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527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doc

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2009-2011年)

重点发展领域与投资方向

二○○九年四月

目录

一、钢铁产业 1

二、汽车产业 2

三、船舶产业 5

四、石化产业 7

五、纺织产业 9

六、轻工产业 12

七、有色金属产业 15

八、装备制造产业 16

九、电子信息产业 22

十、物流产业 26

一、钢铁产业

1、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快淘汰落后。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

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

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技术进步。

实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专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骨干企业,对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的龙头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关键材料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推广高强度钢筋使用和节材技术,发展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以及提升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等技术,给予重点支持。

3、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和工模具钢、特殊大锻材等关键钢材品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开展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技术攻关。

提高认证标准,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修改相关设计规范,淘汰强度335MPa及以下热轧带肋钢筋,加快推广使用强度400MPa及以上钢筋,促进建筑钢材的升级换代。

4、完善进口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整顿市场秩序。

整顿进口铁矿石流通市场秩序,重新核准进口企业资质,减少企业数量。

实行铁矿石进口流向信息上报登记制度。

建立代理制,统一进口铁矿石价格。

抓住当前市场全面疲软时机,协调国内用户与铁矿石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的进口铁矿石定价机制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2009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回落到合理水平。

提高钢材贸易商准入门槛,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流通环节对稳定钢材市场的调节功能。

二、汽车产业

1、培育汽车消费市场。

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汽车产销下滑势头,确保2009年稳定增长。

在汽车购买、使用、报废更新等环节,调整和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措施。

清理取消各种不利于小排量汽车发展的规定,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增加小排量汽车消费。

2、推进汽车产业重组。

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

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

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3、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掌握车身、底盘开发技术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突破碰撞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二是提高传统乘用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

重点支持排量1.5升以下、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车用直喷汽油机和排量3升以下、升功率达到45千瓦以上柴油机的研制。

突破重型商用车底盘集成关键技术,提高整车驾驶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重点支持大功率柴油机及其高压燃油喷射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和商用车自动换挡机械变速器(AMT)等关键技术研发。

三是建立汽车产业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4、实施技术改造专项。

制订《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支持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产业化、内燃机技术升级、先进变速器产业化、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以及独立公共检测机构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建设。

发展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零部件。

重点支持研发车身稳定、悬架控制、驱动防滑控制、电子液压制动、车身总线、数字化仪表等电子控制系统,以及六档以上的手动和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自动变速器、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等产品。

5、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

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

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形成10亿安时(Ah)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

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

6、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7、实施汽车产品出口战略。

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

建设汽车出口信息、产品认证、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

支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服务网络,在海外开展推广宣传活动。

利用援外方式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出口。

8、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

加快发展汽车研发、生产性物流、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报废回收等服务业,完善相关的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

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

三、船舶产业

(一)科研开发重点方向

1、三大主流船型。

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系列化船型开发与优化升级。

2、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大型液化天然气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大中型工程船舶、大型汽车运输船、客滚船、高档化学品船、科学考察船等。

3、海洋工程装备。

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船、深水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立柱式平台、张力腿式平台、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海洋工程辅助船、海洋工程作业船、单点系泊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海洋深水油气成像探测系统及装备等。

4、船用设备。

智能型柴油机、节能环保中低速柴油机、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大功率中高压发电机、LNG船用双燃料发动机、超大型船用螺旋桨、大型高效喷水推进装置等国产化研制;柴油机推进系统、船舶电站系统、船舶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等集成技术研发;船用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等自主品牌研制;综合船桥系统、船舶动力定位系统、液货装卸载自动化系统、船舶全电力推进关键设备、柴油机排放控制系统装置等开发。

5、现代造船技术与基础共性技术。

超大型船厂生产模式及工艺工装技术研究;快速搭载、精度控制等新工艺研究;节能减排新技术及应用研究;国际新造船规范标准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船舶虚拟制造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船舶水动力性能预报优化及计算流体力学(CFD)应用技术研究等基础共性技术研究;船舶线型优化及综合性能预报系统研究、船舶结构设计直接计算分析方法和优化技术研究、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船体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研究;大型结构物在海洋环境下的运动响应预报技术研究、结构强度设计分析技术研究等前沿关键技术研究。

(二)技术改造重点方向

1、船用配套设备。

现有船用柴油机;船用柴油机曲轴、轴瓦、进排气阀、连杆、缸套、活塞、凸轮组件、空冷器、增压器、油嘴油泵等关键零部(配)件;船用大型铸锻件;船用发电机;推进装置;船用阀门;船用起重机、舵机、锚绞机等甲板机械;船用锅炉、焚烧炉、油水分离机、海水淡化装置等舱室设备。

2、海洋工程装备。

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立柱式平台、张力腿式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专业化配套设施;海洋工程甲板机械、单点系泊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主动力及传动系统、应急动力系统、天然气排放系统、油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系统等海洋工程配套设备。

3、其他。

船舶企业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专业化设施设备;大型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后进行的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等技术改造;中小型造船企业调整转型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的技术改造。

四、石化产业

1、提高农资保障能力。

采用洁净煤气化和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对现有氮肥生产企业进行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煤多元化,降低成本;能源产地适当建设大型氮肥生产装置,替代落后产能。

优化磷肥资源配置,推广硫和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等技术。

调整农药产品结构,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推动原药集中生产。

2、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

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能源化工结合、全周期能效评价的方针,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积极引导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

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类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3、大力推动技术改造。

加快前沿技术自主化、关键技术产业化、工程技术本地化,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

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推动园区化发展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

炼油乙烯行业重点推广液化气制高辛烷值汽油、渣油加氢处理、资源梯级使用等技术,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氮肥行业重点推广废水闭路循环等技术,磷肥行业重点推广硫酸生产余热回收等技术。

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开展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乙烯装置节能降耗改扩建,氮肥企业原料路线和动力结构调整,磷肥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农药企业高效低毒低残留产品生产和农药废弃物处置能力建设,高端石化产品产能建设等工作。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

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

对化肥行业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产能。

对农药行业依据行政法规,淘汰一批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

加快淘汰电石、甲醇等产品的落后产能,提高污染防治和产业发展水平。

五、纺织产业

1、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

加速实现高性能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聚酰亚胺、新型聚酯等高新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总产量由目前的7万吨提高到14万吨。

充分利用农产品、农作物废弃物和竹、速生林等资源,实现可降解、可再生物质纤维及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化,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生产实现万吨级产业化,生物法生产多元醇实现千吨级产业化,生物质纤维素纤维比例由目前的6.3%提高到8%。

2、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

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满足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新领域的需求。

重点发展以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土工格栅、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复合材料,高端土工布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提高到50%;加快推进针刺、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和高性能纤维在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生产上的应用,新材料比重由20%提高到50%;支持多功能篷盖材料、膜结构材料等轻量化特殊装饰用纺织材料的开发应用;支持采用高性能纤维开发风力发电机叶片、航空和航天器预制件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年产量达到5000万平方米;开发节水灌溉、储水材料和缓释包装材料等农用纺织材料;加快手术衣、隔离服、仿生器官等医用纺织材料及制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纺粘、熔喷、水刺及其复合非织造工艺技术,突破“三抗”(抗微生物、抗血液、抗酒精)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