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检验分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724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修检验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汽车维修检验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汽车维修检验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汽车维修检验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汽车维修检验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维修检验分解.docx

《汽车维修检验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维修检验分解.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维修检验分解.docx

汽车维修检验分解

汽车维修检验

汽车维修检验,是指汽车维护与修理生产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是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员工作岗位的基本任务。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汽车维修制度的改革,对汽车维修检验内容和检验技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目前汽车维修检验过程中,不仅用到传统的零部件检验,即解体检验技术,而且要用到先进的仪器检测诊断技术,即不解体检验技术。

汽车维修检验分为汽车维护检验与汽车修理检验两部分。

本篇分别介绍这两部分的有关检验规范,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技术要求和检测参数标准。

为确保检验工作的落实,做好汽车维修技术档案工作,本篇还设有《汽车维修技术档案》一章,着重介绍各类汽车维修检验技术文件(即检验表、合格证号)的填写要求。

汽车车维护检验

汽车维护在汽车维修生产任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项对汽车定期的清洁、润滑、检查、调整的工作如能严格按维护规范做好,可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使汽车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保证安全生产、降低运行消耗,充分发挥汽车维护真正达到应有效果的重要环节。

汽车维护及检验

一、汽车维护工艺过程及维护检验

汽车维护工艺过程是指汽车维护应完成的工作程序。

各级汽车维护工艺过程分别如下:

1.一维护工艺过程

汽车一级维护的目的是使汽车继续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尤其是安全性能),减少磨损,保证机件的正常运行。

汽车一级维护工艺过程如图5-1-1所示。

图5-1-1汽车一级维护工艺过程

由图可见,汽车一级维护作业中,质量检验工作重点在维护过程检验和竣工出厂检验,尤其是维护竣工质量的把关,它关系到经一级维护出厂的汽车是否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可靠的安全性能,各机件是否保持正常运行,汽车一级维护能否达到应有的目的。

在实际生产中,一级维护过程检验工作一般由生产班组长承担,一级维护竣工检验由质量检验员承担。

2.二级维护工艺过程

汽车二级维护是新的汽车维护制度中规定的最高级别汽车维护,其目的是为了维持汽车各总成、部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和经济性。

按照交通部第13号令提出的车辆技术管理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汽车维护实行状态检测下的二级维护制度,即“车辆二级维护前应进行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以消除故障和隐患,保持汽车完好技术状态,确保真正达到汽车维护应有的目的。

为此,汽车二级维护的工艺过程较一级维护工艺过程增加了维护前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确定附加作业项目的内容。

汽车二级维护工艺过程如图5-5-2所示。

图5-1-2汽车二级维护工艺过程

二、汽车维护检验的原则要求

汽车维护检验是对汽车维护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检验。

按工序分为维护前检验、维护过程检验和竣工检验三个阶段。

13号部令对汽车维护检验提出以下原则要求:

1.汽车二级维护前必须进行汽车技术状况的检测评定

这种为掌握汽车技术状况,提供确定附加作业依据的维护前检测工作,是二级维护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是二级维护工艺过程的重要工序,这项工作是否做到,完成的质量如何,事关新的维护制度能否得以真正落实。

2.汽车维护检验应贯穿在汽车维护全过程中

汽车维护全过程,即维护前、维护过程及维护竣工后(出厂前)都必须进行质量控制检验。

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3.汽车二级维护实行竣工上线检测制度

13号部令指出:

车辆检测诊断技术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

交通部在1998年发布实施的2号令中又明确指出:

汽车二级维护竣工检测,主要是对汽车二级维护及其附加作业质量进行检测评定,由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按标准执行,出具的检测报告,作为性能检测线上实施的检测,俗称“上线检测”。

汽车二级维护实行竣工上线检测制度,是严格汽车维护竣工质量标准,加强维修行业质量监督,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质量检验工作,提高汽车维修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

