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366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doc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

1.

1.论述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经济率先自东部兴起的原因。

(南开大学2014年中国历史真题)

正确答案:

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经济率先自东部兴起,并最终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的弄潮儿,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类。

(一)在外部原因方面:

(1)东部通商口岸的窗口效应。

西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都在东部,这些口岸成为此后外资来华的第一站,而口岸中租界的存在,更是形成类似窗口的示范效应。

例如上海、广州、南京、福州等地,这些地区开埠后,经济日渐繁荣,并很快辐射到周边地区,形成经济团聚,进而使东部地区率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发展起来。

(2)外资企业大都集中于东部。

东部地区因地理位置,成为外资企业开办的首选之地,这些企业的开办,客观上拉动了当地的就业、消费乃至原料供应,最终带动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面临转型,开始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是东部地区得以率先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一。

《马关条约》中对于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的内容,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二)在内部原因方面:

(1)东部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

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自然就成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以上海为例,上海是长江的人海口,作为天然良港,自然会率先发展起来,并带动周围城镇的经济增长。

(2)清政府的引导与支持。

清末民初东部经济率先发展起来,离不开官方的扶持。

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乃至国民政府初期的经济扶持措施中,不论是洋务运动时官督商办的军工和民用企业、清末新政时期的奖励工商举措,还是民国初年对于经济的制法,乃至近代以来中国在东部自开商埠等,都为该地区的率先发展提供了基础与保障。

(3)东部地区开风气之先,民族资本主义得以率先发展。

东部地区位于沿海,极易得到来自外界的信息,成为开风气之先的首善之区。

特别是在民族意识逐渐觉悟的时期,通过经商来与西方“商战”的观念也自然较为盛行。

民间早已形成了经商的风气。

在洋务运动时期官方创办的企业的引领下,民间一些企业也逐渐开办。

特别是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支持民间办厂,更是推动了东部地区企业的创办,使东部地区民族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大大增加。

涉及知识点:

民初政局

2.论述美国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对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影响。

(南京大学2013年历史学基础(国际关系史)真题)

正确答案:

(一)道威斯计划。

1924年4月9日,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委员会提出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建议书,即“道威斯计划”。

8月,协约国伦敦国际会议正式通过了这个计划。

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1)对德国赔款总数和支付年限未加确定,只规定该计划生效的第一年度德国应支付lO亿金马克赔款,以后逐年增加,从第五年度起每年支付25亿金马克赔款。

(2)德国赔款的支付来源是工业企业和铁路的利润,以及关税和日用品间接税。

(3)向德国提供一笔8亿金马克的国际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和稳定通货;货款大部分由美国提供。

德国的财政经济要受到以赔偿事务总管为核心的协约国代表的监督。

1924年9月1日,“道威斯计划”开始实行。

道威斯计划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巴黎和会赋予法国在解决德国赔款问题上的主宰地位被美英所取代,这就打击了法国的欧洲霸权计划;其次,道威斯计划给美英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流人德国扫清了道路,从而为德国恢复经济大国地位和重整军备提供了条件。

再次,道威斯计划使德国的赔款和美国的贷款发生了密切的联系,随着美元大量涌人德国,美国不但在德国赔款问题上,而且在整个欧洲事务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杨格计划。

1928年,德国借口经济困难,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

在美国支持下,1929年2月11日,由美、英、法、德、比、意、日等国专家组成的、以美国财政专家杨格为主席的“审议道威斯计划”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

6月,该委员会制订出新的赔款方案,即“杨格计划”。

此计划于1930年1月在海牙国际会议上得到有关政府批准。

计划确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139.5亿金马克,限59年内付清。

前37年,每年付款19.88亿金马克;后22年,每年付款数不等,平均15亿多金马克。

计划取消对德国财政经济上的国际监督,由美、英、法、意、比五国合设一个国际结算银行,负责处理赔款方面的事宜。

杨格计划进一步放松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有利于德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发展。

涉及知识点:

两战之间的世界

3.论述晚清时期我国学者对西北史地的研究。

(内蒙古大学2014年中国史真题)

正确答案:

(一)背景与研究特点。

19世纪以后,西北边疆危机的浮现使西北地区日益为世人所关注,一些进步学者试图通过西北史地的研究,来辨明形势,求得安边对策。

其研究特点是:

