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492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docx

《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docx

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

 

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

一、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的共同拥有的教育理念、教育信念、行为准则和做事方式。

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二、学校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管理、学校风气(校风、教风、学风)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折射。

学校行为文化主要包括管理文化、教学文化、学习文化和学校传统等方面。

三、学校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

(一)学校管理文化的策划与构建

学校管理文化是指学校在特定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下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

管理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管理理念、领导作风的基本体现。

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应从科学、民主、尊敬、期望四个方面着手。

1.科学

管理是管人与管事的结合。

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定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

管理讲科学就是要讲理性、讲合理,就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地去做适合的事情。

2.民主

管理讲民主就是就是要有人文精神,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做到凡事要讲公平,讲人情味。

民主不仅是一种管理的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民主也就没有和谐。

学校管理讲民主意味着平等、自由、对话、研讨、协商,积极引导的求同存异。

3.尊重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即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要做好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要学会尊重教师、尊重学生。

尊重教师意味着对教师平等相待,意味着对教师的关心、理解与信任。

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差异。

尊重既是师生的基本需要,也是师生的高层次需求。

孟子曾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着人恒敬之”学校管理只有尊重师生,才能赢得师生的支持与信赖,才能使管理工作深入人心。

4.期望

期望就是指学校管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学校的未来建设有所预期和希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们做任何事情总是要有一定的追求,有确定的目标。

学校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为了服务于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服务于明确的工作目标。

期望是激励、期望是追求、期望是管理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行为文化的策划与构建

1.教学行为文化

教学行为:

狭义的教学行为指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

教学行为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有实践性的特征;二是有个人性的特征;三是有情境性的特征;四是有生成性的特征。

但教学行为不等于教师行为,它是个综合体。

广义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

教学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师生通过其教学行为本身以及由教学行为表现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的文化形态。

教学行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是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的,要用文化审视这些行为,并通过师生参与形成与学校办学观念相吻合,富有个性,鲜活的行为文化,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教学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的教学行为文化建设要从对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管理谈起,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对学校来说是个永恒的话题。

一般来说有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两个层面。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的学校以制度管理为主,文化管理为辅,而有的学校则以文化管理人文关怀为主。

以制度管理为主缺乏人文的关怀和精神动力,造成离心离德,出工不出力,长此以往就会使教学质量滑坡。

一个有品位,层次较高的学校都不以制度管人,而是有催人奋进、奋发向上的学校文化,用文化关怀人,成就人,刻画人。

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需要关怀和理解,需要精神层面的激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校文化是教育教学向高层次迈进的助推器。

2.构建教学行为文化的意义

(1)构建教学行为文化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主体是学生和老师,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学校中的师生,是人,这种主体特点决定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通过人来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建设状况,而人最重要最直观的又是其言行,师生的言行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师生文化底蕴的折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了教学行为文化建设就抓住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

(2)构建教学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要形成学校个性显明,底蕴深厚的精神文化,它的形成必须以物质,制度的行为文化为基础。

行为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各个层面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而行为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建设只有有了人的参与,有了师生行为的配合才能给静态的东西赋于深刻的内涵,才能从中不断挖掘出精神文化的因素,师生的行为主要是教育教学行为;制度建设本身更多地是针对人,离开了师生行为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制度只是一纸空文,而师生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取决于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学生的素质修养,没有良好师生素养,就无从形成有效的制度文化,更无从升华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行为文化特别是教学行为文化的建设到位了,就能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升华为学校的精神文化。

3.教学行为文化的构建

(1)重视文化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所学校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离不开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严格实施,也就是说管理离不开制度,但用制度管理不等于文化管理,也形不成行为文化。

文化管理是指通过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让教师生活在一个有规范,更有人文气息,其劳动与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师生都有成功的快乐和愉悦感。

强调以人本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使管理制度被广大教师内化、认同成为自觉行为。

这是仅有制度管理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在这样的环境中教职工才真正是学校的主人,有了主人翁精神。

