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289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7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城市》细分知识结构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对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这一社会热点的考查,多以统计图、表格等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明确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然后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最后落脚到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素养上来。

1、人口迁移方向及影响因素

 

2.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温馨提示]

巧用综合思维解答人口迁移类试题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考点三人口问题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人口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的常考点之一。

高考一般以统计图表或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因此,在复习时,考生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图文材料体现的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相关措施,落脚到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素养的培养。

人口问题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

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考点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意义

生存

发展

数量

共同点

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考点五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考点六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考点七城市化进程

1.时间差异

2.地区(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图示表达

起步时间

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3、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读(以发达国家为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市中心区的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4、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随着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

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图所示:

【对应练习】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人口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的常考点之一。

高考一般以统计图表或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因此,在复习时,考生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图文材料体现的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相关措施,落脚到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素养的培养。

(2015·上海高考)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如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

(1)~

(2)题。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解析:

(1)B 

(2)B 第

(1)题,读图中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因此B正确。

(2)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市人口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2.(2018·常州一模)右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口数所占总人口比重,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图中丙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20% 鼓励生育B.50% 采取移民政策

C.50% 计划生育D.20% 鼓励人员出国

解析:

(1)B 

(2)A 第

(1)题,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口数所占总人口比重,0~14岁人口所占比重最大,人口增长最快。

根据三角坐标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0~14岁人口比重最大的是乙,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乙,B对。

A、C、D错。

(2)题,根据三角坐标可知,图中丙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约20%,人口老龄化严重,B、C错。

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鼓励生育,A对。

鼓励人员出国会加重人口老龄化,D错。

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对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这一社会热点的考查,多以统计图、表格等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明确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然后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最后落脚到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素养上来。

(2013·全国卷Ⅱ·节选)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干解读

关键词:

迁移人口比重、以青壮年为主

知识迁移

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信息获取

文字信息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图中信息

信息1:

北京、上海、天津等沿海发达省份以人口迁入为主。

信息2:

安徽、江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

综合分析

①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沪、京、津地区,提高了其城市化水平,延缓了老龄化进程;②大量青壮年迁出皖、赣、黔地区,加快了其老龄化进程,对城市化水平影响不大

[答案] B

1.(2018·广州五校联考)经济、人口增长是困扰我国当前发展的两大问题。

下表是我国浙江省2000~2015年人口统计表,据此完成

(1)~(3)题。

2000年

2010年

2015年

常住人口/万

4677

5443

5539

户籍人口/万

4501

4748

4883

(1)2000~2010年浙江省经济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  )

A.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

B.劳动密集型企业集聚,吸引外来劳动力

C.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外迁

D.经济增长缓慢,外来劳动力拉力减少

(2)2010~2015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的状况是(  )

A.机械增长率<0

B.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C.自然增长率<0

D.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3)形成2010~2015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产业转移,外来劳工大幅减少

B.环境污染严重,本省人口外迁

C.我国二孩政策出台,人口出生率大增

D.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出生率偏低

解析:

(1)B 

(2)A (3)A 第

(1)题,2000~2010年浙江省常住人口增加了766万,而户籍人口增加247万,说明外来人口增加明显,主要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集聚,吸引大量外来劳工迁入。

(2)题,2010~2015年浙江省常住人口增加96万,而户籍人口增加135万,常住人口由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组成,说明出现人口外迁,机械增长率小于0,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机械增长率。

第(3)题,2010~2015年浙江省外来人口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产业向外转移,当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

(2018·安徽高三联考)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反映该地区经济每增长1%所带来的人口规模变化幅度,常用于衡量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人口相应增长0.1%为协调)。

图1为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图,图2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不断上升,京津冀地区人口不断增加

B.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波动上升,京津冀地区人口随之波动

C.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人口的大量增加,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D.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有明显的下降,人口明显减少

2.为推动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

A.北京应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天津转移

B.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

C.唐山(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高)无须进行产业升级

D.石家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应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

解析:

1.C 2.B 第1题,京津冀地区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较大,有升有降,波动变化,A错误;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不能由该比值的变化判断人口的变化,B、D错误;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人口的大量增加,从而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C正确。

第2题,从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中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不均衡,因此应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B正确;北京、天津经济增速都高,且人口增速都高,不能将北京人口向天津转移,否则会造成天津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上升、人口压力加大,A错误;唐山经济增速高,但人口增速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不高,C错误;石家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应大力发展科技,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虽然能带来经济增长,但会造成环境污染,D错误。

(2019届高三·宁夏检测)深圳是我国最年轻的城市,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

读深圳市人口数据比较表,完成3~4题。

  项目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户籍人口/万人

常住人口/万人

2000年

14.68

2.55

65.21

59.71

346.41

354.43

2012年

19.38

1.38

151.15

136.47

561.40

474.39

3.深圳市的出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13‰,死亡率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8‰,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平均寿命长—死亡率低

B.老年人口比重低—死亡率低

C.育龄妇女的生育率高—出生率高

D.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劳动力—出生率高

4.导致深圳市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死亡率的下降B.出生率的下降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解析:

3.B 4.C 第3题,读表可知,深圳市的户籍人口远少于常住人口,说明大量人口迁入深圳市,由于深圳市属于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迁入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故造成该市青壮年劳动力比重较大,出生率较高,而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小,死亡率较低。

