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553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城乡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城乡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城乡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城乡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建设.doc

《城乡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建设.doc(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建设.doc

第一章 城乡建设

1986年后,城乡建设按照城市、乡镇和村庄规划,由点到面,分步实施。

以市区为中心,甘霖、长乐、崇仁、三界、黄泽镇为重心,使产业和人口加快向城镇集聚,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

市区房地产快速发展,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环境保护逐步发展与完善;村镇建设初具规模,基本适应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一节建设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

1986年初,按照《嵊县城关镇总体规划》(1983年4月开始编制),建成区扩展至东圃、桥东、东南村,并向西瓜园、仙人坑、捣臼爿、高版、白沙地等地域扩展,面积达2.14平方公里,有14个居委会和工农、北郊、东南、东圃、桥东村,居住人口39100人。

1987年起修编《嵊县城关镇总体规划》,1988年底完成,1990年4月经绍兴市政府批准实施。

确定县城性质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轻型工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小城市”。

规划期限2010年,人口规模10万人左右,用地规模8.8平方公里。

1992年,成立嵊县经济贸易开发区后,城市建设加快。

根据规划修编,陆续编制嵊县城西分区规划、嵊县经济贸易开发区规划、北郊区详细规划、鹿山新区详细规划、嵊县城关镇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城西个体私营工业开发区详细规划等,建成区扩展至下元塘、艇湖等村。

1995年撤县设市后,城市建设按照“开放、超前、特色、科学”的要求,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全省交通新格局为大背景,编制《嵊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

1996年8月完成,1998年7月13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接着相继编制和调整供水、排水、燃气、公共交通、绿化、环卫、防洪、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城东南、城西开发区和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至1999年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区由中心区向四周放射性扩展,范围扩展至下中西、莲塘、慕塘、爱湖、高家、宓家、笆弄、小砩、中央宅、下马、雅致、雅良、戴望、荷花坪、里坂、八里洋、何家等村。

建成区面积扩至8.2平方公里,人口达9.63万人。

2001年5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嵊州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率先集聚中心城,重点培育中心镇,积极发展中心村”的城市化建设方针和中心城区“东扩南进、西延北伸、拉开框架、建设新区、改造旧城、完善功能、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把嵊州市建设成“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蝴蝶型的山水特色中等城市。

9月,市建设局设置城建规划展示厅,展示“嵊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模型和有关规划图文。

12月,为推进城市化建设,扩大城区规模,将三塘乡、浦口镇划入城区,组建三江、鹿山、剡湖、浦口街道,总面积216.22平方公里。

2002年11月起,按照绍兴市城市化发展总体布局和嵊州市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修编《嵊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把嵊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先进、文化内涵丰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的现代化新兴中等城市;规划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33万人,远期2020年、40万人,远景2030年、50万人;城市性质“以剡地文化和山水风貌为特色的国际领带城(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4个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行政范围,仙岩镇严坑村行政范围,黄泽镇行政范围的一部分,甘霖镇行政范围的一部分,南山水库作为城市饮水水源地进行水源保护,城市规划区总面积(包括南山水库)310平方公里;城市总体布局以剡溪为纽带,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结合山水环境和景观,形成“一带五组团”(剡溪为纽带、老城区组团、城东南新区组团、城北组团、城西组团和浦口组团)。

同时编制嵊州经济开发区(浦口)20平方公里分区规划和7.7平方公里的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隍山、新昌江堤南侧绿化、城南高档住宅小区、旧城改造、商贸中心等11项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001年,市政府相继颁发《嵊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嵊州市城市规划区村民建房规划管理规定》和《嵊州市城市规划审批办公程序》。

