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133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docx

《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docx

1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

中国古代史问答题训练

1、思考: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建设和变革的三个重要时期。

据此回答:

(1)秦汉时期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成果?

(2)隋唐时期制度变革有哪些主要表现,与秦汉时相比其制度变革的进步性有哪些?

(3)明清时期制度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应怎样评价?

(1)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位世袭、帝位终身、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两汉承袭秦制,有所损益:

设中朝、扩大尚书台权力,削弱相权;设刺吏,建立一套完整的监察制度;建立以察举为主要途径的多种形式的人才选拔制度;建立系统完整的行政管理和赋税制度——编户制度。

(2)隋唐:

创科举,打破世家望族对仕途的垄断;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中央集权制;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改革府兵制、实行募兵制。

(3)明清:

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创建卫所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

在中央增设军机处。

赋税制度方面,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人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评价: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赋税制度的变革,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2、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明清时期、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法国波旁王朝建立后都曾出现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趋势,但同时中国与西欧的专制统治也出现“分道扬镳”的迹象。

试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情况,指出君主专制本质,并分析其对本国社会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

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

英国削弱旧贵族势力,反对天主教会,建立英国国教;法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拥有对各省的调兵权,取消国内关卡,严格控制思想文化,对臣民宗教信仰严加限制。

分道扬镳的迹象: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

英法在加强王权过程中,都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本质:

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作用:

明清封建君主专制强化,虽有利于限制封建割据势力,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英法王权加强,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对于人类历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文化高峰。

概括这一文化高峰的表现。

简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及对后世文明的影响。

.

(1)表现:

思想方面:

诸子并起,百家争鸣。

军事方面:

兵书和军事家涌现。

科技方面:

科技成就辉煌,世界领先地位。

文艺方面:

诗歌创作辉煌,青铜艺术进步,音乐水平高。

 

(2)原因:

以铁器时代的到来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承继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勃兴。

诸侯争霸中民族融合,社会逐渐趋向统一。

  (3)影响:

各种哲学思想流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文学艺术成就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在冶铁、天文、地理、物理、医学等科技领域的成就为后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各点要求结合史实举例说明)

4、汉朝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到汉武帝时对秦朝的制度损益变化最大。

回答:

①秦朝的中央机构是怎样设置的?

到汉武帝时又有怎样的变化。

(4分)

②汉武帝时在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方面,有哪些创新的措施?

起到什么作用?

(4分)

③汉武帝时对初地方行政机构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起到什么作用?

(4分)

④综上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措施,概括其历史意义。

(3分)

答案:

①秦朝的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以下设诸卿。

(2分)汉武帝时组成内朝和外朝。

(2分)

②汉武帝时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

实行察举制,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使各方面的人才涌现。

实行刺史制度,加强朝廷对地方官僚的控制。

(4分)

③汉初,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缩小王国的封地;颁布“附益之法”限制诸侯王的活动。

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4分)

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巩固了汉朝的统治,促进西汉达到鼎盛。

(3分)

5.概述汉武帝、唐太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革新举措及其相同影响。

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举措:

汉武帝:

实行刺史制度,使监察制度更加严密;实行察举、征召等人才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唐太宗: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体系;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调整健全了府兵制。

相同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促成了封建社会兴盛局面的形成。

认识:

制度创新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

6、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

两汉、隋唐时期分别实施了什么选官制度和赋税制度?

与两汉相比,隋唐的这些制度有哪些进步性?

(12分)

(1)选官制度:

两汉建立以察举为主要途径的多种形式的人才选拔制度;隋唐创立科举制度。

(2分)

进步性:

两汉选官制度后来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选官制度日趋瘫痪。

(1分)隋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抑制了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基础。

是中国选官制度的创新,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分)

(2)赋税制度:

两汉建立系统完整的行政管理和赋税制度——编户制度;隋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

(2分)

进步性:

两汉赋税制度中的人口税、更赋重,附加税、杂役多,超期服役普遍,农民负担沉重。

(1分)唐前期赋税制度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是轻徭薄赋思想在赋税制度上的体现。

(2分);唐后期赋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2分)

7、概述隋唐和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共同原因。

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参考答案:

1)情况:

①隋唐:

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时间;政府管理和商业设施完备。

长安、洛阳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扬州、成都分别是长江流域的东西商业中心。

②明清:

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全国出现了一批较大的商贸城市,如北京、南京。

2)共同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交通发达、南北经济交流频繁;政府推行有利于商贸发展的政策。

3)特点:

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8、中国古代商业是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

据此回答:

1)战国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2)唐朝时期我国商业发展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共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①开始出现封建城市;商业活动主要在当时的大城市中进行。

②经销的不少产品是服务于社会上层的奢侈品。

③广大农村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④还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经济。

2)①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管辖非常严格,有时间和地点限制。

②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

在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出现了夜市。

③广大农村里,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④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城市。

⑤商业城市向南方发展,扬州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

3)①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品种增多。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4)商业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基础上的。

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

9、秦汉、隋唐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

两汉、隋唐时期分别实施了什么选官制度和赋税制度?

与两汉相比,隋唐的这些制度有哪些进步性?

(12分)

(1)选官制度:

两汉建立以察举为主要途径的多种形式的人才选拔制度;隋唐创立科举制度。

(2分)

进步性:

两汉选官制度后来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选官制度日趋瘫痪。

(1分)隋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抑制了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基础。

是中国选官制度的创新,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分)

(2)赋税制度:

两汉建立系统完整的行政管理和赋税制度——编户制度;隋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

(2分)

进步性:

两汉赋税制度中的人口税、更赋重,附加税、杂役多,超期服役普遍,农民负担沉重。

(1分)唐前期赋税制度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是轻徭薄赋思想在赋税制度上的体现。

(2分);唐后期赋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2分)

10、阅读下列材料(32分):

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做事正直),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垦种田)。

——蔡尚思《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

……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

……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

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

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

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

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

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取士为官?

(2分)分析其积极作用。

(12分)

(4)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2分)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6分)

(1)品行、才学。

(4分)

(2)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或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政府政治腐败(或封建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或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

(6分)

(3)设科考试(科举制)。

(2分)抑制门阀势力的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12分,)

(4)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2分)改革措旋: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6分,)

11.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秦朝、北宋、元朝各推行了什么制度和措施?

请结合背景说明各自的积极影响。

(20分)

制度、措施:

秦,实行郡县制;(2分)北宋,派文官担任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使其相互牵制;(3分)元,实行行省制,另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3分)

积极影响:

秦,避免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分)北宋,有利于铲除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元,有利于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4分)

12.(2005年文综天津卷)(28分)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

“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

……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

魏源说: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五: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

(2分)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

(2分)

答:

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

加强了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社会繁荣。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

(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分)

答:

天朝上国(华夏至上)。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答:

由鄙夷到师夷。

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4)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

(3分)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7分)

答:

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自认为是传播文明。

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

实质:

用种族、文化优越论为侵略扩张辩护。

 

13、唐代后期,江浙一带经济地位上升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

(7分)

【答案】

(1)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为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越州(今绍兴)的锦和青瓷也非常有名;扬州还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3分)原因:

南朝以来江南得到开发;安史之乱再一次给江南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政治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浙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江浙地区手工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

(4分)

1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时期,孕育了中华文化的许多渊源。

其中人本思想(重视人,肯定人的权利、价值)就是春秋战国文化的闪亮明珠。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主要思想家在治国方略、人际关系、教育、用人方面的人本主张,(6分)并分析产生人本思想的历史背景。

(5分)

【试题解答】主张:

(1)治国方略:

如老子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宽刑薄税;墨子主张“非攻”。

(2)人际关系:

孔子:

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

“兼爱”。

(3)教育: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4)用人:

墨子“尚贤”。

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和生产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2)社会大变革时期,没落的奴隶主和新兴地主为维护其统治都需争取民众支持。

(3)人民反抗斗争也使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4)频繁的争霸战争也突出了民众的作用。

(5)广大平民等小生产者反对战争,渴望安定。

(言之成理即可)

15、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①唐太宗所说的“时”是指什么?

