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378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docx

《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docx

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

2020高考全国课标三卷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初文景时期,文景二帝继续行黄老无为之术,奠定了西汉国富民强的物质文化基础,揭开了武帝盛世的序幕。

高祖统一,百姓得离战争之苦,然而,“马上逆取”政权的君臣们,却不得不面对满目疮痍而人心思定的汉初天下。

对于经历秦火又回到功能混融、领域不分的汉初社会而言,唯有确立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治国之策方可恢复生产、维持统治,施行黄老之治恰逢其时。

黄老思想以既定秩序为前提,是退却条件下的进取;在吸纳儒家的仁与礼、法家的法与势的同时,将正统道家从遁世主义转向经世致用,从消极无为转变为积极有为。

高祖、惠帝遵从黄老思想,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扫除烦苛”和崇尚节俭等较为宽舒的统治政策,迎来了“汉接秦弊”后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景帝时期,对黄老思想更是推崇备至。

黄老思想为文景时期的社会带来了轻徭薄赋、节俭缓刑的宽舒政策,也带来了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和兼采百家之长的学术氛围。

文帝即位,更是博采众长,任用贾谊、晁错、公孙臣等为朝臣。

新王朝的诞生,为走过秦暴政而浴火重生的士人提供实现抱负、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汉初社会日渐呈现出宽松而自由的文化氛围和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社会气象。

文景时期的学术繁荣与春秋战国的思想争鸣有所不同,汉初的各家各派不断探寻实现王朝长治久安的举措。

文景时期形成了充满博大、包容、进取的文化气息,令经历了暴秦的文人重新唤起了积极进取、治国安邦、立功扬名的强烈愿望。

汉初文人在宽松的政治生态环境下,积极追寻春秋战国士人建功立业的足迹以求不朽。

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是,汉初文人一切建功立业目标的设定无不与大一统的现实政治紧密相关,都在直面社会现实症结,提出治国良策。

汉初文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兼具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洞悉王朝初安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深刻揭示了文景盛世下的社会潜在危机,以深切的忧患意识彰显出个体生命的光彩。

“务为治”,因时事而权变,是汉初文人安邦立国建功立业的途径,儒学由汉初被排拒于政治中心之外到武帝时“独尊儒术”,60余年间与汉初社会政治之间的成功互动,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发展特点。

从高祖排斥汉儒观念,到文帝颇征文学之士,汉儒社会地位的改变,是以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的学术包容为前提的,是文人一直致力于解决汉初社会现实问题而努力的结果。

汉武帝元光五年,汉初文人完成了由士到士大夫的转变。

对汉初的文人而言,这一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年。

从这一年开始,代表文人主体的儒生作为一个群体,不断在政治上传达着他们的强音,在历史上持续地留下深痕。

学术风气也因儒学对主体地位和政治话语的把握,而表现出儒家气象。

(选自《汉文景时期的文人气象》,见2019年9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景时期指汉朝初年统治者因采取与民休息等政策使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B.文景时期形成的博大、包容、进取的文化气息,唤起了文人治国安邦、立功扬名的强烈愿望。

C.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有利于休养生息,非常适合汉初满目疮痍、人心思定的社会状况。

D.黄老思想在吸收儒家仁与礼和法家法与势的同时,将道家思想从消极无为转变为积极有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论述问题”的顺序展开论证,首先概括论述历史背景,点出黄老思想以照应题目。

B.文章第二、三自然段讲述文景时期遵从黄老思想的原因及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其后的论证扫除障碍。

C.文章讲述推崇黄老思想对汉初文化氛围和社会气象的作用,照应了题目,又利于对“文人气象”展开论述。

D.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对汉文景时期的文人气象作了总结,概括指出汉文景时期的文人气象就是儒家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发端于文景时期;文景时期为汉武帝盛世奠定了国富民强的物质文化基础。

B.汉高祖、汉惠帝遵从黄老思想,对黄老思想推崇备至,为当时文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C.汉初文人和战国士人都追求建功立业,但前者与大一统的现实政治紧密相关,后者则无此远大目标。