2002年3月,市政府颁发《嵊州市规划管理规定》。

集镇村庄建设规划

1986年初,完成14个集镇、46个中心村和813个行政村的测量规划。

聚落点在30户以下的行政村不作规划。

1987年起对2个集镇、15个中心村、74个行政村进行规划修编。

1997年,建制镇设立村镇建设管理机构,配备村镇建设规划管理人员。

1998年3月,市建设局举办村镇建设规划测量培训班,提高村镇建设规划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随后,开展修编第二轮村庄、集镇建设规划,至1999年底,17个建制镇完成镇域总体规划,10个集镇和90%的村庄修编建设规划,608个村庄建设规划批准实施。

1999年7月起,根据省推进城市化进程要求和嵊州实际,编制《嵊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2001年1月2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范围为嵊州市行政区域,近期为1999至2010年,远期为2011至2020年。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市场旺市、文化立市为导向,基本形成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规模和实力。

目标是将嵊州建设成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市场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城乡融为一体,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地方风貌特色,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地区。

城镇体系总体布局形成“一核三轴五片”的空间格局,即以市区为核心形成的市域中心城市;以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与37省道、甬金高速公路两快两慢交通线形成的“十”字交叉带为主发展轴,以绍甘公路、诸嵊公路沿线为次发展轴,形成城镇发展轴;五片为市域空间上形成的城镇发展群,以城区为核心形成中心片城镇组群,以长乐为中心形成市域西片城镇组群,以三界为中心形成市域北片城镇组群,以崇仁为中心形成市域西北片城镇组群,以黄泽为中心形成东片城镇组群。

逐步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分工合理,层次清晰的“一城五镇八十村”(1个中心城市,长乐、甘霖、三界、黄泽、崇仁5个中心镇,12个一般镇及均衡布点选定80个中心村)的城镇结构体系。

《规划》还包括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及防灾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和风景旅游规划及规划管理、实施规划的政策与措施等。

2001年12月3日,调整与规划相衔接市域行政区划。

至2002年,编制长乐、三界、崇仁、黄泽中心镇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石璜、谷来、里南、王院、竹溪乡镇规划;编制765个村庄建设规划。

           第二节 城市建设和管理

市政公用设施

街道 1986至1991年,随着城关镇建成区延伸扩大,先后新建环城东路、环城北路、东圃路、相公殿路、剧院路等20余条街道,整修改造鹿山路、学院路、西前街、西后街等。

1992至1999年,依托老城区,城区东扩西进北延,东圃路扩建成嵊州大道,新建官河路、剡城路、艇湖路、富豪路、环城公路、长春路,拓宽江滨路、东南路、剡兴路等,初步形成“四纵六横一环线”市区路网格局。

1999年起,拓宽改造剡兴路、西后街、相公殿北路、环城南路;新建迎宾路、景观大道(官河南路)、双塔路、长泰路、长宁路、富民街、仙湖路等;延伸剡城路、官河横路、医院路、惠民街等,并按市区道路标准实行人行道、路灯、隔离带、行道树绿化同期建设配套。

至2002年底,建成区街道里弄道路125.53公里,215.42万平方米,人行道30.64万平方米,铺装率90%,植行道树6440株,建人行道花坛150个,亮化道路107.22公里。

