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新城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477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亦庄新城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亦庄新城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亦庄新城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亦庄新城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亦庄新城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亦庄新城规划.docx

《亦庄新城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亦庄新城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亦庄新城规划.docx

亦庄新城规划

 

亦庄新城规划2005-20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新城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4

第三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7

第四章新城总体发展12

第五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20

第六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2

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7

第八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32

第九章综合交通体系35

第十章市政基础设施40

第十一章防灾减灾规划44

第十二章建设导控与分区管制47

第十三章新城近期发展与实施政策53

注:

文本中楷体字部分为非正式内容,仅为文本正式条款内容的必要说明。

第一章总则

根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新城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

规划以全面落实总体规划对亦庄新城的战略定位为目标,以现状条件为基础,以资源集约利用为前提,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动力,抓住战略发展的机遇期,通过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亦庄新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达到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推动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战略转移,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目的。

第1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亦庄被确定为北京市未来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之一,并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的城市职能。

总体规划要求大力推动新城建设,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向新城集聚。

要求充分依托现有卫星城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公共服务设施发达的健康新城。

为了全面落实总体规划,适应新的定位和发展需要,推动开发区向综合产业新城转变,特编制《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

结合亦庄发展的实际,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亦庄新城与中心城、市域其它新城以及京津城镇发展走廊上各个节点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在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方面,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和天津滨海新区协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周边乡镇城镇化进程,实现开发区与乡镇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努力建设成为促进国内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结合体,成为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制造环节、研发中心及其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基地。

(2)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业宜居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保障就业,切实解决好交通、入学、就医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切实保障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3)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城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确立“节约优先”的思想,实施节地、节水、节能和节约材料的建设标准,成为高标准建设新城的典范。

(4)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亦庄新城地区,总面积为508.5平方公里。

并以新城作为研究的重点,面积约212.7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

近期为2005年至2010年,远期为2011年至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第5条规划依据

(1)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3)《东部发展带协调规划(2005年-2020年)》

(4)《限建区规划》

(5)相关法规

第6条规划编制的重点

(1)区域协调。

将亦庄新城放到不同层面分析,研究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尤其是同京津塘产业带各开发区、市域主要新城之间的协调与协作,形成错位发展。

(2)新城定位和发展。

根据总体规划对亦庄新城的战略定位,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充分分析生态平衡、人口结构与分布、基础设施导向、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因素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新城的发展布局,引导新城理性增长。

(3)生态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

强化生态保护、资源集约利用的前提地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人口结构与素质。

通过创造宜业宜居环境,活跃用人机制,加大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等措施,实现对中心城人口的疏解和高素质人才的集聚。

(5)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给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城资源分配的社会公正和机会平等,同时为开发区向综合新城的转型、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6)产业发展。

研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优化产业区空间结构,促进产业的集聚,完善产业区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产业区的活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重要节点及功能区的综合研究。

主要包括:

一站(亦庄枢纽站)、一街(荣华路)、一河(凉水河)、新型产业区的功能布局。

(8)近期发展与实施策略。

制定新城规划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强化近期建设和分期实施规划,摸清现有土地存量,研究投放时序,规划预留和储备好中远期发展的用地空间。

第7条发展重要条件

(1)国家做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对京津发展走廊上的各个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的机遇。

亦庄位于京津冀北区域的核心地区,是京津城镇走廊和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是首都面向区域发展的门户。

(2)总体规划确定亦庄为三个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是构筑中心城反磁力系统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战略调整的关键性地区,要高标准建设新城。

(3)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地区,承担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的城市职能,是北京参与区域高端产业竞争的主要载体。

(4)亦庄是以产业为主导的新城,尤其要把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新城城市规模应严格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同时要满足水、能源等的合理承载能力的要求。

(5)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制约新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城的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与生态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目标。

(6)规划亦庄新城范围内包括大兴和通州两个行政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统一的规划实施平台是实现新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新城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

根据北京城市发展目标以及总体规划对新城的功能定位,结合新城发展条件和动力,科学确定新城的定位、职能、发展目标与策略,并以此指导新城的建设和发展。

第8条新城定位

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是辐射并带动京津城镇走廊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中心。

第9条新城主要职能

(1)首都人口转移、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3)首都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技术研发培训等)重要组成部分