D.到汉武帝元光五年,儒学把握了主体地位和政治话语权,汉初文人也完成了由士人到士大夫的转变。

1.D(此项错误在于混淆范围,原文是“将正统道家”,而此项却说成是“将道家思想”。

2.D(此项错误在于“卒章显志”和“总结”的说法。

本文并未表达作者的什么“志”,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论述汉文景时期文人气象的发展结果,并不是“总结”。

3.B(此项错误是张冠李戴:

根据文本第4自然段,对黄老思想推崇备至的是汉景帝,而不是汉高祖和汉惠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公布后不久,有网友发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这张照片已经被列入“编辑图片”进行售卖,而图片的版权真正所有者欧洲南方天文台则公开表示,其版权主张并不合法,视觉中国从未就此联系过欧洲南方天文台。

一时间,以保护之名实施著作权侵权、掠他人之美的行径遭遇网友炮轰,而被更多媒体、企业声讨的,还有其近年来通过碰瓷式维权,动辄进行高价索赔、要求签订包年合同的盈利模式。

针对图片版权引发争议的问题,国家版权局微信公众号今日发文称:

“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国家版权局针对黑洞照片使用争议事件发声:

图片公司不得滥用权利》,央广网,2019年4月12日)

材料二:

在向侵权者高价索赔的另一端,视觉中国所标榜的版权图片,是否都获得了严格的授权?

像黑洞照片这种“打脸”情形,到底是个例还是习惯性操作?

如果一些版权信息不明的图片被随意占为己有并据此获利,那么,视觉中国维权的积极性越高,它可能对真实版权拥有者权利的伤害就越大。

这样的商业模式,显然缺乏足够的合法性基础。

事实上,在视觉中国等图片公司崛起的同时,有关摄影师版权无法保障的声音并没有减少。

这里面的反差,很可能预示着,摄影师——图片公司——消费者的应然商业链条是断裂的,最大的赢家恰恰是作为“中间商”的图片公司。

(《视觉中国“黑洞”风波:

版权生意无错,但得取之有道》,光明网,2019年4月12日)

材料三: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杨勇研究员认为,像视觉中国这样的公司,只是图片经营服务商,根据《著作权法》是没有署名权的,署名权应该是原作者,现在却署成了服务商,逻辑是混乱的。

原始作者不署名,这样很难知道来源,很容易被假冒,所以才会出现一张照片被多家图片公司声称版权的现象。

此外,杨勇建议,法官对间接营利或非营利的图片侵权行为的判赔标准应更科学、合理,不要追求吸引眼球的高数额的赔偿额,引起公众恐慌,在保障权利人的利益同时,平衡作品传播的社会效应。

同时,他建议图片服务经营商应该有两个图库,一个是公益的,一个是收费的,同时还应该有和摄影作者的分账公告。

(《视觉中国为何所向披靡?

问题出在混淆了作者和著作权人》,第一财经,2019年4月25日)

材料四:

尊重版权是有价值的。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免费的可能是最贵的,免费往往导致无人创作与生产。

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正是通过保护创作推动智力产品生产的可持续。

第二层意思在于,付费平台是有价值的。

通过中间商撮合交易,可以同时激发需求与供给,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因此,当保护知识产权逐渐成共识,大家的争论不是需不需要保护,而是如何保护;不是图片能不能收费,而在于如何收费。

换句话说,版权意识要以规则意识为支撑。

这里规则首先是法律规则。

比如有些平台,图片并未经作者授权就上传了,甚至有的侵犯肖像权,这其实是打着版权旗号侵犯版权。

其次是商业规则。

交易市场明码标价、公平公正是底线要求,如果是根据使用者公司大小、身份高低量身定价、事后抬价,显然有“钓鱼”之嫌。

具体到视觉中国引发的讨论,无论是转发黑洞照片,还是吐槽视觉中国,都应该形成这样的社会共识:

我们尊重著作权,不意味着要纵容不合规的经营方式;我们指摘经营方式的瑕疵,更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损害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

(《质疑,是为了更好保护版权》,《人民日报》,2019年4月12日)

1.下列与“视觉中国黑洞风波事件”无直接关系的一项是(3分)