桥梁 有西桥、环城西桥、剡湖桥、嵊州大桥。

西桥。

原为15孔石板平桥。

1989年大水后,一桥墩下陷成危桥。

1991年2月在桥下游10米处建新桥,桥身为4跨预应力空心板梁结构,跨径23米,桥长93米,宽15米,荷载等级为汽—10,拖—50。

1992年12月建成通车,旧桥拆除。

环城西桥。

位于城西雅致村西面,在环城公路上,跨长乐江。

桥长92.9米,宽15米,其中车行道12米,人行道1.5米×2,为3墩4孔钢筋砼预应力空心板梁平桥。

荷载等级为汽—20,挂—100,人群荷载350公斤/平方米。

1994年8月建成通车。

桥两侧装饰活动式钢管栏杆和4杆路灯。

剡湖桥。

北起江滨路,南接剡湖南岸,1999年7月动工兴建,2000年元月竣工。

桥身为5跨钢筋砼拱桥,长90米,宽38米,其中机动车道15米,非机动车道4.75米×2,绿化隔离带1.75米×2,人行道5米×2,荷载等级为汽—20。

桥两侧装置雕花石柱和石板栏杆,绿化隔离带上装饰庭院灯12杆,桥下南北两孔有剡湖游步道穿孔而过。

嵊州大桥。

位于官河路南,北起医院路,南与官河南路(景观大道)相接,跨剡溪,是连接市中心与城南新区的城市桥梁。

设计全桥长756米,主桥长272米,为二跨136米跨径下承式钢管砼系杆拱桥,桥宽36米,其中机动车道15米,绿化隔离带2.5米×2,非机动车道4米×2,人行道4米×2。

北引桥长191米,南引桥长293米。

主桥设计荷载为城A级,洪水频率为百年一遇,梁底标高不低于23米。

2001年12月动工,投资1.3亿元,2003年11月竣工。

供排水 供水。

1986年,城关建成区居民生活饮用水和部分企业生产用水主要由嵊县自来水厂供水,日供水能力6000吨,年供水量182万吨。

1989年10月,以长乐江地表水为水源,日供水能力为4万吨的新水厂在城西雅石路74号动工兴建,1991年6月一期工程完工,日供水能力2万吨。

1995年10月,水厂二期工程完工,日供水能力4万吨。

1996年进行扩容挖潜改造,日供水能力达4.7万吨,基本满足城市用水需要。

供水范围北至八里洋村,南至爱湖村,西至雅致村,东至下中西、莲塘村,覆盖面积10平方公里。

市中心区由水厂出水口沿江滨西路两条直径600毫米管道输水,以环状为主布置供水各小区;城东南区由沿东桥一条直径600毫米管道输水至莲塘村,呈枝状为主布置供水;城西区过西桥沿富豪路一条直径400毫米和过南桥沿东南路一条直径300毫米管道输水,呈枝状为主布置供水;城北区由沿嵊州大道直径600毫米水管和沿北艇路直径200毫米水管向里坂方向供水,呈枝状布置供水。

2000年3月,以南山水库为水源的第二水厂一期工程在城隍山西坡动工,2001年12月31日竣工,2002年3月23日零时起投入运行,日供水能力6万吨。

南山水库引水输水管全长30.6公里,途经长乐、甘霖,日输水能力9万吨,2002年实际日输水4万吨。

输供水管道与第一水厂输供水管网衔接,从第二水厂出水口铺设直径1200毫米管至市电机厂微电机分部,接直径600毫米管道沿环城西路至鹿山泵房;从微电机分部接出直径1000毫米管经工农一路接直径700毫米管与第一水厂出水口相接,与市中心区和城北区管网衔接;在工农一路口接直径800毫米管经第一水厂厂区,沿长乐江防洪堤,跨雅致桥,穿环城公路,沿环城公路至官河南路,接直径600毫米经剡兴路城南环岛至莲塘,与城东南区和新昌江沿岸26个村供水管网衔接。

至2002年,自来水厂供水覆盖面积71平方公里,管径200毫米以上输水管长80.8公里。

排水。

1992年起,建成区内初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城中心区、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及鹿山新区的排水系统。

1999年5月起,结合剡湖(原长乐江江道)风景区建设,对1985年修筑的排污总管渠进行改造:

剡园至嵊州大道段在剡湖北岸游步道下埋设直径1米的砼管道622米,与化龙门至剡园段相接;嵊州大道至剡溪北堤坝出水口段在剡湖北岸沿湖埋筑截面为1米×1.5米的石砌沟渠782米,雨污水排泄更为畅通。

2001年9月,北直街城中路以北地段因街道两侧污水排入,西官河排水渠不顺进行改造,在剧院路口增筑长20米、高1.5米、宽1.6米的横穿街道暗渠,与西官河排水渠相接。

至2002年,市区排水管渠总长171公里,其中管径400毫米以上的管渠130公里。

城中心区为雨、污水合流制方式排放,雨、污水经3个流向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