二级维护前检测诊断与附加作业项目确定

交通部JT/T201-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简称201规范)以东风EQ1090(EQ140)和解放CA1090(CA141)型载货汽车为例,对汽车二级维护前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以及二级维护前技术评定和附加作业项目确定的依据都作了明确要求,并指出其他的汽油车可参照执行。

一、检测诊断与附加作业项目确定的工作程序

汽车二级维护前检测诊断与附加作业项目确定应按照图5-1-3所示工作程序进行。

图5-1-3二级维护前检测诊断工作程序

二、维护前检测项目

(一)发动机维护前检测项目

1.汽油机点火性能检测

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火系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起动性能。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发动机不能工作或工作不良,因点火系统缺火、火花弱或点火正时不当等原因而造成的故障占有很大的比例。

传统的汽车维护规范当中,对汽油机点火系统的作业项目一直有较高的要求。

作业中一般都要将分电器总成解体、检修各个部件,更换火花塞,检查或更换高压导线、点火线圈等。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点火系统也从传统的触点式,经晶体管辅助点火系统发展到目前在汽车上被广泛使用的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电子技术的应用和不解体维护的要求,促使传统的维修技术和“刮火”等检查点火性能的方法不再适用,推动了维修技术的进步。

根据新的维护制度提出的要求,点火系统的总成、附件,如分电器,一般情况下不强制解体维修,(有的也不能解体维修,如电子点火的脉冲发生器),应该在二级维护前,对工作一段时间的发动机点火系统用仪器进行一些动态工作参数的不解体检测,及时发现一些问题(电子元件、线路等方面的),并有针对性地确定一些检修或更换等作业项目,使发动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汽油机二级维护前点火性能的检测项目主要有:

1)点火提前角;

2)分电器重叠角与断电器触点闭合角;

3)点火高压。

其中,点火提前角反映点火正时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的工作状况;分电器重叠角反映各缸点火时刻的准确性,它与分电器轴和凸轮的磨损状况有关;断电器触点闭合角反映断电器触点间隙大小(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闭合角则反映初级电流控制回路的工作状况);点火高压是点火装置所产生点火能量的一个衡量,它反映整个点火系统的工作情况,与火花塞电极间隙大小、点火线路状况及无触点点火装置工作元件的工作性能等有关。

2.发动机动力性能检测

发动机经一段时间运行,因机件磨损以及点火、供油、冷却及润滑等系统工作不良,都会引起动力性能下降。

直观表现为发动机输出功率小,提速不快,润滑油耗量增加等。

针对发动机动力下降的规律,在传统的汽车维护作业规范中,高级别的维护要求进行发动机拆解,更换活塞环,研磨气门,拆检、清洗化油器、汽油泵等,以此作为改善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措施,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但是,这种无论车况好坏,到时候一律强制进行发动机拆修的做法,既缺乏科学性(混淆了汽车维护与修理的界线),又缺乏经济性,因为汽车使用状况不同,技术性能下降也不一样,到时候都拆下来检查、修理,必然会出现拆修时机不当的问题,造成浪费和损失。

况且,对于机械部件的配合表面和一些密封部位,不宜频繁拆卸,否则难免破坏原有配合。

按照新的维护制度,在发动机二级维护的基本作业项目中,已经取消了拆解、检修发动机总成的要求,主要以各部清洁、润滑和发动机工作状况的检查、调整为主,并要求维护前对发动机动力性能参数进行检测,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其他参数(密封性、发动机机油压力值等)的测量,综合分析确定发动机是否需要检修和需要进行哪些检修作业,包括发动机拆检、修理、更换零部件,甚至进行总成大修。

发动机二级维护前动力性能检测的主要项目有:

1)发动机功率;

2)发动机单缸转速降。

发动机功率是发动机动力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发动机功率下降与机件磨损,点火、供油、冷却及润滑系统工作不良或密封不良等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发动机功率测定可以表明发动机整体技术状况。

