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212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docx

《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docx

河南省许昌市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

河南省许昌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

河南省许昌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

长葛市一高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

因为没有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

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

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

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

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

《庄子》说: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

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

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

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

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

暗示才耐人寻味。

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

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

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也是可以预料的。

B.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暗示极为丰富,读者才能读出更多的新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之所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因为聪明的读者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

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欲以此驰骋当世

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

B.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

晚乃遁于光、黄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呼余宿其家

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

5.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

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

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3分)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晚乃遁于光、黄间

A.

B.

C.

D.

6.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

但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

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4分)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3分)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

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

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5分)

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

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初淅沥以萧飒,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亦何恨乎秋声!

(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水落石出。

(5)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响水河的年轮

王立光

古城熊岳,城南有一河绕城而过,历史上人们称之为响水河,因为它守着这城,也被称为熊岳河。

它在辽东,西向渤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传说,那条河是望儿山母亲肩上的一条飘带,连着母亲身上的血管,儿女们依恋响水河就像依恋自己的母亲。

仿佛是一种古老的仪式,古城的人们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到响水河边去亲近,沿着繁花锦簇的甬道和垂柳拂面的河堤下到河边,掬一捧水洗把脸,或者洗洗手,作为一天的开始和结束。

响水河两岸曾发现很多古城遗址和墓葬,大部分是汉魏时期或更早期的。

严格地说,这些古城不能称为真正的城,只是驻扎军队和囤积军用粮食和武器的营垒。

军队撤退,只剩下营盘,这些城堡也就废弃了。

真正发展起来的只有熊岳。

江河孕育文明。

响水河孕育的熊岳平原,土肥水美,气温适宜,降水适中,便于农耕,又提供了便捷的航运交通和生产、生活用水。

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得到了母亲河的孕育。

响水河两岸沃野,历史上曾属渤海国。

渤海国后为契丹所灭,又属辽。

熊岳城是辽代卢州遗址。

响水河河水清澈,碧波荡漾,绿草清新,有着柳暗花明的迷人景致,从杨运山区的老帽山出发,奔腾欢笑一路歌唱,穿过老鳖把门的水口,河面开阔了,歌声更加悠扬,清澈的河面倒映着夹岸的半山上的一片片果园,熟透的苹果,像一盏盏红灯笼挂了满树满坡,紫色的李子,淡黄的鸭梨,如珠的葡萄,争相夺目个个耀眼。

顺着山势从高到低,还有笔挺的针叶松,摇曳的老槐树,高大的钻天杨,一直到河岸上的垂柳……天上明净无云,阳光明亮而温暖,与古城相依相伴。

清代诗人魏燮均在《早发熊岳》中写道:

道出衫卢郡,分途趁晓行,村烟烘树色,沙路滞车声。

流水曲围郭,乱山高护城,前峰白云动,似欲酿新晴。

真是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

前些年,我到熊岳,住在响水河的右岸。

每天清晨,我到河边散步,雾还在河面上不肯走开,河水显得那么朦胧。

许久,山边爬起一轮红日,一会儿就把萦绕在河面上的雾驱赶得无影无踪,响水河像一位刚刚苏醒的睡美人,由沉寂开始梳妆打扮,唱起了动听的歌谣。

黄昏,我曾领着女儿到河边的树林玩耍,响水河更富有诗意,柔柔的光泻下来,给河面镀上了一层华丽的金黄,清波将金黄击成碎片,光片随着河流漂淌,那么迷人,那么令人陶醉!

蓦地,落日像一个烧红铜盘掉进了响水河,河面也被烧得通红,是那样柔美,女儿竟忍不住磨我领她去摸一下。

然而,我没有答应女儿的请求,响水河已经遭到严重的污染,太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无休止的注入,使母亲河的血液充满了毒素,大量的建筑取沙造成河道坑坑洼洼,使母亲河的血管布满了瘢痕,我面对母亲河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多年后再到响水河,午后的阳光直射,河面宽阔好似明镜,清凉的风从河面吹来拂面而过,荡漾着层层微波。

河道内修建了四道橡胶拦水坝,整个河段直到入海口成宽阔的连续水面,呈阶梯状流淌。

花岗岩砌筑的河堤和铺就的众文化广场上矗立着各样的雕塑,摆放着鲜花盆景。

室外地板铺成的观景台和垂钓台一直延伸至河心,人们站在河中央,河水在脚下欢唱,母亲河又恢复了她的美丽和健康。

夜晚,彩灯喷泉在河中央尽展风姿,灯光交相辉映,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水柱盘旋飞舞,直冲夜幕飞散满天。

漫天星斗向河中洒下无数个倒影,似乎与河中星灯争辉。

调皮的小水珠掀起我的衣领,钻进我的脖子……我的心和母亲河一起流动。

选自2012《人民日报》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叙写了两次探访响水河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文笔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这条母亲河的热爱和深深的眷恋。

