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246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x

《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x

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小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事关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是事关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事关教育改革的需要。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和不断实践,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会学生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最终实现“学会学习”。

关键词:

自主和谐、兴趣浓厚、质疑有方、气氛融洽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

而当今的教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以下特征:

面向大众,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发展,更着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且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破单一、同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示,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全面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育氛围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依赖于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作为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要扳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

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亲切感、依赖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以良好的教学情绪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

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

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指出: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探索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三、鼓励质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以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

布鲁巴克曾说过: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

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

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

然而学生主动提问的很少,为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是板书时)有意的出错,让学生抓住出错的地方来质疑,来提出问题。

例如:

在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我先讲解了简单的题目,然后边出示(12.5×5+4×12.5+12.5)边说: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一题。

”然后板书:

(学生在下面练习)

12.5×5+4×12.5+12.5

=12.5×(5+4)

=12.5×9

=112.5

当我看学生都做得差不多的时候说:

“同学们,看看我做的和你们做的是不是一样?

”接着我把我这么做的理由说了,“12.5×5+4×12.5+12.5”有一个共同的因数12.5,所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共同的因数12.5提出来,则12.5×5还剩下5,4×12.5还剩下4,最后个12.5提出后就是0,所以就是12.5×9=112.5。

”这时,有同学举手说:

“老师,你的结果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25。

”“哦!

那你们是怎么做的?

”“12.5×5+2×12.5+12.5=12.5×(5+4+1)=12.5×10=125”“看你做得好像也没有错,而我觉得我自己做的也没有错?

但你我之中只有一个是对的……”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是你错了!

我不是用简便方法算了,正确答案是125。

”这时大部分同学都说是我错了,正确答案是125。

“那谁能告诉我,我错在什么地方?

你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就这样,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把原因找出来了。

这样,类似这种错误在学生的作业中就少出现了。

只要老师这样几次下来,学生就会非常仔细地注意教师的言论和板书,会非常用心的找教师的差错,也会很习惯地对自己不明白的加以提问,这样教学效果就会非常不错。

当然也不能乱出差错,过多的差错。

会减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教师故意出错的地方一般都是重点、难点,是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其次,有了问题意识后,进一步应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

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

可以问这一章节、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定理的涵义是什么,其中隐含着什么条件;可以问该定理用于何处,应注意什么条件;可以问公式该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等等。

以上的提问在目前的教学中都是属于教师发问的问题,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之上。

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引导学生辨析错解,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教会自主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

“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子填入一些零碎得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主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宝藏。

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它要求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的过程,能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迅速掌握知识,产生良好教育效果。

再好的教育内容,再优秀的教师,如果不探究教育方法,不被学生所接受,都不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这种主体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和取代的。

因此,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理解、分析、加工所授教材的内容,把学生看做是自主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计划的执行者。

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收集、加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出的每一个信息。

使他们不仅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而且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地理解知识。

在自主观察之中学会观察,在自主思维之中发展思维,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怀着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之中。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学。

同样,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离不开学习方法,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必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常见的自主学习方法有:

阅读自悟、目标导学、有序观察、探究发现、分析推理、质疑问难、讨论验证、类比迁移、整理复习等。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无师自通”,它有赖于教师悉心的渗透与指导。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1、导“读”——培养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基本素材。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指导学生阅读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

阅读的方式一般有三种:

①预读。

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即“先学后教”,学生超前自学,了解教材基本内容:

如公式、法则、运算、基本概念及关键的语句,发现知识的可疑点,注上适当的记号。

为避免预读放任自流,执教者可提供导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引导写预习笔记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想提出的问题记下来,以便教师授课时有的放矢,精讲多练;②精读。

一般用于课上或课后进行,即在教师讲解、点拨基础上,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瞻前顾后,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深入思考,窥探书中的要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③串读。

一般用于复习阶段,即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疑难处,要求学生串联阅读某一章节内容。

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线组成知识网,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启“思”——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阅读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若要据为己有,必须依靠思索之力。

”(洛克语)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

教学时应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教学生思考,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①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②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③善于采用变式思考。

如:

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

从变中求活,从变中寻求方法;④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例如:

上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时,我先出示:

“某班有学生6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而后设问:

“你们怎样理解‘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这一条件的?

