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950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

文字部分

导言...1

第一章总则...2

第1条规划范围...2

第2条规划期限...2

第3条规划依据...2

第4条规划任务...3

第5条指导思想...3

第二章综合解析...4

第6条宏观背景分析...4

第7条区位分析...5

第8条旅游产业现状分析...6

第9条SWOT分析...9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10

第10条旅游资源类型评价...10

第11条旅游资源分区评价...10

第12条旅游资源开发总思路...11

第四章目标定位...13

第13条发展重点...13

第14条发展定位...13

第15条形象定位...13

第16条总体目标...14

第17条阶段目标...14

第18条经济指标...15

第五章发展战略...16

第19条京津同城、互补发展...16

第20条城旅一体、整体发展...16

第21条项目带动、集聚发展...16

第六章空间布局...17

第22条功能分区...17

第23条分区规划...17

第七章各区县旅游发展指导...26

第24条和平区...26

第25条河北区...26

第26条河东区...26

第27条河西区...26

第28条南开区...26

第29条红桥区...27

第30条塘沽区...27

第31条汉沽区...27

第32条大港区...27

第33条东丽区...28

第34条西青区...28

第35条津南区...28

第36条北辰区...28

第37条武清区...28

第38条宝坻区...29

第39条蓟县...29

第40条静海县...29

第41条宁河县...30

第八章旅游产品规划...31

第42条旅游产品谱系...31

第43条打造五大旅游品牌...31

第44条旅游线路组合...37

第九章市场营销...40

第45条目标市场...40

第46条重点入境市场营销策略...41

第47条重点国内市场营销策略...42

第十章旅游产业体系建设...44

第48条旅游核心产业规划...44

第49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48

第50条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建议...49

第十一章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51

第51条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保护...51

第52条生态环境的分区保护...52

第十二章旅游保障体系建设...53

第53条完善旅游法规...53

第54条创新管理体制...53

第55条加强行业自律...53

第56条建立多元筹资机制...54

第57条加强旅游人才建设...54

第58条构建安全救援机制...54

第十三章近期行动计划...56

第59条重点抓好四项举措...56

第60条具体实施建议...58

图件部分...60

图件部分

01区位分析图

02资源分析图

03市场结构分析

04空间布局图

05二级分区结构图

06海河旅游发展带规划图

07中心都市旅游区规划图

08东部滨海旅游区规划图

09北部山野旅游区规划图

10京津新城温泉度假组团规划图

11大黄堡生态休闲组团规划图

12七里海湿地度假组团规划图

13东丽湖商务休闲组团规划图

14杨柳青民俗文化组团规划图

15团泊湖国际休闲博览组团规划图

16天嘉湖-鸭淀水库商务度假组团规划图

17葛沽-小站民俗风情组团规划图

18官港生态游客组团意向图

19旅游交通规划图

20近期建设分布图

导言

“天子之渡”,是为天津。

国务院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批复,确立了将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规划的时代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本规划突破了传统的通过旅游资源的梳理来决定旅游发展格局的资源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从天津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未来天津旅游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天津旅游的发展要从“资源主导、遍地开花”的旅游现状走向“目标驱动、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并以此确定天津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格局。

依托天津的国际化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地位,天津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将助推天津成为环渤海旅游的轴心城市、中国旅游强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范围

天津市行政管辖区域,其中陆域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0平方公里。

第2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分为近、中、远三期,其中近期为2008-2011年,中期为2012-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第3条规划依据

1.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行社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等。

2.主要标准依据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1997、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国家旅游局《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16767-1997)、《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LB/T004-1997)、《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LB/T005-2002)等。

3.主要文件及文献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4-2007年)、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2005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2005年4月)、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第4条规划任务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晰天津市旅游发展目标,确立旅游业在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优化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与要素结构,促进天津市旅游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第5条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贯彻落实《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具体要求,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天津市近代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港口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促进产业联动,推动区域合作,推广“时尚天津,活力都会”和“休闲都会,时尚天津”的城市旅游形象,着力打造“海河风韵、津沽百年、活力滨海、生态天津、休闲会展”等五大旅游主题品牌,策划重点、亮点旅游业支撑项目,实现天津市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天津市的支柱产业,为把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章综合解析

