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285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7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武警某某总队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

武警某某总队后勤部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某某呼和浩特市某某区四纬路

立项审批部门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

批准文号

后营[2010]29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K72房地产业

占地面积(m2)

58500

绿化面积(m2)

20007

总投资

(万元)

22200

其中:

环保投资(万元)

933.8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4.21%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武警某某总队一直使用60年代设计建设的某某军区某团体机关营院l、该营区规划不合理、建筑布局不规范、功能不完善l、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对武警部队执勤、处突、反恐、维稳的要求.机动支队作为全区武警部队唯一的一支机动部队l、担负任务繁重l、训练内容特殊l、所需场地标准高l、但营区周围与自治区党政办公区、居民区、学校和企业相邻l、不便于开展射击、爆破、车辆编队等训练和进行各种军事活动l、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因此l、经武警总部批准l、武警某某总队后勤部拟进行武警某某总队作战指挥中心和机动支队迁址l、新建指挥中心工程项目l、地址位于某某呼和浩特市某某区四纬路(原第三支队营区)l、场区东侧10m为TCL公司l、南侧隔四纬路15m为居民区(目前尚无居民入住)l、西侧3m为硬化路l、北侧2m为硬化路l、35m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后营[2010]29号文件详见附件l、地理位置见附图1l、周围环境状况详见附图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l、2010年05月武警某某总队后勤部正式委托北京嘉和绿洲环保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l、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规模与产品方案

二、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22亿元l、其中自治区人民政府筹措50%l、其余由总队自筹、机关旧址开发收益、武警总部拨款予以补充.本项目环保投资933.8万元l、占总投资的4.21%.

(2)建设期限

项目拟于2010年开始建设l、计划2013年建成l、总工期3年.

(3)建设内容与主要技术指标

本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某某区四纬路原武警第三支队营区l、项目用地面58500m2l、总建筑面积66681.37m2l、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3916.33m2l、绿地率34.20%.

本项目建设四栋大楼l、分别为办公楼、附属综合楼、接待中心与文体中心.办公楼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l、半地下一层为设备间l、地上一层至十七层为办公空间.附属综合楼半地下一层为食堂操作间.第一层为食堂l、二层为档案室、会议室l、三层为会议室.接待中心地下室为设备间l、地上一至三层为餐饮及会议l、四层至十五层为住宿.文体中心l、位于地上l、共2层l、主要作为文化娱乐场所.本建设项目组成与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l、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

表1项目组成表

序号

项目组成

主要建设内容与承担任务

1

主体工程

办公楼

地上1层至17层l、为办公空间l、总建筑面积29664.98m2

附属综合楼

半地下1层为食堂操作间

地上1层为食堂l、2层为档案室和会议室l、3层为会议室l、总建筑面积4500.6m2.

接待中心

地上1层至3层为餐饮及会议室l、地上4层至15层为住宿l、

总建筑面积24251.35m2l、总共有210个房间

文体中心

地上l、共2层l、用作文化活动中心l、总建筑面积4774.8m2.

2

公用工程

地下停车库

办公楼地下1层l、122个停车位l、总建筑面积3427.92m2

人防、设备用房

办公楼半地下1层l、接待中心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0061.72m2.

给水

由呼和浩特某某区公用事业公司供给

排水

设雨、污分流排水系统l、排入市政污水管网l、由呼和浩特某某区公用事业公司接纳处理

供电

由城市电网统一供给l、变电室一座

供热

市政集中供热

3

环保工程

化粪池

容积18m3l、的1座l、94m3l、的1座

隔油池

容积18m3l、1座

绿化

绿化面积20007m2l、绿地率34.2%

表2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总占地面积

m2

58500.00

总建筑面积

m2

66681.37

1

地上总建筑面积

m2

77088

2

地下总建筑面积

m2

22702

各个楼的建筑面积

办公楼建筑面积

m2

33154.62

1

地上总建筑面积

m2

29664.98

2

地下总建筑面积

m2

3489.64

配属楼总建筑面积

m2

4500.6

文体中心总建筑面积

m2

4774.80

接待中心总建筑面积

m2

34251.35

1

地上总建筑面积

m2

24251.35

2

地下总建筑面积

m2

10000.00

建筑密度

15.8

容积率

  -

1.04

绿化率

  %

34.20

机动车车位

  个

472

1

地上机动车车位

  个

350

2

地下机动车车位

  个

122

三、公用、辅助工程

(1)给、排水

本项目用水为办公等常住人员用水、接待中心住宿人员生活用水、流动人员用水、接待中心餐厅和附属综合楼食堂餐饮用水、项目区绿化用水等l、总用水量为175.4m3/d(64021m3/a).其中办公人员、住宿人员和过往人员生活用水89.9m3/d(32813.5m3/a)、食堂及餐厅用水16.5m3/d(6022.5m3/a)l、新鲜水用水量为106.4m3/d(38836m3/a)l、由呼和浩特市某某区公用事业公司供给;项目区绿化、冲洗车辆、道路喷洒用水、冲厕用水等总计69m3/d(25185m3/a)l、由项目区内自建污水站处理后回用水供给l、回用率为64.85%l、能够满足本项目用水需求.

