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389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

XX市XX物流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

XX董事长

项目建设单位性质:

有限责任

1.1.4项目申报单位:

XX市XX物流有限公司

项目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

XX董事长

1.1.5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省农业科学院作易院长

1.1.6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容

项目建设地点为省地区工业园;

建设规模为养殖奶水牛4000头,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奶水牛4000头;年加工液态奶2.6万吨。

建设容主要是建设奶水牛养殖基地和液态奶加工园,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奶水牛养殖,完成生产厂房的建设及有关附属工程的建设,购进国较先进的蘑菇加工生产设备,完成生产线设备的安装,生产出优质奶水牛液态奶产品,以满足国市场的需求。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

1.1.7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12490万元,主要由以下建设容构成:

养殖场及加工园建筑工程投资4734万元,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及有关附属设备投资3039万元,安装工程投资403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含土地征用费、奶水牛牛犊和种牛购买费、工程前期费、勘察设计、监理、招投标、培训、预备费等)2814万元,项目建设期银行利息339万元,预备费659万元,进入生产期需投入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

1.1.8资金筹措

项目总需投入资金12490万元,本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为:

申请农业发展银行项目贷款资金9900万元,公司自筹经费2590万元。

1.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每年可向国市场提供奶水牛液态奶2.6万吨。

2、正常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15600万元。

3、年均总成本10505万元。

4、年平均利润总额2108万元。

5、年均上交销售税金及附加962.07万元,年均所得税695.8万元。

6、投资利润率18.60%。

7、部收益率21.14%。

8、财务净现值10939.76万元。

9、投资回收期6.32年,贷款偿还期7.91年。

1.1.10项目辐射围及带动能力

本项目建成后,可使项目区和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由原来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加三元及多元结构转变,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经营从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

对增强畜牧产业对当地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力推进优势特色经济作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分步增值,逐步形成农业生产的良性综合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均有极其重要意义。

项目建成投产后,加工生产线可提供新的就业岗位500个以上,带动周围农户养殖奶水牛4000头左右(平均以每户种植2头),项目辐射围农户的收入将由目前的2302元大幅度的增加到3500元以上。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02)175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5、《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6、《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

7、《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调研综合报告》;

8、《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3.1综合评价

1.3.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评价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足,生态环境、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对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发展畜牧产业,对畜牧进行深加工,能充分发挥的资源优势。

通过项目的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项目带动的形式,推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农业结构转型升位,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经营型农业转变,加速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建设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可以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秸秆资源,实现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项目区农业摆脱低水平重复生产局面提供一个成功的例,加快项目区农业向产业化生产方向迈进的步伐。

因此,建立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项目是项目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必然选择。

1.3.1.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评价

本项目符合国家、省和市农业发展纲要要求;符合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关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温饱阶段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出现新的变化,并将充分地表现在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上,牛奶制品是国外广大消费者目前和未来的消费重点之一。

无污染的特殊地理环境,的牛奶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项目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保证产品质量,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首先在生产的“第一车间”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建立标准化基地,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以实现项目区奶水牛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和品质效益。

目前全省基本无奶水牛牛奶加工企业,要充分利用项目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自然优势,以奶水牛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大力发展牛奶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带动项目区及地区奶水牛养殖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为区畜牧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奶水牛养殖及液态奶加工有省农科院作技术后盾,在建设单位科学规的运作下,本项目达到预期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1.3.1.3经济合理性评价

本项目总投资1249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项目资金9900万元,公司自筹资金2590万元。

项目建成后,达产年销售收入15600万元,投资利润率18.60%,投资回收期6.32年,贷款偿还期7.91年。

整个项目偿还能力较强,风险较小,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1.3.1.4环境评价

本项目主要是对奶水牛进行养殖,对鲜奶进行加工,养殖中所产生牛粪可作农家肥或蘑菇栽培原料,对环境无污染。

液态奶加工中,整个工艺流程和整个流水线作业几乎是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而且基本上是单纯的物理过程,所涉及的废水的排放不含任何有碍环境的化学物质。