发动机单缸转速降反映各缸工作状况,也是发动机动力性能的诊断参数之一。

3.发动机密封性检测

发动机经长期使用,因机件摩损或连接松动使密封性能下降,导致系统工作不良。

在发动机二级维护基本作业项目中,有许多检查密封性和紧固作业项目,其目的是确保发动机密封性能。

但是,有一些内部泄漏或一些人工难以判断出来的微漏,必须借助于仪器,通过各密封性参数的检测来分析、判断气缸磨损、气门密封等状况,确定某些发动机检修作业项目,以消除故障。

如研磨气门、更换活塞环,解决气门关闭不严、气缸窜气等。

发动机二级维护前密封性能的检测项目主要有:

(1)气缸压缩压力;

(2)曲轴箱窜气量;

(3)气缸漏气量;

(4)进气岐管理真空度。

气缸压缩压力能反映气缸活塞组、气门与气门座、气缸垫的密封性;曲轴箱窜气量与气缸漏气量反映气缸活塞组的磨损状况;进气歧管真空度既能反映气缸活塞的磨损状况又能反映配气机构的技术状况和点火系、供油系的调整状况。

4.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检测

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承担着及时给燃烧室提供适量燃料的任务。

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须保持油路清洁、畅通,供油压力、供油量、燃料混合比都是符合要求,这对目前在轿车发动机上已近普及的微机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尤为重要。

在汽车二级维护基本作业项目中,要求更换燃油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清洁化油器外部等,以确保油路清洁畅通。

而系统供油状况,即汽车泵,化油器或喷油器,柴油机输油泵、喷油泵,油压调节器等部件的工作状况,必须通过维护前不解体检测来予以判断,以确定是否需要检修或调整。

发动机二级维护前燃料供给系统不解体检测项目有:

(1)燃料供给系统燃油压力;

(2)柴油机喷油压力、供油提前角;

(3)微机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工作参数。

其中,系统燃油压力主要反映汽油泵(或输油泵)、油压调节器的工作性能和油路密封等状况;柴油机喷油压力和供油参数反映喷油泵和喷油器工作状况;微机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工作参数,如喷油脉冲宽度等可以反映喷油器清洁与工作状况。

5.发动机润滑系统检测

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采取压力润滑方式,润滑系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润滑性能。

机油压力与机油泵工作状况、油道清洁与否、限压阀是否工作正常、润滑油油质以及发动机润滑部件的磨损状况(如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的磨损)有关。

发动机润滑油在工作时,由于高温氧化、燃油稀释和摩擦机件表面磨损微粒的污染,会造成油质变化。

所以,一般在汽车二级维护作业中(轿车一般在每行驶5000Km-7500Km时)要求更换发动机润滑油。

也有的车,因所用润滑油品质较好,抗氧化、抗腐蚀能力强,热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二级维护时不一定要更换润滑油,但须进行油品检测。

发动机润滑系统二级维护前的检测项目有:

1)机油压力;

2)润滑油品质。

通过对机油压力的测试,可以判断出发动机润滑系统以及相关部件的技术状况。

机油压力的检测主要靠汽车本身设置的发动机机油压力指示表或指示灯来判定,在润滑油道接一个油压力表测定准确数值,方法也较简单。

通过对经一段时间使用的润滑油进行品质检测分析,了解润滑油的使用及发动机内部机件的磨损情况,可为制定汽车维修计划和选择合适的润滑油提供参考。

在二级维护不强制更换润滑油的情况下,通过油品检测可提供是否需要更换润滑油的依据。

6.发动机起动性能检测

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转入运动状态,是靠起动系统输出的外力,克服气缸内被压缩气体的阻力和发动机本身及附件内相对运动零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带动发动机运转的。

起动性能好坏一方面反映起动系统输出起动转矩的大小,也反映发动机内部阻力的大小。

通过起动性能测试,可对起动电源,起动机及发动机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发动机二级维护前对起动性能的检测项目有:

(1)起动电流;

(2)起动电压。

起动电流的大小反映起动阻力和起动机工作性能;起动电压大小反映起动电源(蓄电池)的状况。

通过这两个参数的测定,确定是否需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对起动机或发动机进行检修。

