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建设.docx
《简析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建设.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析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建设
简析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
科学决策制度建设
内容提要:
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和最大的浪费。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强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建设,有利于决策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和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以及确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代表广大职工切身利益、推进中国特色工运事业向前发展的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必须遵循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分类化、效率化、法制化等基本原则,建立完善决策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外脑辅助制度、科学程序制度、责任评估制度。
关键词:
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建设简析
决策通常是指人们在采取某项行动之前,对行动目标、方案、步骤、方法进行谋划、选择和决断的实践活动。
工会科学决策就是在决策科学理论和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选择和决定未来工会行动方案的活动,它好比一幅目标明确、线路清晰的指路标,如果该路标各个环节都有相应制度来规范、制约的话,就可以大大降低工会系统运行的内耗,尽可能以低代价来提升工会建设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就是为了保证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社会化和科学化(简称“四化”)、不断提升工会的适应力、亲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简称“四力”),而建立的要求决策制定者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将这句话用在指导我国工会当今与未来建设、发展上,同样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目前在当今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月,面对决策的领域越来越宽和决策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研究探讨与工会科学决策相适应的制度(简称工会科学决策制度)问题,对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制度后发优势、推动工会工作发展、保障特色工运事业顺利向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科学决策必须由制度保证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决策是工会管理者的基本职能,贯穿于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决定工运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工会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但是,目前在工会建设与管理中,因忽视科学决策造成工作的被动和巨大损失的事例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皆与工会决策缺乏科学的制度作保证有着很大关系。
试举种种现象说明之。
利欲熏心,以权谋私。
有些工会决策有悖于党和国家以及工会的方针政策,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错位,名曰灵活性地组织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则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策目标互相冲突、互相抵消。
这些人好大喜功、沽名钓誉、急功近利。
决策不从本单位的实际和长远利益出发,不为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着想,而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抓面子工程、图一时的轰动效应。
他们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倚仗手中的权利主观武断,一意孤行,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领导班子和他人之上,使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的规定流于形式。
能力有限,方法不当。
决策者不按照决策方法、步骤行事,凭借个人的知识、经验、智慧等进行“拍脑袋”决策,实施决策过程中也不组织必要的调查研究、追踪检查和目标修正,决策目标势必残缺,难以操作。
尤其一些新任领导走马上任时,不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是进行科学的理性思考,而是急于踢“头三脚”、烧“三把火”、过“三道关”,盲目拍板定舵;或是全盘否定前任、前几任的工作,刻意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追求所谓的“新思维、新逻辑、新正绩”。
信息不灵,自以为是。
有些决策者无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对新生事物知之不多或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故步自封,决策时总是抱着老经验、老做法不放,一切跟着感觉走。
有些决策不从实际出发,不以维护本单位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为目标,盲目迎合上级意图,既听不得群众的刺耳声音和不同意见,也听不得有关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呼声;或是采取折衷、妥协的方式迁迁就就应付、浑浑噩噩度日、模模糊糊行政。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的重要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有利于决策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我国在实施工会改革创新过程中,由于要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变革,必然会遇到触及各方利益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这种环境下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客观上要求依据法律、法规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以便从根本上规范各项决策活动;主观上应紧密结合实际建章立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程保障科学决策的顺利实施。
再从宏观上分析,工会科学决策涉及到会费分配使用管理、保障保险政策与标准制定、机构编制体制调整、新型工会组建运行、工会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会企事业的市场化运作、有关重大建设任务规划与工程项目审批等,这些决策如果没有规章制度作支撑,必然给我国工会建设与管理造成混乱不堪的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有利于决策者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众所周知,决策失误是最大失误,决策失误往往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这句话从反面道出了有制度作保证的决策的重要性。
还有一句话说,明智的决策是工会建设与管理成功的关键,这从正面说明了依靠规章制度进行决策的必要性。
从工会建设与管理的过程分析,虽然不同领域、层次均有相似的决策职能。
但在不同领域、层次上,不同决策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同的。
在宏观和中观上,有规章制度支持的决策地位尤为重要。
