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514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docx

《《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docx

《投入产出分析》作业资料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

陈正伟2010-05-26

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

1、投入产出法:

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名词解释、填空

2、国民经济:

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一名词解释、填空

3、投入: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一名词解释

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原材料B固定资产折旧C贷款利息支出D劳动者报酬E生产税

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原材料B固定资产折旧C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劳动者报酬E生产税

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获得的捐赠物质B国家的奖金C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劳动者报酬E生产补贴

7、产出:

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一名词解释

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3000B2000C1000D5000

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总投入=总产出B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C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D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E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

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总投入=总产出B总产出=中间使用C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E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

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

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

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简答

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

名词解释

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

A投入来源B使用去向C棋盘式表DT型结构表E上下结构表

14、投入产出模型:

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名词解释、填空

15、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

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

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能够反映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

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简答

16、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品;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17、价值性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A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B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C增加值=最终使用D总产出=增加值

E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18、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

—简答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

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

整体性。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

-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

直耗系数、完耗系数。

-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19、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

A整体性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C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E不能进行动态分析

20投入产出方法的最重要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性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21、投入产出法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简答

(1)投入产出法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不胜枚举的方程式(或函数式)和变量,简化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

(即用分类合并的统计方法,将成千上万种产品及更多的生产单位合并为有限数量的产品部门

或行业,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目大大减少,从而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

(2)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

即假设生产要素的供给是相等的,这就进一步大大减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联立方程的数目。

(同时,还省略了价格对消费需求构成、中间产品流量以及对劳动等

生产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

另外,在投入产出模型中,仍沿袭了一般均衡模型中的假设,即假设各种投入系数是固定不变的。

22、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

一填空

23、投入产出方法的创立者是()

A威廉•配第B瓦尔拉斯C列昂惕夫D斯通

24、投入产出方法产生时间是20世纪的()。

A80年代B90年代C30年代E40年代

25列昂惕夫创立投入产出方法的第一篇代表性论文的名称是()。

A《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B《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

C《美国经济结构研究》D《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

26、以1936年他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为代表;并

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

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

—填

27、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填空

28、列昂惕夫称: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

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

—简答

29、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

-填空第二章投入产出法原理

(一)

30、静态投入产出模型:

是指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

(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一名词解释

31、根据计量单位划分投入产出表(模型)可以分为()。

A实物模型B价值模型C实物-价值模型D动态模型E静态模型

投入产出表(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32、根据计量单位不同划分r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实物一价值投入产出表

产品投入产出表

^劳动投入产出表

|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

特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表

全国投入产出表

地区投

I入产出表

34、根据范围的不同划分

部门投入产出表

企业投入产出表

报告期投入产出表

35、根据用途的不同划分

计划期投入产出表

-简答、填空、单选、多选

37、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

A、总产出=总投入B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C、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D增加值=最终使用

a

38、实物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一般用j表示,其定义是:

每生产单位

j产品需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

填空

a

38-1、价值表的直接消耗系数:

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经济系数,一般用j表示,其定义是:

每生产单

位j产品需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

名词解释、填空

39、实物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qijqij

qj

qj

AdijBdijCdij

D3ij

jQjjQij

Xj

Xi

40、实物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aj

qj(

、i,j1,2,,n)。

一填空

j

追加需要系数。

即最终产品系数为:

-名词解释、简答

b11

(IA)1b21

44、最终产品系数的经济解释:

产品,其部门的生产总量必须达到的数量,具体地说,要保证

产总量就要有一个单位的产品,然后由于其自身和国民经济间的相互消耗关系,使得

一个单位。

其超过部分和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体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完全消耗关系。

一简答

从行来看:

如果国民经济中各种最终产品分别增加y1‘y2‘,yn,那么第i部门的总产量要增加

bny162ybinyn(i1,2,,n)

o

1

45、利用完全消耗系数与(IA)的关系,还可以推导出完全劳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它也是反映各部门产品生产和分配使用的情况,建立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平衡关系。

1)平衡关系: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n

XjyiXi

2)平衡模型:

j1(l1,2,,n)

a

3)引入直耗:

将以价值形式表示的各部门直接消耗系数j代入上式,则得

n

ajXjyiXi

j1(i1,2,,n)

4)建立矩阵式:

上式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AXYX

5)模型体系:

由此可得:

Y(IA)X

1

X(IA)Y

49、简述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列模型的建立过程。

-简答

建立起增加值

按列建立的模型,反映地是各部门价值的形成过程,即反映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情况,与总产出(总投入)之间的平衡关系。

1)平衡关系: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列基本平衡关系式,有

中间消耗+增加值=总投入

n

XjNjXj.