(1)他们的史地研究都寓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

他们对西北舆地、水道变迁、城垣兴废、民情风俗、兵额财赋的实地考察或考证,无不是为了解决当时各种急迫的边政问题,如国防、边疆行政体制、农田水利、民族关系等。

(2)他们不仅都精于朴学,善于运用乾嘉以来考据学的有关成果以及考证、校勘、训诂等方法,从文献上考索史地,还十分注重实地勘察。

由此形成了一套朴实严谨的治学方法。

(二)代表人物与著作。

(1)祁韵士据其亲履西北考察所得,参以史乘,别为《西域释地》和《西陲要略》,考古证今,述新疆山川地理、城池沿革及天山南北两路山水、屯田、训练、牧养和少数民族源流风俗。

(2)徐松曾遍历新疆各城,记其道路曲折,复证之占史方略及案牍有关记载,撰有《新疆赋》《西域水道记》等有关西北史地著作多种。

(3)龚自珍的《西域置行省议》,针对西北边政的不安现状,首先提出了在新疆设立行省的建议,并对新疆的经济、边防等都作了具体论述。

(4)沈垚的《新疆私议》,列举汉以来历朝经营西域的史实,说明新疆的安定对我国国防和领土统一的意义十分重大。

并针对新疆的局势,提出了加强边政建设、开发水利、实行屯田等巩固边防的主张。

(5)张穆的《蒙古游牧记》,分述漠北、漠南、漠西蒙古各扎萨克的历史沿革、封爵世系、地理方位、山川河流、城池庙宇、卡伦驿站等。

以资料翔实、考订精审而备受推崇。

(6)何秋涛的《朔方备乘》,记叙了汉晋至清道光间有关中国蒙古、新疆至中亚、东欧等地区的史事,并对元代北边诸王及北方疆域详加考证。

涉及知识点: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给明清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代中期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了明显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许多农产品商品化。

例如棉花、生丝、烟草和粮食等大量投入市场,成为交换的商品。

在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线出现了出现了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丝绸业发达的苏州、杭州,工商业繁荣的南京、无锡,棉织业中心松江,制瓷中心景德镇,茶叶的著名城市成都,著名的木材市场武昌和重庆,食盐集散地扬州,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广州、宁波、泉州、漳州和福州。

北方除北京之外,还有天津、德州、临清、济宁和怀安等。

大量商业性城市的出现,是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重要表现。

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量贸易的需要,到明朝后期,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③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生产高度发展,出现了手工工场。

在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稀疏出现。

江南苏州、湖州和杭州一带是明代的纺织业中心,有官办的织染局,同时各地又有大量从事纺织业的民间机户存在。

在经营过程中,民间机户不断受到两极分化,经营不善的破产,失去生产资料的小生产者依靠纺织丝绸的技术为经营有方的“机户”所雇佣。

机户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机工的剩余劳动,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不仅是脆弱的,带有明显的封建烙印;而且是稀疏的,只发生在个别地区的少数手工行业。

纺织业雇佣工人也没有完全和土地分离,摆脱农业生产,更不能摆脱行会的控制。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与明代比较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①手工业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也扩大,分工比较精细,并且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清代苏州纺织业、云南的铜矿等比明代规模有所扩大;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更加精细。

②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③出现了许多大包买商人。

大包买商主要出现在松江地区,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资本、原料和织机。

他们他织机和原料交给许多小机户,小机户在自己家里为大商人纺织丝绸,计匹领取工资。

大包买商把资本投入到纺织业生产的过程,就是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过程,他们同机户一样,是早期的资本家。

④在农业中,农产品商品化的情况日益发展。

江苏种棉,广东种植甘蔗、浙江、福建、安徽生产茶叶,较明代都有了明显的区域性分工。

这些经济作物区出现了雇工经营的现象。

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十分幼弱,在整个明清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在封建剥削之下,农民极其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封建地租繁重,地主和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往往用来购买土地,影响着手工业扩大再生产;政府禁止海外贸易,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幼弱,发展也非常缓慢,但它的社会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它的出现标志着封建制度开始衰落。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重商思想普遍出现,市民和手工业者的反抗斗争不断爆发。

涉及知识点:

明、清(鸦片战争前)

5.论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正确答案:

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著作,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中国的实际,论证了中国革命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性,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理论。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种不平衡性加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各派军阀间的连续不断的战争。

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使反动统治出现了缝隙,从而给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坚持以可乘之机。

②国民革命留下的深刻影响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决定了红色政权的向前发展。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不错误,是保证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主观条件。

第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就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依托,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长期斗争。

第三,中国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缺乏进行和平的合法的革命斗争的条件,只有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②只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真正的创建红军,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这是后来中国革命所走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这条道路的最初表述。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创造性地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了起来,找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航向,成为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