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155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4.留住太阳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是宝贵的。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准备:

收集我国的珍惜时间的格言以及我国历史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前预习。

要求:

先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思考“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

  3、检查。

  

(1)词语:

伫立山坳笑吟吟旭日东升焦躁悲戚禁不住慈祥眨巴微不足道

  

(2)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

我是怎样留住太阳的?

  2、每次我想“留住今天的太阳”时,外婆是怎样说的?

  (设计意图:

抓住课题,理清脉络,从外婆的话中感受如何珍惜时间。

  三、合作学习,并交流。

  1、外婆一共说过几句话?

  2、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为什么这样说?

  4、集体交流。

  5、总结。

  四、进一步理解重点句子。

  1、“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

”(领会“我”当时的急切、悲怆的情怀。

  2、从最后两句“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

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3、交流、朗读。

  (设计意图: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交流,然后导出如何珍惜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六、拓展、延伸

  1、说说你自己或者别人“留住今天的太阳”的故事。

  2、珍惜时间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习惯。

你知道哪些名人、伟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或珍惜时间的格言吗?

  (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

”的故事,陈景润与时间赛跑的故事等。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宝贵的时间并积累更多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第13课时

一、新字学习:

    伫立(zhù)     山凹(āo)

    笑吟吟(yínyín)  旭日东升(xù)

    焦躁(jiāozào)   悲戚(bēiqī)

    禁不住(jīnbuzhù)慈祥(cíxiáng)

    眨巴(zhǎbā)   微不足道(wēi)

  二、词语理解:

    ①伫立:

长时间地站着。

    ②山坳:

山间的平地。

    ③悲戚:

悲痛哀伤。

    ④焦躁:

着急而烦躁。

    ⑤夕阳:

傍晚的太阳。

    ⑥旭日东升: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三、自主学习

  

(一)4-11节。

    

(1).怎样才能“留住今天的太阳”?

外婆是怎样说的?

一共说过几句话?

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为什么这样说?

圈划相关句子交流品读。

        提示:

理解外婆的鼓励和循循善诱的过程中感悟外婆的慈爱。

    

(2).思考:

我是怎样“留住今天的太阳”的?

朗读相关句子交流。

        提示:

抓住“一丈多高”、“的确”等词语读出欣喜欢快的语气。

    (3).讨论:

为什么之前“我”一直没有留住太阳?

从文中找出依据。

体会句子:

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

        提示:

理解“焦躁”、“悲戚”的基础上朗读,领会当时的急切、悲怆的情怀。

  

(二)第12节。

    

(1).联系上下文理解“这种办法”具体指什么?

       提示:

珍惜时间。

    

(2).理解句子:

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

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

       提示:

理解词语“微不足道”和关联词语的作用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第14课时

1.看拼音,写汉字。

良cè()huò()者zhǎ()巴

2.辨词组词。

吟()策()禁()或()

令()束()森()惑()

3.选词填空。

慈爱慈祥

1.外婆()地抚摸着我。

2.外婆()的面容印在我的脑海中。

4.词语模仿秀。

笑吟吟

打扫打扫

5.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更正填在括号里。

(1)我幻小的心里带着几分悲哀。

()

(2)老师说会告诉我们背书的密决。

()

(3)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外婆,想得到留住太阳的良筞。

()

(4)要是妈妈能即时叫醒我,我就不会迟到了。

()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只……而且……如果……就……尽管……但是……只有……才……

(1)()人要活得充实和有价值,()必须学会留住今天的太阳。

(2)()刻苦努力学习,()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3)幼小的心里()是着急,()带着几分悲哀。

7.我找到了一些珍惜时间的格言。

(1)一寸光阴一寸金,。

(2),日月如梭。

(3)

(4)

8.理解句子的意思:

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或(huò)两步,甚至三步四步,这几步看起来似乎很微小,但意义却非常大。

5.送报的少年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捷”“聊”“腼”“腆”“鞠”“躬”6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向上、能吃苦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少年懂事、向上、能吃苦的品质。

   难点:

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收集有自强精神的人物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5课时

一、激情导入

    我们的成长经历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一声。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少年时代?

是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还是从小自立自强、懂得感恩?

读完课文《送报的少年》后,或许你会有许多启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认读生字;画出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2)交流自学情况。

   (3)理清文章脉络。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思考:

你对两位少年有何印象?

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你了解这种手法吗?

   2.

(1)感受送报少年乐观向上,懂事,能吃苦的品质。

      A.自读,画出相关语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

      B.交流体会。

    

(2)作者的儿子给你留下的印象。

      A.自读,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出给你的印象。

      B.交流体会

    (3)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A.再读以上重点语句,体会对比的写法。

      B.交流讨论这种对比写法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讨论;儿子可能有些什么心事呢?

   2.开展“爸爸妈妈我能行”的主题活动,每个同学行动起来,做好自己的事情,培养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五、课堂小结

    通过两个少年的对比,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受益终身。

你感悟到了吗?