大量实践证明,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就没有最优的决策,也就无所谓最优的建设与管理;没有最优的建设与管理,则无所谓取得最佳效益。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有利于决策者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决策工作既面临决策领域越来越宽的实际,也面对决策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既面临长远建设决策的超前谋划、设计,也面对眼前改革决策的复杂筹划、实施。
对此,工会决策者必须紧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坚持谋之有据、断之有理、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自始至终都要端正态度,不急于拍板定舵,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工程,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切切实实决断。
只有这样,工会决策者才能抓住当今各行各业协调发展的历史契机,按照立足改革搞法律援助、搞保险支持和搞信息保障、搞文化育人、搞生活保障的基本要求,指导工会对传统的“社会型”、“松散型”结构进行彻底变革,真正实现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大跃升。
最近几年,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新的工作条例的颁发,对科学决策的原则、内容、职权、程序等不断赋予了新的内涵、做出了新的规范,这实际上为新形势下工会决策者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确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了全方位的培训和要求。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必须遵循六大原则
一是系统化原则。
工会科学决策是从工会整体和长远出发来研究决定工会建设与管理的重大问题,整个决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工会与党委政府和企事业经营者管理者的协调、服务保障方式的转变、广大职工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就业再就业和安置再安置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系统化特征,急迫地要求决策者要始终用系统决策的眼光,站在更高的层次建立完善相应制度,并以这些有效的制度推进决策的组织实施。
另外,考虑到我们工会科学决策是我国工会内部矛盾变化的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决策目的是谋求国家、地区、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部改革与外部改革的整体最优,进行决策必定受自身建设、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种种影响,因此各项工会决策都不是一个个孤立存在,只有把它放在大工会系统及党委与政府、国家与地方、企业与事业、城市与农村的大系统来建立完善相应制度,才能充分体现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环境、决策方法和决策效果的“五位一体”及“整体最优”。
二是科学化原则。
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和有力的措施,还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使工会科学决策真正能够成为指导中国特色工会实践的强有力武器。
坚持科学化原则,其目的是使工会决策者尽可能地减少做出错误决策。
如何做到这一点,除了对每个决策者要加强教育训练、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能力外,原始资料准备的越充分、统计数据越准确、决策方法越科学,工会决策者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小。
在具体决策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夯实其应该具有的勤奋(勤能补拙,勤能生巧)、实在(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不能空对空,要切实解决职工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严谨(实施决策必须严谨,不能有片面性或有错误)等基本功;另一方面对建立完善的每项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细化落实措施,严格责任考评制,明确规划、任务、目标,同时要在教育、考核、监督、管理和信息采集、加工、升华、处理、反馈诸环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形成连锁互控、可行的落实机制。
三是民主化原则。
所谓民主,决不仅仅表现为少数服从多数。
少数服从多数只不过是民主的表层含义,真正的民主是工会决策者在确保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对相应制度的使用、管理,使有关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
我们知道,利益是决策行为规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
“人们所追求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工会科学决策行为更是一项受利益观驱动的实践活动,只不过人们在作决策时追求利益的目标取向不同而已,或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或整体利益、或眼前利益、或长远利益。
工会科学决策大多与财和物的分配使用有关,其所涉及的利益关系范围不仅包括工会系统的不同单位和不同部门,还可能涉及到党的各部门、政府的各部门、国内国外的企事业,有些重大决策还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相关。
扩大各单位民主、保证广大职工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国家和自己事务,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工会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大力促进“三个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国家持续协调发展的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好事。
因此,在工会科学决策中必须正视各方面利益关系对决策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必须从建立完善相应制度上保证各方利益能得到公正公平对待,并以此来确保整体利益的实现。
四是分类化原则。
工会科学决策制度由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共同组成。
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应当按照工会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决策的权限规定,做到既要相互协调配套,又要职责清楚、界限明确,内容要求不能相互矛盾,使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在党中央、国务院--省、自治区--地区、地级市--县、县级市--街道、乡镇--党中央、国务院这一整体的、循环的范围上保持和谐一致。
一般而言,从工会实际工作出发,工会决策可做如下分类:
按决策的目标性质划分,有方案化和非方案化决策;按决策的条件和后果划分,有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决策;按决策的范围划分,有总体决策、局部决策和个别决策;按决策的层次划分,有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按不同认识形式划分,有经验决策、理性决策和感性决策,等等。
总之,工会决策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分门别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五是效率化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率,工会决策更是如此,因为它是联结党政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应该是最讲究效率的一种实践活动。
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每个决策者都必须弄清什么是有效的决策?
