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822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docx

《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docx

地形图动态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目录

3.技术设计方案3

3.1、测区概况3

3.2、地形图补测基本技术要求4

3.2.1、标准与规范:

4

3.2.2、技术指标4

3.3、已有成果资料利用5

3.4、地形图补测成图方法与工作流程5

3.5、控制测量7

3.5.1、首级控制测量7

3.5.1.1、GPS测量7

3.5.1.2、光电测距导线9

3.5.1.3、高程控制测量10

3.5.2、图根控制测量11

3.5.2.1、一般规定11

3.5.2.2、图根平面控制测量12

3.5.2.3、图根高程控制测量14

3.5.2.4、测站点的增补15

3.6、地形图补测与修测15

3.6.1、地形图的精度要求15

3.6.2、地形图修测的方法16

3.6.3、地形图测绘的内容及取舍18

3.6.3.1、居民地18

3.6.3.2、工矿建筑和公共设施19

3.6.3.3、独立地物21

3.6.3.4、道路及附属设施22

3.6.3.5、管线、垣栅23

3.6.3.6、水系24

3.6.3.7、植被24

3.6.3.8、名称注记25

3.6.3.9、地貌测绘26

3.7、项目重点、难点分析27

3.7.1、控制测量27

3.7.2、项目工程面广、分布零散27

3.7.3、时间紧、任务重27

3.8、质量保证与安全措施27

3.8.1、生产设备保障28

3.8.2、作业技术力量保证28

3.8.3、加强质量检查28

3.8.4、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29

3.8.5、安全措施29

3.9、成果提交30

3.技术设计方案

3.1、测区概况

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北纬22°48′03″~23°19′00″、东经112°49′55″~113°15′47″之间。

东连广州市芳村区、番禺区,南接顺德区、鹤山市、新会区,西邻三水区、高明区,北濒花都区、三水区,环抱佛山禅城区。

南北最大纵距56.8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1.85公里。

总面积1150.51平方公里。

南海区辖1个街道(桂城街道)、6个镇(里水镇、九江镇、丹灶镇、大沥镇、狮山镇、西樵镇)。

共67个村委会、182个居委会,政府驻桂城街道。

南海区的气候特点可概括为;季风明显,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湿分明,日照偏少,夏长冬短,春阴寡照。

境内累计年平均气温为22.4℃,全年0℃以上的积温平均为8067℃,年际变化在7700℃~8500℃之间。

最冷月1月气温不低,平均气温为14.0℃。

夏季时间长,冬季时间短。

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统计,南海区的夏天始于4月16日,持续至10月25日,长达6个多月,多年平均为193天。

最长为1998年“夏”,从3月26日持续至11月20日,长达240天,为有气象记录的40多年中最长的一个夏天。

南海区的冬天平均每年只有10.3天,平均出现日期为1月21~30日,有将近两成的年份为无冬年。

受季风气候影响,境内雨量丰富但季节变化显著,冬季风控制大陆时,雨量显著减少,空气干燥;在夏季风偏弱的年份,秋、冬可能出现干旱。

全年主要降雨量出现在4~9月,称为“汛期”。

汛期的平均雨量为1305.9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79%。

10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平均降雨量为335.5毫米,占全年雨量的21%。

3月份虽然阴雨较多但雨量不大,平均降雨量为83.5毫米,只占全年总雨量的5%。

南海区处在华南低纬地带,虽然日照较强,但全年云量较多,总日照并不丰裕,尤其是春季,经常低云密布,雨雾频频。

3.2、地形图补测基本技术要求

3.2.1、标准与规范: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2010);

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GB/T2009-2010);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5、《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7、《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17941-2008);

8、《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

9、《佛山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范》(2012.12.01);

10、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3.2.2、技术指标

1、图面各类要素测绘齐全,各种注记位置恰当、美观,注记正确;

2、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米;

3、主要建筑物角点(如房屋角点和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米,主要相邻建筑物角点间的间距误差不超过±0.10米;次要建筑物角点(如围墙角点、简易房屋角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10米,次要相邻建筑物角点间的间距误差不超过±0.25米;其它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不超过±0.15米,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0.15米;高程点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05米,限差±0.15米;

4、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按《佛山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范》(2012.12.01)要求执行;

5、数据成果:

清华山维格式数据二份;

6、文字报告:

技术总结、自检报告、工作报告;

7、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注:

以上成果以纸介质分别提交各类表格一式两份、文字报告一式2份;全部成果提交光盘二份。

3.3、已有成果资料利用

1.2016年12月测绘完成的1:

500地形图数据光盘及相关成果。

2.南海区GPSC、D级控制点和二、三等水准点若干。

3.佛山市南海区地图和道路网图。

3.4、地形图补测成图方法与工作流程

1、地形图补测应采用外业实地全面巡视,外业采用全站仪设站施测、装图法等手段补测地物,内业采用数字化方法直接编辑数字地图。

修测原则上要以图幅为单位进行,同时注意与相邻图幅地物、地貌的接边。

以保证地物、地貌的完整性。

2、地形图修测应保证《城市测量规范》对平面和高程的精度要求。

修测的精度和内容与新测的要求相同。

3、修测后的地形图应严格执行相应质量检查制度。

4、作业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数据管理人员在保证地形图图形各要素的正确性外,还应保证图形数据格式统一、属性正确,以满足城市规划对数字地形图的各项要求。

5、补测工作流程

 

不合格合格

3.5、控制测量

3.5.1、首级控制测量

3.5.1.1、GPS测量

A、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施测,起算点的连测不应少于3个点。

B、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C、GPS作业时采用静态模式观测。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距离(Km)

a(mm)

b(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四等

2

≤10

≤10

1/45000

一级

1

≤10

≤10

1/20000

注:

当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相邻点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GPS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

等级

四等

一级

二级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

≤10

≤10

≤10

GPS各等级观测作业的基本要求

有效观测卫星数

数据采样间隔

卫星高度角

平均重复设站数

时间长度

≥4

10~60″

≥15

≥1.6

≥45min

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小于6。

D、观测时应量取仪器高两次,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两次读数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最后结果。

每个点观测均要求用手簿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

点名、点号、观测者、天气、日期、时间、天线高、时段、接收机编号,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

原始记录应字迹清楚、整齐,不得涂改。

E、基线解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

数据处理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要求。

基线测量精度及所组成的异步环的坐标差分量闭合差及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

a=10mm

b:

为比例误差因子

d:

为基线长度,单位为公里Wx、Wy、Wz为坐标差分量闭合差W:

为环闭合差

n:

为环闭合差

△S:

为复测基线长度差

3.5.1.2、光电测距导线

光电测距导线技术要求

等级

附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一级

3.6km

300m

≤±15mm

≤±5″

1/14000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DJ2

一测回内

2c较差

测距中

误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测距测回数

测角侧回数

DJ2

方位角闭合差

一级

8

13

≤±15mm

9″

2

2

≤±10√n

注:

表中n测站数。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12条。

3.5.1.3、高程控制测量

A、四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

B、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

附(闭)合水准路线长(Km)

路线闭合差

(mm)

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MW

≤±5mm

≤±10mm

≤15

≤√20L

注:

L为附(闭)合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四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视距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

累积差

红黑面

读数差

红黑面所测

高差之差

视线高度

≤80m

≤5m

≤10m

3.0mm

5.0mm

三丝能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三丝读数法双面标尺,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

后―后―前―前。

C、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高程导线边长的测定,应采用不低于Ⅱ级精度的测距仪往返各观测一测回,其边长不大于1Km,测距的各项限差和要求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2.4的规定,每站应读取气压、温度。

垂直角观测应采用DJ2级经纬仪按中丝法观测三测回,垂直角测回差和指标差均不应大于7″。

高差测定应采用对向观测,对向观测高差较差不应大于±40√D(mm)。

(D为测距边水平距离Km)。

附合路线闭合差限差同四等水准要求,附合路线长度不大于15Km

仪器高、觇牌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读至1mm,当较差不大于2mm时取中数。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要求

3.5.2、图根控制测量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可以采用CORS进行测量,执行CORS的标准。

3.5.2.1、一般规定

(1)四等以下各级基础平面控制测量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四等以下各级基础高程控制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cm。

(2)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按测图比例尺:

1:

500不应大于5cm;1:

1000、1:

2000不应大于10cm。

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3)图根点应视需要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城市建设区和工业建设区标石的埋设,应考虑满足地形图修测的需要。

(4)图根控制点(包括高级控制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一般应不低于下表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