A.欧洲南方天文台公开表示,因为视觉中国从未就此事联系过他们,所以视觉中国网站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列入“编辑图片”进行售卖是不合法的。

B.国家版权局就图片版权引发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出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C.视觉中国网站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主要原因在于它混淆了作者和著作权人的界限,把一些版权信息不明的图片随意地占为己有并据此获得利益。

D.通过保护创作推动智力产品生产的可持续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

为了更好保护版权,我们应该对图片服务经营商所主张的版权进行质疑。

1.D(A、B两项明显同视觉中国黑洞照片事件有关;C项所分析的视觉中国所向披靡的原因也同黑洞照片有关;D项所说的属于法律层次的问题,同黑洞照片事件并无直接关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一些图片公司乱占版权不明的图片,所以视觉中国网站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擅自进行售卖的做法遭到了国家版权局微信公众号的指责。

B.摄影师的版权无法保障,所以随意侵占版权不明的图片并据之获利的图片公司越积极维权,对图片版权拥有者的摄影师权利的伤害就越大。

C.根据有关法律,图片经营服务商不能对那些没有署名的图片声称版权,图片经营服务商在对图片收费的同时,应该有和摄影作者的分账公告。

D.材料四从经济学常识谈起,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指出:

要尊重知识产权,保护著作者的合法产权,就应当遵从法律规则和商业规则。

2.A(项错误在于乱判因果,视觉中国产生黑洞照片事件的原因并不是“一些图片公司乱占版权不明的图片”。

3.请结合材料,分析图片服务经营商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尊重著作权。

(6分)

3.各图片服务经营商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各图片服务经营商只有在获得严格授权之后才能标榜自己的版权。

各图片服务经营商应该有公益的和收费的两个图库,还应该有和摄影作者的分账公告。

各图片服务经营商的版权意识应该以以规则意识和法律意作支撑。

(大意相合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7-9题。

传话孙道荣

老赵、老钱、老孙和老李,四个人是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几个老伙伴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

可是最近老赵感觉到,他不在的时候,另外三个人就嘀嘀咕咕,而他一到,他们要么立即不说话了,要么明显转换了话题。

为此,老赵很郁闷。

他想知道,到底是谁挑起了话题,在背后议论自己。

苦思冥想,老赵想出了一辙。

在小区里,他先遇见了老钱。

他对老钱说,上次打牌,老孙还欠了我10元钱,到现在也没还,我也不好意思开口。

老钱说,那我帮你跟老孙提醒一下?

老赵说,算了算了,我也就是跟你随口一说,钱又不多,说出来都难为情。

老钱说,估计是老孙忘记了,他不是赖账的人,既然你自己不好意思开口,还是我帮你跟老孙提一下吧。

老赵态度坚决地说,别别,你千万不要跟老孙提这个事啊,这么点小事,说出来都丢人。

老钱说,那好,我不说。

其实,老孙并不欠老赵的钱,这是老赵编的。

老赵想,如果老孙来问自己欠钱的事,这就说明,老钱把自己说的话,传给了老孙。

也就是说,是这个老钱在背后嚼舌根。

在小区溜达了一会,老赵又碰见了老孙。

老赵和老孙,闲聊了一会。

老赵说,老李最近记性不太好啊。

老孙问,咋了?

老赵说,上次我和他一起去买菜,他借了我10元钱,到现在也没还。

老孙说,他肯定是忘了,岁数大了,是容易忘事,要不,我见到他,跟他提个醒,说一声?

老赵连连摆手,算了算了,就10元钱的小事情,说出来伤感情。

临别,老赵又反复叮嘱老孙,千万千万不要跟老李提这10元钱的事。

老孙点头答应了。

老李自然也不欠老赵这10元钱。

老赵就是要拿这个去测试老孙,是不是背后传话的那个人。

最后,老赵又在小区的理发室里,遇见了老李。

两个人东拉西扯地聊了几句,老赵忽然感慨说,人老了,忘性真是越来越大了。

老李问,为何发此感慨?

老赵说,你看看,老钱曾经是个多么聪明的人,可是,上次我们一起去钓鱼,我帮他垫了10元钱买饵料,他到现在也没还我,显然是忘了,10元钱是小事,他这个突然忘性大了,是个不好的兆头啊。

老李说,老钱的记忆力一向非常好,照理不该忘了啊。

要不,我帮你向他提个醒?

