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607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古人崇拜祭祀山岳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大险峻、禽兽栖息的山峰,神秘莫测,常会被人看作神灵居所,或具有神力,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

B.山峰的自然条件,让人们把山岳想象成神灵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种神灵在守护、管理着山中的珍宝。

C.古人视山岳为“神”,认为它具有“灵能”,庇佑保护了人类不受洪水、旱灾、疠疫等灾祸的侵害。

D.人们认为山岳能出产万物,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各种生活资料,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灵性。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五岳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厚,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

B.五岳信仰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山岳信仰,上古舜帝时天子对五岳进行祭祀的事实,证明我国对五岳的尊崇由来已久。

C.殷人卜辞中出现了华山、嵩山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五岳纳入官方祭祀行列,才使五岳成为全国性名山。

D.五岳是众多名山大川中的五座最著名山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中国人膜拜的圣山,是帝王封禅的圣地。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国人很早便对山岳进行祭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生活依赖于山岳,面对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又心存恐惧。

B.古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山岳各种神异的特点,并且融入了情感因素,对山岳的崇拜与祭祀,寄托了人们的理想、愿望。

C.五岳享受国家高规格的祭祀待遇,是因为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五岳与国家政权的兴衰紧密联系,能使自己的统治万年永固。

D.五岳具体指哪五座山,历史上都不固定,比如汉宣帝时,南岳是安徽霍山而非衡山,北岳是河北曲阳的大茅山而非恒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

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

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

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

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

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

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

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

“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

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

”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

“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

”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

崖人为语曰:

“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

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

“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

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

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

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

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

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与:

参加。

B.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

议论

C.一权量,定法度             一:

统一。

D.复欲于计典黜之             黜:

罢免。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3分)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间里问,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

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

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

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

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5分)

译文: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8.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

请作具体说明。

词人写“啼鸟两三声”,运用了什么手法?

(5分)

9.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6分)

(三)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___,___。

(3)___,。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题。

补鞋匠苏小青

高军

苏小青的补鞋摊上有一个微型录音机,她放的音量不大不小,来找她补鞋的人坐在摊子前的小马扎上正好能听得清楚:

“日落黄昏风凄凄,我肚内无食身上少衣……”

听着王汉喜这凄楚的唱腔,来补鞋的人会疑惑地抬起头来看看她,只见苏小青脸色平静,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态,并没有丝毫潦倒相。

她头上黑色中掺杂着少许变白的发丝,脸上干干净净,穿着也干干净净,绝对没有常见的补鞋摊主那副尘灰傍土样。

只有垫在腿上放鞋的那块帆布上,时常落上粘在鞋底的土屑,但每修好一只鞋,她会及时地轻轻抖落掉,然后才拿起另一只鞋子来补。

她以前是县吕剧团的台柱子,后来因不景气剧团解散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她就购置了一些简易设备,到街头补鞋了。

二十年过去,她成了县城里手艺过硬的补鞋人。

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身世了,只是时常响起的吕剧声透出些微信息。

“……到后来才知你挪到外村住,赌志气搬得远远的。

”张爱姐唱到这里,苏小青一双鞋子也修好了,苏小青拿起一块抹布仔细地擦拭,鞋面上一点尘土也没有时,才用手捏着递过来:

“穿穿试试。

鞋主赶紧接过来,程式化地一看,就蹬到脚上去了,然后从兜里掏出钱来递过去。

这时,苏小青并不抬手去接,而是从摊子上的一个提包侧面的兜里拿出一把银亮的镊子来,向前伸过来,用镊子口夹住钱币,放入盛钱的提包口里,再用镊子拨拉一下,把应回找的钱从包里用镊子取出来,夹到客人的手中。

有的顾客觉得她不必多此一举,就劝她,“俺的手不是也拿鞋了嘛。

苏小青浅浅一笑,并不接这个话茬,但对下一位来补鞋的人她照样如此重复收钱找钱程序。

《王汉喜借年》放完,苏小青起身,“咔吧”一声又换上另一盒磁带,录音机“哧哧啦啦”一阵响。

“马大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借亲》正唱着,果真来了醉酒者。

“补——鞋。

”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歪歪斜斜地走过来,在摊前的小马扎上一坐,满嘴酒气喷过来。

苏小青一看,崭新的鞋子上裂开了一道大口子。

小伙子坐在那里,把脚直直地伸着,并没有脱鞋。

苏小青拿起腿上铺的那块帆布轻轻抖动一下,仔细地在腿上铺展好,做好了为小伙子补鞋的准备。

看小伙子的腿仍直直地伸在那里,苏小青的右手就随着录音机里的唱腔在膝盖上一下一下拍起来。

“脱鞋。

”小伙子又往前伸伸脚,见没动静,慢慢抬起头来,看苏小青。

苏小青神情淡定,笑中带威,威中含笑,慢慢伸出手来,等着小伙子把鞋子递过来。

小伙子翻翻眼皮,瞪了一阵子,眼光暗淡下去,低下头,慢慢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递到苏小青的手上。

