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7889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docx

《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docx

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

二级学科建设如何突出特色和优势

-----基于我国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分布现状的思考

张博李华

【摘要】现行《学科专业目录》中的部分“二级学科”是多个学术性学科的组合体,研究范畴十分宽泛。

笔者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其结构特征和研究方向的分布现状,透视窒碍组合式学科突出特色和优势的主要问题。

指出二级学科建设的首要前提是凝练学科方向,合理设置二级学科和优化学科内部格局是凝练学科方向的主要进轻。

这不仅有利于在特定领域或重点方向上取得突破,提高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搭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知识平台

【关键词】学科建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目录

《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综台优势和整体水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生长。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和优势,在重点方向上取得突破。

”这一思路不仅为国家重点学科确立了建设目标,实际上也从整体上为我国高校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如何突出二级学科建设的特色和优势?

我们认为,首先需要对我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必下简称《学科专业目录》)中“二级学科”的性质有所认识;其次,要对我国高校二级学科建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探索二级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和优势的有救途径.并深刻认识二级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和优势的意义所在。

笔者拟选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个二级学科进行个案考察,通过分析其结构特征和研究方向的分布现状,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

“学科”与“专业”的所指是有差异的。

“学科”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专业”指进行人才培养时,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和研究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由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特定学科,“学科”与“专业”又是密切联系的。

因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学科”与“专业”并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科专业目录》的功能主要是用于对高等学校研究生学位授予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而不是从学术的角度构建学科的分类系统,因此,其中的“学科”已不是纯粹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而是一个“以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通才”与“专才”培养需求和高校院系建制格局的广义的学科概念。

不论是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多有与狭义的学科分类结果不相对应之处。

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学科”有很多是学术性学科的人为归并或捆绑。

比如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是“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整合,“中国语言文学”部分覆盖了“语言学”和“文学”两个学科,“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对两个学科的归并更是一目了然。

二级学科中的学科归并现象也很普遍,比如“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其中,尤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典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以下简称“《国标》”)中,“语言学”为一教学科,其下有10个二级学科:

普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语言地理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汉语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外国语言,语言学其他学科,在《学科专业目录》中,“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其下有3个二级学科与《国标》中的“语言学”有关: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两相比较,《国标》中的二级学科“汉语研究”与《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对应,《国标》中的二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被包含在《学科专业目录》二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标》中的二级学科“外国语言”被包含在《学科专业目录》另一个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而《国标》“语言学”一级学科下其余7个二级学科对应的是《学科专业目录》中的1个二级学科,即“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这个学科的名称存在上下位概念并列的问题,“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学科的内涵与边界也难以确定,因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不是依据科学标准从知识体系中划分出来的一个特定类别,它是部分语言学分支学科人为归并的产物。

通过分析“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内部构成使我们认识到,《学科专业目录》中的有些“二级学科”可能是多个独立的学术性学科的组合体,其研究范畴十分宽泛.所包含的各学科的研究范式也迥然不同。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组合体式的二级学科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也会给二级学科突出特色和优势带来困难,对二级学科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

因此,《学科专业日录》的调整工作怎样才能有利于二级学科突出特色和优势,高校如何在广阔的学科背景上凝练方向、汇集队伍、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提升二级学科的学术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这是一级学科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从“语言学殛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分布现状透视影响学科特色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二级学科建设是否注重突出特色和优势?

存在着哪些普遍性问题?

我们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专业)为考察对象,利用国内83所高校2008、2009、2010三个年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对该学科下设研究方向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在结构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l研究方向繁多。

在2008、2009、2010三个年度中,80余所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研究方向总数分别为265、290、292:

排除重复的、且将名目不同的同一研究方向予以归并(如将“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等归并为一个研究方向,将“句法、语义研究”和“语法学和语义学”归并为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种数皆达百个以上,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跟同属《学科专业目录》“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另一个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进行比较,“汗语言文字学”学科近三年的招生高校有103所,招生院系分别为101、104、111,研究方向总数分别为361、:

365、353,都高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但研究方向种数历年都在100以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下设研究方向种数明显超过其他同类学科,这表明其研究范畴较同类学科宽泛。