本项目污水为办公人员及流动人员接待中心套房生活污水(主要为工作人员洗手及冲厕污水)、接待中心和附属综合楼食堂餐饮废水等l、主要为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l、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l、共产生废水85.12t/d(31068.8t/a)l、其中生活污水71.92t/d(26250.8t/a)l、餐饮废水13.2t/d(4818t/a).

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99)后排入四纬路市政管网l、由呼和浩特某某区公用事业公

司接纳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l、进入自建污水站(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能够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相应标准要求l、污水回用与绿化和冲洗车辆用水.雨水经项目雨水管网直接外排.

(2)暖通工程

项目不设锅炉房l、冬季采暖为市政集中供热l、由呼和浩特某某区公用事业公司供给l、各房间自行采用分体式空调制冷.

地下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

(3)电气工程

①项目用电由市政供电网供给.

②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l、由临近的城市天然气管网接入l、市政统一供给.

(4)消防

项目消防设计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进行设计l、项目消防给水干管为枝状分布.

四、总图布置

本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意区四纬路原第三支队营区l、场区东侧10m为TCL公司l、南侧隔四纬路15m为居民区(目前尚无居民入住)l、西侧3m为硬化路l、北侧2m为硬化路l、35m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拟建区内共建设四栋大楼l、分别为办公楼、附属综合楼、接待中心与文体中心.

该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合理性分析如下:

1.本项目所在地交通便捷l、环境幽静l、日光充足l、通风良好l、并具有供电、供暖、给排水条件.

2.所设置的停车场位置l、分布在几栋建筑的周围l、且不在敏感方位l、设置合理l、符合规划要求.

从环保角度分析l、项目规划功能布局及总图布局是合理的.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见附图3.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属新建项目l、拟建在原机动支队院内l、拟建地用地性质为合作开发用地.现已拆迁完毕l、为待建空地l、地势基本平整l、地面不存在待拆建筑l、无现存污染源l、环境现状良好.因此不存在原有污染与主要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本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意区四纬路原第三支队营区l、场区东侧10m为TCL公司l、南侧隔四纬路15m为居民区(目前尚无居民入住)l、西侧3m为硬化路l、北侧2m为硬化路l、35m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具体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呼和浩特市位于某某地轴南缘l、鄂尔多斯台坳北端的河套断陷盆地东段l、是中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基底构造呈现阶梯式地堑构造形态l、起伏不平l、第四系厚度一般为500~1000ml、使盆地成为一个东北窄、西南宽的不对称箕形断陷盆地.市区位于大青山前冲积扇裙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上.

呼和浩特市深入内陆l、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l、冷热变化剧烈l、冬寒漫长l、夏热短促l、气候干燥l、降雨量少而集中.年平均气温5.8℃l、最热(七月)月平均气温21.9℃l、极端最高气温37.3℃.最冷(一月)月平均气温-13.1℃l、极端最低气温-32.8℃.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WN)l、次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SSW)l、年平均风速1.8m/hl、年平均沙暴日8.4dl、年平均降水量417.5mml、全年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l、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平均蒸发量1696mml、年平均相对湿度55%l、无霜期130天左右l、冻土期115天左右l、最大冻土深度1.43m.

呼和浩特属新断陷盆地l、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岩类l、这是本区地下水赋存的良好条件l、区内还沉积了较稳定的中更新统(Q2)淤泥层l、为承压水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蓄水条件l、本区位于断陷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l、岩性颗粒较粗l、有利于大气降水和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l、地下水资源较丰富l、多数钻孔单位涌水量在500~1000m3/dl、是该区工农业及城镇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径流方向NE→SWl、在乌素图断裂带的控制下l、断裂以东的浅层水水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大l、水位埋深逐渐变浅l、而断裂西部扇裙变窄l、水量由北向南逐渐减少l、承压水涌水量由边缘向湖心方向逐渐减小.

呼和浩特市区地下水源由大青山区径流补给l、潜水一般埋深在40m以内l、深层承压水埋深在60~125m之间l、市区供水水源补给区200km2l、北部大青山侧向每年补给量0.72×108m3l、总排泄量0.90×108m3l、年超采量达0.18×108m3.

市区地下水源由大青山山区径流补给l、潜水一般埋深在40m以内l、深层承压水埋深在60~125m之间l、近年来由于水量严重超采l、与1959年相比l、自流水界限南移5~7kml、地下水位逐年下降l、下降速度1.74m/al、累计幅度22-25ml、在集中开采区地下水位下降26m.