”这一问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力:

有的说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5倍;有的说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有的说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也有的说男、女生人数各占总人数的

;还有的说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为2:

3等等。

接着教师进一步鼓励:

“试一试,看看哪位‘小一休’方法多?

”学生很快想出了多种解题方法:

既有用整数应用题的思路解的,又有用分数应用题思路解的,既有用比例方法解的,还有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的等等,最后教师小结激思:

从这一道题你得到什么启发?

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学法。

这样的训练既使学生抓住问题实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了思维的变通性,同时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使学生自悟学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3、善“问”——强化自主学习的深刻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好学深思,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

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是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悬念、导谬、串联、排谬、反问、比较、转化、递进等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心理障碍,尽可能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如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质疑;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

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新授课结束后,我顺势诱导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产生怀疑,启发提出新问题。

很快就有两位学生分别提出:

“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

”;“我认为三角形还可以按边的特点分类。

”对于这两位同学大胆质疑和新奇的想法,同学们由衷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两组两根之和小于第三根,两根之和等于第三根的小棒摆三角形,结果可想而知,得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这一质疑不但开阔了同学们的思维,而且为后续学习做了知识铺垫。

对于第二个问题,由于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教师在肯定这位同学积极动脑、富于创新求异的精神后,将此问题作为本节课留下的思考作业,在学生心里设置了悬念。

本课例课终激疑、悬念探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4、会“说”——提高自主学习的延续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思考过程”,并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有根据地进行思维”的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一问一答”的模式,随着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增强,变为互问互答。

教师角色也发生转换,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是一位倾听者。

教师应倾听些什么?

换言之,该启发学生说些什么?

启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师生切磋、大组交流、全班共议等等,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智慧,不仅使团结协作、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弘扬,还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观察、思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时应做到为每一个学生想说、敢说提供一个良好的和时间并且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数学语言进行严格的规范;注重训练学生语言的逻辑性、准确性、灵活性和全面性。

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词语来表达叙述,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如:

学生解答填空题“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50,这两个偶数是(       )和(       )”时,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

有的学生说:

“因为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也就是说,这两个偶数和是50,差是2。

50减去2的差除以2等于24,24是较小的偶数,26是较大的偶数。

所以这两个连续偶数是24和26。

”还有学生说:

“我想这两个连续偶数和是50,可以求出它们的平均数是25。

25是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那么相邻的两个连续偶数,一个是24,另一个是26。

”通过让学生说思维过程的训练,一方面了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另一方面又使新旧知识在想和说的过程中连成一体。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调控学习行为,主动探索学法,不断归纳总结,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形成学法体系,促使学法创新。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学。

同样,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离不开学习方法,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必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常见的自主学习方法有:

阅读自悟、目标导学、有序观察、探究发现、分析推理、质疑问难、讨论验证、类比迁移、整理复习等。

五、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他们并不仅仅是受教于成人,由这中好奇心所驱使,儿童自己也能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

在一定的环境下,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并对新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认知。

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儿童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不单是局限于他所感兴趣的知识这一点,而是以该知识为中心,引起连动效应,在积极的心态下,对于周围相关知识也能有一定程度的探索,认知。

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自动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并“爱屋及乌”,此举不仅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内化新知识,更能由此扩大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在儿童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思维的演变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因为这样的发现过程,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同时,在这些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和差错,如果教师厉声制止或贸然否定,将会打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语言、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

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相信自己的探索能力。

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只有学会了学习的人才不会被知识的洪流击垮,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学校里有教师仔细的讲解和辅导,教师的责任就是一丝不苟地把的知识交给学生。

走上社会后,更新知识主要就是靠自己自学。

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那么,他走上社会以后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学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在长期的训练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相伴终身的素质。

在小学阶段直接要求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学会自学,是不太容易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

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从上第一节课起,教师就应让学生明白:

学习是自己的事。

知道应该怎样听课、做作业和复习,怎样思考、讨论和发言,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明白:

学习需要自己不断去努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要教师在教育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