苏小青先把鞋子认真擦拭一遍,然后用双手将撕裂的茬口仔细地对接着,看看对准了,拿出一盒胶水来,挤出一些,在茬口的两面抹均匀,放下晾着。

然后把缝纫机整理一下,先顺溜一下上面,纫入缝纫机针头丝线,再看看底线,等到鞋子接口处的胶水已经干了,就赶紧对接起来,压紧,然后缝出一行细密匀称的针脚,等用剪子清理好多余的线头线尾后,苏小青露出了满意的神情,鞋面上除了多出一行针脚外,并没有丝毫接茬的痕迹。

“好了。

”她又拿起抹布,把鞋子细心擦了一遍,给小伙子递过来。

“哪用费这么多的事儿啊,回去我就扔了。

”小伙子看后说。

苏小青淡淡一笑:

“补好每一双鞋是我的事儿,至于补后怎么处理,那是你的事儿,请便。

”尽管表面上这么说,苏小青心里还是一颤,她知道小伙子说的不假,回到家,小伙子就不会再穿这双鞋了。

小伙子可能还为刚开始的不礼貌有些后悔,在苏小青用镊子找他钱的时候,连连摆手,真诚地说:

“不用找了,不用找了。

苏小青好似没听到一样,镊子直直地举在他的眼前,小伙子抬起眼皮与苏小青对视了半天,眼光慢慢弯下去,伸出手接了过去。

苏小青笑笑:

“骑车小心点,注意别磨了鞋子。

小伙子郑重地点点头,起身离去了。

极富苍凉之感的《小姑贤》又在鞋摊上响起来:

“千年的大道走成河……”

(选自《小小说选刊》xx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一开头描写苏小青作为一个补鞋匠,却没有常见的补鞋摊主那种潦倒样,不仅脸上干干净净,穿着也干干净净,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设置悬念。

B.苏小青收钱和找钱时都是用镊子夹住钱币,这个细节表明,在内心深处苏小青仍旧把自己看做一名吕剧演员,她依然保留着作为演员的清高。

C.听到小伙子的话后,“苏小青心里还是一颤”,这个细节说明她也意识到自己的补鞋方式有时并不值得,对不尊重自己劳动成果的人表示了反感。

D.醉酒青年从态度傲慢到自己脱鞋递给苏小青,再到对方找钱时因对刚才行为后悔而表露出真诚,这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苏小青人格力量对他的感染。

E.本文描写了一个生活在底层的补鞋匠的故事,主人公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地寻求自身生存的价值,表现了一个人的尊严和气节。

(2)补鞋匠苏小青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6分)

(3)在小说中,录音机里不断放出的唱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4)有人认为苏小青一生都沉迷在演员的角色中,还有人认为苏小青能心安理得地做一个补鞋匠,是一个超脱的人。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B.《笑傲江湖》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日前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证实了这一说法。

C.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B.网上图书能低至六折,甚至更低,根本原因在于网上书店相对实体书店而言运营的成本比较低,没有实体书店所需的高额店面费。

C.余秋雨在撰写了南京钟山风景区的碑文后,广大网民对他进行猛烈炮轰。

《钟山碑文》也被骂成是“紫金山最令人作呕的一景”。

D.40多名90后学生用义卖筹集到的4374元善款买了棉袜子和水果等礼物,亲手送到“夕阳红”敬老院近200名左右的老人手中。

1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5公里的下河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陵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兵马俑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①在调查和追踪秦陵兵马俑学术研究的过程中

②因其重要的文化及学术价值

③记者了解到一个被掩藏了三十余年的学术争论

④一直为外界所瞩目

⑤一直未被学术界披露并公开讨论

⑥这场争论因其牵涉面之广、结果之重大

A.①②④③⑤⑥ B.②④①③⑥⑤ 

C.②④①③⑤⑥ D.②④③①⑥⑤

15.下面是一段关于“网络水军”的文字,请简要概括“网络水军”的四个特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下面的横线上,依照前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

(5分)

欣赏野草,自然会在野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茂盛中发现高大与挺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人开车赶夜路。

对面车辆疾驰而来,他很有礼貌地把刺眼的远光灯转换为柔和的近光灯。

但对方却依然打着远光灯疾驰而过,强光刺痛了他的眼,他心里很是不快。

在白光晃眼中,他又迎来了下一个远光灯主义者——这次他有点愤怒了。

有人愿意永远只是自己为别人把远光灯变过来吗?