第6条宏观背景分析

1.滨海新区国家战略地位的确定为天津旅游注入新活力

滨海新区的国家战略地位带动天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承担起协调京津、整合环渤海、辐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重要区域责任。

借助天津滨海新区知名度的提高,天津市旅游业提出“海洋旅游”和“国际港城”两大开发旅游品牌,真正成为环渤海旅游圈中的“明珠”。

2.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有力推动天津旅游的发展

环渤海区域处于东南沿海经济带与我国西部、北部地区衔接的过渡枢纽带,直接辐射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后发地区,是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环渤海地区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三级。

天津作为环渤海湾的中心和北方交通枢纽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崛起,一方面为天津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另一方面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商务、公务、工作等庞大的往来人群,为天津旅游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京津冀城市一体化进程加速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通车为天津旅游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天津市积极响应市场要求,策划了“乘高铁、游津城”系列活动,推出的20条旅游精品线受到北京游客的广泛认同,大大提升了天津旅游形象和城市地位。

随着京津、津石、津唐、津保城际铁路网络的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天津以其巨大的经济潜力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发挥重要作用,旅游功能也将随之得到进一步发挥。

4.奥运后将再掀中国旅游热潮

近年来,中国旅游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升温。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历届奥运会后举办国家旅游热将持续3~4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世界旅游重心转移的趋势以及奥运会的后续效应,将大大推助中国旅游的热潮,构成天津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

第7条区位分析

1.地理区位:

环渤海的中心、京津冀的海上门户、面向东北亚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

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

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2.交通区位:

北方海陆空交通的枢纽,北方出海口和第一大港

天津海陆空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起着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枢纽功能。

天津是连接华北与华东、东北与华东地区的陆路枢纽,天津铁路枢纽是京山、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京沪、京济高速的必经之地。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天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是连接亚欧大陆桥距离最近的东部起点。

随着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北京与天津的距离,同城效应初步显现。

3.经济区位:

北方经济中心、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

天津处在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也是环渤海地区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其腹地经济条件较好,辐射的范围包括京、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

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拥有庞大的商贸客流市场基础,滨海新区的国家战略,奠定了天津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

4.旅游区位:

立足京津,服务环渤海的综合旅游集散中心

天津处于环渤海区域的中心,依托其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以及作为直辖市的行政优势,有效的整合环渤海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与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等其他旅游板块共同构建环渤海大旅游圈。

随着京津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北京天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天津旅游在环渤海区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位快速提升。

第8条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1.成就突出

(1)旅游市场活跃,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2007年入境旅游者人数为103.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旅游外汇收入达到7.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

2001年至2007年,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

2007年,接待国内旅游者61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达6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

2001年至2007年,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2.6%。

2007年旅游业增加值为24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呈现加速上涨趋势。

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

l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序稳中有升

按省市排序,由2001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0位。

按城市排序,由2001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9位。

预计到“十一五”末,天津市可接待海外旅游者18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5.64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817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43亿元;与“十五”末相比,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增长153%,旅游外汇收入增长207%;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增长92%。

(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截止2007年底,全市拥有星级饭店115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24家,四、五星级饭店数量趋势增多,星级饭店结构明显优化;国际、国内旅行社28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5家,国内旅行社250家;增加了A级景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扩大了高质量景区规模;乡村旅游开发业绩显著,到2008年底天津市可以实现百个旅游特色村、千家乡村旅店经营户、万名乡村旅游就业岗位的目标。

表1天津市旅游产业规模(截止2007年)

产业要素

规模

旅行社

285(国际旅游社35家)

星级饭店

115(五星级酒店8家;四星级酒店24家)

国家A级旅游景区

36(其中5A景区2个)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14

旅游院校(系)