总结一下。

  板书设计

               懂事  阳光少年  向上

               能吃苦

                   儿子有了心事

第16课时

1.辨字组词。

捷()聊()鞠()腼()

提()柳()菊()缅()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骄阳似()大汗()()无忧无()

千()万唤()()滂沱不屑()()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眼睛()的脚步()的日子()地笑()地说()地看

4.照样子在括号里填“ABAB”诗词,使句子更加具体完整。

例: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

(1)一场春雨过后,田里长出了()的禾苗。

(2)望着地里()的油菜花,爷爷脸上露出了笑容。

(3)高考结束后,妈妈说我可以()。

(4)星期天,我要把自己读过的书好好()。

(5)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

5.看课文填空。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地骑着车子()。

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地笑着。

他的日子似乎()。

6.我会连。

大汗滂沱

大雨淋漓

大风呼喊

大声呼啸

急急地站立

呆呆地推门

深深地鞠躬

腼腆地微笑

7.认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中的两个少年分别过着怎样的生活?

(2)这两个少年你更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6.一棵大树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重点字词,品读对话,感悟树和男孩的形象,体会大树无私奉献。

   3、了解父母及亲人所给予无私的爱,懂得感恩。

  学习重、难点:

    感悟男孩和树的形象,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

课时安排:

3

教学过程:

第17课时

一、图文欣赏,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对话,感悟形象。

   1、男孩的语言

     请你自由地读读,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

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

朗读体会。

   2、大树的语言

     一读:

大树的哪些言语打动了你?

     二读:

大树的哪些举动让你的心为之一震?

     三读:

有感情朗读,感受大树只求奉献不图回报。

   3、大树的招呼

     大树心底一直有个小小的愿望,你从哪些词句发现了?

     (交流汇报,朗读体悟)

  四、提炼主题,体会无私。

    这棵大树奉献了这么多,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什么大树有这样的心情?

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一说。

(交流汇报)

  五、提升主题,抒发情意。

    这棵树就是_____________。

第18课时

 一、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情节随男孩年龄增长分几个阶段?

男孩子与大树有几次会面?

每次男孩子要求什么?

大树呢?

    

(2)男孩子与大树的每次会面的情景是怎样的?

大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大树有这样的心情?

   2、学生自读全文,边读边做批注。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出示幻灯片

  

会面男孩大树

第一次(少年)要钱给果子(幸福)

第二次(青年)要屋给树枝(高兴)

第三次(中年)要船给树干(欣慰、难过)

第四次(老年)要休息给老树墩(歉疚)

二、品读句子,感悟形象。

   1、这棵大树奉献了这么多,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通过男孩的要求和大树的做法,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

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1)大树:

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男孩:

自私自利,不断索取

    

(2)大树:

无怨无悔(要求很低)

       男孩:

无度无情(贪得无厌)

       教师:

看着这个孤零零的枯老的树墩,你能想象出他曾经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吗?

       学生:

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是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

       教师:

多么令人惋惜呀,他曾经是一棵高大粗壮的树啊!

像我这样带着感情,再来说一遍。

       教师:

他曾经是……

       学生:

他曾经是一棵参天大树啊!

       学生:

他曾经是枝繁叶茂的大树啊!

       教师:

是呀,他曾经是一棵参天大树呀,而如今呢,只剩下这苦老的树墩了。

大树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这么多,此时此刻,他的心情:

又欣慰,又难过。

   3、讨论:

他为什么欣慰,又为什么难过?

   4、分角色朗读第四次见面时的情景。

     大树—女生,男孩—男生,老师读旁白。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感受这幸福而又酸楚的一刻吧(配乐朗读)。

  三、各抒己见,领会中心

   1、你认为文中的大树、男孩分别象征什么?

   2、文章一方面记叙父母的无私、无怨、无悔的奉献;一方面描述男孩无情、无度的索取,两个方面,前者是为突出表现后者服务的,也就是说,本文更在表现男孩的无情与无度,以警示天下所有做儿女的。

   3、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教会我们做人之道。

     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人,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而不要自私自利,一味索取。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配乐:

放飞真情,倾诉心曲。

   1、简介作者:

这是美国著名作家谢尔.西弗斯汀的作品《爱心树》,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2005年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的图书。

下面我们欣赏原文绘本。

     教师:

同学们,大树,为我们倾其所有,奉献一生。

无论是我们童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树,父母总在为我们无私的奉献着。

而,男孩呢,一生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是那么——自私,是那么——无情。

你可能觉着男孩太无情,可我们谁又不是如此这般对待我们的父母呢?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板书)

     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和我一样,心里涌动着千言万语,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深地思考,深深地感悟,来深情诵读下面这首散文诗。

   2、诗歌朗诵:

《感恩父母》

     教师:

感恩见行动。

孩子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用自己的行动向关爱过我们的人表示感恩。

求奉献,不索取,在被爱的同时也爱他人,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3、假如你是文中的大树或男孩,聪明的你会怎么做?