2)平衡模型:

即11(j1,2,,n)(212)

N.

式中■'为j部门增加值(新新增加价值)。

3)引入直耗:

弓I入直接消耗系数于上式,则得

n

a.XjNjXj

i1(J1,2,,n)(2<13)

n

aij

来表示11,则(213)又可写成

n

aij

式中11表示生产单位j部门产品的中间消耗系数。

如果用

aMjNjXj

(1aq)XjNj(j1,2,,n)

 

acn

n

ain

in

i1

(215)式建立了总产出与增加值之间的联系

5)模型体系:

建立增加值与总产出之间的联系,即

1

(216)

X(IAc)N

由于(I

对角线上元素的倒数。

(IAc)

6)ic7

Ac)是对角矩阵,故其逆矩阵也是一对角矩阵,且其对角线上的元素为矩阵

(IAc)

的经济解释:

n

般称矩阵(IAc)为增加值系数矩阵,即是由各部门增加值占总产值的

1

比重所组成的矩阵,显然

aij

的含义为j部门增加值占其总产值的比重。

50、劳动报酬系数

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报酬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Vj

avj

Xj(j1,2,

n)

(217)—名词解释、填空、简答

51、其它增加值系数

amj

为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带来其它增加值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n)m为其它增加值。

(218)—名词解释、填空、简答由此结合前面中间投入系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

52、已知:

中间消耗系数3cj、劳动报酬系数3vj、其它增加值系数3mj

试证:

acj

avjamj1

(j1,2,

n),并说明经济意义。

acj

Xj

i

Xj;9vj

avjamj

Vj

Xj;3mj

XjVj

i

Xj

mjXj

证明:

acj

mjX

Xj1

Xj

证毕。

这一结论表明的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或组成部分。

53、价值型投入产出行模型和列模型的总量关系。

-简答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在不考虑进出口的情况下,我们有投入产出表纵列中各部门产品的生产

量应等于其横行中各部门产品的分配使用量。

国民经济中第k个部门有以下平衡关系式,即

nn

XikNkxqyk

iiji(k1,2,,n)

因而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看,各部门生产的总量与分配使用的总量也应该相等,所以有:

nnn

nn

n

XijNj

Xij

yi

1j1j1

j1i1

i1

nn

njyi

j1i1

(249)

上式的经济解释:

上式说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在不考虑进出口因素的情况下,GDP的生产量和最终使

用量的平衡情况。

54、建立价值型投入产出中第2象限和第3象限之间联系的数学模型。

-简答

根据简化的价值表,我们可设:

YZ

Zn

Wn

根据aVj和amj的定义,又有

vA,x,mAmX

Aa-

式中,A――各部门劳动报酬系数vj的对角矩阵;

A――各部门增加值系数amj的对角矩阵。

由投入产出的基本模型,有

X(IA)1Y(IA)1(ZW)

(I

A)1Z(IA)1W

vAvxAv(iA)1z

(I

1W

1

A)W

Av(lA)1z

Av(lA)

:

V

VzVw

VzAv(l

A)1Z

VwAv(i

1

A)W

(220)

式中,

Vz

——由积累而引起的各部门劳动报酬的列向量;

由消费而引起的各部门劳动报酬的列向量。

M

Am(IA)

1Z

Am(lA)1W

令M

MzMw

MzAm(l

A)

1Z

MwAm(I

A)

1

W(221)

式中,Mz—

-由积累所带来的

勺增加

1值的列向量;

同理可得到

M

w

由消费所带来的增加值的列向量。

部门产品价值中所占比重的对角矩阵;

 

a32,a44的含义,并分别写出它们的具体计算式。

3部门产品的数量。

反映第2部门与第3

1

56、1、已知B=A+AB,B=(lA)存在;证明:

1

比较B与(lA)的区别并说明经济解释。

证明:

已知:

B=A+AB有(I-A)B=A

(I-A)B=A+|-|=|-(I-A);

11

因为(IA)存在。

所以:

上式两边同乘以(IA)

1

有B=(IA)J

证毕。

上述证明过程表明,B与B=(IA)1比较,B的主对角线元素是在B的主对角元素

上加1,其它元素完全相同。

其经济解释为:

完全需求系数矩阵B=(IA)1中主对角线上的元

素一般来说都大于1(bi1),这表明i部门要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其部门的生产总量必须达到的数量,具体地说,要保证i部门能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首先其生产总量就要有一个单位的产品,然后由于其自身和国民经济间的相互消耗关系,使得i部门的总产量要超过一

个单位。

其超过部分和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体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完全消耗关系。