7.发动机异响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动机运动部件的磨损不断加大,零件的配合间隙增加,导致零件工作时产生冲击而发生振动和声响。

这种发动机工作时出现的异常声响和振动,是发动机技术状况不良的有力证明。

在发动机维护前,采用一定手段准确地判断出发动机异响和振动的部位,有助于分析发动机内部机件工作状况,确定检修方案。

8.发动机排放污染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控制愈来愈被重视,排放污染物达标已成为汽车二级维护竣工质量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二级维护前检测项目有:

(1)汽油发动机怠速工况CO和HC排放含量;

(2)柴油机烟度。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成分反映发动机燃烧内的燃烧质量,也可反映燃料供给系、点火系及冷却系等部分的技术状况。

燃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与燃油消耗。

通过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测定,可以为分析确定发动机检修、调整方案提供一定依据。

(二)底盘维护前检测项目

汽车底盘的技术状况,关系到汽车行驶中的操纵性和安全性,同时,底盘的技术状况还影响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和燃料消耗。

汽车二级维护对底盘部分的维护作业除紧固、润滑之外,重点要求对制动器强制进行拆检、修理,以确保行驶安全。

而对传动系统部件(离合器、变速器、减速器、差速器、传动轴)和转向、悬架等系统不要求解体,而是根据检测或检查结果,视情修理。

二级维护前要求对底盘技术状况进行不解体检测的参数主要有:

1.车轮定位参数

汽车的车轮定位参数包括车轮外倾、主销内倾、主销后倾和车轮前束。

一般只有转向前轮有定位要求,但随着汽车技术和公路高速化的发展及对行驶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要求的提高,许多轿车后轮也设置了定位参数。

由于行驶振动、部件磨损及机械撞击等和各种因素,车轮定位参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如前束失准会引起轮胎偏磨;主销后倾角过小,汽车行驶不稳定,后倾角过大则转向沉重等。

依据车轮定位参数的测试结果,分析确定汽车行驶系统、转向系统的检修作业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2.转向盘自由转动量(亦称转向盘游隙)

此参数是转向系统工作状况的综合诊断参数,反映转向盘、转向轴、转向器、转向杆、转向节及转向轮各部件的传动间隙。

3.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

车轮各定位参数之间应符合一定的“匹配”要求,如车轮外倾角与车轮前束正确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车轮纯滚动,减少轮胎磨损。

由于调整不当或使用原因造成两者不相“匹配”时,车轮滚动中将有侧向力存在,使车轮向某一侧滑移,此时车轮的侧向滑移量称为车轮侧滑量。

转向轮横向侧滑量的测量实质上是一种车轮定位的动态检测,通过检测可以分析并确定车轮定位部件的检修项目。

4.制动性能

汽车制动性能是保障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部分。

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因素除车轮制动器之外还有制动系统其他所有各部件,如制动主缸、制动管路、制动助力泵、制动轮缸、制动踏板传动机件等等。

虽然汽车二级维护中要求拆检车轮制动器,但在维护前,为准确掌握其制动性能,了解分析制动系其他各部件的工作状态,有必要对制动系统工作情况进行一次不解体测试,以确定其他部件是否需要检修。

反映制动性能的主要参数有:

车轮制动力、车轮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制动踏板力、驻车制动力等。

5.车轮平衡度

车轮不平衡质量在旋转时将产生离心力,在汽车行驶中引起车轮的振动和摇摆,使汽车操纵性下降,同时还会加剧轮胎的磨损。

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力,将随车速提高而加剧。

随着汽车性能与汽车行驶速度的逐渐提高,对车轮平衡的要求也愈加严格。

汽车二级维护竣工要求车轮动不平衡量应符合规定,故汽车二级维护前(具备车辆平衡就车检验条件时)或维护过程中必须对车轮进行车轮平衡试验,找到其动不平衡产生的原因,确定轮胎检修或平衡调试的要求。

