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7961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1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docx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docx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2.教学重点阐述

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过程。

3.教学难点阐述

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意义,感受长征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授课学生作为高一学生,在初中历史学系中已经了解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主要活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而且通过一系列影视剧、纪录片等对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革命活动有了很多感性认识。

但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必然性理解生硬,并不理解革命斗争史在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所以,涉及主要史实的内容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关于背景、影响、时代特征等需要理性认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掌握。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大致为:

“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史料分析——互动探究——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提供大量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基础知识并进行适当探讨。

2、传统板书。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借助史料分析,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史实及长征路线,体会党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曲折和艰辛,认识中国革命要和国情相结合。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探究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中俄革命道路对比,明确工农武装割据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学习长征精神,让学生知道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板书设计

探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失败探索

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以城市为中心的起义失败工农武装割据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遵义会议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小结

 

课后作业

教师设问:

这里是哪里?

为何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国民党在政治上的统治

师:

结合教材,讲述国民政府形式统一全国的过程。

(二)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经济

1.南京国官僚民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有了短暂的发展。

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财富。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国民党的统治之下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党员和领导干部被捕被杀;

党内一些不坚定分子纷纷脱离共产党,有的投降变节;

革命的工会农会也遭到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

(二)大革命后的艰难环境

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教师设问:

在黑暗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它该如何答复国民党反对派的屠杀政策?

从“呼声革命”到“暴力革命”

(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

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

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三)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山区进军。

10月,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问题设计:

材料:

起义时原计划是:

一团……对长沙采取包围态势;各路得手后,以长沙工人暴动为内应,趁机夺取长沙

一团由于收编的邱国轩突然叛变,使一团受到巨大损失。

二团改共老关取胜……后遭到敌两个团的突然袭击,使二团几乎全军覆没。

三团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曾一度攻占浏阳的白沙、东门市,但后遭到敌军两个团的反扑,受挫

——选编王灿楣、卿三琼《<西江月·秋收起义>背景分析》

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反映了秋收起义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结果如何?

答案:

秋收起义原计划进攻城市,可三路起义军最终都失败了。

毛泽东当机立断,停止攻打长沙。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开展游击战,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立——井冈山。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问题设计:

材料:

问题:

1、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取得哪些人支持和参加革命?

3、面对上表情况,中共应该怎么做?

答案:

1.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却无地或少地

2.广大农民

3.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

开辟新的革命道路:

问题设计:

阅读教材128页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答案:

点燃了“工农武装”的星星之火。

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阅读课本

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问题设计:

结合教材和材料,你有何启示?

材料: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

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

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答案:

革命道路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俄国国情与中国不同。

中国共产党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阶段小结:

 

三、红军长征

(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王明“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其中最大恶果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红军和根据地损失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100%。

(二)遵义会议

1、遵义会议的召开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主要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在军事问题上:

批判了博古、李德的单纯防御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

在组织问题上:

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战略转移。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的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胜利结束。

(五)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长征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探索

(一)路在何方——从“呼声革命”到“暴力革命”的探索;

(二)路在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三)路途受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四)另辟新路——红军长征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五、学习与思考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结合课本138页问题探究,说说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这里是南昌,因为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起义反抗国名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阅读教材,分析问题,回答从“呼声革命”到“暴力革命”。

 

阅读教材,认识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思想。

会后,毛泽东组织领导秋收起义

 

阅读教材,分析问题,回答秋收起义原计划进攻城市,可三路起义军最终都失败了。

毛泽东当机立断,停止攻打长沙。

 

阅读材料思考,思考并理解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却无地或少地2.广大农民3.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

 

阅读教材,回答并理解点燃了“工农武装”的星星之火。

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阅读教材,思考并理解革命道路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中共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中国与俄国国情不同,所以采取的革命道路也不一样。

两者没有对错之分,都是基于国情分析下的选择。

 

结合教材,理解认识红军长征的原因。

 

结合教材,认识并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内容以及其意义。

 

结合地图,梳理长征路线,标注重要事件的地点。

 

认识并理解红军长征的胜利并深刻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总结梳理本科学习知识,加深印象。

 

课后完成,下节课前上交。

通过设问的方式,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课堂状态。

 

通过图表,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深入认识国民政府形式统一全国的过程。

 

增加史料,补充知识,帮助学生明白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史料结合,通过反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专注度,开启下文。

 

史料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开展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回归教材,加深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地图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提升学生时空观念。

 

呈现丰富史料,解读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总结史实,认识中国革命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外对比,渗透唯物史观。

 

==

 

从地图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感悟长征精神。

 

通过总结本堂课学习的重难点内容作小结,加深学生印象,完善本堂课知识总体梳理。

 

通过作业,加深对本节课的认识与理解。

六.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给传统的历史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尤其我们当前面对的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个性突出的群体。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是过去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受传统“革命史”思维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一直表现得比较传统,但是新课改的背景及学生的具体学情要求我们须得在此做出一定的突破。

反观本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尝试将教学内容放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考查。

除了上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之外,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特别注意凸显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比如:

时序性、借鉴性、“史”和“论”的高度统一等。

在设计本节课框架时,我遵循了历史学科“时序性”的特征,按照史实先后编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条明确的时间线索以理解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