   4、用一句话,一段话写写自己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想或打算。

(播放音乐)

  五、课堂小结

    感谢这篇文章,让我们倾听了一个真情故事,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懂得爱不是一味地付出,被爱不是一味地索取,在被爱的同时要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相信我们每个人在以后的人生的旅程上,一定会与爱同行,不忘感恩。

  板书设计:

                 6、一棵大树

                    要

                男孩     大树

                    给

               不断索取   无私奉献

第19课时

1.我会写。

xūqiúbàoqiànjùzǐshuǎnɡkuàiwúsī

()()()()()

2.比一比,再组词。

狐()歉()据()耍()

孤()谦()锯()爽()

3.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树冠(guānguàn)高兴(xīngxìng)没空(kōngkòng)颤抖(chànzhàn)

难过(nánnàn)时间(jiānjiàn)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慰—()孤独—()

难过—()抱歉—()

5.摘录表示大树心情变化的词语:

()—()—()—()—()—()—()

6.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要”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主人公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写短文结尾。

又过了很久,男孩有回到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_______”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7.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的真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过程

第20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

   2.解释课题。

   3.学生质疑,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读课文,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段。

   2.自读感悟,感知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当时的情境。

   4.表情朗读。

   5.交流讨论。

    

(1)深受感动的句段

       "天上没有月亮……"

       "黄河边涛声隆隆……气势夺人"

       "暗淡的星光下……几乎昏了过去"

    

(2)感知人物形象。

      石根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病人,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大夫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是一位有医德的医生。

  四、拓展延伸

   1.读课文结尾,你有何想法?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人或事?

你有何启迪?

  板书设计:

                 深夜摆渡

                  摆渡

              石根  帮助  大夫

                  救人

  作业布置:

    完成《小状元》本课作业

第2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9.11"事件导入新课。

   2.出示课题。

   3.学生读课题,想象情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汇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

是谁遇难?

遭遇了什么灾难?

猜测第三个电话将会打给谁?

    交流汇报

   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思考:

爱德华的电话打给谁?

    讨论

   3.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思考:

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

说了什么?

    这个电话的内容出乎很多人意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搜集到得至爱真情故事。

   2.写读后体会

第22课时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jiěxiè)

(1)李丽使出浑身解()数,才在这场比赛中获胜。

(2)他解()下领带,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2.填空。

水流()()()()欲绝泪()满()气势()()

()耳欲()波涛()()

3.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神色焦(虑漉)水流(湍揣)急上下翻(腾滕)(震振)耳欲聋犹豫不(决绝)(混浑)身解数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病人()的星光()的波涛()的大水()的婚姻

()的母亲()的泪水()的小船()的夜晚

5.找出下列句中的比喻句,画“∨”。

(1)黄河边涛声隆隆,河水似一条巨龙上下翻腾,气势夺人。

()

(2)熊熊的大火好像要吞噬整座大楼。

()

(3)暗淡的星光下,小船在波涛中起伏,如同风中摇摆的树叶。

()

(4)妈妈的眼睛像夜晚的星星一样明亮。

()

(5)草地上的滴滴露珠,晶莹剔透。

()

6.选词填空。

陆续继续连续

(1)清晨,同学们背着书包()来到学校。

(2)吃过晚饭,爸爸又()工作了。

(3)战斗()打了三天三夜。

镇静沉静安静

(1)上课了,教室里立刻()下来。

(2)夜深了,周围()了下来。

(3)医生()地给病人左胸部手术。

口语交际:

从一棵大树说开去

教学目标

1、简单明了的表达,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语速适中,语气平和。

2、听别人说话时要专注,能抓住要领。

3、有不同的意见敢于反驳,注意以理服人。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大胆说出自己读后的感想。

难点:

学习反驳,能以理服人。

教学准备

收集朱自清的《背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第23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回顾《一棵大树》的主要情节。

2、教师相机导入。

二、畅谈感想

1、选取故事场景谈感受。

(1)从大树的变化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2)从男孩的变化(快乐—太累)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3)提取关键词。

2、联系实际谈感受。

(1)在生活中找一找大树和男孩的原型,并说说理由。

(2)从归纳的两组关键词中选取你认为有关联的一些词,组成中心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认识,并通过畅谈感悟,提高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驳能力,获益不少。

语文活动2

活动目标:

1、能体会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并学会准确运用关联词;通过朗读,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

2、朗读、背诵臧克家的现代诗《少年》,积累语言。

3、通过开展“校园直通车”的调查交流活动,培养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促进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学过程:

第24课时

一、学习“我会说”

1、我能体会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的作用,还能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呢!

2、可以在朗读中体会句子前后部分的意思,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从而发现带点词语的作用。

3、个别学生用关联词造句。

二、学习“我会读”

1、作者朱自清简介

2、理解词语

凝然:

坚定的样子。

遮挽:

拦阻、挽留

伶伶俐俐:

轻盈;轻巧。

3、短文赏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视时间的意识。

4、练习朗读,多种形式读

三、学习“百宝箱”

1.读《少年》这首诗,

2.了解作者

近代杰出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老马》,《有的人》

3、理解诗的内涵

四、学习大舞台。

1、活动要求

选择两三个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询问、谈话的方式了解生活作息及生活学习情况,并作好简单的文字记录。

2、活动指导

(1)、这次活动是调查了解同学的生活作息情况,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问题展开调查,并作好记录。

(2)交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