(4)重要的城际铁路门户,公路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

(5)政府管理创新的示范区

第10条新城发展总体目标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层次和国际竞争力,加快符合北京资源环境条件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心,构建以区域产业集群为依托的产业服务基地;积极推动开发区的综合化发展,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适宜就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

第11条新城发展阶段目标

2010年发展目标:

(1)大力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疏解中心城职能,形成区域产业引擎;

(2)加快构建综合型产业新城基本架构,为进一步持续发展创造条件;(3)构建与自然平衡的生态环境。

2020年发展目标:

形成京津冀北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高端产业服务基地,实现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综合产业新城。

第12条经济发展策略

(1)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的决策和部署,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层次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发展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3)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50亿元,对北京市的贡献率约为8.5%;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000亿元,对北京市的贡献率约为15%。

第13条社会发展策略

(1)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适应新城发展需要;完善社区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3)加强新城文化建设。

根据亦庄建设国际产业新城的特点,积极发展以科技为驱动力的产业文化,促进文化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14条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1)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生态安全,建立与自然平衡的新城。

(2)强化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建设节约型城市。

积极推行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设立入区企业的门槛指标和控制指标。

(3)加强对水系、湿地、城市公园、新城外围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等生态环境建设。

重点加强凉水河水系治理、三海子公园保护和修复。

(4)建立和执行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

第15条空间发展策略

(1)构筑面向区域的城市成长空间。

新城在空间上主要沿京津塘高速公路轴向发展,强化同区域的联系,远期适时启动永乐组团的建设。

(2)构筑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结构。

亦庄组团的发展在强化“南拓”的同时,适当“东扩”,即充分利用京津第二通道、京津城际铁路等交通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近期大力发展路东区,在亦庄枢纽站前区建设综合性区域级中心,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构筑多层次的空间结构奠定基础。

(3)加强村镇空间整合。

变过分分散为相对集中,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

第三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亦庄新城同京津冀城镇走廊及产业带、同中心城及各新城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加强新城同周边村镇整体发展。

第一节区域协调发展

第16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在京津冀层面,强调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合作、依托、带动关系。

加强与区域的分工合作,成为依托并带动区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成为区域城镇体系中重要一环。

(2)在市域层面,强调在中心城优化调整中的疏解、集聚、联动关系。

加强与中心城的联动发展,成为中心城人口与职能疏解的主要载体和首都现代化过程中新功能集聚区。

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协调好同周边新城、尤其是重点新城的差异化发展。

(3)加强同区域主枢纽机场、港口的快捷联系,为国际交往和货物转运提供方便。

第17条京津塘产业带协调发展

(1)协调京津塘产业带在产业梯度上的错位发展,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差异化的产业发展以及二、三产业融合与共生主导产业链的整合与建设。

(2)亦庄将承接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功能,成为京津塘产业带中倚重知识和自主创新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龙头城市,成为区域参入国际高端产业竞争的平台。

(3)亦庄将发挥首都优势,加快发展产业链上游研发、下游商务等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建成区域高端产业服务基地,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第18条市域层面协调发展

(1)承担产业、人口的集聚,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

承担产业的集聚——承担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城市职能,达到疏解中心城职能的作用,同时作为北京经济新的增长极。

承担人口的集聚——规划期内达到7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的城市规模,起到疏解中心城人口的作用。

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随着亦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不断完善,亦庄新城有能力承接、分担中心城的许多功能,协助完成城市的空间结构调整,完成增长模式的转变。

(2)加强同中心城主要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借重中心城在高端服务业、人才和科技方面的优势,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升级。

(3)统筹与周边新城的发展,在协调、合作的基础上,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4)建立亦庄同首都国际机场的快捷联络,为国际交往提供快捷方式。

(5)发挥区位优势,取代现状朝阳口岸。

依托天津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在马驹桥物流基地建设新的大型内陆口岸。

(6)协调新城发展与绿化隔离地区绿化的实施。

保障亦庄组团周边,亦庄组团、永乐组团之间绿化隔离地区绿化的实施,特别是南苑风景名胜区三海子公园的实施。

第二节城乡统筹发展

第19条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1)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确定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引导人口和产业向新城和小城镇集中。

(3)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制定发展策略,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改善基础设施水平。

(4)新农村建设--建设中心村,集约利用土地,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风貌。

第20条城镇空间结构

在亦庄新城地区,构建“一廊――三轴――双中心”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廊:

指集组团绿化隔离地区、地震断裂带、重要交通、市政设施走廊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廊道。

