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810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教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

  

(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备受我国各级政府以及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

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了不懈努力,而且国家党政领导多次论述。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制定促进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的政策,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保障,要求高校要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创造必要条件。

  2005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高校政治辅导员面临严峻的工作形势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捉襟见肘。

辅导员战斗力减弱,工作压力大,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必要的职业观念和敬业精神,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淡薄。

一些辅导员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同开始动摇,甚至一些辅导员受物质利益的驱动,价值取向扭曲,不安心工作。

严重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实效的增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想问题,在生活中也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往往是他们思想问题的根源。

因此,他们遇到的一些具体思想问题既需要通过提高认识来解决,也需要通过解决他们所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来解决。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多为大学生做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境界。

  

  要进一步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目前,高校有一定数量的贫困家庭学生急需帮助。

做好这项工作,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体现了社会公正、教育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相关政策和各项措施,政府、高校要为贫困家庭学生勤工助学创造条件。

要在全体学生中加强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勤俭节约教育,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体现人文关怀。

 

  要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成才立业。

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广大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要坚持“面向市场,双向选择,完善服务,加强指导”的就业方针。

高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积极为大学生落实就业岗位创造条件。

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特别要激励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要进一步做好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创造必要条件。

管理和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

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大学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了解大学生的愿望要求,关心大学生的冷暖疾苦,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要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学生反映的一个一个问题抓起,切实加强大学生宿舍、食堂、澡堂和活动中心的管理,不断满足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在科学严格的管理和细致入微的服务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要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

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的重要因素,须高度重视。

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思考和新要求,也为高校进一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1.坚持三个结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使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相互促进。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问题,而且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关注因思想问题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且要努力解决思想问题,要通过给大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努力在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要通过对大学生提供思想和行为的目标价值和规范,使大学生产生自我价值感和悦纳自己的情感体验,在积极进取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以及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形成健全人格相结合

在进行思想政治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身心和谐的健全人格。

高校是人类文化的沉积汇聚之地,经过历史的积淀、扬弃、凝聚,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并透射出其独特的感染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召唤广大学生,由此也成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巨大的作用。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相结合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它应体现民主平等与尊师重教。

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爱戴和信赖。

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去教育和影响学生,用优化的情感和健康的心态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优化教育效果。

同样,学生也要珍惜和尊重老师的劳动,形成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

②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之间应形成一种相互合作的同志加朋友关系。

建立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能促进教师完善人格,还能使其在学生面前率先垂范。

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需要教师之间在教育背景、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性竞争,倡导“树善良之心,成善良之事,做善良之人”的风气,努力建造团结协作、文明祥和的同事关系。

③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进行交往的愿望和归宿感。

应倡导学生之间要彼此关心,友好相处,用年轻真诚的心架起同学之间友谊的桥梁,共同感受校园的和谐与温馨。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良好的个性品质做支撑,需要健康的心理去保障。

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完善自我做起,增强人际吸引力、学会珍视别人,学会知恩图报,学会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健康的交往思想,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真挚与诚信,学会宽容与共处,学会辨别与鉴赏。

④建立学校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以人为本”是高校和谐校园的核心体现,它要让每个人得到尊重,使每个人得到发展,逐步形成适合教师发展和服务学生成才的工作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都应为此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做到三个延伸,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工作方式的创新。

(1)把思想政治工作向网络延伸。

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逐步成熟的阶段,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但由于缺乏经验与知识,容易良莠不分。

面对开放性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多元的网络文化,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的冲击,思想也容易受网络误导。

网络空间如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或死角,这是极为危险的。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将工作的范围拓展到网上,加强疏导和指导。

重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提升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利用网络创造的机遇和提供的条件,主动走进网络及其使用者的世界,积极开发信息资源。

一方面,通过网络,了解、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服务学生提供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便捷、互动的优势,积极加强网上疏导,通过建立网站,进行网上心理咨询,开展网上时政讲座、网络文化节等活动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想法,养成正确的想问题、看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5]

