印。

我不解地问:

“这是干什么的?

能当钱用吗?

”爷爷笑嘻嘻地说:

“这是死人用的,我有点害怕。

”爷爷把过年用的冥币全印完了,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等待父亲包纸。

父亲割了几张大纸,把冥币分布均匀,叠好,包起来,再在中间贴上红纸条,写好收信地址。

爷爷看着父亲包的纸,笑容满面。

父亲开始写对联,找来老黄历,看着后面的对联,写了起来。

他的字遒劲有力,恰似他倔强的性格。

  想着想着,我泪流满面,再也看不到印冥币的爷爷了,爷爷离开我们已经九年了,每次与他在梦里相遇,他的脸颊依旧那样慈祥,对我关爱有加。

我心如刀绞,病床上的爷爷身影刻在我的脑海中,多么希望时间定格在那一刻,让我好好伺候爷爷啊!

  三十下午,贴对联、接纸(接先人),父亲放鞭炮,浓浓的年味开始了。

我和妹妹等待着穿新衣服,母亲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叽叽喳喳吵个不停,一奔三尺高,母亲匆忙地找出花衣花鞋,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往水里走,放鞭炮时要小心点。

我们激动地穿上新衣新鞋,拿上香表,跟随大人去接纸。

小伙伴穿着新衣服,心灵乐滋滋的。

  晚上,母亲在煮肉,他把鸡肉和猪肉分开,泡上粉丝,手擀粉,切好豆腐,备好甜酒。

一家人共进晚餐。

我们坐在土炕上看春节晚会,笑声不断;母亲一人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她疲劳不堪,忙碌了整整一个腊月。

给我们准备过年衣服和鞋子,每晚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缝补补,纳鞋底,白天要做家务。

过年她也不能休息!

我的母亲是多么辛苦啊!

  看到母亲额头上增添一道道皱纹,这是辛苦的见证,是岁月的沧桑;她饱经雨雪风霜,生活的压力压弯了她的腰,她有些驼背,但坚强的母亲默默地挑起家庭的重任,用勤奋和泪痕书写艰辛的一生。

  俗话说:

“小年大十五”。

不知不觉年过完了,母亲又开始给我们糊正月十五鹅灯笼。

它先用铁丝编成鹅的身材,再把脖子套在上面,一个框架完成了。

再用白纸剪成小小细丝,作为鹅的羽毛,一层紧挨着一层,长短不一,整个鹅身毛茸茸的。

母亲在鹅的嘴巴上贴上红纸,再贴一个黑色的眼睛,活灵活现,悬挂在屋顶上,随风舞动。

我们正月十五搭着鹅灯笼,三只鹅排成长长的一条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别人赞叹不已,投来羡慕的目光。

  母亲提前要蒸灯盏,她和好面,用开水烫好米面,反复揉光滑,捏成灯盏模样,中间留一个深窝窝。

黑黝黝的灯盏整齐地站立在盆子里,吃起来软软甜甜的,真是美味佳肴。

看着母亲松树皮般的手,我心里在滴血,母亲用勤劳的双手,给我们创造着幸福的年味,给我们保驾护航,使我们自由自在地成长。

  现在的年味,就是订年夜饭,微信QQ拜年、发红包、祝福语,转发搞笑视频、淘宝购物、拼多多买过年衣服;超市人山人海,一袭如空。

街道商品琳琅满目,商贩叫喊不停。

就连小孩子,提起过年,只知道压岁钱、不写作业、看电视、玩游戏、发红包、抢红包,跟随父母疯狂购物,大包大包的零食带回家。

  相比之下,儿时的年味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成功的喜悦,追求生活的过程,体验生活的艰辛,给孩子们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生活知识,锻炼生活能力,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现时的年味,物质充足,精神贫乏;孩子们对年味的理解一片空白,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沉迷于网络,看电视、打游戏,好吃懒做,心理脆弱,没有更多的传统习俗,没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渐行渐远的年味,满满都是亲人的味道,它充满着沉甸甸的爱,滋润着我的心田,足以我用一生去品尝;它犹如一把伞,给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无忧无虑地成长;它犹如一艘小船,载着我们乘风破浪;它是我的精神财富,让我懂得感恩,铭记一生。

渐行渐远随笔7

  你来过?

我念过

  但我早已寻了一片荒芜之地将情话五马分尸

  也把自己的爱尘封在几年前

  没有了自由

  更没有勇气挣脱掉回忆的牢笼

  正因为遗憾?

想来才觉得美好

  我总是刻意臆造过去

  给自己的谎言罩上一层暧昧

  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

  世上哪有如果这样的好事

  你有多少胜算?

把我困在这里

  再次见面?

?

心事就潦草

  完美的她呀?

却是下落不详

  几千几万个你?

?

  几千几万个我

  多少个浪漫的回合?

?

终归是一记遗憾

  人们常说天涯地角步步有穷时

  为何穷尽?

挨不过这相思

  爱是指尖生悦的刺

  有一天痛会戛然而止

  学会接受爱已渐行渐远的事实

  无动于衷

  偶尔穿插的几句歌词

  原来恰到好处

渐行渐远随笔8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记忆却是在哪里徘徊不走,渐行渐远的不只是我们的岁月,还有那日渐远去的朋友,昨日的七夕与平日并无差异,只是第一次在凌晨逛马路,走在这个城市的`边缘,没有想象中的灯红酒绿,霓虹交错,只有游荡的我们和那些早起为了生计而忙碌的人。

回到寝室倒头就睡觉,迷迷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