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复习资料大全.docx
《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复习资料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复习资料大全.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案例1-1:
小刚是某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儿童,今年13岁,2004年来该“中心”。
小刚的家在云南省一个非常偏僻的农村,家里很穷。
他说自己读了2年小学,后来成绩不理想,也就不上了。
“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发现,小刚阅读报纸有困难,也不懂拼音,不善表达,很少说话;虽然能与其它孩子和平相处,但比较防备别人;善于算计,很有经济头脑。
例如,他每天都会在课外时间外出捡拾废旧瓶子卖了赚钱。
小刚在“中心”的表现很好,每天都能获得代表好品行的小红花,这些小红花可以换奖品,但小刚舍不得用它们,总是把它们攒起来。
在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小刚,使他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就不仅需要为小刚个人提供帮助,帮他学习读书识字,同时还需要与小刚的家庭联系,关注和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与家乡的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当地的政府及有关部门一起,从不同角度给予小刚和他的家庭以帮助。
这样,才能创造一种有利小刚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但是,光有上述工作也还不够,社会工作者还要仔细评估小刚自己和他的家庭的特殊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小刚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他健康的心智,积极向上的品质;同时帮助小刚的父母了解小刚的想法,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共同想办法解决家庭的困难。
上述这些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一套工作方法和技巧;既需要微观细致的个人和家庭服务,也需要宏观的政策倡导,即需要多种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即是描述了这样一套助人的价值、知识和技巧,意在说明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是由一套助人价值、知识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了社会工作中的微观实务,也涉及到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实务。
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涵义
所谓“模式”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所进行的总结和归纳,以及将这种总结和归纳所做的理论概括。
所以,“模式”是对现象所做的概括和总结,是将现象所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后的一种抽象,它能够为行动提供指引。
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不断出现的问题,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要素。
社会工作的系统观点认为,系统是在各要素之间有规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有机整体。
通过对各种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区分出帮助他们的有效的介入目标和策略,找出帮助每个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时都包含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步骤。
一旦这些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步骤被从每个个别的工作过程中剥离出来,就可以形成一种可以用于解决所有问题和帮助所有服务对象的“共通的”助人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这样,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超越了每个单个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强调一种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过程和方法。
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即是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和方法”的提炼和概括,也意味着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社会工作的步骤、过程和方法“是通用的”。
故此,我们也将“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所包含的所有社会工作实务的方法和过程称为“通用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和方法,或者通用社会工作过程实务,简称通用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个人,还是协助家庭、群体、组织或者社区解决问题,其工作的方法和工作的过程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程序、并且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结构、有步骤、彼此连贯、有逻辑联系的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此阶段必须完成的一系列任务。
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通用的”,是因为它吸收了各种助人模式所识别出的各种助人过程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因素,包括助人的条件、资源、方法、技巧和过程等,将这些助人的方法和步骤及过程等因素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一种通用的助人程序。
与社会工作的先行者们一样,这个模式认为助人是一个过程,由一系列既定的助人目标和系统化的助人行动所组成。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代表了对助人过程一般规律的认识,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基本指引。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
通用工作过程显示和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而通用过程模式则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形成系统的助人方法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要点二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所含盖的服务对象范围很广,这些个人和群体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这些不同群体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与他们的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这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彼此依赖的视角构成了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重要概念和实务框架。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有关生态系统理论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架构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的贡献在于,它界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的三个系统:
其一,微观系统:
这个系统是指个人系统,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子系统。
其二,中观系统:
这个系统是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其它社会群体。
其三,宏观系统:
这一系统是指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