因此,本项目不会对环境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

1.3.2论证结论

本项目是国家和省鼓励支持的重点产业之一,符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全民族生活质量的总体目标,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投资方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建成后可为广大农村提供近4000个就业机会,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一定的贡献。

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投产后年销售收入15600万元,每年向国家交纳销售税金及附加962.07万元,年均交纳所得税695.8万元,年均总成本费用1050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达2108万元,投资回收期6.32年,贷款偿还期7.91年,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既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又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技术成熟配套可靠,是一个既能振兴地方经济,推动公司和农户双赢,又能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畜牧业建设步伐的好项目。

1.4存在问题及建议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次性投资较大,资金投入较为困难,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使本项目得以顺利建成投产,为我省的畜牧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章 背景与必要性

1.1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我国奶业发展势头趋热,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和消费等快速增长;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奶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2003年,我国奶业继续保持2位数增长,奶牛存栏800多万头,奶类产量约1700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接近14千克。

我国奶业发展存在着水平较低、奶业生产、加工与营销环节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产品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我国奶牛业整体质量水平不高,奶牛疫病防治难度加大,牛奶质量监督任务艰巨,饲料饲草生产和加工滞后,产业化程度欠高。

因此,尽管我国奶牛数量很大,但头均产奶量却较低,我国奶牛平均单产奶仅3500千克,美国为8400克,荷兰为7300千克。

而且,我国部分特色奶的开发力度仍不够。

此外,我国奶业的现代产业化经营思路尚需探讨与摸索,现代奶业要在新的平台上参与国际竞争,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而应该跃上新的台阶。

我国现有水牛2228.2万头,居世界第3位,主要集中在两广、两湖、云、贵、川、皖、赣和10个省(区),存栏数占全国水牛存栏数的93%。

我国现有18个水牛品种,属沼泽型水牛,是水牛选育的基因库。

长期以来,我国将水牛作为役用,没有进行系统的产奶性能的选育,泌乳期7~8个月,产奶量只有500~700千克。

2001年第六届世界水牛大会上,水牛专家和学者一致提出:

“现代水牛业应是‘奶用为主,肉用为辅’的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奶水牛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才把奶水牛作为国家项目进行开发,比周边国家晚了20年,且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化程度比较低,制约了奶水牛业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水平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有关部门和省、区正在针对上述问题,制定解决的方案和水牛奶业规划,在未来几年,全国奶水牛业会有较大发展。

两广、两湖、云、贵、川、皖、赣和10个省(区)有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500余万亩,有大量冬闲地、退耕地用于种草,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饲草资源非常丰富。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 水牛奶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畜牧业在世界发达国家农业中的比重一般都超过60%。

奶业是畜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

目前,我国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且部结构不尽合理,“猪多、牛少、奶缺乏”的特征明显,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极小。

水牛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1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广西、、、等西部6个省区水牛总头数达1207万头,占全国水牛总数的53.2%。

因此,专家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从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畜牧业为主转变,畜牧业应由以生猪为主向以牛为主,尤其是以奶牛为主转变;农业种植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方向发展。

1.2.2 发展奶水牛养殖是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重要容

2003年9月,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3]14号)明确指出:

“依靠科技进步......,把省建成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畜产品为特征,以生态养殖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牧业大省。

”2004年7月,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十意见》(黔党发[2004]113号)提出“把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

”到“十一五”期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从目前的32%提高到40%以上。

因此,项目建设是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重要组成容。

1.2.3 发展奶水牛业是改善目前全省奶品供应的迫切需求

我国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中的70%,而有奶量却只占20%;我省则更少,年人均奶消费量仅13公斤。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3000余万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必然会对畜产品和奶产品需求产生强大压力,从而使全省畜产品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保持我省畜牧业持续增长,保证畜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畜产品总量日益增长的需求,仍是省畜牧业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