只有把教学管理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上升到文化的层次去思考,才能构建行为文化,才能达到高境界的管理,光用制度管人永远形不成文化。

(2)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领导层要转变理念,把管理变成服务,把师生真正当成服务的对象,在这点上国学大师季羡林为入学新生看管行李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要摈弃刚性管理手段,以尊重、信任的、理解、宽容、赞赏、激励、参与、沟通、引导、交流、协商、对话、帮助、支持和促进等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手段,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使师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鼓励、感化和帮助,使学校成为让师生兴奋、留恋的地方,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使校园成为教学和师生人文成长的乐园。

(3)建立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二是建立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定正常的法定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三是建立民主协商和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四是召开班主任联席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大会,让各方面充分发表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建议。

通过以上的措施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4)发挥领导班子一班人,特别是校长的理念引领作用,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机制。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一所好学校既要培养名生更要培养名师,学校的管理文化,特别是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教学管理文化对教师劳动的肯定、人格的尊重,造就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使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促使教师自觉地忘我地研究教学,探索教学方法,爱岗敬业,爱生,形成自己的职业理想。

为此,要建立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相统一的教学运行机制,启发教育者的自觉性,从而有利于实施科学管理,有效地促进教师把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信念,形成优良的教风和校风。

主要要做到:

一是丰富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主体化。

在注重学校规范性管理过程中,更注重做到“制度规范,精神激励,情感投入”,三者有机结合,注重对教师生存方式和人生价值的引导,使更多教师找到职业内在的尊严,幸福与价值。

二是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上,体现新课程精神,将师生互动、探究,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

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的教师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三是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着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四是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加强管理者与教师的沟通。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不能只靠简单的行政手段,更不能靠强迫命令的官僚作风,必须用引导的方法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和服务,如宽松的工作时间,人性化的工作安排,谈心活动,一定的物质保证、经济支持等。

(5)用文化的力量去影响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

(1)通过教学行为文化的建设,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为;把一个行为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

进行教学行为文化建设就是要运用文化的力量使学生形成人生的理想,从而产生学习动力,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学者曾把一个人的学习兴趣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知学”——“好学”——“乐学”,也就是说学习兴趣最低级的水平是知道学习,高一级是爱学习,最高阶段是以学习为快乐,醉心于其中。

要达到乐学光靠学习纪律和学习规范,学习目标是达不到的,这就需要行为文化的力量去激励,使努力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使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优良的学业成绩,为他们的成功人生奠基。

(2)培养和造就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

引领教师体验与感悟“教育人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追求并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同伴互助,自主反思的实践者。

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仅有专业潜质是不够的,还必须与精神、道德与教育思想同行,要使教师做

爱生

爱生即热爱学生,爱生是教师最大的师德。

热爱学生,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是教育的桥梁,更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手段。

敬业

敬业即对待事业的一种精神态度。

宋代理学家朱熹“敬业者,专心致志,从事其业也”。

敬业是教师的职业责任,是教师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的充分体现。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敬业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视工作为事业,视事业为生命,做到志存高远,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严谨

严谨即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教师的职业品格。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严谨治学要求教师从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到考试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创新

创新即超越和突破,创新是教师的职业智慧。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的勇气,就会却失了教育的灵气和生命力。

讲创新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学习上不循陈守旧,而致力于求新,追求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做到与时俱进。

(3)完善“学校行为文化——教学行为文化——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评价管理”的行为效应链。

在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中用先进的理念指导领导的行为,用领导的行为改变教师的理念,让老师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教师的行为改变学生的理念,让学生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行为,再根据学生的行为追求新的、更科学的理念以指导领导班子的管理行为,进而推进学校文化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

(三)学校学习文化的策划与构建

1.学校学习行为文化

学校学习文化是指学校在特定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下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共同作用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和遵循并逐步形成的弥散于校园的学习氛围。

2.学校学习行为文化的意义

学校学习文化在学校文化特质中是核心力量。

它是能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折射和写照,又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缩影,它蕴含着无形的学习价值观和有形的学习行为。