呼市地区的地表水主要有大、小黑河l、小黑河是大黑河的支流l、大黑河是黄河的支流l、除汛期外l、径流量很小l、两河在市区南侧由东向西流过.城区西部的扎达盖河(西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旱季无天然地表水径流l、为城区西部纳污河道;雨季则是、红山口沟、坝口子沟的泄洪河道.西河水体入小黑河.

呼和浩特地区的土壤类型有灰褐土、黑垆土、草甸土、盐土、栗钙土、栗褐土、沼泽土、风沙土、潮土、新积土十种17个亚类.栗褐土土类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山前冲、洪积扇地带和大黑河冲积平原的东部;

呼和浩特地区处于中温带半干旱—干旱生物气候带l、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大l、造成水热条件不同l、因此植被类型不同.植被总的分布规律特点是从北向南、由东向西l、由森林灌木丛草原植被逐渐向草原、草甸草原植被过渡l、同时受地带性生态环境的影响l、沿途有盐生植被和沼泽植被相间分布.大青山前冲洪积扇为干草原植被l、覆盖度40%~60%;盐生植被分布于南部和西部l、主要在小黑河和桃花两乡.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呼和浩特市是某某自治区首府l、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l、位于某某中南土默特平原上l、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呼和浩特市辖玉泉区、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等9个旗、县、区.全市总面积17146km2l、呼和浩特市土地总面积为1.7×104km2.其中l、市区面积2054km2.总人口258万人l、其中市区人口150万人l、是蒙、汉、回、满、朝鲜、达翰尔、鄂温克等37个民族聚居的地区.

呼和浩特市的工业以纺织、服装、食品、电子、石化、电力、机械、建材为主l、共20多个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伊利、仕奇、炼油厂、化肥厂、卷烟厂、TCL某某电器有限公司、金宇、蒙牛、三联化工等十多家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其中伊利、蒙牛集团已发展成全国乳品行业知名企业.

呼和浩特市是国家科教兴市的试点城市l、现拥有科研机构104个l、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104多人l、占全某某自治区科技人员的30%左右.每千名工人中有工程技术人员117.6名l、全市有普通高校11所l、在校生6.88×104人l、中等专业学校23所l、在校生4.07×104人l、普通中学154所l、在校学生12.98×104人.全市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5家l、推广科技成果48项.

2000年5月14日l、国务院(国函[2000]42号)批准同意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调整后l、玉泉区辖小召、大南街、兴隆巷、长和廊、石羊桥东路5个街道办事处l、以及从原郊区划入的桃花、小黑河2个乡l、西菜园乡的西霞园、巴彦乌素、芦花园、落雁、辛兴5个居委会和范家营、西瓦窑、五里营、南八里庄、西菜园、南茶坊、碱滩、大围困、南营子、西水磨、辛辛板、小黑河、沟子板13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公园西路.

项目建设地点无文物保护遗址.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意区四纬路原第三支队营区l、场区东侧10m为TCL公司l、南侧隔四纬路15m为居民区(目前尚无居民入住)l、西侧3m为硬化路l、北侧2m为硬化路l、35m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1、环境空气

本次评价引用《上海绿地集团呼和浩特置业有限公司中央广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9月编制)中的现状监测数据l、设置两个大气监测点分别位于本项目全年主导风向的侧风向l、基本能反应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具体布点详见附图4.目前项目所在地城市建设状况与2008年同期项目变化不大l、原监测资料基本可以反应现状环境质量情况.

⑴监测时间及频率

2008年6月11日~6月15日l、连续监测5天l、监测频率和时间详见表3.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l、现状监测的监测时间都应该是7天l、该监测数据仅监测了5天l、不符合导则的要求l、但考虑到本项目是房地产项目l、不属于污染性的生产企业l、现状评价的目的也仅是以了解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状况为主l、因此本着厉行节约、不影响对项目的客观评价的原则l、本次评价未重新进行监测l、而是引用了该数据l、是可行的.

表3监测频率和时间一览表

污染物

采样时间

采样频次

开机时间

SO2

18

1

6:

00

1

4

7:

00、10:

00、14:

00、17:

00

NO2

18

1

6:

00

1

4

7:

00、10:

00、14:

00、17:

00

TSP

12

1

8:

00

PM10

12

1

8:

00

⑵监测及分析方法

采样及分析方法严格按照《大气环境监测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技术规范要求执行l、监测分析方法及检出限见表4.