(2)三轴:

指京津塘高速、京津第二通道、京济高速三条交通发展轴。

(3)双中心:

指亦庄组团、永乐组团。

第21条乡镇发展策略

根据各乡镇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地位、以及各自区位和发展条件,形成差异化的小城镇发展策略。

亦庄镇、马驹桥镇和台湖镇次渠地区为全部纳入新城型,瀛海镇、永乐店镇和于家务回族自治乡为部分纳入新城型,长子营镇和青云店镇为新城周边型,采育镇为相对独立型的重点镇(亦庄镇、马驹桥镇、台湖镇次渠部分的发展纳入新城一并考虑)。

(1)瀛海镇

人口规模规划控制为2.3万人,约18个村纳入新城集中建设区范围,在发展空间上应该保护好镇中心同新城之间的楔型绿地。

产业选择上主要发展以汽车电子为主的汽车配套业。

同时加速发展与新城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房地产业、住宅租赁业、交通服务业、修理业和饮食业等第三产业。

(2)永乐店镇

沟通北京与天津、廊坊的重要节点。

京津塘第二通道以西部分纳入亦庄新城发展备用地范围,规划期内应加以控制,远期适时启动,近期在原柴厂屯乡现状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但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建设。

该部分人口规模规划控制为2.25万。

产业发展上促使农业由单一功能结构向物质产品、生态、文化和社会功能并重的多元结构转换;发展机电、电子、轻纺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无污染型的医药、建材、化工项目以及餐饮业、娱乐业、修理业、交通服务业和通讯业等第三产业。

(3)长子营镇

新城建设间接带动的乡镇。

人口规模规划控制为3.9万。

在空间上,重点向位于东部联络线以北区域发展。

产业上,主要发展实力雄厚的以生态农业为特点、以高科技为基础的都市现代农业,同时承接北京城区工业转移和亦庄新城产业辐射或延伸。

(4)青云店镇

新城建设间接带动的乡镇。

规划人口控制规模为4.4万。

在空间上,集中建设京济高速路以东的镇中心,高速路以西、位于绿化隔离地区内的用地应加以控制。

在产业发展上,建设初具规模的工业小区和民营科技区,承接来自北京市区和亦庄新城的工业转移,同时发展以高科技支撑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5)采育镇

相对独立的重点镇。

人口规模规划控制为7.5万。

在空间上,重点发展七环路以南的工业区。

产业发展以新材料、特色食品和印刷包装业为支柱,以都市型工业为主导,发展成为京津产业带中北京对接河北、天津的重要节点,远期同永乐一起,形成综合型的永乐组团。

(6)于家务回族自治乡

镇区北部位于楔形绿地和综合廊道内,南部位于新城远期发展备用地内,应适当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人口规模规划控制为3.39万。

产业发展上继续开发已初具规模的民族工业区。

第22条村庄建设与整合

(1)村庄整合空间布局走势

在新城建设及京津塘产业带发展的导引下,新城周边村庄将以京津塘高速公路为主轴,在104与103国道之间的扇形区域内,依托中心镇或中心村,集聚化整合。

(2)邻近中心城镇的村庄规划对策

积极引导纳入城镇发展,在优先创造就业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安排,大力整合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

(3)远离中心城镇的村庄规划对策

积极依托中心村,引导周边村庄的集约化集聚,改善卫生条件、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屋安全状况。

无条件依托中心村发展的村庄,在集约化的前提下,引导整治与改造,因地制宜实现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

(4)村庄建设的重点内容

①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②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和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③注重房屋安全,建筑形式应体现当地文化特点,建筑布局上应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

④充分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四节”原则。

第四章新城总体发展

落实总体规划,对新城的规模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导。

科学确定新城的发展布局,促进新城健康、持续、集约发展。

第一节人口规模控制与引导

第23条人口控制规模

2020年,亦庄新城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7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其中常住人口33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暂住人口37万人左右。

阶段目标到2010年达到30万人,2015达到47万人。

考虑到人口流动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本次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指标暂按100万人预留。

第24条人口迁移模式

(1)以就业为主的人口迁移模式成为新城人口集聚的主导方式。

(2)新城人口迁移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

承接中心城人口疏解、吸纳外来人口、本地城镇化人口。

第25条人口结构引导

(1)社会结构

亦庄的产业规模与结构定位决定亦庄新城的社会结构。

结合经济发展的特点,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推动社会结构的持续优化。

(2)素质结构

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素质结构:

①通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层次和国际竞争力,改善创业环境和提高居住水平,集聚高素质人才,带动新城人口素质提高。

②活跃用人机制,同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校签订人力资源供给基地协议。

③倡导科教兴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培育专业技术人才。

④加强对原居民进行知识技能教育,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3)年龄结构

至2020年,新城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趋于正常,形成以25-45岁年龄段人口为主的结构,同时儿童、老年人比重逐步增加。

适应新城人口的年龄特点,满足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工作、生活需要,大力发展以教育、医疗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节用地规模控制与引导

第26条用地规模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

亦庄新城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规模约为100平方公里。

第27条建设用地控制与引导

(1)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形成节约用地的发展模式,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2)优先保障重大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用地和生态用地的需求,保障公益性公共设施的用地需求。

(3)设定新建产业项目入区门槛,引导产业用地规模、优化产业用地布局。

(4)建立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机制,预留适当的弹性用地,应对城市发展变化的需求。

(5)优先利用可改造用地,根据新城用地的供给情况,调控城市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和建设时序。

(6)建设用地的投放与新城发展重点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新城示范区和重要产业基地建设。

第三节新城发展布局

第28条新城发展布局引导

(1)建立与自然平衡的生态安全框架

以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的手段,对水域、绿地等非建设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与自然平衡的生态安全框架,并将其作为“战略性的、整合的、前瞻性的”考虑,新城建设用地的布局以此为基础,禁止占用影响安全的刚性要素,对建设空间进行生态化引导。

(2)确立职住均衡、职住近接、同步成长的发展模式

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打破“有业无城”现况,实现职住均衡、职住近接、同步成长的发展模式基础之上,改变原来作为开发区以工业用地为主,缺乏生产性及生活性服务设施的单一发展模式。

(3)促成大众运输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TOD)

新城的发展强化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和引导作用。

通过以下策略,实现土地和公交整合。

①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的经济性,保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良性发展。

②轨道交通贯通各中心区和次中心区,实现用最短的时间通达新城各主要功能区。

③利用京津城际亦庄站同区域便利的交通条件,创建北京面向京津走廊的亦庄转运门户,站前规划服务北京、面向区域的大型公共中心。

(4)构建多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

新城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四个层级进行配置,包括区域级、新城级、片区级和街区级。

其中区域级和新城级的配置将直接影响到新城的发展结构,规划在充分考虑各种条件的基础上,综合确定两级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及其被赋予的职能,并将其用快速轨道交通串联起来,形成以大容量的轨道交通为纽带的“Y”字形、多中心的公共设施配置架构。

(5)建立引导产业升级的廊道

新城产业的发展着重强调优化产业结构,立足以科技促进产业升级。

针对现状加工经济、分厂经济特征明显,研发能力薄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的特点,在规划用地布局上,沿大众运输走廊(轨道)两侧布置研发功能,在荣华路公建区布置商务、行销等功能,在滨水科技中心布置科教、研发和文化等功能,同时在用地环境条件良好地段,预留两块弹性用地,为上述功能的发展留有余地。

通过以上用地功能的安排,实现产业链上游研发、下游商务、行销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6)营造多元的、开放性的滨水空间

发挥亲水魅力,通过对凉水河的综合治理以及河道两侧滨水空间的营造,塑造新城的形象,使其成为展示城市魅力,吸引投资和人才的闪光点。

第29条新城空间结构

在亦庄新城范围内,构建“两带――七片――多中心”的“组团网络式”城市空间结构。

(1)两带:

指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向东南方向协调发展的生活带、生产带,建立职住均衡、职住近接、同步成长的发展模式。

(2)七片:

新城范围内有京津塘高速公路、六环路、凉水河和新凤河穿过,自然将新城划分为七个片区:

核心区、河西区、路东区、亦庄枢纽站前综合区、马驹桥居住组团、物流基地、六环路路南区。

(3)多中心:

指建立多个辐射区域、服务新城的城市公共中心,包括面向区域的亦庄枢纽站前综合服务中心,荣华路高端产业服务中心,凉水河滨水科技中心及六环路南区公共中心。

第30条片区功能规划

(1)核心区

开发区的起步区,是新城的行政和商务中心。

用地功能上由三部分组成:

西部沿凉水河的居住区、中部沿荣华路的公建区、东部沿京津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