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等级和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480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濒危等级和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濒危等级和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濒危等级和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濒危等级和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濒危等级和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濒危等级和标准.docx

《濒危等级和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濒危等级和标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濒危等级和标准.docx

濒危等级和标准

 

 

 

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

IUCNREDLISTCategoriesandCriteriaVersion3.1

 

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制订

IUCN理事会第51次会议通过

瑞士,格朗德

2000年2月9日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01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

译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2002年5月

 

目录

IUCN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1

I.简介

II.序言

III.定义

IV.物种濒危等级

V.极危、濒危及易危的标准

附录1:

不确定因素

附录2:

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的引用

附录3:

列入IUCN红色名录分类单元的成文要求

参考文献

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在地区水平的应用

引言

定义

评估

讨论

参考文献

 

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

I.简介

1、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等级和标准应该是简单而被广泛接受的全球受威胁物种的分级标准体系,该体系的目的是为按照物种的绝灭危险程度进行最广范围物种的等级划分,提供明晰而客观的框架。

然而,它不是唯一的能够为保护这些物种确定优先保护措施的手段。

该体系在建立过程中,反复的商讨和检验证明该体系适用于大多数生物体。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该体系的受威胁的等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其标准没有考虑每个物种的生活史。

因此,某些物种的绝灭威胁可能被低估或高估。

2、1994年前,红皮书和红色名录中更带主观性的受威胁物种的分级标准建立以来,已经历了近30年,期间经过一些修改。

大家已经认识到修订物种濒危等级标准的必要性(FitterandFitter1987)。

1989年应该委员会的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开展了此项建立一个更加客观的受威胁物种分级标准的工作。

1994年,IUCN理事会采用了新的红色名录体系。

新的IUCN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具有以下几个特定目标:

Ø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提供可以统一使用的体系;

Ø通过使用清晰明确的体系标准,更加客观地评估导致物种濒临灭绝危险的作用因素;

Ø提供一个便于差异极大的物种或类群间进行比较的新体系;

Ø使受威胁物种名录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各物种分级的理由。

3、自1994年IUCN红色名录被IUCN理事会采用以来,得到了国际的广泛承认,现在已经在IUCN和其他许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出版物和名录上使用。

如此广泛的使用也正意味着该名录需要大量的改进。

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CCRes.1.4)委任SSC对该体系进行修订。

本文件发表的是SSC标准修订工作组所推荐的修订。

本文件所发表的新标准历经从起草到不断修改、商讨以及最后生效的连续过程。

显然,由于曾经出现过不少不同的草案,特别是每一份草案都已应用于某些类群的保护等级划分,导致一些紊乱。

为了说明事实经过,以及表明这些改变的过程和时间,现将各草案版本编码如下:

版本1.0:

MaceandLande(1991)

该文件首次探讨了一种新的分级基础,提出了特别是针对大型脊椎动物的量化标准。

版本2.0:

Maceetal.(1992)

对版本1.0的一次重大修订,特别是使量化的标准适用于所有的生物,并引入了未受威胁等级。

版本2.1:

IUCN(1993)

经过SSC范围内的反复商讨,对标准的细节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对基本原则也作了更加充分的解释。

该版本还通过一个更清晰的结构,揭示了未受威胁等级的重要性。

版本2.2:

MaceandStuart(1994)

根据进一步收集到的意见,并经过再一次生效试用后,对标准又作了微小改动。

另将版本2.0和2.1的敏感级?

等级归入了易危等级,并强调了该体系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版本2.3:

IUCN(1994)

1994年12月,IUCN理事会采用了这个版本,其中收编了IUCN成员讨论后所作的一些修改。

本文件的初始版本出版时,诸如出版日期和国际标准书号之类的重要的文献细节没有加入,但已纳入1998年和1999年的再版之中。

《1996IUCN受威胁动物红色名录》(BaillieandGroombridge1996)和《世界受威胁树木名录》(Oldfieldetal.1998)使用了这一版本。

版本3.0:

IUCN/SSC标准修订工作组(1999)

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召开了一系列的研讨会来考虑该红色名录等级标准问题,获得一些影响到标准的意见,一些有关关键术语的定义以及处理不确定因素等的建议。

版本3.1:

IUCN(2001)

最新版本根据IUCN/SSC成员的意见并经标准修订工作组最后一次会议修改后,于2000年2月已经理事会通过。

所有新的评估应一律以最新版本为准,并应引用本版本号。

4、本文件以下分为几个部分:

第二部分的序言提供了该体系的来龙去脉和结构的情况,以及将这些标准应用于物种时应当遵循的程序;第三部分提供了文件中所用重要术语的定义;第四部分提供了等级;第五部分列出了受威胁等级体系内划分各个等级的量化标准;第六部分是文献目录。

此外,附录1提供了处理不确定因素的指南,附录2标明了引用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的标准格式,附录3概括了将被列入《IUCN全球红色名录》的分类单元的成文要求。

为了有效地使用该体系,必须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新标准体系的各个部分,以确保遵循这些定义和原则(注意:

附录1、2和3将会定期更新)。

II.序言

以下列出了有关如何使用和解释等级(极危、濒危等)、标准(A-E)和亚标准〔1、2等;a、b等;(i)、(ii)等〕的重要信息:

1、等级划分过程中所涉及的分类单元的水平和范围

该标准可以应用于任何一个种或种以下的分类学单元,为了使用方便,以下的注释、定义及标准中使用了“分类单元”这一术语,它可以代表种或种以下的分类学水平,包括没有正式描述过的生物型。

多条标准提供了足够的变化范围,能够适用于除微生物以外的所有生物的分类单元的等级划分。

该标准也可应用于任何特定地理或行政区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参照下面的第14条处理。

呈示该标准的应用结果时,应当根据成文指南(见附录3)明确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分类学单元及其区域。

等级划分应当仅应用于在其自然生活范围内的野生种群以及由于良性引入所形成的种群。

良性引入在《IUCN重引入指南》(IUCN1998)中被定义为:

“以保护为目的,在其历史记录分布区以外,但在其适应生境和生态地理区域内建立种群的行为。

只有在一个物种的历史范围内不再有剩余区域的情况下,它才是一个可选择的保护工具。

2、等级的特征

本文件假定绝灭是一种机率。

因此被列在较高绝灭危险等级,表明预计该分类单元绝灭的可能性较大,经过特定的时间段,列在较高等级的分类单元绝灭的可能比列在较低等级的多(在没有有效保护措施的情况下)。

然而,有些列在高度受威胁等级的分类单元维持在原有受威胁等级,并不说明以前对它们的评估是不准确的。

所有列入极危的分类单元都符合易危和濒危的条件,所有列入濒危的分类单元都符合易危的条件。

这些等级通称为“受威胁等级”。

受威胁等级是整个等级体系中的一部分。

所有的分类单元都可列入一个适当的等级(见图1)。

3、多条标准的作用

极危、濒危或易危分别都有数量标准范围;如果一分类单元符合这些标准中的任何一条,即可将该分类单元列入相应水平的受威胁等级。

每一个分类单元都必须经过所有标准的评估。

尽管一些标准不适用于特定的分类单元(一些分类单元永远也不会符合这些条件,但却接近绝灭),但是总有标准适合于评价这些分类单元的受威胁水平。

重要的是只要符合一条标准,而不在于所有各条标准都合适或者都完全符合。

因为事先不知道对于一个特定的物种来说,哪些标准适合。

因此,每个物种都应该用所有的标准进行评估,符合任何一条标准即应予列入。

4、数量标准的来源

为探明跨越广大范围的有机体及其所展示的多样生活史的致危因素,通过广泛评估,得到了不同的标准(A-E)。

受威胁等级的各条划分标准中的数值是通过广泛商讨后形成的,尽管还没有正式证明这些数值的合理性,但这些数值都设定在普遍认为合适的水平。

等级内的多条划分标准的水平都是在一个共同的基准上独立设定的,并在它们之间求得了广泛的一致性。

5、列入名录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不管保护措施对一分类单元起了多大的作用,都可应用该受威胁等级标准。

必须强调的是即使该分类单元未被列入受威胁等级,也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对分类单元可能有利的保护行动被做为成文要求的一部分被列入(见附录3)。

6、数据的质量以及推论和设想的重要性

标准已被明确地数量化了。

因为该文件强调,估计、推测和设想的方法完全可以接受,因此,缺乏高质量数据不应该成为应用该标准的阻碍。

只要有足够的理由,就可以根据现有或潜在的对未来生存的威胁因素(包括其变化率),或者与种群丰富度或分布(包括对其他分类单元的依赖性)有关的因素进行推测和设想。

可以根据一系列相关因素中的任何一条对不久前的过去、现在或不久的将来进行猜测或推断,只是需要注明这些因素。

对于那些一旦受未来低发事件影响而后果严重(如大灾难)的分类单元,可以根据标准(如分布区狭小,分布点数目少)明确其等级。

如一些威胁因素的影响属于或接近不可逆转(病原体、入侵性有机体、杂交),应尽早明确这些因素,以便于采取适当的措施。

图1:

濒危等级体系

绝灭(EX)

野外绝灭(EW)

极危(CR)

(数据充足)

(受威胁)

濒危(EN)

已评估

易危(VU)

近危(NT)

无危(LC)

数据缺乏(DD)

未予评估(NE)

7、比例尺的问题

在根据地理分布区大小或占有区的生境类型进行等级划分时,空间比例尺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而复杂。

标示分类单元的分布区或生境的地图的比例尺越精细,其表现出来的这些分类单元所占有的面积就越小,估计的范围(至少对于“占有面积”的估计范围;见第10条定义)往往不可能超出标准中设定的临界值。

在较精细的比例尺上作图,使得无该分类单元记录的地区增多。

反过来,在粗略的比例尺上作图,未被占有的区域表现为减少,往往导致估计的范围超出受威胁等级的临界值。

比例尺的选择可能会影响红色名录评估的结果,导致矛盾偏见的出现。

目前无法提供严密的,只能是一般性的分类单元或生境的作图规则。

最适合的比例尺是根据不同的分类单元及其分布信息的来源与综合特性来确定的。

8、不确定因素

用于与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估分类单元的数据往往是估计的,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可能是以下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或所有引起的:

自然可变性、使用的术语和定义模糊,以及测量错误。

处理不确定因素的方法不同,会严重影响被评估的等级。

附录1提供了推荐的处理不确定因素的具体方法,评估者应该阅读并遵循这些原则。

总之,如果不确定性导致估计值的变化范围较大,必须确定可能出现的结果的范围。

必须选定一个唯一的等级,而且必须记录该选择的基础,并坚持防患于未然和可靠性的原则。

如果数据非常不确定,可以将其列入“数据缺乏”等级。

然而,这种情况下评估者必须提供成文信息表明没有足够的数据决定一分类单元所面临的威胁。

同时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信息很少的分类单元往往可以根据相关的栖息地或其他偶然因素等背景信息确定一个受威胁等级;因此最好不要使用“数据缺乏”。

9、列入等级的含义

如果一些分类单元被列入未予评估和数据缺乏等级,即表明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还没有对其绝灭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不能把列在这些等级的种类当作未受威胁种类,最好(特别是数据缺乏类型)给予它们与受威胁分类单元同样的保护,直到能够对其种群现状作出合理的评估。

10、成文

所有评估都应做记录。

受威胁物种分类在列入名录时都要注明其所符合的标准和亚标准。

至少要符合一个等级的一条标准,才有理由被列入该等级。

如果符合多条标准或亚标准,则每一条都要列出。

因此经重新评估发现已不再符合文中所列的标准时,不能将其自动降级。

而是应当用相关的所有标准重新评估其现状。

对于使之符合这些标准的原因,特别是在使用了推理和设想的情况下,即使在名录中不能列出,至少评估者应做记录(见附录2和3)。

附录3还列有其他等级的成文要求。

11、受威胁因素和优先权

受威胁等级不足以用来确定保护行动的优先权。

受威胁等级只是对现有环境下绝灭的危险性的评估,而评估保护行动优先权时将涉及到其他许多与保护行动有关的因素,例如经费开支、后勤服务、成功机率等,甚至可能包括该对象在分类学上的独特性。

12、重新评估

根据标准评估分类单元必须在适当的时间段内进行。

这一点对列在近危或数据不足的分类单元以及已知或怀疑种群现状正在恶化的受威胁物种特别重要。

13、等级之间的变化

分类单元的等级之间变化有以下规则:

A.如果一分类单元不再符合较高受威胁等级所有标准5年或5年以上时,该分类单元可以从该较高的等级降至较低的受威胁等级;

B.如果发现原有的等级划分是错误的,可以立即将该分类单元转到适当的等级中或者干脆从受威胁等级中删除(但要参见第10条);

