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040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docx

《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docx

秋江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检测卷二及答案word

期末检测卷

(二)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说明:

1.本卷共五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Mg—24 Al—27 S—32 Cu—64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题号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诗是浪漫的,化学是严谨的,然而诗人却将严谨的化学融入浪漫唯美的诗歌中。

下列诗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今年春运火车票史上最难买,要想在网上买到火车票,12306验证码必须选对,请你试试。

验证码: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的是(  )

5.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考虑问题,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变大

B.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C.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B.乙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乙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7.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O2B.COC.CO2D.H2

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D.x=3

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10.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过程

实验

结论

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航天材料

B.合金运用广泛,是因为其熔点低、性能好等

C.锡铅合金硬度大,常用作保险丝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____________

12.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和红磷的的着火点都低于80℃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

C.②③现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的首要条件是可燃物

D.热水可以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3.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3Hg ②Fe3+ ③SO3 ④3H2O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

1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空气污染物:

NO2、SO2、PM2.5

B.化石能源:

地热能、石油、煤

C.纯净物:

洁净的空气、H2O2溶液、冰水混合物

D.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

试管、烧杯、________(填一种仪器的名称)

15.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用红磷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气体

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

D

分离氯化钠溶液和泥沙

________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5分)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等元素,其有关信息如图所示,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氧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易________电子;

(3)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硅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

17.(5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__。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18.(6分)水是生命之源,“水循环”是自然界的重要循环。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某矿泉水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如表:

成分

Ca

K

Zn

F

含量(mg/L)

20

3

0.06

0.02

这里Ca、K、Zn、F是指____________。

(3)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甲管内的气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

19.(8分)工业上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信息提示:

MnO2不溶于水,含钾化合物均可溶于水;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中通入的气体X是________(填字母)。

A.N2B.CO2C.H2

(3)操作Y的名称叫________,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0.(6分)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A为黑色固体单质,B、C为氧化物,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A________;物质D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由物质B转化为物质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C生成物质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1.(10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装置A、E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能用装置C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洗气装置如图F所示,为了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22.(6分)通过联想提出问题是探究的源泉,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请你协助他们完成。

【提出问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那么,温度越高,化学反应也越快吗?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使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1

实验2

MnO2的质量/g

0.5

0.5

5%的H2O2的体积/mL

40

X

恒温水浴加热/℃

40

80

收集一试管氧气所需要时间/s

36

23

(1)实验2中X=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两次实验的实验记录,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请根据所学再举出一例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结论:

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

23.(9分)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

不相等;猜想2:

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

(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

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查阅资料后发现最佳装置是B,则猜想B中氢氧化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

【解释与应用】解释: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

硝酸铵(NH4NO3)固体在不同温度下发生不同的分解反应,则下列各物质可能是该反应产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NH3B.H2OC.SO2D.N2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4.(10分)淮南珍珠泉因“泉水涌出珠”而得名,其泉水中冒出珍珠似的气泡,气泡内气体是沼气(主要成分为CH4)。

为了测定该沼气中含有的CH4的质量分数,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20g沼气(假设杂质不可燃)与一定量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质量如图,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g;

(2)该沼气中含有CH4的质量分数。

期末检测卷

(二)答案

1.D 2.C

3.A 点拨: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B错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错误;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D错误。

故选A。

4.B 5.B 6.A 7.A

8.D 点拨:

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由此可知,x=3,该反应只生成了一种单质,A错误,D正确;反应前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B错误。

故选D。

9.B

10.A 点拨:

在燃着的甲烷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A错误;向燃着的阶梯蜡烛倾倒二氧化碳,蜡烛由下而上熄灭,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正确;A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正确;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正确。

故选A。

11.B 电极 12.B 加热和隔绝氧气

13.B ③ 点拨:

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14.A 蒸发皿(或燃烧匙等) 15.B 过滤

16.

(1)O2 

(2)3 失去 (3)Al2O3 (4)14

(每空1分)

17.

(1)二氧化碳(或CO2)(1分) 氧气(或O2)(1分)

(2)2CO2+6H2

C2H4+4H2O(2分)

(3)①③(全对给1分,否则不给分)

18.

(1)氢原子和氧原子(1分) 

(2)元素(1分)

(3)2H2O

2H2↑+O2↑(2分) 1∶2(1分) 带火星的木条(1分)

19.

(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软锰矿转化更彻底(2分)

(2)B(1分)

(3)过滤(1分) 漏斗(1分) 玻璃棒(1分)

(4)KOH、MnO2(2分)

20.

(1)C(1分) 作建筑材料(1分)

(2)2CO+O2

2CO2(2分)

(3)CO2+Ca(OH)2===CaCO3↓+H2O(2分)

点拨:

(1)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碳酸钙,B、C为氧化物,且A为黑色固体单质,所以A为碳,B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钙和C也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2)物质B转化为物质C的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

(3)由物质C生成物质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1.

(1)锥形瓶(1分)

(2)2KMnO4

K2MnO4+MnO2+O2↑(2分)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2分)

(3)B(1分) 密度比空气大(1分) CO2+H2O===H2CO3(2分)

(4)a(1分)

22.【实验探究】

(1)40(1分)

(2)2H2O2

2H2O+O2↑(2分)

【实验结论】温度越高,化学反应也越快(2分)

【实验拓展】分子间隔越大(1分)

23.【猜想与假设】相等(1分)

【实验探究】Fe+CuSO4===FeSO4+Cu(2分)

【反思与评价】密闭容器(2分)

【优化装置】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分)

【解释与应用】ABD(2分,只填一个或两个且正确的,给1分)

24.

(1)16(2分)

(2)解:

设甲烷的质量为x,则:

CH4+2O2

CO2+2H2O(2分)

1664

x16g

(2分)

x=4g(1分)

故甲烷的质量分数为

×100%=20%(2分)

答:

该沼气中含有CH4的质量分数为20%。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