(1分)这段话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1分)

②结合史实说明唐太宗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并列举唐朝政府为“不夺农时”而采取的措施。

(6分)

①指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

(1分)②“存百姓”的思想(1分)③兵戈屡动,土木不息;三征高丽,修建东都洛阳,开运河,修驰道,滥用民力,引发隋末农民起义。

(2分)唐太宗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总结隋亡教训产生这一思想。

(1分)④唐太宗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全面推行“庸”制。

唐玄宗实行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唐后期实行两税法取消一切杂役。

(3分)

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随着时间的延伸,在空间不断得到拓展的曲折过程。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说十分流行,当时所说的“普天”主要是指哪一空间范围?

范围:

西周时期“普天之下”指黄河流域地区(中原地区)。

(2)汉代时对外交往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试概括其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

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交往频繁;与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海上丝绸之路。

(3)宋代理学家石介的《中国论》中说: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此话说明了当时中国士大夫什么思想观念?

形成这种观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观念:

以自我为中心(中国)。

原因: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6、阅读毛泽东词: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列举“秦皇”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⑵“汉武”在我国古代西部开发方面有何建树?

⑶简评“唐宗”的经济政策。

⑷“宋祖”改革有何进步性和影响?

⑸你是如何评价成吉思汗的军事活动的?

 秦皇贡献:

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派兵北击匈奴,南攻越族,开拓了疆域。

⑵汉武建树:

在西南地区建立郡县,有利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理。

⑶唐宗经济政策:

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封建经济繁荣。

⑷宋祖改革:

解除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知州派转运使到地方理财,编练禁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但却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军队数量激增,财政开支浩大,到北宋中期,出现统治危机。

⑸成吉思汗:

领导一支强大军队,统一蒙古;起兵反抗金朝统治者压迫,是值得肯定的正义战争;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迫使西夏、吐蕃、维吾尔臣服和归附蒙古,并占有中亚和欧洲大片土地,具有掠夺性的非正义的一面。

总之,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功大于过。

17.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中国古代发达的交通对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简述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四朝对内或对外交通发展的突出表现,(10分)并以史实说明隋唐时期发达的交通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4分)(苏州2006年模拟考试)

(1)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车轨,大修驰道,使车辆可畅行全国;(2分,如答“兴修灵渠”亦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汉朝时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分)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还在北方修筑两条(大)驰道;唐朝武则天时,于洛阳引漕渠开新潭。

(任答其中2点得2分)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4分)

(2)商人足迹遍及全国;交通要道上有店肆,备有驿驴;运河、长江中的商船往来不绝;胡商遍布各大都会;长安、洛阳成为商业大都会;·扬州成为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任答四点即得4分)

18、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相同点:

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③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④性质:

都是地主阶级的改革⑤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⑥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

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是一场政治改革,;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改革。

④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商鞅主要解决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封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奴隶制的矛盾。

王安石主要解决的是封建国家与部分地主阶级的矛盾,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问题。

⑤变法的结果、影响:

商鞅变法成功,确立了封建制,废除了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

王安石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废除。

⑥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

商鞅变法的基础是先进的封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改变不适应的奴隶制上层建设,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这是历史的潮流。

王安石变法是调整地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封建国家与大地主间利益分配问题。

当变法过多地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时,变法必然要失败。

(3)认识: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19、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统治阶级往往以改革来解决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维护其统治。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4分)

(2)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它与战国时期的改革有何重大区别?

(4分)

(3)明清时期是怎样调整生产关系的?

这种调整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4)综观上述改革,你可得到什么启示?

(2分)

(1)目的: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作用:

确立了封建制度

(2)主要是为了扭转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农民起义不断和边患严重所造成的“积贫积弱“局面,挽救统治危机。

区别:

战国时期改变了社会性质,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北宋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解决统治危机

(3)明朝实行一条鞭法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清初通过更名田、摊丁入亩等,使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代表人民的利益等。

20.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巩固多民族国家的?

西北地区:

平定漠西蒙古噶尔丹的叛乱,后在天山北路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大臣,管辖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在天山南路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管辖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

西藏地区:

顺治帝接见和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喇嘛,历代活佛都须经过中央册封;雍正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加强管辖;乾隆帝确立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加强监督.

西南云贵等地: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雍正帝大规模在云贵两广地区改土归流

台湾:

清朝康熙平定郑氏政权,设台湾府加强管辖.

东北:

康熙帝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国家领土.

中央:

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形式:

平乱,设机构,册封,改土归流,反击侵略.

 

21、例二:

阅读下列材料(3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