6.轴距

汽车车轴距能较直观地反映汽车前后辆的安装是否移位。

汽车轴距不符合要求,会严重影响汽车零件的工作性能,尤其是行驶稳定性。

汽车二级维护前进行轴距测定,有助于掌握并确定底盘工作状况和附加作业项目。

7.操纵性能

汽车行驶中操纵性能是否良好并保持稳定,对汽车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汽车操纵性能包括离合器、变速器、驻车制动器、转向机构的工作状况。

传统的汽车维护作业中,为了保持汽车操纵性能,一般要求对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等进行拆检维修。

新的汽车维修制度取消了这种盲目拆修的不科学做法,要求在汽车二级维护前,通过路试并结合外观检查,分析判断出有问题的部分,才进行拆修。

8.底盘密封状况

底盘各系统中齿轮油箱或液压系统部件和管路,因长期工作,不免出现泄漏,影响其工作性能。

汽车二级维护前要求对底盘各密封部位进行密封状况检视,以针对泄漏部位确定相应的检修项目。

9.车身、车架和悬架完好状况

车身、车架是汽车各部件的安装基础,悬架是汽车与物无对中系统与车架的联结。

车身、车架及悬架的完好及紧固状况,影响汽车各部分的正常工作。

汽车二级维护中应针对车身、车架及悬架的状况,视情进行必要的整形或者焊修,因此应在二级维护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外观检查。

10.轮胎表面状况

车轮表面磨损程度直接影响汽车驱动力和制动效能,为确定轮胎能否继续使用,在二级维护前应对轮胎表面进行外观检视。

(三)汽车空调系统的检测项目

汽车空调系统分制冷系统和供暖系统两部分。

目前汽车上装有空调制冷系统,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是一个密闭的压力循环系统。

衡量空调制冷系统工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是:

(1)制冷系统高、低压端工作压力;

(2)系统密封性。

工作压力高低反映制冷剂状态变化和制冷的质量;系统密封好坏,反映系统工作介质是否泄漏。

因此,通过测试空调制冷系统高压端工作压力的大小及两压力的差值,可以判断空调压缩机的工作状况和制冷系统制冷剂是否充足;通过检漏或测试制冷系统的真空度,可以检测制冷系统密封状况。

(三)汽车微机控制系统检测

汽车上的微机控制系统都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在汽车二级维护前应利用微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仪(解码器),进行随车诊断,读取故障代码,了解和掌握微机控制系统技术状况,为确定维修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维护前检测就去及技术要求

1.检测方法

汽车二级维护前各参数的检测方法及主要检测仪器在201规范中有明确要求,具体方法详见本教材第四篇所述相应内容。

2.技术要求

这里所讲的技术要求为各检测参数的标准值,在201规范中列出,作为检测结果分析对照的标准。

四、桑塔纳轿车二级维护前检测诊断项目和技术要求

随着轿车维修工作时下的逐步增加,根据201规范提出的标准,交通部组织有关单位参照201规范的模式,以桑塔纳轿车为代表车型,编写了客货轿、重中轻、汽柴油等44种各类车型的《汽车维护规范》,表5-1-1给出了桑塔纳轿车二级维护前检测诊断项目和技术要求。

表5-1-1桑塔纳轿车二级维护前检测诊断项目和技术要求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及主要检测仪器

技术要求

备注

1

点火提前角

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电器检测仪或VAG1367(桑塔纳专用检测仪)

在1个大气压、采用90号汽油、配气相位正确的情况下,怠速时的点火提前角;化油器工6°±1°;电喷式12°±1°

点火提前角可随海拔高度、气温、汽油辛烷值、汽车技术状况作适当调整

2

点火高压

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电器检测仪

1.触点式:

15KV

无触点式:

30KV

各缸差值﹤2KV

2.点火波形正常

该值反映点火系的火花塞电极间隙大小,高压线分火头接触情况,点火线圈性能

3

闭合角

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电器检测仪

怠速时标准值:

触点式47°±3°

无触点式19°±3°

3500r/min时的极限值:

触点式42°±3°

无触点式62°±3°

触点式的触点间隙为(0.40±0.05)mm

4

发动机功率

发动机综合检测仪、无负荷测功仪

≥额定值的80%

发动机温度70℃以上,点火系、供油系工作正常,检测时,加速踏板自怠速位置突然踏到底

5

单缸转速降

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电器检测仪、转速表

1200r/min时下降值>90r/min,各缸转速降相差值不应超过25%

该参数可判断各缸工作的好坏和均匀性,下降值越小说明该缸工作越差

6

气缸压力

气缸压力表

标准值:

1000kPa-1300kPa,各缸之间最大压力允差为300kPa

转速≥200r/min

7

气缸漏气量

气缸漏气量检测仪

被检测缸置于静态压缩上止点,测量表气压值≥0.25MPa

可听察漏气声、对漏气部位进行诊断发动机无异响,气缸压力和曲轴窜气量符合规定时,此项可不检测

8

燃油喷射系统供油压力

压力差

供油压力:

280KPa-320kPa

9

发动机异响

发动机综合检测仪、异响检测仪

曲轴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无异响

可结合人工判断一并进行

10

气缸表面拉痕、活塞顶部状况窥视(实情)

工业纤维内窥镜

发动机停机后,温度低于50℃,窥视气缸应无拉伤,活塞顶应无烧蚀及严重积炭、积垢

11

冷却水泵及风扇工作状况

水温表

1.无漏水、异响,水泵轴不松旷

2.冷却风扇工作正常,控制温度如下:

第1档:

(1600r/min);

接通温度93℃-98℃

关闭温度88℃-93℃

第2档(2400r/min);

接通温度99℃-105℃

关闭温度93℃-98℃

冷却液液面应正常

12

机油压力

机油压力表

发动机运转时,油压报警灯不亮(低压传感器处油压≥30KPa,高压传感器处油压≥180KPa)

使用符合上海大众要求的润滑油

13

起动电压、起动电流

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电器检测仪或VAG1948(大众专用检测仪

起动负载电流为110A,蓄电池电压≥9.6V

14

进气歧管真空度

发动机检测专用真空表(精度±0.15KPa)

当转速为(800±50)r/min时,真空度为57KPa-70KPa

15

排放污染物

废气检测仪

怠速(800r/min-900r/min)时,CO含量≤4.5%,HC含量<1200×10ˉ6

16

车轮定位

四轮定位仪或前轮定位仪

见表注

17

转向盘自由转动量

转向盘自由转动量检测仪

转向盘自由转动量为零(转向盘无游隙)

18

操纵稳定性

路试

不跑偏,不发拉抖,转向灵活

19

离合器

路试

不打滑,不发抖,分离彻底,无异响

20

前悬架

检视

所有球形节、衬套、轴承不松动、减振器不漏油

21

前横梁

检视

无裂纹,不变形,连接紧固

22

制动装置

路试、检视

1.驻车制动生效齿数2齿

2.制动主缸、真空加力器密封良好,工作正常

3.制动性能符合GB7258-1997的有关要求

23

变速器、差速器、驱动轴

路试、检视

1.换档轻便,无异响、乱档、跳档、不漏洞

2.驱动轴无损伤

24

后悬架

栓视

1.后梁不变形

2.减振器不漏油

3.后轮轴承不松旷,无异响

25

车轮平衡度轮胎状况

检视

轮胎气压表

车轮动平衡仪(就车式)

1.轮胎无异常磨损,花纹尝试>1.6mm

2轮胎气压(KPa)(空载):

前轮:

180

后轮:

190

备胎:

250

3.车轮动不平衡量为零

26

电子控制系统

电脑故障检测仪(解码器)

无故障代码显示

表注:

前轮车轮定位LX型2000型

左主销后倾角30′1°30′±30′

右主销后倾角30′1°30′±30′

左外倾角-30′±20′-15′±15′

右外倾角-30′±20-15′±15′

总前束-20′±10′(-min—3min)-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