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的宏观系统是组织、机构、社区和社会文化。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将系统理论的抽象性与社会工作实务的要求和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强调社会工作的实务目标是使个人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环境能够提供满足个人需要的资源或称条件。
依据社会生态系的统理论框架,社会工作将其实务焦点放在如下方面:
1.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2.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3.消除环境中阻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因素;4.增加社会资源,促使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有组织的框架,工作者可以用它来分析不断转化的、瞬息万变的生活与特定环境中的人的相互作用。
而且,这个理论框架还有助于把“心理动力”和“行为主义”等传统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概念联结到一起,把与人有关的各种社会工作实务的概念折衷后整合到一起。
例如,在小刚的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看到小刚和他的家庭所处的贫困环境,致力于帮助他们发掘资源、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脱离贫困,满足生活需要,从外在环境上营造一个有利小刚成长的环境(行为主义分析);另一方面为小刚提供教育,帮助他学习职业技能,创造和提供发展的机会,通过促进小刚个人的成长来增强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力(优势视角和个人动机)。
这些工作方法和步骤是建立在对小刚个人需要的分析和满足需要的环境资源的分析基础上的(内外影响力分析)。
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把着眼点放在个人社会角色方面的表现、个人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其社会功能上。
因此,威胁个人发挥角色功能的外在因素、个人与社会中他人的关系问题就成为社会工作实务关注的核心问题。
社会工作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各种社会关系,帮助服务对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来消除干扰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加顺畅。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要点三
(2)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优势视角寻求识别、利用、建立和强化人们已有的优点和能力。
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第一,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
第二,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第三,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理想和抱负,因为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的,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
第四,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
第五,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3)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成长的。
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
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对小刚的帮助即要针对他所处的生命阶段,即少年期的需要和需要满足来进行。
处在小刚这个阶段的儿童,其需要既有生物性的,也有社会性的,包括要有满足身体发育所必须的食物和营养,以及受教育、发展知性、培养品德,完成社会化任务等需要。
因此,流浪儿童救助和保护工作首先要通过提供食物和安全的居所满足包括小刚在内的所有流浪儿童的生存需要,同时要为他们提供教育,为年龄大的孩子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满足成长和发展需要,为他们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做准备。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以流浪儿童所处生命周期的特殊需要为依据的。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要点四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每一个专业都有其对社会与个人关注的独特视角,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重视人与系统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互动,不同的社会环境构成了个人与社会系统的处境,影响着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状况。
这样,社会工作对改善人与社会系统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做的各种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涉及的社会资源便构成了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
个人和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在其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要完成的生命任务。
而人们需要依靠社会系统得到物质、情绪与精神资源,获取服务与机会实现愿望与满足需要,来完成生命任务。
能够协助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系统有下列两类:
A非正式(或自然)的资源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
非正式资源系统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如情感支持,建议、信息;同时还能提供具体的服务和资源,如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临时性的帮助,如借予钱财等。
非正式资源系统还常常帮助个人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
B正式的资源系统
正式资源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群团组织,包括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
这些组织致力于提升人们的福利和权利,通过直接提供资源帮助其成员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
例如,工会组织为会员提供娱乐、社交活动,也为会员的利益与雇主打交道,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农村妇联组织为农村妇女提供各种生产技能培训,组织她们学习科技知识和新技术,发挥她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
这些都是农村妇女发展的资源。
另一种是社会性资源,它们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与各种社会性资源系统联结起来,获得长期或暂时的帮助。
以上两种资源系统组成了人们完成生命任务与履行社会角色的非正式和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也构成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处境。
如上所述,在考查一种社会情境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关注的是人们所面对的生命任务,以及能促使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与条件,这些资源帮助人们实现价值、愿望并减轻痛苦与压力。
这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最重要的要素。
只有先认定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情境、分析服务对象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状况,才能决定提供哪些帮助。
例如,一个25岁的男青年,患有精神病,刚出院。
社会工作者在分析他的社会处境时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从医院回到社区,此时他所面对的生命任务是什么?
“精神病患者”这个标签对他有什么影响?
他有家吗?
有工作吗?
家庭和工作单位接受他吗?
他是否有来自家庭和其它非正式资源网络的支持?
