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741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docx

《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docx

七至九年级古诗复习

七(上)诗词赏析(近八年未考)

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注释:

次:

旅途中停宿。

主题内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旅途思乡之作,诗人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清晨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一片白帆顺风而来。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

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运用设问修辞,诗人自问自答中用“大雁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

 

二.赤壁(近八年未考)

1、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①折戟(jǐ)折断的铁戟。

戟,古代兵器。

②周郎:

周瑜

③铜雀:

铜雀台。

④二乔:

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

2、这是一首怀古诗。

3、主题内容:

这首诗歌咏历史上重大题材――赤壁之战,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触物生情,

4、主旨:

抒发感慨,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慨叹。

5、写法:

这是由小到大的艺术手法。

名句赏析: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构思巧妙,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富有情致,令人回味。

三.水调歌头(近八年未考)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注释:

子由:

苏轼之弟苏辙。

归去:

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

美玉做成的楼宇。

宇,屋檐,引申为房屋。

胜:

能承担,经得起。

何事:

为什么。

婵娟:

这里指月亮。

3、内容: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上阕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

由感伤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4、全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名句赏析: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富含哲理,由自然现象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说明人月无常,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表达词人对人类最真挚的美好祝愿和乐观豁达的情志。

7、“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的情感?

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抑郁、悲伤、痛苦)

8、“转”“低”“照”三个动词写出了月光的变化,由高到低。

9、“此事古难全”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0、写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7、写一句咏月怀人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近八年未考)

1、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

2、主题内容:

诗的重点是写早春之景,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

3、主旨:

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多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草因雨而绿,但初始时并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写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色。

运用比喻写草沾雨后的景色,写出了春早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近八年未考)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2、注释:

左迁:

贬官降职。

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

3、主题内容:

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意境新颖,感情真挚。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和思念。

3、名句赏析:

(1)诗的一二句以“杨花飘落”和“子规悲啼”融情于景,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了飘零之感和离別之痛。

(2)“我寄愁心与明月”意思是诗人要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和思念。

4、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

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

七年级下

《使至塞上》(近八年未考)

1、王维字摩诘,盛唐著名诗人。

2、主旨:

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3、赏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仗工整,写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开阔鲜明,气势磅礴。

“直”写孤烟之高,“圆”写落日之低。

这两个字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的画面:

烽火台上燃起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

表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4)运用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写作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与凄凉中含有悲壮。

4、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

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

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观刈麦》(近八年未考)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主旨:

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请问听者"悲"从何来?

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6、《观刈麦》中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的句子是: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7、表现五月人倍忙的句子: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8、请说说你对“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理解。

劳动者不顾烈日烘烤,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的场景。

“惜”在这里用得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情感态度。

《破阵子》(近八年未考)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2、主要内容:

这首诗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3、主旨:

本词追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

4、“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5、赏析: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描绘了战争爆发前的情状。

表现了将士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场面。

(3)“了确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崇高理想和雄心壮志。

(4)可怜白发生!

以沉痛的概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报国无门的苦闷。

6、“天下事”的是什么事,“生前身后名”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大业。

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不朽功名的英雄美名。

7、“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8、“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士气高涨的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壮观画面。

将军和战士们骑着的卢那样飞快的战马,像狂风一样卷过敌阵,战士们万箭齐发,弓弦的响声如雷鸣般使人心惊。

10、从词中的哪两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年级上

春望(2013年考过)

杜甫

1、作者:

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义伟大诗人,有“诗圣”之称。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2主旨:

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1、名句赏析: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

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

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残垣断壁,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

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写出了荒芜之状,令人满目凄然。

5、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

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①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②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泊秦淮(近八年未考)

杜牧

1、作者:

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主旨抒发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3、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了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4、首句运用互文手法,“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5、“商女”指的是什么人?