老赵连连摇头,不不,千万别跟他提这事。

分别的时候,老赵又反复叮嘱老李,千万千万不要跟老钱提欠钱这茬。

不用说,老钱也并不欠老赵10元钱,这同样是老赵的计谋。

现在,老赵就等着看,他们三个人,谁来跟自己提欠钱的事。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就传来了敲门声。

老赵打开门一看,是老钱。

老钱说,老赵啊,不好意思,上次钓鱼,你帮我垫了10元钱,我来还你。

老赵一听,心里明白了,原来是老李在背后传话。

老赵说,你记错了,我没帮你垫过钱啊。

打发走了老钱,老赵恨得牙痒痒,这个老李,果然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昨天刚跟他说的话,就传到老钱那儿了。

老赵正思量着,“咚咚”,又有人敲门。

开门,是老孙。

老孙说,难为情啊,老赵,上次打牌,我还欠你10元钱。

老赵一愣,忙说,没有的事,肯定是你记错了。

送走了老孙,老赵心里的怨气更大了,老钱啊老钱,原来你也是个混蛋啊。

“咚咚,咚咚”,又传来了敲门声。

老赵心里紧张又恐惧,可千万别是老李啊。

开门,偏偏是老李。

老李说,不好意思啊,老赵,上次买菜……未等老李说完,老赵生气地说,是不是你也来还我10元钱?

这时候,老钱和老孙,也再次进了老赵的家,他俩躲在楼梯口,都没有走开。

老赵伤感地说,我算是看透了,你们三是合伙捉弄我啊,难怪你们总是在背后嘀嘀咕咕说我坏话,你们还算是我的老伙伴嘛?

老钱、老孙和老李,围着老赵,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老赵啊老赵,自从半年前你老伴去世后,我们就发现,你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了,疑神疑鬼了,所以,我们一直在商议,怎么帮你走出来呢……

老赵愣怔了一下。

半晌,手一挥,说,走,老伙计们,我们一起喝茶去!

四个人,有说有笑地走出了居民楼。

(2019年8月11日《新民晚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一开头便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既想知道“老赵”心中的疑问,又想知道“老赵”的“辙”的内容。

B.小说多次重复“老赵”所想的“辙”,是为了突出“老赵”生性多疑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老赵”这个人物的批评和鞭挞。

C.小说写“老赵”的几个朋友都违背了对“老赵”所做的绝不传话的承诺,其实都是在反映出这些朋友都十分关心“老赵”。

D.小说结尾充满喜剧色彩,用四个人都来还钱的结局解决了“老赵”的疑问,赞美了当前社会中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7.B(此项对“老赵”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分析和作者的观点有误:

根据小说开头所说,“老赵”平时和老伴们相处得其乐融融,他的“辙”是在很“郁闷”时才想出来的,由此可知这个人物形象并没有生性多疑的个性;再从小说开头的“其乐融融”和结尾的“有说有笑”也可知道,作者对“老赵”这个人物虽有委婉批评,但远远没到“鞭挞”的程度。

8.请以小说中的老赵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好处。

(6分)

8.设置悬念:

比如,小说开头设置“老赵”郁闷和想出“辙”的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间隔重复:

小说在叙述“老赵”在试探他的朋友时所说的话语以及朋友的反应时,所用的语言大同小异,多次重复,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加强了小说的喜剧性。

采用对比,一波三折:

小说前半部写“老赵”对朋友的怀疑,结尾写朋友的好心,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既委婉指出“老赵”应该信任朋友,又突出小说赞美当前社会中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大意相合即可;若有其他答案,符合小说实际也行。

9.小说以“传话”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试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的情节以“传话”为线索展开,题目揭示了小说的情节线索。

题目是对“传话”这一词语的传统意义的否定。

传统意义上的“传话”带有贬义色彩,有挑拨离间之嫌;但小说中的“传话”却表现了当前人际关系中互相关心的一面。

小说以“传话”为题,有利于表现人与人和谐相处、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大意相合即可;若有其他答案,符合小说实际也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舜卿,字希元,开封人。