B.本文思路清晰,采用纵向叙述的方式,讲述着响水河的历史和今天,体现出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C.自古至今,响水河河水一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绿草清新,有着柳暗花明的迷人景致。

D.第段中落日像一个烧红铜盘……河面也被烧得通红,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出黄昏的柔美。

E.本文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语言运用上追求质朴平实,通俗易懂。

(2)阅读本文后,你认为文中的响水河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章加以回答。

(6分)

(3)第段引用清代诗人魏燮均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第(6)段说我面对母亲河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请你结合全文探究愧疚和自责的原因。

(8分)

第卷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电影《一九四二》让更喜欢津津乐道历史辉煌而不喜欢翻看沉重记忆的中国人在享受苦味的同时,去思考怎样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

B.

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钢格栅板征收14.5%的反倾销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激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中方将美国商务部官员漏洞百出的言论公之于众,奇文共赏。

C.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弄个水落石出才满意。

D.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B.

元芳,你怎么看?

一时成了热词,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的政治理念的引子,其中不仅关系到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而且涉及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

C.

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

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D.

2012年11月17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区域规划,是中部崛起的最重要支点。

它对整个中部乃至全国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事实的确如此

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

B.

C.

D.

15.刘洋总结自己近三次语文考试得分情况后列了一个表格,他带着表格去向安老师请教。

下面是他们对话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对话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对话情境和表格内容,话言通顺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每处不超过30字。

(5分)

考查知识点(该题总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评

现代文阅读(9分)

9分

0分

9分

67%

古诗文阅读(36分)

18分

15分

20分

49%

文学、实用类阅读(25分)

10分

12分

12分

45%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分

16分

14分

80%

作文(60分)

48分

51分

49分

82%

刘洋:

安老师:

是刘洋啊,快进来。

拿来我看看。

安老师:

刘洋,你这个表做得很清楚,从表上来看,

刘洋:

我觉得这两方面都还有提高的空间,可是我并没有在这些上面多花时间啊。

安老师:

学习可不仅仅是花时间多少的问题,要多揣摩其中的规律。

刘洋:

我觉得有时候在这方面挺有把握的,真没想到那一次这个题却全都做错了。

……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蕴含一定哲理,句式与示例相近。

(6分)

(1)蜘蛛:

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2)虾:

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3)天平:

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

(1)

(2)

(3)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卢梭在《一个心胸开阔的人的思想和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心中的想法》中有以下论述:

一般人认为,想要一生幸福,这大概是不可能的。

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这个看法是对的。

不过,仔细一想,我又觉得一个人只要在他自身而不在他身外去寻找,则幸福就不是虚无缥缈的空幻的东西。

要想获得幸福,最可靠的办法是,不让它依赖于那些不由我们做主的东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许昌市五校2012-2013学年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答案】B【解析】B项依据原文缺少前提条件限定照中国的传统。

以偏概全。

2.【答案】C【解析】C项因果倒置,依据原文第五段可知。

3.

【答案】D【解析】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无此表述,从文章倒数第二段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

等语句也可以看出D项表述的不妥。

4.A(A以均作介词:

凭借。

B代词

他兼词

在那里C

介词在介词

D代词他副词表反问难道)

5.B(是描述他的侠)

6.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如出一辙理解有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

二者写法明显不同。

7.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

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

(采分点:

谪、适

、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于是,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采分点:

马上、

谓各1分,语句通顺1分。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

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采分点:

穷、然、反问语气各1分。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

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

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

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

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

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8.答案: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

9.答案: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

10.略

11.答案:

(1)AD。

A项3分

,D项2分。

B项1分。

答C、E不给分(C项响水河河水一直清澈见底错,由文意知道响水河河水曾经遭受过污染,经历过治理。

E项质朴平实,通俗易懂错,本文语言应是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B项表述不全面。

本文既有纵向的叙述,也有横向的展示,)

(2)文中的响水河具有历史悠久、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发展迅速等特点。

在那里发现很多古城遗址和墓葬说明历史悠久;响水河孕育滋养了整个熊岳平原,说明土地肥沃;河水清澈,碧波荡漾,柳暗花明,果园繁盛,说明环境优美;花岗岩砌筑的河堤和矗立着各样的雕塑,摆放着鲜花盆景,说明发展迅速。

(特点2分,结合内容回答4分。

少答一点扣1分。

(3)描绘响水河的迷人景致,勾勒出响水河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

充实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采(或文化底蕴)。

表达了热爱响水河的浓郁情感。

为下文对响水河的严重污染的描写提供参照。

(答出其中三点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4)响水河已经遭到严重污染,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大家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没有把母亲河保护好、治理好、养育好。

经济的飞速发展竟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使得母亲河伤痕累累。

我们在平时的生存和生活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答出一点给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12.

B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A

津津乐道不能带宾语。

C.水落石出:

原为写景,后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不能比喻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