于是他决定下一个不管是谁,坚决打远光灯。

不一会儿,一辆打着远光灯的车急驰而来。

他没有把远光灯变过来,对方也没有。

对峙似的,两道刺目的白光直射对方的眼睛。

但在交错的瞬间,对方忽然良心发现,将远光灯改为近光灯,他在瞬间也变换了过来——那是个双方都感到惬意和温暖的时刻。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不少于800字

吉林油田高中xx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8.(5分)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

(3分)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

(2分)

9.(6分)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2分)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2分)也通过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5分)(DE)(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A.“为了设置悬念”不全面,也为了凸显人物性格;B.“仍旧把自己看做一名吕剧演员,她依然保留着作为演员的清高”错,体现了她处处为顾客考虑,心细;C.“对不尊重自己劳动成果的人表示了反感”错,表现了她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漠视的失落。

(2)(6分)

坚强乐观。

(从剧团台柱子到补鞋匠,在巨大的人生角色转变面前,没有消沉,并且心态平和,心满意足。

敬业认真。

(无论顾客态度如何,把不起眼的补鞋工作,每一步都做得精心细致。

宽容善良。

(醉酒青年虽然表现出不礼貌,但仍旧为他认真补鞋,并叮嘱骑车小心。

自尊自重。

(不因自己是补鞋匠就看轻自己,打扮干干净净;面对顾客挑衅也不卑不亢。

)(答出3点,每一点2分。

意思对即可)

(3)(6分)①小说四次出现唱词,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②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是以前县吕剧团的台柱子,也间接地表现了苏小青对以前的怀念。

③文章情节上的推动作用,如《借亲》的唱词引出“醉酒者”出现。

④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如文章结尾的唱词,情感蕴藉,起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

(答出3点,每一点2分。

意思对即可)

(选择一个观点作答。

每一点3分,答出3条给8分。

意思对即可)

12.B(2分)(A.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

B.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C.罪不容诛形容罪恶极大,即使杀了也抵不过罪恶。

不合语境。

D.语境为人很多,接踵而至是一个接一个到来,不合语境。

13.(3分)B(A项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C.成分残缺,前后脱节,“余秋雨在…后”,后面的主语又换成了“广大网民”。

D.“近”与“左右”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14、B

15.【答案】灵活性 不可控性 分散性 制造“民意病毒”

16.【答案】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开阔视野和胸襟;欣赏碧海,自然会在碧海的浩瀚中感受广阔和豁达。

五、写作(60分)

【材料分析】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远光灯主义者,指生活中的一些利己者,这种人总是不管不顾,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别人的存在,往往有意无意地展现出侵犯性。

有时候也会遇到“近光主义者”,他们懂得与人方便,为人着想,使彼此相处和谐。

比如开车并线的时候不那么蛮横;进门碰到人时稍让一下;与电梯里的陌生人相见也点头微笑;在餐厅占座时问一问先来的同桌,这里有没有人。

在这样的氛围中,享受“近光灯”的人也变得谦和与合作,双方相处得很舒服。

我们还可能遇到许多远近光灯转换的微妙时刻。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不易被察觉,但人们还是会在瞬间被对方的情绪所传染,并且把这些情绪接连不断地传递开来。

心灵的温暖在传递中是递增的,你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心灵提高温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你为别人点亮了心灯时,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参考立意】

1、我们想问题、做事情时应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的意愿,应多为他人着想。

2.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3.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

4.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才能构建温馨的家园。

5.爱是相互的,只有付出才会得到回报。

6、淡化“自我中心”意识。

只有我们心中都存有他人,我们的人际关系才会变得美妙,我们的世界才会和谐美好。

7、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需要近光灯主义,而且需要良性互动,不要总让近光灯遭遇远光灯。

不要让冷漠遮蔽我们行善的内心,不要让无情冷却我们有情的心灵。

单向的付出往往是短暂的,只有双方真诚相待,良性互动,才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8、不要因为别人的远光灯而关闭你的近光灯,坚守你认为对的,即使不能改变整个社会,至少为社会添一道光亮。

9.不要在乎别人怎样,我们只需做好自己,恪守规则,坚守自己内心的那份温暖。

10.即使付出被误解,被质疑,即使永远也得不到回报,也要坚守自己的本心,坚守自己做人的善良,不要因为别人的冷漠而关闭自己心灵的“近光灯”。

 

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

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

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

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

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

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

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

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

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

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

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

72632166D1曑3731491C2釂231955A9B媛245355FD7志365908EEE軮307867842硂V2274958DD壝205165024値D272986AA2檢2096351E3凣2534362FF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