父钧,监镇戎兵马,庆历中,与子尧卿战死于好水。

舜卿年十岁,录为供奉官,历昌州驻泊都监。

谕降泸水蛮八百人,诛其桀鳌骜者。

知水洛城。

神宗经略西边,近臣荐其能,召问状,对曰:

“自元昊称臣,秦中不复戒严。

今宜先自治。

”帝善之,命训京东将兵。

一年,入阅于内殿,帝叹曰:

“坐作有度,其可用也。

尔无忘世雠,勉思忠孝,期以尽敌。

”舜卿泣谢,即日加通事舍人。

环庆有警,诏帅长安兵赴之,乃单骑驰往庆州,至则难已解。

知原州,改秦凤钤辖。

袭击西市城,先登有功,迁皇城副使。

久之,知代州,加客省副使。

辽遣谍盗西关锁,舜卿密易旧钥鐍而大之。

数日虏以锁来归舜卿曰吾未尝亡锁也引视纳之不能受遂惭去诛谍者转西上阁门使、知雄州。

始视事,或告契丹游骑大集,请甲以俟,舜卿不为动,乃妄也。

契丹系州民,檄索之,不听。

会有使者至,因捕取其一以相当,必得释乃遣。

在雄六年,恩信周浃。

元祐初,进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高州刺史、知熙州。

夏人聚兵天都,连西羌鬼章青宜结,先城洮州,将大举入寇,舜卿欲乘其未集击之,会诸将议方略。

使姚兕部洮西,领武胜兵合河州熟羌捣讲珠城,遣人间道焚河桥以绝西援;种谊部洮东,由哥龙谷宵济邦金川,黎明,至临洮城下,一鼓克之,俘鬼章并首领九人,斩馘数千计。

迁马军都虞候,再迁徐州观察使、步军副都指挥使、知渭州。

召还宿卫,未上道,卒,赠奉国军节度使,谥曰毅敏。

舜卿知书,晓吏事,谨文法,善料敌,著名北州。

(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九,有删节)

【注】镇戎:

宋代军、州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日虏以锁来归舜卿曰吾未尝亡锁也引视纳之不能受遂惭去诛谍者

B.数日虏以锁来归舜卿曰吾未尝亡锁也引视纳之不能受遂惭去诛谍者

C.数日虏以锁来归舜卿曰吾未尝亡锁也引视纳之不能受遂惭去诛谍者

D.数日虏以锁来归舜卿曰吾未尝亡锁也引视纳之不能受遂惭去诛谍者

10.C(【标点参考】数日,虏以锁来归,舜卿曰:

“吾未尝亡锁也。

”引视,纳之不能受,遂惭去,诛谍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钤辖本是临时委派之官,掌军旅屯戍、营防守御。

在这里活用作动词,管辖的意思。

B.视事,古代治理事务、担任官职之意。

视,亲临某事,视察;事,工作,到岗任职。

C.檄,也称檄文,公文的一种,是古代官府用来征兵、征用人才或声讨敌人用的文书。

D.西羌,西汉后未进入中原的羌人除住在陇西之外者,其余散布于长城以西的称西羌。

11.A(此错误可根据文意推出:

上文的“知原州”是治理原州之意,则可推知此处的“改”应是“改任”之意,于是可知此处的“钤辖”作官职讲,作名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舜卿年少时就担任官职,言行合乎规范。

他曾奉旨招降少数民族八百多人;因训练士兵有方,得到皇帝赞扬。

B.刘舜卿作战勇敢,指挥有方。

他在袭击西市时率先登上城楼;面对契丹的骑兵,他精准部署军马一举战胜敌人。

C.刘舜卿通晓政事,善于料敌。

他曾巧妙地除掉偷盗锁钥的敌人间谍;又曾准确地判断真伪,不被假情报迷惑。

D.刘舜卿善于处理外交事务,确保边民安全。

在契丹扣押边民时,他扣押一契丹使者,逼迫契丹归还被扣边民。

12.B(此项错误是:

刘舜卿部署军马一举战胜敌人不是在面对契丹大量骑兵时,而是西夏聚兵天都准备入侵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作有度,其可用也。

尔无忘世雠,勉思忠孝,期以尽敌。

(2)或告契丹游骑大集,请甲以俟,舜卿不为动,乃妄也。

13.