第4题,深圳市人口增长,既有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的原因,也有人口机械增长率提高的原因,但归根到底是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2018·合肥质检)如图示意京、蜀、浙、新四个省级行政区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及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据此完成

(1)~

(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京、蜀、浙、新    B.京、浙、蜀、新

C.浙、京、蜀、新D.浙、蜀、新、京

(2)2005~2010年四地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快①地区老龄化进程,减轻了养老负担

B.缓解②地区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

C.加强③地区与外部的交流,促进了资源开发

D.缓解④地区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

解析:

(1)B 

(2)D 第

(1)题,京、浙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应是人口净迁移率较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而浙常住人口总数又明显高于京,故①为京,②为浙;蜀是我国人口大省,常住人口总数比新多,故③为蜀,④为新。

(2)题,①地区人口净迁入,年轻劳动力人口增多,可减缓老龄化进程,减轻养老负担,A错;②地区人口净迁入,人口增多必然加剧人地矛盾,B错;③地区人口净迁出,劳动力人口减少,不利于资源开发,C错;④地区人口净迁入,可缓解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D对。

(2018·甘肃河西五校联考)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如图示意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0年为预测),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

B.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C.东南半壁趋向均衡

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2.下列原因中,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  )

A.全国人口数量减少

B.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

D.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

解析:

1.B 2.D 第1题,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主要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全国范围内趋向不均衡,A错;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B对;主要进入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东南半壁趋向不均衡,C错;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减轻,D错。

第2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短时间内全国人口数量不会减少,A错;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会导致人口流动量增大,B错;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会导致人口流动量增大,C错;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就业减少,吸纳外来人口能力降低,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D对。

“人口倒挂”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

统计显示,2014年上海市已有五个区来沪人口比重超过50%,出现人口倒挂现象。

如图中的Q区为上海市主要外来人口迁入地之一,这些外来人口以低学历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据此回答3~5题。

3.上海市Q区2002~2012年外来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

A.20%B.35%

C.50%D.40%

4.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

A.金融贸易业发达

B.加工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发展快

C.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

D.人口主要从事第一产业

5.上海市许多地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给当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降低老年人口比重,缓解当地劳动力短缺状况

B.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延缓当地经济发展速度

C.使上海市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D.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加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负担

解析:

3.C 4.B 5.A 第3题,运用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方法。

读图可知,Q区2012年外来人口约为120万人,2002年外来人口约为20万人,10年间外来人口增长率为500%,故年平均人口增长率约为50%,故选C。

第4题,由材料知,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外来人口以低学历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这些人到上海务工经商,以增加经济收入为目的,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故选B。

第5题,由于外来人口以低学历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因而能够降低老年人口比重,缓解当地劳动力短缺状况,且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不能说出现人口倒挂是上海城市化开始加快的开端。

考点三人口问题

(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号

(1)

(2)

题干解读

老年人口分布体现的意义

中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原因

知识迁移

人口结构

人口问题

信息获取

信息1:

横轴表示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数值越大,说明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越

信息2:

纵轴表示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数值越大,说明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越

综合分析

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

;贵州、广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区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农村、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均不到4%,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黑龙江、吉林、辽宁老龄化现象城镇比农村明显

结合我国国情可知,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所致

[答案] 

(1)A 

(2)B

图表类判读

(2016·天津高考)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D )

1.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信息1:

1990~2000年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增加数量呈减少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

,但逐年降低。

信息2:

2000~2014年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说明人口增长率较

,且趋于平稳。

2.抓关键点锁定选项

(1)分析横纵坐标的意义:

横轴表示人口变化过程,纵轴表示人口增长率的高低。

(2)抓起始点、变化过程:

1990年人口增长率

1990~2000年人口增长率逐年降低,2000~2014年较

,且趋于平稳。

[答案] D

考点六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一般以城市简图的形式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和等级体系,以城市地域形态简图的形式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因此,在备考复习时,要落脚于人地协调观,分析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其变化,运用综合思维能力评价城市的空间布局及其合理性。

2.(2016·全国卷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

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km2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

(1)~

(2)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解析:

(1)A 

(2)D 第

(1)题,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

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

(2)题,该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乡村地带)的周围,且城镇之间设置的绿地不可侵占,既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1.(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如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

(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解析:

(1)B 

(2)A (3)C 第

(1)题,地铁站点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流动人口,人流量越大消费市场往往越大,地铁站点的服务功能越全,其等级也就越高,故本题选择B。

地铁站点的用地面积是根据服务等级而定的,A项所述内容存在因果关系错误。

地铁站点的信息化水平高,其综合服务等级不一定高。

地铁站点周边的环境质量对其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影响不大。

(2)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站点位于内环或其附近地区,地价较高;甲、乙、丙站点等级较高;这三个站点分布相对集中,所以人流量较大。

综上可知,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故本题选择A。

其他三项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区一般不会位于城市内环附近,故B、C、D错误。

第(3)题,从图中可知,与河流垂直的方向上有多个一级站点,推测该城市有多个核心区,所以该城市最可能为多核心结构,其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2018·辽宁五校联考)如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简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处环境质量较好,适宜建设相对高级的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