 

表4环境空气监测分析方法及检出限

项目

采样方法

分析方法

方法依据

SO2

溶液吸附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262-94

NO2

溶液吸附

Saltzman法

GB/T15435-1995

TSP

溶液吸附

重量法

GB/T15432-95

PM10

溶液吸附

重量法

GB/T16157-1996

⑶评价方法

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⑷监测统计结果及评价

根据单因子指数l、监测数据统计结果及评价见表5-表8.

表5SO2监测及评价结果表

监测点编号

1小时平均浓度

浓度范围(mf/m3)

单因子指数

超标率(%)

1

0.012-0.086

2

0.010-0.045

监测点编号

日平均浓度

浓度范围(mf/m3)

单因子指数

超标率(%)

1

0.023-0.060

0.15-0.40

0

2

0.015-0.030

0.10-0.20

0

表6NO2监测及评价结果表

监测点编号

1小时平均浓度

浓度范围(mf/m3)

单因子指数

超标率(%)

1

0.006-0.035

2

0.006-0.033

监测点编号

日平均浓度

浓度范围(mf/m3)

单因子指数

超标率(%)

1

0.017-0.023

0.14-0.19

0

2

0.014-0.019

0.12-0.16

0

表7TSP监测及评价结果表

监测点编号

日均值

浓度范围(mf/m3)

单因子指数

超标率(%)

1

0.311-0.439

1.04-1.46

100

2

0.174-0.251

0.58-0.84

0

表8PM10监测及评价结果表

监测点编号

日均值

浓度范围(mf/m3)

单因子指数

超标率(%)

1

0.102-0.216

0.68-1.44

80

2

0.117-0.206

0.78-1.37

60

由表5-表8可知:

①SO2:

监测期间l、SO2的小时浓度值在0.010-0.086mg/m3之间l、日均浓度值范围在0.015-0.060mg/m3之间l、各监测点监测值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②NO2:

监测期间l、NO2的小时浓度值在0.006-0.035mg/m3之间l、日均浓度值范围在0.014-0.023mg/m3之间l、各监测点检测值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③TSP:

监测期间l、TSP日均浓度值范围在0.174-0.439mg/m3之间l、最大为0.439mg/m3l、1#测点值检测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l、超标率为100%.2#测点值未超标.

④PM10:

监测期间l、PM10日均浓度值范围在0.102-0.216mg/m3之间l、最大为0.216mg/m3l、1#、2#测点值检测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超标率分别为80%、60%.

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评价结果表明l、评价区内TSP、PM10、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l、这是由于该地区地面扬尘较大造成的.SO2和NO2的单项污染指数均未出现超标现象l、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l、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2、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不属于污染类项目l、同时项目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四纬路市政管道l、由呼和浩特某某区公用事业公司接纳处理l、因此本项目本身不会对当地水体产生直接影响;对于接收本项目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对当地水体的环境影响l、已由其环评作出预测分析l、而本项目的废水排放量包含在该污水处理厂的可接收范围内l、因此本评价仅需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生活污水拟通过化粪池处理后l、排入污水系统处理设施对其进行处理l、处理后废水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城市绿化和车辆冲洗等水质标准l、污水作为建设区域内绿化及洗车用水l、不外排进入地表水体l、对地表水影响甚微l、所以本项目不对水体进行环境现状监测.

3、环境噪声

建址地东侧10m为TCL公司l、南临四纬路l、隔路15m为居民区(目前尚无居民入

住)l、西侧3m为硬化路l、北侧2m为硬化路l、35m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l、因此本项目声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南侧四纬路、西侧和北侧硬化路交通噪声影响l、其中又以四纬路对本项目的影响为主要影响.

2010年5月27日监测人员于昼、夜间两个时段对项目建址环境噪声现状进行监测.监测布点如图1.监测结果见表9.

图1环境噪声监测布点示意图

表9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监测点序 号

监测点

位 置

等效声级LAeq

评价标准

昼 间

夜 间

昼间

夜间

5月27日

5月27日

1#

建址地东

50.1

40.3

60

50

2#

建址地南

64.5

51.2

60

50

3#

建址地西

52.5

45.2

60

50

4#

建址地北

50.4

42.1

60

50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l、评价区除了南侧超标外l、其余所有监测点声环境质量良好l、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为南侧四纬路对周围声环境产生影响导致.

4、生态环境状况

项目规划用地性质为合作开发用地l、项目占地及周围为已建居民区(目前尚无居民入住)l、以及待开发的代征土地l、地带性植被已无法看到l、人工植被为城市绿化植物.

该区域已呈现城市特征的生态环境l、主要植被为城市绿化及美化所栽种的乔木、草皮、花卉等.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项目评价区域内无濒危动植物、水源地、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温泉、疗养地等国家明令规定的保护对象l、主要保护目标为:

①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②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l、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0:

表10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方位

距离

人数

环境保护目标要求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北侧

35m

教师学生共500人

①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②环境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