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489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docx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docx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

2016年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一)

六年级言总复习姓名

一、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缗(í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ín)王继位。

缗(ín)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注释】

使:

竽:

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必;一定

处士:

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悦之:

很高兴,很喜欢

廪:

粮食仓库。

食:

供养

廪食:

官府供食

好:

喜欢

一一听之:

吹竽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

(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2、解释下列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南郭处士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

因为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百人吹竽,他能够混在里面而,齐宣王却听不出。

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用原回答)

答: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用原回答)

答:

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迟早要露出

马脚而被淘汰的。

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是滥竽充数,此成语也可引中为以“次货充好货。

”有时也可用表示谦虚,说自己本领不高,充数而已。

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遣我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注:

①逆:

违抗②不信:

不诚实,不可靠。

[注释]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

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

命——命令,意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假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⑩皆-----都

⑩走(古)-----逃跑(今)[行(古)-----走(今)]

1、解释加点词语

食〔吃〕长〔掌管〕然〔对的,正确的〕皆〔都〕

故〔所以〕遂〔于是,就〕子〔你〕走〔逃跑〕

2、翻译全

3、一词多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顺接连词,无实意)〈2〉故遂与之行(狐狸)〈3〉兽见之皆走(老虎和狐狸)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狐假虎威。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不要利用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仗势欺人、狗仗人势、恃势凌人

 

三、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②而听。

注:

①操,琴曲。

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

释义:

比喻对蠢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也用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译]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

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走去地听起了。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先前,以前)②不合其耳也(悦 )

③孤犊之鸣(叫声) ④即掉尾奋耳(摆动)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走去地听起了。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事情的前提

四、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他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他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

有人问:

“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呢?

”他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度(du):

量长短。

郑:

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

想要。

履:

音(lǚ),革履,就是鞋子。

者:

的人。

先:

首先。

而:

然后。

置:

放,搁在。

之:

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

他的。

坐:

通假字:

座;座位;现在与古代不同。

至:

等到。

之:

到去。

而:

却。

忘:

忘记。

操:

拿,携带。

之:

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已:

已经。

得:

得到;拿到。

乃:

才。

持:

拿。

反:

通假字:

返;返回。

及:

到,等到。

罢:

散,结束,停止。

无:

不。

自信:

相信自己。

遂:

于是,就。

得:

买到。

何:

为什么。

之:

鞋子。

以:

用。

足;脚。

宁:

宁可。

 

[练习]

1、解释中加点字的意思。

(1)履(鞋子)

(2)操(拿,携带。

)(3)度(量长短。

)(4)宁(宁可。

2、解释

(1)“先自度其足”的度(量长短)

(2)“吾忘持度”的度(量好的尺码)

(3)“宁信度”的度(量好的尺码)

(4)至之市,而忘操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反归取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6)何不试之以足?

(鞋子)

3、翻译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于是返回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

宁信度,无自信也:

那个人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你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这个郑人是一个固执已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如刻舟求剑)

 

五、《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简译]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注释:

①耕:

耕田种地。

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②株:

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露出地面的树根。

③走:

跑的意思。

④颈:

脖颈,就是脖子。

⑤释:

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的意思。

⑥耒:

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⑦冀:

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解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近义词: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坐享其成

1、解释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撞)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放,放下)

③冀复得兔(再)④而身为宋国笑(成为)

2、翻译中画线的句子。

3、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因为他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所以……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