(2)把思想政治工作向校外延伸。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外活动更加频繁,接触校外人员更加复杂,在人格树立、志趣培养、政治取向、好恶选择等方面,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甚至左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敢于向校外延伸,善于与校外融合,可以通过与周边单位联谊、与社区共建、与学生家长联络、聘请校外辅导员、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讲座等方式,关注大学生在校外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行为倾向,帮助他们解决在校外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困惑,更好地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体关怀精神和心理疏导效果。

(3)把思想政治工作向专业化延伸。

建立长效的人文关怀体制和心理疏导机制,是提升大学思想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起规范的专业机构,培养优秀的专兼职人才。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心理救助工作,专门调解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和个体意愿的冲突。

我国近年来对国民特别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关注,但是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放到一个应有的位置上加以重视,不仅教育体系中涉及心理健康的内容还不充足,社会更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调适机制。

因此,大学有必要率先建立起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

目前从事心理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是精神病专科的医务工作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与辅导员。

这些人员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他们各自隶属于不同的部门,需要通过协调整合,将这些专业人才从象牙塔、办公室中解放出来,组合成专家或志愿者队伍,按学生所求,尽职责所能,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应有的人文关怀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达到资源共享,事半功倍。

(三)教育体制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转化过程中,内在各要素趋向教育目标的有效性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要机制是:

1.激励机制

激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是指教育者遵循受教育者思想、行为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和组织要求,通过利益、情感和成长发展的满足去鼓励受教育者形成良好思想行为,在学习、工作和劳动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激励的主要机理是用社会要求,组织目标去鼓励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并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作为对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奖惩的依据,通过奖惩使社会和组织目标要求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发扬,防止离散涣散干扰团体共进。

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诸如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管理激励、行为激励、榜样激励、竞赛激励、强化激励、关怀激励等。

奖励是激励中最普遍的做法。

奖励是对人们良好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也是巩固和进一步激发积极性的手段,具有很大的牵动效应。

实施奖励要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要保证实施过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并不断更新奖励方式

2.沟通机制

沟通机制通常是指人与人传达思想、观念或交换情况、信息,使双方能通连的过程。

沟通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信息和情感互动,双向交流的实践活动。

双方通过思想、政治、品德、心理的信息沟通,形成共同感受和理解,融恰感情,避免和消除认知和情感上的障碍,增进团结,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应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即在传递信息内容和沟通的方式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党性,又要根据不同对象实际,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使交流主体携带的信息能顺利地被交流客体所理解和接受。

坚持平等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即要求交流主体要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还要引导、激发交流客体的积极性,使之主动配合。

坚持及时性与经常性相结合,即要求交流主体抓住需要沟通的思想信息,因势利导,及时与交流客体沟通,努力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和信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沟通保持经常性。

坚持坦诚与保密相结合。

坦诚是沟通的基础。

沟通作为双方心灵的沟通,离开了坦诚,交流也难以继续。

保密是坦诚的要求。

人总有一些不愿意让人知道的隐私,保护隐私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是尊重、理解、关心、爱护他人的表现,也是实现沟通的保证。

沟通的方法各式各样,常用的有:

谈心沟通法、讨论沟通法、演讲沟通法、家访沟通法、鉴别沟通法、调查沟通法、感染沟通法等。

3.保障机制

保障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保证活动正常进行的体制、制度、人力、物力方面投入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客体都是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教育主体同样需要获得能够从事教育活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需要对过程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保障机制涉及的是主体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成长发展机会,领导管理体制和工作制度、规范等。

4.说服机制

说服就是个人或群体运用理由充分的道理、话语,通过信息符号的传递去影响他人或群体,使之心服的教育实践过程。

说服要以尊重对方为原则。

说服不是压服,压服是指信息接受者感到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按照信息的要求去做。