在帮助他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非正式助人者的任务是什么?
他们准备怎样提供和能够提供哪些帮助?
社区有哪些正式或社会资源系统能够提供这些所需要的帮助?
弄清楚上述问题才能决定提供哪些协助,怎样提供协助。
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社会工作对问题产生根源的认识,不是简单地归结于个人,而是认为,人之所以产生问题,根源在于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
通用过程模式关注的不是“谁”有问题,而是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人们在完成生命任务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
假设,在居民区设立了一个社区医务室,可是很少有居民来看病。
那么,问题是出在居民不愿意使用它呢,还是因为医务室并不适合这个社区居民的需要?
如果是因为居民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医务室,那就需要通过居委会来做宣传工作;如果是一些老人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到医务室来,那就要考虑送医上门。
其它影响居民对医务室态度的原因可能还有:
以前他们在医务室就医时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或者是因为医务室设立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而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等。
可见,通用过程模式首先关注居民与医务室这两个系统的互动过程,然后是致力于加强两个系统的连结。
一般来说,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有三种类型:
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和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
这三种互动已超出了简单的“人和资源系统”这样的二分法观点,而是关注到互动各系统之间连结的性质以及人与他们的各种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
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通用过程模式对个人与社会问题关系的关注意在指出,个人问题不但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相关,而且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社会的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
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这种相互关联性使得许多个人性问题不可能由个人或家庭解决,不解决社会问题,个人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因此,社会工作不仅要为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服务和资源,而且要研究个人问题对形成社会问题的影响。
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反映和演绎出来是社会工作的责任。
例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转换,一些个人在医疗、就业方面发生了困难,特别是当身患重病时,由于治疗费用高,个人无力承担,在就医与个人生活上都有可能发生巨大困难。
其中一些人是依靠社会公众捐款解决就医困难。
对这些人来说,无钱就医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但是,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医疗保障制度来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却是个社会问题。
为那些低收入的急难症患者募集善款,充其量只能是解决了某个个人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有需要的人的问题。
必须从建立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入手,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个人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个案研究来阐明这些个人就医困难问题与医疗社会保障问题之间的关系,使政府与社会公众关注此类问题,倡导在社会政策层面上根本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社会情境中三个互相关联的方面:
(1)人所面对的生命任务及能保证其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与条件;
(2)人与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资源系统内部的互动与系统之间的互动;(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要点五
(三)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不同于将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分割为个人、家庭、小组、社区的传统实务方法,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看作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实务过程是一个有弹性的、各阶段有时交叉重叠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
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助人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帮助个人和社会系统提升社会功能,解决或预防问题的产生,需要经过一个操作实施的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改变的目的。
(1)助人关系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首先,社会工作者为改变系统中的要素之一,只是协助人们改变现状的媒介体,而社会工作者要能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改变,就要在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专业助人关系。
社会工作的助人关系被看作是达致目标的基石与灵魂。
因为,通过助人关系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讨论如何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改变态度和行为,才能在过程中逐渐产生改变的作用,达到助人的目的。
(2)改变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
过程不是一种突变,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促使服务对象系统在自我觉悟、自我引导和自我行动中教育自己和改变自己。
因此改变同时是一个内部的过程。
改变必须从系统内部开始,服务对象有了改变的动机,工作者才能与其一道去发现与分析问题,进而学习改变,达到改变的目标。
(3)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
改变是一种具有高度的自动性与自发性的行为。
如果服务对象不是发自内心主动要求改变,而是被动地接受工作者为其处理困难与解决问题的安排,这种改变就只能是一种表面的改变,是治标不治本。
因此,必须启发与促进服务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这样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
2、运用综合方法
通用过程模式在理论取向上采取综合的立场,从各种知识和方法中选取最好和最适当的加以综合运用。
这些知识和方法经过了实践检验,确实可信。
3、工作过程阶段化
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划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
例如,介入是在有了计划和签订服务协议之后进行的行动。
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区分为不同阶段并不意味着助人过程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的。
相反,分解划分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助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阶段可以交叉和重叠。