什么是正确的抉择?
其判断标准是什么?
在当前国家各行各业调整改革创新的大气候下,应该始终围绕“经济要振兴、社会要发展、技术要创新、效率要提高”这一主流来考虑决策的一系列问题。
不然,决策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就会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因此,当前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就必须按照提高效率的原则,通过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做到“六要”,即要审查各项决策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审查评估各项决策的价值准则是否适当有效,要关注对经济技术、自然社会环境的评估,要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和系统内部条件是否允许,要切实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注意时间的紧迫性和空间的合理性,确保工会决策目标取向正确有效。
六是法制化原则。
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必须坚持法制化原则,其主要目的是实现依法制定决策、依法管理决策这一重要目标,全面提高决策者决策水平。
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来看工会决策制度,仍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规范、不先进之处,比如在学习教育培训、职工劳动保障保险救济、外企组建工会、农民工权益等许多方面还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作为社会团体之一的我国工会必须适应党执政理念的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的转变,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寻求法制保护,保证广大职工相关利益。
但规范化、法制化并不仅是制度的单纯制定,还包括制度的灵活性、制度的执行监督评估等,这也是需要提高对法制化认识的重要方面。
通过灵活监督,对提高决策者的法治意识,减少决策失误具有重大作用。
另外,在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过程中,强化树立规范意识和法律观念,也是巩固工会科学决策已有成果,避免负面效应和决策失误,并保证工会科学决策的相对稳定和跨越发展的需要。
因为工会科学决策涉及到军队各种利益和内外关系的调整与确认,只有相应建立完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走依法制定决策、依法管理决策的道路,才能保证工会科学决策顺利进行。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工会科学决策制度的五个类型
第一,决策组织制度。
邓小平关于“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论述,抓住了现行制度中的要害问题。
目前,党、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工会也开始了有特色的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北京市总工会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建立了与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相对应的组织体系。
工会科学决策是工会建设、管理与发展的龙头,是广大职工劳动服务保障调控体系的核心。
实现工会科学决策,应当从整顿组织入手,建立健全一系列新的决策组织制度。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工会各级党委(组)的组织领导和议事决策制度,牢固树立依靠组织制度科学决策的思想,用组织制度约束自己的领导行为,真正实现决策的组织化。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工会决策者职责,以制度形式明确各级工会决策者的地位和权限,为其行使科学决策提供制度推动和制度保证。
再次,要进一步建立事业管理部门、组织计划部门、财务审计部门、论证评估部门、上下级和有关平行部门参与工会重大决策的制度,以便把计划、预算、评估、审监、决策等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防止工会决策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将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严谨、求实、有序、可靠的基础之上,保证各级工会决策工作不失职、不越位、不违法。
第二,民主集中制度。
工会科学决策所要处理的最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民主的基础上实施集中控制的问题。
而民主集中制度即集中决策和民主协商相结合的制度,则是建立良好的控制机制并实施有力控制的关键。
工会决策作为决策者的意志反映,由少数人进行,意见最容易统一;如要得到顺利实施,就需要较多人参与,充分反映各方面人士的意见,把不同看法、意见、分歧解决在决策过程中。
因此,在组织建立新的决策体系时,应该注意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集体的积极性,把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密切结合起来,以顺利实现决策的目标。