4.学校学习行为文化的构建

学习的文化更多的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过程也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专家的关注,如何把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是其构建学校学习文化的的重点,学校学习文化应从勤学、好问、慎思、笃行四个方面着手。

(1)勤学:

学习必须立志发奋,力学不辍。

学习者要积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养成勤学的学习美德,从心理学角度看,勤学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意志力的过程,它要求必须有学习的态度、决心和信心,更要求有恒心,即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地、否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要素,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认识、理解和价值意义的评估,并表示赞成还是反对。

一般来说,态度来之价值,价值是指事物对个体的意义和用途,我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所拥有的价值和对个人的意义。

价值越大,对个人的意义越大,我们的态度就越强烈。

认知成分是构成态度的基石,具有选择性和组织功能。

即为什么学,明确学习的意义是为了完善自身和提升自我。

从情感角度看,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情绪反应。

他常表现为喜爱与厌恶,无畏于惧怕,尊敬与轻蔑,同情与排斥等不同的情感体验。

情感成分是构成态度的动力,一般可分为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态度,它具有调节功能。

从行为的角度看。

学习态度是指主体对于对象采取行动的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做不做”,“怎样做”的指令。

它具有制约行为方向的作用。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智力因素,更能充分发挥智力效应,解决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信心、动机和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经常不断的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的欢乐,感觉和体验到自己当知识的主人的自豪,他就会把这种态度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上,从而形成爱学、好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好问: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会产生各种疑难,有了疑难就应当有问,好问才能释疑解难,会问才能真正掌握,即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并运用恰当的方法有助于学习的进行和深入。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它不单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更应该是当前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今日之学习,探索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对问题进行探索创新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构造实践,提供“我的学习我做主”以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模式;践行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新型式。

这对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调动他们解疑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好问,探索的学习精神有重要作用。

(3)慎思:

即慎重认真、深思熟虑之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习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分析所学才能为其所用。

学习应该是思考、提高心性为目的。

即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获得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谓之学习智慧,学习的智慧在于创造思有所得,思有所新,思有所进的境界。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首先力求学生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以求书中的义理;其次在学习上不要主次不分,要积极探索思考,抓住要点,掌握关键;其三学习中不要心不在焉,粗心大意,要深入思考,反复体会,咀嚼精华。

在学中思、练中思、践中思,思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只有创新求实的思考态度,才会有智慧的动力去获取知识,有所成就。

(4)笃行: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既然学有所得,就是努力实践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知识才能变得丰满而深刻。

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提供学生体验的机会,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实践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成长。

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实践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并把耐心和毅力始终贯穿于脚踏实地的行动中,因为只有用于实践并产生效益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未来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好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为已任,拥有勤学态度是前提,掌握好问方式是手段,养成慎思智慧是保障,践行笃行的做事方式是目标,这是学校学习文化策划和构建的四大支撑点。

(四)学校价值文化的策划与构建

1.学校价值文化

学校价值文化是指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和管理活动的价值标准与原则,是师生工作、生活、学习中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价值导向。

价值文化是经过师生的共同的自觉追求,升华为学校一切思维和行为的起点,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评什么的精神体现,表明学校如何生存、发展的主张。

2.学校价值文化的意义

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成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本;以社会为本,以社会的人才需要为本,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办学方向。

学生,在这里求知砺能全面发展;教师,在这里修身养性成就理想;社会,也将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3.学校价值文化的构建

学校价值文化建设应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社会文明进步服务四个方面着手。

(1)贯彻方针

贯彻方针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其根本问题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贯彻方针必须明确教育事业的服务方向,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必须明确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贯彻方针一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性;二要尊重教育规律,充分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三要提高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四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服务学生

要确立教育是一种服务的观念。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了发展全体学生的一切。

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服务学生。

服务学生,一要体现在关爱学生上,教师要善待、理解、尊重、帮助、激励、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走进学生情感世界。