C.从较低的等级向较高的受威胁等级的转移不应延迟。

14、地区水平上标准的应用

IUCN红色名录等级及标准是为全球的分类单元设计的。

但现在很多人希望将它应用于世界的地区性数据,特别是地区、国家、地方水平。

这可参照IUCN/SSC地区应用工作组指定的指南(如Gärdenfors2001)。

在地区或国家水平上使用时,必须认识到对于一个特定的分类单元,其全球性的受威胁等级不一定与其地区或国家的等级一样。

例如,在全球被定为无危的一个分类单元,在某个特定区域,由于其数量很少或正在衰退,或许仅仅因为它们处于全球分布区的边缘,而可能被划为极危。

反之,根据数量和分布区存在全球性衰退的资料被划分到易危的分类单元,可能因其在特定地区种群数稳定而被定为无危。

还有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地区或国家特有的分类单元在任何地区或国家的标准应用上,都需要进行全球评估。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十分小心地查对红色名录权威(RLA)是否已经进行了评估,现在的等级划分是否与相关的红色名录权威(例如研究该类群的SSC专家组)的划分一致。

III.定义

1、种群(Population)和种群大小(PopulationSize)(标准A,C和D)0

种群这个术语在该红色名录标准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不同于普通生物学上的用法。

种群是一分类单元所有个体的总和。

由于生命形式千差万别,为了实用,种群数仅表示为成熟个体数。

但是生活史的某些阶段或者整个生活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分类单元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其对寄主分类单元的生物学相关价值。

2、亚种群(Subpopulations)(标准B和C)

亚种群是种群在地理上或者其他方面被分割的群体,各亚种群之间很少发生交流(典型的是每年有一个或更少的个体成功地迁移或者有效地进行基因交流)。

3、成熟个体(Matureindividuals)(标准A,B,C和D)

成熟个体数是已知、估计或者推测的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的总数。

估算该数值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Ø不具繁殖能力的成熟个体,应排除(如受精密度过低);

Ø成熟个体数计算的是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因此应排除在野外条件下由于环境、行为等因素所造成的有繁殖障碍的个体;

Ø对于成熟个体数具有自然波动性质的种群,使用低评估值,大多数情况下低于平均值;

Ø一个繁殖系的繁殖单位应以个体进行计数,除非这些繁殖个体不能独立生存(如珊瑚);

Ø对于在生活史的某个时期成熟个体的全部或部分自然死亡的分类单元,估计成熟个体数应当在成熟个体可以繁殖的时候进行;

Ø重新引进的个体,只能在生育过后代之后才能算作为成熟个体。

4、世代(Generation)(标准A,C和E)

世代长度是当前群体(种群中新生个体)的上一代的平均年龄。

因此,世代长度反应了一个种群中饲养一代的周转率。

除个体只繁殖一次的分类单元外,其他分类单元的该数值都大于其首次繁殖年龄。

因为威胁会改变世代长度,应更多地运用自然的(受干扰前)世代长度。

5、减少(Reduction)(标准A)

减少是指成熟个体数的减少,应该用特定的时间段(年)内减少的百分比来表示,尽管这种衰退不一定会继续。

除非有确凿的证据,不应把减少解释为自然波动的一部分。

自然波动的暂时性下降趋势通常不能认为是一种减少。

6、持续衰退(Continuingdecline)(标准B和C)

持续衰退是指最近、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存在的衰退(可能平稳,可能不规则,也可能是零星现象)。

这种衰退产生的原因不明,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加以控制。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此种衰退必将继续。

通常自然波动不能算作持续衰退,但是在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可以把观察到的衰退考虑为自然波动的一部分。

7、极度波动(Extremefluctuations)(标准B和C)

极度波动发生在许多种群大小或分布面积变化范围大、速度快且频繁的分类单元,典型极度波动的变异范围超过一个数量级(比如增加10倍或者减少10倍)。

8、严重分割(Severelyfragmented)(标准B)

严重分割是指因为一分类单元的大多数个体生活于小型及相对被隔离的亚种群,从而增加了该分类单元绝灭的危险(在一定情况下,栖息地信息可以推测出此种状况)。

由于与其他亚种群重新合并的机会减少,这些小型亚种群可能绝灭。

9、分布区(Extentofoccurrence)(标准A和B)

分布区是指环绕一分类单元所有已知、推断或预计的目前出现位点(不包括游荡情况)在内的最短连续假想边界所包含的面积(见图2)。

此数值可能不包括该分类单元在整个分布区内不连续或未接合在一起的地方(比如明显不适合栖息的较大区域)(见“占有面积”第10点)。

分布区经常用最小凸多边形的面积来度量(该最小多边形的所有内角不能超过180度,并要包含所有出现位点)。

图2:

分布区和占有面积之间的差别范例。

(A)表示已知、推断或预计的出现位点的空间分布。

(B)表示分布区的可能边界,边界内的面积为分布区面积。

(C)表示一种占有面积的计算方法,占有面积为出现位点所在的方形样格的面积的总和。

 

10、占有面积(Areaofoccupancy)(标准A,B和D)

占有面积是一分类单元在“分布区”(见上第9条)内实际占有的面积(不包括游荡情况)。

该数值表明一分类单元常常并不在其分布区的整个区域内存在,例如分布区可能包括不适合的栖息地。

在某些情况下(如,迁徙种类的集体巢穴位点、摄食位点)占有面积是符合一分类单元的现存种群在任何阶段生存所必需的最小面积。

占有面积的大小是测量时所用的比例尺的函数,并且要根据该分类单元的相关生物学特点、威胁特性和可用数据来选定适当的比例尺(见序言的第7条)。

为避免因用不同的比例尺估算占有面积而导致的评估不一致和偏离,有必要通过应用比例尺修正因素来使评估值标准化。

但由于不同分类单元有不同的比例尺与面积的相关性,很难给所有进行标准化的工作定一个精确的指导方案。

11、地点(Location)(标准B和D)

地点属于地理上或生态上独特的区域,即使是一个独立事件(如污染)也能很快影响目前处于此区域的一分类单元的所有个体。

一个地点的大小取决于威胁事件发生时所覆盖的地域,也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亚种群的所有或部分个体。

在分类单元受多于一个致危事件影响的地方,地点的确定需要考虑最严重的致危因素。

12、定量分析(Quantitativeanalysis)(标准E)

这里的定量分析是指任何根据已知的生活史、栖息地要求、威胁以及任何具体的管理条件来估计一分类单元的灭绝可能性的分析形式。

种群生存力分析(PVA)就是这样的一种技术。

定量分析应该充分利用所有相关的可用数据。

在信息有限的时候,这些可用数据可用于估计灭绝危险(例如,估计随机事件对栖息地的影响)。

定量分析结果中给出的假想(必须是正确的、可靠的),以及所用数据和数据中的不确定因素或定量模式应作记录。

 

IV.物种濒危等级

等级之间的关系可参见图1。

绝灭Extinct(EX)

如果没有理由怀疑一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绝灭。

于适当时间(日、季、年),对已知和可能的栖息地进行彻底调查,如果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个体,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绝灭。

但必须根据该分类单元的生活史和生活形式来选择适当的调查时间。

野外绝灭ExtinctintheWild(EW)

如果已知一分类单元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

于适当时间(日、季、年),对已知的和可能的栖息地进行彻底调查,如果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个体,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

但必须根据该分类单元的生活史和生活形式来选择适当的调查时间。

极危CriticallyEndangered(CR)

当一分类单元的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的机率非常高,即符合极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A-E)时(见第V部分),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极危。

濒危Endangered(EN)

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即符合濒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A-E)时(见第V部分),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濒危。

易危Vulnerable(VU)

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或者濒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其野生种群面临绝灭的机率较高,即符合易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A-E)时(见第V部分),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易危。

近危NearThreatened(NT)

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濒危或者易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该分类单元即列为近危。

无危LeastConcern(LC)

当一分类单元被评估未达到极危、濒危、易危或者近危标准,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无危。

广泛分布和种类丰富的分类单元都属于该等级。

数据缺乏DataDeficient(DD)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直接或者间接地根据一分类单元的分布或种群状况来评估其绝灭的危险程度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数据缺乏。

属于该等级的分类单元也可能已经作过大量研究,有关生物学资料比较丰富,但有关其丰富度和/或分布的资料却很缺乏。

因此,数据缺乏不属于受威胁等级。

列在该等级的分类单元需要更多的信息资料,而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将其划分到适当的等级中。

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使用可以使用的所有数据资料。

多数情况下,确定一分类单元属于数据缺乏还是受威胁状态时应当十分谨慎。

如果推测一分类单元的生活范围相对地受到限制,或者对一分类单元的最后一次记录发生在很长时间以前,那么可以认为该分类单元处于受威胁状态。

未予评估NotEvaluated(NE)

如果一分类单元未经应用本标准进行评估,则可将该分类单元列为未予评估。

V.极危、濒危及易危的标准

极危(CR)

当一分类单元面临即将绝灭的机率非常高,即符合以下(A-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