23

旅游车船公司

20

会议、展览中心

3

餐饮网点

3537

(3)资源整合全面推进、开发格局初步形成

在对山、河、湖、海、泉、湿地等自然资源和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梳理基础上,提出了海河新貌游、滨海风光游、名馆博览游、名人名居游、山野名胜游、名街休闲游、红色记忆游、民俗文化游等八大系列旅游产品。

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滨海和蓟县为两翼的“一带五区”的旅游发展格局。

(4)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突出“新世纪、新天津、新景观”的宣传主题,着力打造“渤海明珠、近代缩影”的旅游形象,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旅游节庆活动。

天津接连举办了大型国际活动,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是对天津旅游的重要宣传,如天津达沃斯论坛、世界古典名车魅力天津之旅巡游活动等。

(5)区域合作全面展开,部门联动硕果显著

近几年来天津积极推进京津冀、环渤海、东北亚三大区域旅游合作,目前已与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等地签署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

2.主要问题

(1)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

外界对天津的工业城市印象明显,城市旅游形象不突出;城市营销力度不够,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重大活动较少;天津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尚未得到广泛认知。

(2)旅游载体功能较弱

会展设施不足,高档次饭店比例偏少;城市标识、游客中心等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旅游特色消费场所和大都市氛围;与重要城市之间航线、航班和铁路始发车次少。

(3)旅游品牌产品不突出

工业资源、近代历史、海洋湿地等资源深度开发不足;国际水准的主题公园和度假区等龙头项目尚未形成。

(4)旅游产业规模较小

经济总量较小;旅游企业总体呈现小、弱、散;宾馆饭店、旅游景区等多头管理,竞争力不强。

第9条SWOT分析

天津旅游业优势突出但没有充分利用;劣势明显但正在逐步扭转;机遇巨大,但是环渤海地区众多城市共享而非天津独享;面临来自内部提升和外部竞争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是互为条件的;面临的竞争将长期存在,而且日趋激烈。

天津旅游的优势能否发挥、机遇能否抓住,关键在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采取切实举措,才能化解弱势、变挑战为动力、化竞争为合作,把区位、交通、市场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和城市形象优势。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第10条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调查结果显示,天津的旅游资源分属8个主类、30个亚类、125个基本类型,主类拥有率为100%,亚类拥有率为97%,基本类型拥有率为81%。

天津市旅游资源主要特征表现为:

²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较全的富集地;

²山、河、湖、海、泉自然资源齐备;

²近现代人文资源丰厚、自然和人文资源融为一体;

²单体资源较小;

²缺少震撼性资源、缺乏垄断性、稀缺性、唯一性的旅游资源。

第11条旅游资源分区评价

根据天津市构筑都市旅游的总体发展战略,把天津市划分为功能上相互联系又各有特色的4个大区,即中心城区、环城区、滨海新区和北部山区。

1.中心城区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密集、类型多样、价值较高,是天津旅游资源最富集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资源的丰度明显高于远郊和近郊;

以近代历史和现代人文资源为主体,其中历史风貌建筑资源占突出地位;

市区城市人文资源与海河水域风光融为一体;

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市区海河沿岸。

2.环城带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总量偏少、总体丰度不高,优良级旅游资源相对较少;

自然与人文资源并重,人文旅游资源中历史遗址、民风民俗资源突出,自然资源中湿地生态资源突出;

旅游资源的空间差异较小,虽各有亮点,但特色不突出。

3.滨海新区旅游资源评价

自然资源、海防史迹、现代滨海城市风貌、生态工业与娱乐资源相对集中、十分典型,且具有突出的垄断性和代表性;

天津不仅是我国近代北方工业的发祥地和重要的化工、制盐、海洋石油开采和造船基地,特别是滨海新区还集中了一大批国际一流的外资企业,是开展工业旅游、科普教育的良好场所。

4.北部山区旅游资源评价

蓟县是京津地区的绿色屏障,是天津市的水源涵养基地,全国首批县域绿色食品示范区,国家把蓟县列为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对实现近期目标最为重要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

