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359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docx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docx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1文言文两则

学奕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

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给学生呈现课前准备的古语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学生自己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师:

同学们,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

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师:

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

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

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桌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  

  5.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四、练习背诵

  1.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不会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

  2.之后教师通过开火车,接词等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给予纠正,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3.请同学到台前来诵读,并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课后扩展

  1.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5.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1.理解文意。

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

教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师:

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

  师:

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

  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困难:

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解决方法:

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

  3.教师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

  5.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

  三、解析课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⑴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⑵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⑴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⑵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⑶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⑷ 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句话。

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⑴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

孔子能判断吗?

能决断吗?

古文怎么说?

  ⑵解释“熟为汝多知乎?

”孰是什么?

为是什么?

汝是什么?

多知又是什么?

连起来就是?

  ⑶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⑴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⑵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⑶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⑷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

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五、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师:

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1.分角色朗读:

旁白、小儿甲、小儿乙

  2.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六、课后拓展

  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

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

  注: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

  ◆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评出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探究活动

快速出击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巩固所学的词句。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把重点词句的解释做成卡片,以适合学生放在地上击打。

  2.玩具气锤(或硬纸板模型)

  3.小奖品

  4.把课桌排列成马蹄形靠边。

  5.将全班同学分成人数相同的四个小组。

  【活动规则】

  1.老师让学生先看书认真大声朗读课文,对上节课的知识内容有所回顾。

  2.待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将这些卡片放在空地上,请两到三名同学上来手持玩具气锤。

老师每说课文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学生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到地上找到这些词句的解释并大声说出来。

  3.最快打到卡片的同学为胜利者,教师当裁判给学生计分,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积分最高就是今天的优胜组,教师给予本组同学一定形式的奖励。

  【活动提示】

  进行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为避免只有个别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出现,建议老师采用多种方式变换着进行活动。

如:

让学生上来发指令,老师提示让其他学生一起发出指令等。

习题精选

  一、我能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词。

  

  hónghú       jiáohuì        xué yì         pán yú   

  (   )      (   )      (   )        (   )   

  cāngliáng   tàntāng     zhuānxīn zhìzhì     biànlùn

  (   )  (     )    (          )      (    )

  二、我是火眼金睛,我能辨字组词。

  

惟(   )  援(   ) 激(   )

  谁(   )  缓(   ) 缴(   )

  决(   )  熟(   ) 探(   )

  诀(   )  孰(   ) 深(   )

  

  三、我能给下面的独体字加上偏旁组成其他的生字,我还能用它们组词。

  

鸟_____(   )_____(   )

  具_____(   )_____(   )

  每_____(   )_____(   )

  斤_____(   )_____(   )

  四、我是小小翻译家,我能解释红色的字词。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弗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理解了课文,下面的问题我都会回答。

  1.奕秋擅长下棋吗?

用文中原话回答。

  

  2.文中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3.《学奕》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表现出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请说明理由。

  

 

  5.从《两小儿辩日》中你体会到两个小孩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六、我来快乐地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契(qì)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鸿鹄教诲学奕盘盂沧凉 探汤 专心致志 辩论

  二、

  惟一 求援 激动 决定 熟识 探究

  谁的 缓慢 缴费 口诀 孰能 深度

  三、

  鹄(鸿鹄)惧(惧怕)诲(教诲)听(听话)

  鸭(鸭子)俱(俱学)海(大海)折(折断)

  四、

  1.全国的善于、擅长

  2.让教导 其中

  3.他,指前一个人 一起 不一样

  五、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3.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决不可三心二意。

  4.孔子具有谦虚的品质。

  5.敢于对问题思考、辩论。

  六、.

  1◆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想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2.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是会变化的人。

扩展资料

  亲爱的同学们,有一个同学学完了这篇课文后,自己又拿起笔杆子进行了扩写。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两小儿辩日》扩写

  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去东方邻国游学,宣传儒家学说。

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和蔼地说:

“你们为什么吵架,我能帮助你们吗?

”两个小孩一见孔子平易近人,就大着胆子说道:

“好吧。

”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女孩抢先说道:

“我们在为太阳的事争论呢。

我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另一个留铁蛋头的男孩马上反驳,他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远,中午的时候却近了。

  孔子听了一头雾水,便说:

“那你们俩各自讲讲理由吧。

  女孩子理直气壮地发言: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个车盖,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么小了。

这难道不是因为近大远小的缘故吗?

  没等她说完,男孩迫不及待地说:

“不对不对,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阴凉,到了中午就变得很热了,近热远凉的理论你应该懂吧?

  孔子懵了,一时半会儿也分不出谁对谁错,便说道:

“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也分不出呀!

  这时,两个小孩笑着讽刺道:

“谁说你的知识很丰富呢?

  孔子听了并不生气,而是语重心长地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两个小孩听了肃然起敬:

“真不愧是大名鼎鼎的孔圣人呀!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

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

“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量长短

    度——音(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且——将要,打算。

  置——放

  【寓意】

  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不能迷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