4、工作任务阶段化。
在通用过程模式中,助人的每一阶段对服务对象都是重要的,都有与之相联系的具体任务,工作者完成每一项任务也都需要专门的技巧。
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会影响到完成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
整合的价值观,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服务对象的参与;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强调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对服务对象负责;服务对象参与持续的、定期的评估和总结。
整合的社会工作价值有助于工作者专业责任的履行。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要点六
(四)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通用的过程模式假定:
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服务对象参与所有工作阶段。
多样的工作场所决定了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同。
例1:
在青少年服务中心或居委会的社区工作中,工作者要先评估社区的需要然后才策划工作方案,再接着寻求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即先有评估后有建立关系和接案的工作。
例2:
在某些危机情况下,例如发现儿童有可能被虐待时,工作者首先要保护儿童,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的介入。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助人过程还会在某一阶段被简化,例如,在接案后就结案,或者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另一机构。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各阶段有先后顺序并不等于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在助人过程没有结束前,哪一个阶段都不会真正结束。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入的过程,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工作时发现新问题,修正原来计划。
助人过程不是直线式的,完成一项工作后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进行跟进。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通用过程模式是一张地图,为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不等于全部真实立体的助人场景;工作者要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工作的方法,调整工作的过程。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要点七
(五)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社会工作的过程就是要运用以上各种要素,并对其进行组合、调适,发挥和调动它们的潜力,增强其社会功能,从而达到发亮人与系统的目标。
1、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平克斯和米纳汉将上述各种要素组合概况为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指出:
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知识与资源,与各要素系统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达到工作目标的改变过程。
平克斯和米纳汉将之称为“改变的努力(或变迁努力)”通用过程模式采用系统理论,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称为“四个基本系统”:
(1)改变媒介系统
(2)服务对象系统
(3)目标系统
(4)行动系统
社会工作者要根据人与系统在其环境中的互动状况决定他的工作目标,确认工作中所要涉及到的人和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实务工作的参考架构。
2、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1)改变媒介系统
所谓“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改变媒介各级党组织充的任务在于促进个人完成生命任务及系统应对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计划变迁的目标。
改变媒介系统具体的指涉在很多情况下,担任改变媒介角色的不只是社会工作者,通常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一个“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仅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主要改变媒介”,这个团队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达到助人改变的目标。
在改变媒介系统所做的变迁努力中,社会工作者与系统中的其他专业人士形成一个行动团队共同工作。
在这个团队中,社会工作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主要改变媒介”。
例如,少年管教所的教官是越轨少年的主要改变媒介,在教育越轨少年的工作中他要同时与学校的老师、街道派出所的民警、街道干部及居民委员会主任一同工作,促进越轨青少年的转化,并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
可以看出,改变媒介系统既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媒介,又是改变努力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
(2)服务对象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和对象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大多数服务对象在求助以前,通常都有过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的经历,当他们以个人能力无法解问题时,可能首先是求助于自己的自然助人网络,也就是使用非正式的资源系统解决自己的问题与满足需要,如亲戚、朋友、邻里等。
走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能是在他经过一段不成功的尝试后所作的最后选择。
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有以下类型:
自己主动求助的
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
其他机构转介来的
有关司法机构要求的
一般来说,当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时,即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当服务对象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或者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服务对象。
”
例如,一位母亲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因为她对教育孩子感到困惑,她的孩子在性格、学习方面有问题。
这位求助母亲即是“潜在的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与潜在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的意义。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辨别服务对象的类型,弄清楚服务对象是如何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并努力使“潜在服务对象”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的意义,努力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实的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专业关系的建立,以及在助人过程中与服务对象的互动都与服务对象的类型有关。
(3)目标系统
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
由于服务对象系统需要的满足与问题的解决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