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形成了集名山、秀水、古城、雄关、幽林、奇石于一地,品位高、门类全的风景名胜聚集地。

第12条旅游资源开发总思路

1、优势资源引领

从市场角度出发,在天津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中选出最具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优势资源,进行优先开发和重点开发,构建强势旅游资源优先发展的开发格局。

2、以组团模式整合旅游资源

加速资源整合,打破行政界限,由重点旅游项目、休闲配套以及其他服务型产业集聚形成的旅游开发组团,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型的发展态势。

3、泛旅游产业开发策略

在天津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多元化的历史人文资源基础上,融合天津市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都市风貌、滨海新区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等资源,形成多方位、复合型的泛旅游产业的开发,体现天津旅游的时代特征和创新个性。

4、品牌整合,带动区域联合

紧紧抓住现有的旅游品牌和创新的旅游品牌,以文化脉络为纽带实施品牌之间的多方位整合,实现强强联合,全面带动大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提升品牌形象,形成规模效应。

第四章目标定位

第13条发展重点

全面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加速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加强环渤海地区乃至东北亚旅游合作。

第14条发展定位

以山河湖海泉为载体、近现代历史文化为主脉、国际港城规划建设为依托,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为支撑的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

第15条形象定位

1.旅游形象定位

渤海明珠活力天津

2.宣传用语

时尚天津活力都会

休闲都会时尚天津

魅力天津活力滨海

多彩天津休闲都会

百年津沽渤海明珠

万国风韵休闲都会

渤海明珠休闲津港

第16条总体目标

通过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品牌打造,将天津建设成为浓缩近代文化、凝聚现代文明、体现生态海洋、最具北方特色的中国旅游强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第17条阶段目标

天津市旅游业将实现快速发展、系统完善与全面提升,旅游经济总量将实现跨越式增长;规划期内,旅游经济分三步走:

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113亿元,比2007年增长49.4%,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1%。

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15.6%,达到238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旅游业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

旅游要素战略升级。

国家5A级景区数量达到4家,五星级酒店数量达到25家,会展设施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

初步实现中国旅游强市目标。

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16.8%,达到5632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8%,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建成世界级旅游产品3-5个,白金五星级酒店5个,会展设施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

基本实现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

第18条经济指标

表2天津市旅游经济指标预测

年份

项类

2010

2015

2020

入境游客

接待量(万人次)

167

350

736

年增(%)

18

16

16

收入(亿美元)

13.1

33.2

82.6

年增(%)

20

20

20

人均(美元)

787

948

1123

国内游客

接待量(万人次)

8008

11231

15752

年增(%)

9.0

7.0

7.0

收入(亿元)

1023

2152

5065

年增(%)

13

16

19

人均(元)

1278

1916

3216

总人数(万人次)

8174

11581

16488

总收入(亿元)

1113

2380

5632

旅游业增加值(亿元)

501

1190

2816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8212

17000

32000

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6.1

7.0

8.8

增加值率

45

50

50

第五章发展战略

第19条京津同城、互补发展

突出天津特点,与北京旅游产品错位发展,整合线路各具特色,客源互补联合营销。

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出,要注意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协调,特别是北京与天津两大城市的功能定位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随着京津城铁的开通,京津城市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同城效应形成了旅游的融合模式,京津旅游也进入了品牌竞合发展的时代。

为此,把北京作为天津的主要客源市场,在旅游产品上错位发展,在线路整合上联合设计,在综合服务上联动整合,在功能配套上特色互补,将京津两城共同打造为一体化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第20条城旅一体、整体发展

旅游依托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体现旅游功能,把城市作为旅游吸引物整体打造,将城市旅游变为旅游城市。

为此,旅游业与商贸、金融、科技、港口、工业等功能进行整合,同时整合各种社会经济资源投入旅游发展,以旅游为纽带促进城市功能的全面发挥,在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配套、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全面融入旅游功能。

第21条项目带动、集聚发展

通过龙头项目带动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业集聚和城市载体功能建设,激活市场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