服务学生,二要体现在教书育人上,促进学生的思维、技能、终身的发展,也就是启迪智慧、认识自己、技能训练、坚持坚守、注重细节、勤奋努力、乐观向上。

服务学生,三要体现在身心健康的发展上,“身”的发展就是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的发展就是心灵的塑造,其关键就是立志,“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雨果语)。

服务学生,要情为学生系、事为学生办、利为学生谋,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性情、潜移品性、培养情操、塑造灵魂、成人成才。

(3)服务教师

服务教师就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就是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专业发展。

人文关怀体现为对人的关注、尊重、理解、重视,注重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

讲人文关怀,就是要维护教师尊严,尊敬教师人格,体现教师价值,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

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专业发展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动机、自我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

讲专业发展就是教师要坚定信念、不断创新、强化责任、学会欣赏、注重调适。

服务教师,就是让教师快乐,一种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

服务教师,就是让教师有师之品味,师之人情味,师之生活味,师之书卷味,师之韵味。

(4)服务社会

教育是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

教育首要的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其次是影响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最深远的是影响文化的发展。

因此,学校教育服务社会就是为社会文明进步服务。

讲服务社会就是关爱生命,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讲爱心、讲尊重、讲美德;讲服务社会就是遵守规则,讲诚信、讲公正、讲法纪;讲服务社会就是敬业爱岗,讲责任、讲奉献、讲服务;讲服务社会就是懂得感恩,讲回报、讲宽容、讲人情;讲服务社会就是自我调适,讲适应、讲舍弃、讲合作。

(五)学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1.学校传统的意义

人是一种社会性存在,其种族的延续与发展都是在群体活动中进行的。

先辈们的各种实践活动总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印迹,并对后人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

有些影响随岁月的流逝而湮灭,而那些被继承流传下来的部分就成了最初的传统。

汉刘熙《释名·释典艺》曰:

“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

”颜师古注“统,继业。

”传统是“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及行为方式等。

”它以文化的形式把先辈们的生存经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遗传下来,使后人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属于传统的东西往往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很强的约束力,甚至发展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习惯。

传统在文化层次中居于核心的位置,往往汇聚了前一个时代的精华或主流价值观。

没有传统就没有文化,就没有发展。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

“民族文化传统是指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

中华民族具有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尚贤尚能、扶危济困、勤俭节约、与人为善、和为贵等优良传统。

传统不仅制约着民族群体对世界的看法态度,价值判断,而且直接影响着民族心理的形成与社会的稳定,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强大的教育影响。

“教育传统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并继承下来的教育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即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体系”。

教育传统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逐步巩固、共同认可、长期坚持的。

良好的教育传统有利于增强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事实上,学校传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形成并继承流传下来的共同认可、共同信守的教育理想、教育观念、教育经验、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教育价值判断等。

优良的学校传统不在办学时间的长短上,而在教育者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对受教育者的深切关爱中。

学校传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良好形式,需要精心发掘,更需要精心呵护。

缺少传统、缺少坚守优秀传统勇气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是缺乏教育引导力的学校。

学校传统既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校训以及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行为习惯等日常生活之中,更体现在学校精神提炼、办学风格的形成和办学特色的创新之中。

熏陶、陶冶是学校育人的主要手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教育者终身不懈的追求。

学校的基本职能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传统的教育力量。

学校行为文化构建的基本策略也体现在对传统因素的挖掘与创新上。

我校建校时间并不长,还不到三十年的历史,但在实践中业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体系和办学优势。

深入挖掘、不断创新、勇于继承这些传统因素,是我校从中等师范教育向职业技术教育转型发展的可靠保证。

学校传统主要表现在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两个方面。

2.学校精神的提炼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精神无异于没有灵魂的躯壳,学校也不例外。

有人认为“学校精神就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心理特征,其核心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是校风。

”也有人认为“学校精神,就是指学校在长期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活动中经过倡导和培植而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具有激励教职员工奋发向上、规范学校行为的群体意识。

它包括学校所具有的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