表1近三年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研究方向种数及其变化

招生高校

招生院系

研究方向种数

研究方向比上年增加

研究方向比上年减少

未列研究方向的院系

2008年

82

90

113

----

---

8

2009年

82

96

123

18

8

6

2010年

83

97

128

20

15

6

2、上位学科与下位学科平列。

在《国标》中,二级学科“普通语言学”(也称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下都列有多个三级学科。

从高校研究生招生简章来看多有将这两个二缎学科与其下三级学科(甚至三级学科的分支学科)平列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的。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更有甚者,在2010年的招生简章中,还有一所高校把《国标》中的一级学科“语言学”列为一个究方向,将其与三级学科“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平列在一起。

3部分研究方向轶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科范畴。

按现行《学科专业目录》来衡量,部分高校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列出的个别研究方向,实际上超出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科范畴,应归属《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其他学科。

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研究”、“汉语”、“汉语史”、“汉语语音学”、“汉语修辞学”、“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词汇”、“汉语词汇学”等应归属“汉语言文字学”二级学科;“维吾尔语”应归属“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级学科;

平均的层级不同的研究方向

院校数量

《国标》二级学科

《国标》三级学科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普通/理论语言学

语音学

1

1

1

语用学

1

1

0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仅计其中“对外汉语教学”)

8

11

9

计算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语言信息处理

4

4

5

实验语音学

2

1

2

“英语应用语言学”和“英语语音学”则应归属“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4.部分院校所设研究方向单一或彼此疏离。

近年来,有些院校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其在一两个研究方向上招生;还有一些学校,在该学科下虽设有多个方向,但各方向之间关系较远。

例如,某校所设“当代语言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和“语体学”,另一所学校所漫“语言信息处理”、“社会语言学”和“写作学”都属于这种情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在结构布局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对突出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极为不利。

二级学科建设首先需耍有较为清晰的学科定位作基础。

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研究方向繁多的整体状况来看,该学科的研究范畴汗漫无际,分支学科纷乱庞杂,在学科定位上存在着严重的模糊性和发散性,这势必会弱化、淡化学科建设者和管理者的学科意识,至于怎样才能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更难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上位学科与下位学科被作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平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凝练研究方向。

这种结构布局或者导致不同研究方向在研究范畴和教学内容上有所重合,或者导致上位学科狭义化,甚至使原本较为清晰的学科间的层级关系变得模糊不清。

例如,《国标》在二缎学科“应用语言学”下所列第一个三级学科是“语言教学”。

如果对“语言教学”再作区分,才可分为“汉语教学”、“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等。

然而我国有十来所高校将“应用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平列,还有一所学校甚至在“应用浯言学”后加括号注明“含对外汉语教学”。

不知这些学校是怎样界定“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畴的?

特别注明“含对外汉语教学”是否意指“应用语言学”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含第二语言教学的?

殊不知“应用语言学”有一种狭义的界定就是“研究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教和学的学科”。

“应用语言学”与“对外双语教学”选两个研究方向的大面积平列,影响了人们对“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和研究重心的准确把握,也模糊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这正是我国应用语言学至今还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的重要原用之一。

二级学科研究方向轶出本学科的研究范畴或彼此疏离,显然无法凝练学科的学术方向。

这样的学科结构布局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不可能形成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三、二级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和优势的有效途径及意义

二级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和优势的首要前提是凝练学科方向,因此,《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

“凝练学科方向是做好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核心”。

怎样才能凝练学科方向?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专业)下设研究方向的分布现状可知,凝练学科方向有两条途径:

一是合理设置二级学科;二是优化学科内部格局。

合理设置二级学科需要通过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来实现。

我们认为,《学科专业目录》中二级学科的调整应当综合考虑与学术性学科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同层级各学科的平衡性、人才培养需求及与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专业系统接轨等多个方面。

像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样的二级学科,在这几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

其一,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对应《国标》“语言学”一级学科下的7个二级学科,学科范畴明显过大:

其二,横向比较一下,在《学科专业目录》中与之并列的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只对应《国标》中的“汉语研究”这一个二级学科,这使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其相邻学科在研究范畴的广狭上极不平衡;其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中,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的“对外汉语教学”及其相关研究方向的招生规模异军突起,“语言信息处理”等方向也有明显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将应用语言学与侧重理论研究的其他方向继续捆绑在一起,不利于培养出真正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语言学专门人才;其四,“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在国际通行的教育专业划分中都有独立的专业地位,难以与我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样的超大学科相对接,这使得相关专业的中国学生海外深造或外国学生来华求学时,在课程选择、学分互认和专业对口等方面殊为不便。

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二级学科的学科范畴不能过于宽泛,否则,将难以凝练学科方向,也不利于形成适应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特色和优势。

因此,建议此次《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应优先离析“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类归并不当的组合式超大型二级学科。

如何在现行(或调整后的)学科框架下优化二级学科的内部格局?

这要靠高校的自主设计、合理规划来实现。

我们认为,优化二级学科的内部格局需要充分重视学科下设研究方向的平行性、关联性和互补性。

研究方向的平行性是指,各研究方向的研究范畴相对独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同一层级。

也就是说,各方向在学科地位上不存在总、分关系,在研究范畴上不存在包含关系或大面积重合。

部分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研究方向将上位学科与下位学科平列,就没有顾及研究方向的平行性。

研究方向的关联性是指各研究方向或同属某一学科的分支学科(如“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同属“普通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或有彼此依托、相互为用的关系(如天津师范大学所设“实验语音学”和“汉语语音学”;温州大学所设“语言接触研究”和“方言研究”)。

部分高校由于对研究方向的关联性重视不够,使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的研究方向彼此疏离甚至轶出学科范畴。

研究方向的互补性是指,多个研究方向基本覆盖了同一上位学科的主要分支学科,都是某一总体研究方向的有机组成部分。

比如北京语言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所设“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习得”和“浯言测试”等几个研究方向就具有高度的互补性,涉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而部分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研究方向单一或关系相,则无法形成研究方向的互补之势。

研究方向的平行性、关联性和互补性是有层级之分的。

研究方向的平行性是设置学科结构的基本要求,研究方向的关联性为凝练学科方向提供了基本条件,研究方向的互补性则为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创造了理想条件。

合理调整二级学科,实现学科研究方向布局的平行性、关联性和互补性,逐步优化学科内部格局,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其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有利于整合研究力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流方向,在特定研究领域或重点方向上取得突破,占据学科制高点,提高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

过去,有些学校为了“报点”或“保点”,在一个极为宽泛的大学科范围内,从本校遴选或从外校引进几位研究专长迥异的教授,为其各立一个研究方向。

这种做法根本不是建学科,而是“凑学科”。

置身于拼凑型学科中的学者在各自的方向上孤军作战,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借鉴,更谈不上合作攻关与集成创新,这不仪无法突出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而且学科各个方向的学术研究也都难成大器。

其次,有利于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搭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知识平台。

如果二级学科下的研究方向过于分散,在基础理论、背景知识和研究范式等方面缺乏共通性,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各搞一套,这样,必然会受到师资匮乏、课程体系不完备等方面的局限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反之,如果二级学科下的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在基础理论、背景知识和研究范式等方面有定的共通性,就有条件通过各方向专家教授的分工合作,建立理想的课程体系,搭建本学科人才培养的共有的知识平台,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受到的学术训练更系统,从而成为能够从事创新型科学研究或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张博,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北京100083;李华,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讲师.北京100083)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建设现存问题与对策

喻燕卢新海

【摘要】剖析国外公共管理学科特征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发现,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在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设置缺乏科学规划,学科结构不完整,缺乏公共知识平台,教研机构建制混乱,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

建议对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设置进行重构,可突破一级学科边界,增设或合并二级学科,设置三级学科与研究方向等;构建公共管理学二级学科公共研究平台,构建学科社会建制,形成学术共同体,有机整合专业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科;学科整合;二级学科;课程体系

【本文】系华中科技太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背景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项目编号:

G0818)的研究成果

【文章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7期

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我国学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落后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落后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以至于学者们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方而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急需解决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问题。

一、国外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主要特征

西方政府管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此时公共管理仅处于学科前时期,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学长期附属于政治学之中,并没有独立出来。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标志着以行政学为名称的公共管理学正式诞生。