57、已知一实物投入产出表,其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

>80丿4

A01814

16016

50

Y30

其最终产品列向量为:

20

求总产出向量X,并根据所给出的条件,绘制简单实物投入产出表,求出其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0.125

0

0.25

1.2121

00.3636

解:

因为A0

0.125

0.25所以:

(IA)10.06926

1.14280.3636

0.1667

0

0.1667

0.24242

01.2727

 

根据:

X(IA)1Y

知:

50

67

.87879

X(IA)1*30

45

.02165

20

37

.57576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关系:

等到:

投入产出表:

实物表为:

 

I/O

1

2

3

Y

X

1

8.484848

0

9.393939

50

67.87879

2

0

5.627706

9.393939

30

45.02165

3

11.31313

0

6.262626

20

37.57576

 

价值型表为:

I/O

1

2

3

Y

X

1

8.484848

0

9.393939

50

67.87879

2

0

5.627706

9.393939

30

45.02165

3

11.31313

0

6.262626

20

37.57576

N

48.08081

39.39394

12.52525

100

其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为:

0.24242

所以:

影响力系数:

0.97959

2

0.73469

4

1.28571

4

感应度系数:

1.01298

1.012987

0.974026

第三章投入产出法原理

(二)

60、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

(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

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62、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优点有()。

A具体性B综合性C反映生产技术联系D分析功能的完整性E生产与分配的准确性

63、实物模型的局限性:

三个:

部门综合性较差、系统整体性较差、分析应用功能较差。

-简答

(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

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

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64、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局限性主要有()。

A部门综合性较差B系统整体性较差C分析应用功能较差D具体性差E只反映技术联系

65、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

—填空

66、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

填空

67、价值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

A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B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

C根据价值(价格)进行计量的D按部门分类

68、价值投入产出表的优点:

3个:

整体性、综合性、分析功能的完整性。

-简答

(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

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

因此,价值模型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和分配使用的全貌;并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与资料取得的可能,灵活地将部门的分类进行合并和分解。

a

j合并的复杂性已经提醒我们,价值模型中的合并与分解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有条件的、有缺陷的。

(2)由于价值模型中统一了计量单位,故表中的每一列也可以相加,不仅各列的流量可以相加(单位一致),

而且各列的直接消耗系数也可以相加(没有单位),从而扩大了投入产出分析的范围和内容。

(3)价值模型可以同时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再生产运动,为较为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有关宏观经济演变过程和问题提供了基础。

例如,价值模型建立了GDP生产与最终使用之间的平

nn

njyi

衡关系(j1i1);还能建立最终产品的各个具体项目与相应各部门生产总量之间的关系;还有最终

产品具体项目与增加值具体项目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再生产的各环节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例如,最终产品各具体项目与各部门生产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具体表示出来:

RR

1(XXr,Yyr)

Xr(IA)Yrr1r1

69、价值投入产出表的优点有()

A整体性B综合性C分析功能的完整性D具体性E反映生产与分配的准确性

70、价值模型存在的局限性:

3个:

准确性较差、部门划分的差异性、存在非技术影响。

-填空-简答

(1)在价值模型中引入了价格因素(目的是为了统一计量单位,保持投入产出法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就

使其模型不能全部、准确地反映部门之间技术联系;亦即由于按部门划分,各种不同产品的合并,使得直接

a••

消耗系数j不准确,最终将造成投入产出法的误差增大。

(2)价值模型是按部门来划分的,虽然部门之间可以有合并分解的灵活性,但也会相应造成由于部门划分

a

的粗细不同,使得模型反映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不同(ij会受到部门划分不同的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完

a

全不是生产技术的影响,故破坏了ij本来的意义)。

(3)价值模型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方法论问题,它们大都是由价格、部门划分等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填空

71、价值投入产出模型存在的局限性有()。

A准确性较差B部门划分的差异性C存在非技术影响

D系统整体性较差E分析应用功能较差

72、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

三个假设条件:

纯部门假设、稳定性假设、线性性假设。

-填空、简答

(1)纯部门。

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方式进行生产,即所谓“纯部门假设”这个假设条件是投入产出法的核心假设,与线性方法的应用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按照这个假设,要使投入产出模型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经济分析工具,就必须注意和解决如何做到尽量使价值模型中部门的分类符合“纯部门假设”的要求。

a

(2)稳定性。

假设直接消耗系数(技术系数)ij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即抽象了技术进步或劳动

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这个假设的提出更多的是为了分析问题的简化,即把整个投入产出问题简化为简单的静态问题,而忽略了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

(3)线性性。

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它部

门产品的消耗(投入)越多,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