当前,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加大对工会科学决策研究、制定和控制的力度,加快工会标准制度体系建设步伐,必须注意把握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一是按照决策的特点规律办事的制度建设,阻断决策失误产生的根源;二是专家学者和职工群众联合议事的制度建设,工会工作的大事,尤其是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都应该及时请专家学者召开联席会、组织职工代表召开职代会,参与讨论、分析和研究,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集体决策的制度建设,凡是关系工会建设、管理与发展的重大决策活动,都应该实行集体领导,个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必须服从和执行集体的决定,商不能把集体领导当陪衬、把集体讨论当形式,或者遇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第三,外脑辅助制度。
研究借鉴党政在解决类似决策问题时的做法,可能是寻找科学决策的一条有效途径。
通过这样的借用,常常能使决策者想到某些可供选择的方案,而这些方案光靠过去的经验可能是想不到的。
但是,我们所应做的决策是汲取别人成功经验下的合理思想,而不能单凭其先进就冒急于效法的危险。
从决策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依靠自己过去的经验和仿效他人的做法都是有局限性的,真正值得倡导和重视的是抓住新问题的本质,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工会决策是决策者主观意志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反映,决策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个人的能力密切相关,尽管有些情况下,决策者个人的知识、经验、胆略和意志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个人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处理问题的习惯、对事物把握的程度等都是影响个人决策的重要因素。
为此,一要发挥智囊技术的作用,利用“外脑”广泛探索实现决策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二要在决策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要定调子、设框框,否则会因为领导权威和“先入为主”的引导作用,影响和制约参谋咨询人员的创造力,难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决策方案。
三要注意把握每个科学决策的本质特征,不要抓住一些细节问题不放,或是在一些不够完善的措施上纠缠不休。
四要倡导创造性思维,打破常规,积极思考,敢于涉猎前人没有想过、没有讲过、没有干过的事。
第四,科学程序制度。
决策程序是人们从大量决策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供以指导决策的过程、步骤。
科学的决策程序将决策的客观过程要求与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主观与客观在决策活动中的有机统一。
现实工作中,有很多决策是在直观和习惯的基础上制定的,并没有严格的决策程序而言,因为这类问题大多是例行性的,可行的解决方案明确而屈指可数,方案实施的结果也很容易预见且差别不大。
但真正需要决策者倾注大量精力解决的,恰恰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例外问题。
而且越往高层,这类问题越多,越重要,也越复杂。
就工会宏观决策而言,这类问题可能涉及到工会建设管理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全国性会费使用管理和收缴标准的修订、工会改革创新项目制定等。
很显然,这类决策不可能像上述决策那样依赖于直观判断和简单比较来制定。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越是宏观决策,越需要科学与理智。
一般来讲,根据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决策过程中的工作重心,我们将工会科学决策程序划分为论断问题、寻找可行的备选方案、分析和比较备选方案、方案抉择四个基本阶段。
第五,责任评估制度。
在工会决策过程中建立责任评估制度,目的是规范决策者的决策行为,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现象的发生,减少决策中的失误,提高决策效益。
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责任评估的指标体系,如决策效益指标、决策可行性指标、决策质量指标和决策风险指标等,以便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决策、政策、法规、标准等实施出台前的责任评估。
二是决策的奖惩追究制度,对好的决策、有较大贡献的决策者要实施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对决策失误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要有惩罚措施,追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政的监督、上级机关的监督、部门监督、专职监督、群众监督和自我监督等多层次的监督作用,从决策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不同阶段,对决策目标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反馈和修正,确保工会决策的科学可行。
成稿时间:
2006年10月20日
参考文献:
1.林秀国、李宏强、林孝诚主编:
《后勤管理决策法》,
海潮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朱新民等主编:
《现代管理科学词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