在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共管理学科关注的焦点有所变化,但接心争议话题始终是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同题,公共管理学科领域曾出现过三次范式转换,即从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然后到政策分析,最后到新公共管理,每种研究范式都有自己的背景、内容、基本特征及优势。

以公共事务管理为中心的“新公共管理思潮’’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到政府管理的研究中,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形成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进而对当代公共管理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1924年美国希拉丘斯大学首开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起,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在欧洲、北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已有超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

尤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设立公共管理学科已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选径,公共管理学科已逐渐成长为一门对各国公共部门管理具有指导作用的新兴学科。

欧美国家办学的根本经验在于:

公共管理的转变与国家行政改革过程紧密相联,公共管理教育发展与公共管理社会需求相一致。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公共管理学科呈现出以下特征:

(1)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目的是将管理从混乱和狡隘经验主义的现状中解救出来,使之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之上;

(2)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注重公共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强调公共服务的实践性,(3)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教育目标都注重社会实践。

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

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较晚,直到1986年,其前身——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才得以恢复。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设立了管理学门类,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其中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育经挤与管理学、社会保障学、土地资源管理学5个二级学科;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的设立,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迄今全国建立公共管理学院的高校已有百所,13所高校具有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数十所高校具有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于权,83所院校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MPA培养单位。

随着MPA毕业生增多,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也正在从大学溢出,逐步获得全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的认同,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日益把公共管理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要课程。

公共管理学科引^我国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的态势却异乎寻常,俨然成为管理学门类中的“显学”。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内在观念建制和外在社会建制都还处于探索之中,学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学科边界横糊.学科体系单一。

研究方法陈旧,知识创新不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学科范式尚未形成,不同学科之间、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中外公共管理理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共存,以及公共管理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

总之,公共管理研究的“问题域”边界不甚清晰、问题细化分层不甚明确、研究呈现多元化状态,学科发展正面临着学科队伍、学科方向、项目设立学科基地建设、学术成果产出、学科环境营造、二级学科划分、学科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困惑。

三、公共管理学一纽学科下二级学科建设现存问题

(一)缺乏科学规划学科姑构}完垫

学科组织形式可分为树状型、网络型、行列式型、星团状型和原子团簇型5种,理想的公共管理学科结构应该是树状结构,即:

以一级学科为主干,延伸出若干二级学科,再由二级学科生成多个研究方向,其特点是发展方向的单向性与学科关系的平行性。

学科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有自身发展的逻辑轨迹,其发展受到内在逻辑的制约。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的划分是建立在公共管理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基础上的,学科的边界理论很清晰,但是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结构还没有完全理顺,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1)二级学科设置缺位。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应该包括公共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国民经济管理、财政税收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管理、城市与规划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外交政策与管理、科技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国防与国家安全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管理等十几个专业方向,现在仅覆盖了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土地资源4个而舍弃了其他领域,相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要求而言,这样的学科分类还根不健全。

(2)二级学科设置越位。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突破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分支领域。

从纵向的层次而言,学科的划分应该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形成树状分支结构,但“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却相当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的定位,与其他二级学科在研究对象上存在总、分关系。

从横向关系上,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的5个二级学科,应该类似于5条平行线,其他4个二缎学科边界非常清晰,存在并列关系,但行政管理学与所有二级学科存在研究上的各种交叉。

特别是从课程结构来看,目前国内行政管理学教育的学科依托依次为政法、管理、经侪,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很少关联。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设置的越位与缺位现象同时存在。

学科性质和学科边界的模糊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就是二级学科的设置问题.

(二)公共管理学一级学料下二级学科设置缺乏公共知识平台

公共管理学科基本特征体现为:

跨学科与专门化的统一、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作为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研究对象和范畴既要有区别于其他一级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又要有实现研究领域内二缎学科分工的内在联系性。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统领5个二级学科,作为每一个二级学科的逻辑范畴和知识体系应该为“一级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实际上,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社会保障学、土地资源管理学原来分属于不同的一级学科,相互间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概念范畴等方面区别非常明显,现归属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后,因为没有建立起公共知识平台,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共通之处,导致学科特色不突出。

目前,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基本上处于袋状结构,没有形成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