(1)刘舜卿一言一行都很合乎礼数,真是个可用之才。

你不要忘记国家世代的仇恨,时时思虑着忠孝二字,希望你能够灭尽敌人。

(关键词:

坐作、度、其、期和全句大意。

(2)有人报告契丹游动的骑兵大批聚集,请求部队披上盔甲等候,刘舜卿不为所动,原来这是假情报啊。

(关键词:

或、甲、俟、乃,补足主语和全句大意。

【参考译文】刘舜卿,字希元,开封人。

他的父亲叫刘钧,主管镇戎军务,庆历时期,同儿子刘尧卿一同在好水战死。

刘舜卿十岁的时候,被招录为供奉官,又历任昌州驻泊都监。

刘舜卿奉皇帝的命令招降了泸水少数民族八百多人,诛族杀了其中桀骜不听话的人。

刘舜卿被派去治理水洛城。

宋神宗到西部边境视察的时候,身边的近臣推荐了刘舜卿的才能,宋神宗召见了刘舜卿询问军情,刘舜卿回答说:

“自从元昊向宋称臣之后,陕西一带不再戒严,现在应该首先治理那里。

”宋神宗认为他说得很好,命令他训练并带领京东的士兵。

一年之后,刘舜卿在内殿受到召见,皇帝感叹说:

“刘舜卿一言一行都很合乎礼数,真是个可用之才。

你不要忘记国家世代的仇恨,时时思虑着忠孝二字,希望你能够灭尽敌人。

”刘舜卿哭泣着谢恩,他当天就被加封为通事舍人。

环庆路发生战事,朝廷下诏命令刘舜卿率领长安的军队开赴那里,刘舜卿却单枪匹马废弛到庆州,到达时危难却已经解除了。

(后来刘舜卿)治理原州,又改任秦凤钤辖。

在袭击西市城时,刘舜卿首先登上城墙立下战功,升任皇城副使。

过了很久,刘舜卿治理代州,加官客省副使。

辽国派遣间谍偷盗了西关城门之锁,刘舜卿悄悄地换掉以前的锁钥改为大一点的锁钥。

几天后,辽兵头领带着城门之锁来归还,刘舜卿说:

“我们没有丢掉锁钥啊。

”带辽兵头领去查看,钥匙放不进锁里,辽兵头领羞惭着离开了,刘舜卿就把那个间谍傻掉了。

刘舜卿转任西上阁门使、治理雄州。

刚上任时,有人报告契丹游动的骑兵大批聚集,请求部队披上盔甲等候,刘舜卿不为所动,原来这是假情报啊。

契丹抓捕了州里的百姓,刘舜卿发送公文去索取,契丹没有听从。

恰好契丹有使者来到,刘舜卿借机抓了其中一名使者来对当,一定要等到契丹释放了百姓,才把契丹的使者放回去。

刘舜卿在雄州六年时间,恩惠和诚信遍及全州。

元祐初年,刘舜卿官升至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高州刺史、治理熙州。

西夏人在天都聚集军队,联合西羌鬼章青宜结,先在洮州修筑城池,准备大举入侵,刘舜卿准备乘西夏人还未聚集就攻击他们,召集诸将商议方略。

派遣姚兕率领洮西的军队并指挥武胜的军队联合河州的熟羌人直捣讲珠城,又派人从小路烧掉河上的桥梁来断绝他们西边的援兵;派种谊率领洮东的军队,从哥龙谷凌晨渡过邦金川,在黎明时到达临洮城下,一鼓作气攻克临洮,俘虏鬼章以及九个首领,斩首数以千计。

刘舜卿升任马军都虞侯,又升任徐州观察使、步军副都指挥使、治理渭州。

刘舜卿又被召回京城担任宫中禁卫,还没上路,就死了。

追赠奉国军节度使,赠谥号叫毅敏。

刘舜卿知书达理,通晓官务,谨守文章之法,善于预知敌方行动,在北方各州十分有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降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