不顾国家命运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6、从炼字的角度“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的妙处。

“犹”字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过零丁洋(2012年考过)

1、(南宋)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文学家,著名爱国诗人

2、主旨:

这首诗表现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就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打的浮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了国家和自己的命运。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近八年未考)

唐王勃

1、作者:

字子安,唐代诗人。

2、表达了与知己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理性的议论,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或者:

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无为:

不要。

阔达豪迈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近八年未考)

清龚自珍

1、作者:

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2、主题内容:

这首诗就抒发了他在旅途中的感想,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作者自比落红,落红生命并未结束,而是获得新生,他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

“落红”指诗人自己。

“花”喻指新一代。

4、“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比喻“愁”,以“白日斜”“天涯”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

表明诗人虽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的含义。

示例:

(1)歌颂老一辈革命家为事业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

(2)歌颂模范英雄人物献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可贵精神;(3)赞美人民教师为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无私品质。

望岳(近八年未考)

1、唐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主题: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重在描写望岳的所见所感,以简约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显示了诗人蓬勃的气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内容:

首联写远望泰山峰峦连绵、山色青翠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显示出诗人的蓬勃朝气。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割”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对“造化钟神秀”的理解

(1)“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

(2)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7、“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钱塘湖春行(近八年未考)

白居易

1、作者: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

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3、主旨:

体现了作者对西湖早春风景的喜爱和留恋。

4、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是最爱(爱)。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

请作具体分析。

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

“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暖春、新燕啄泥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5、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分)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6、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

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登飞来峰(近八年未考)

北宋王安石

1、作者,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1、主旨:

表达了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诗中用来比喻保守势力。

4、“最高层。

”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与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5、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6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和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近八年未考)

唐李贺

1、作者:

唐代诗人。

字长吉。

2这首七言古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名句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4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5、“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6、诗中描写了“黑”“金”“紫”“红”“黄”等各种色彩,有何作用?

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7、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所展现的画面。

作用是?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赏析:

这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8.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9、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各用了一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

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0、全诗描述了哪三个画面?

首联:

白天,官兵戒备森严;颔联:

黄昏前,刻苦练兵;颈联:

黑夜,出其不意袭击敌人。

八年级下

无题(近八年未考)

李商隐

1、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

2、主题内容:

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字意思不同。

前一个指“困难”,后一个指“难受”。

4、“东风无力百花残”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物?

这句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

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因为“东风”是指春风,“百花残”是百花凋零的意思.作用是为恋人之间的分别渲染了一种伤感凄凉的气氛。

5、名句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

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夜雨寄北(近八年未考)

李商隐  

1、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2、感情:

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3、名句赏析:

(1)“巴山夜雨涨秋池”的作用。

写了一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涨”字,赋予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秋”点明了季节,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将来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表达与友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所描写的画面。

几年后,诗人和妻子(朋友)终于重逢,在西窗前秉烛夜谈,一边剪着烛花,一边回忆在巴山夜雨的所见所感,倾诉浓浓的思乡之情。

5、“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

渔家傲(近八年未考)

1、作者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军事家。

2.主题内容:

上片写塞下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愁清。

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表现了作者感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3.名句赏析: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之情

上阕中“衡阳雁去无留意”,借雁去衡阳的典故,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现了作者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4.描写“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及作用。

描写了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禁闭城门的景象。

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渲染了战事吃紧的景象,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天净沙秋思(近八年未考)

1.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2.主旨:

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意境,表现了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思乡之情。

3、写作特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赏析:

(1)“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营造出了温馨而有活力的氛围,与曲中其他景物渲染的气氛迥然不同,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写出了一片肃杀悲凉的秋景,营造出凄凉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思想的悲戚。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写的画面: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晚餐,饮烟缕缕。

这时,一个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走在古道上。

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诉何方呢、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名主旨):

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近八年未考)

刘禹锡

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2、主旨:

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之情并写出了诗人对生活与未来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

3、名句赏析:

(1)请从写法角度说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的妙处。

这两句诗引用典故,“闻笛赋”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悼念,“烂柯人”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用异常达观的态度对待世事变化,表现了诗人振作乐观的精神,也揭示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4、诗中饱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愤懑不平的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九年级上

诗经两首(《关睢》《蒹葭》)(近八年未考)

1、《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经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历史上又称为“诗三百”,这里收集的是周代的作品。

“赋、比、兴”就是《诗经》的艺术手法。

2、《关睢》主旨:

写的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表现出了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蒹葭》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抒发了欲见而不可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3、《关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