压服的结果取得的是表面的不稳固的效果。

而说服本身含有感化的意味,使对方心悦诚服。

坚持说服,首先,应正确分析受教育者的心理。

一旦掌握了说服对象的心理,便可以采用相应的说服策略,向对方展开心理攻势,让其接受教育者希望接受的观点、道理。

其次,应正确把握说服的时机。

说服者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说话时机,在恰当的时候发言,善于把握最佳点。

再次,应正确选择实施说服的方法。

常用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有:

说理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批评教育法、自我教育法、个别教育法等。

5.调节机制

调节即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气氛从数量或程度上进行调节、协调,使之适合要求,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关系的实践活动。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的情绪、性格并不一定适合、甚至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而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和失败,有时还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这些都需要通过调节予以解决。

人生活在社会中,相互之间不可避免要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因而在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必然会产生出各种分歧和矛盾,这自然离不开运用民主的、说服的、协商的方法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加以解决的协调工作。

调节的方法很多,如心理调试法、挫折调试法、冲突缓解法等。

6.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寓教育于管理中,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运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协调、监督等措施,约束人们的行为,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属性;同时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管理,又具有管理的特殊属性。

它是以培养人的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类特殊管理方法的系统理论。

管理机制,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肃纪律实现的。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有很强的程序性,从管理的起始到结束,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

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总结评估,信息反馈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也具有鲜明的原则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管理教育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则和坚持标准。

只有严格管理,才能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教师师德问题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也是体现文明校风,建树良好社会声誉的重要精神力量。

师德修养不但要同教师自身素质联系起来,还要同整个学校教书育人工作联系起来,同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

教育系统正在进行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抓好教室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贯穿思想性

       思想性是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两个方面,它贯穿着教师工作的各个时期和各个方面。

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进行政治学习,特别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培养人才的方向。

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路人,在学生的一生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东西都会给学生以较长时间的作用,甚至是一生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在自己胸中有一盏明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爱社会主义、爱生活之情,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青少年儿童天真、单纯、模仿性强,可塑性也强,我们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文明自己的言谈举止,培养自己对工作的衷心和热心,把“言教”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坚韧不拔的意志等等去影响学生,塑造新人。

教师尤其要讲奉献精神,教育工作是无止境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的价值无法用具体的器械来度量,也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获,因而不能换回等价的报偿。

这样,教师用以调控自己工作的职业道德必然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

2.注重情感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

”爱的力量会使贫瘠的土地长出参天大树,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

反过来,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各种道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及至“乐其道”。

同时,教师的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抱定为祖国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更能体现出一种正义与正气,更能体现出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师的情感的基本要求。

稳定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情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一个目标。

3.具备示范性

       教师教育学生,要通过言教,这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对教育者的行为要求很高,这种要求得到了满足,就能增强教师的教育威望,形成教师教育学生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从知识层面上看,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外,教师还应通晓教育基本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及有关学科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掌握教学规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从能力层面上看,教师的基本能力包括设计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从心理品质层面上看,教师优雅庄重的外在形象,与其内在的知识修养、心理品质密切相关。

教师如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面貌,在政治态度、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就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

4. 体现整体性

 常言说得好:

“独木不成林,万紫千红才是春”。

一个教师的师德修养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身为学校的主人,尽到主人之责,对待领导要实事求是,积极配合工作;对待同事要以诚相待,团结共进;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言行有度。

教师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就会自觉地提高认识,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增强这方面的修养,形成人人从大局出发,团结互助,和谐上进的好局面,个体的师德修养聚合在一起形成风气,风气又带动和强化个体修养的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会大大增强我们的德育效益。

5.把握时代性

  教师是人类的传播者,他必须时刻站在时代的前列,才能够嗅到时代的气息,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以全新的风貌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才能够带领和指导学生朝着时代潮流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反之,不思进取,固守老本,就会落后与时代,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失去了教师那原有的“五彩的光环”。

 教师的这种思想与观念是教师崭新精神风貌的内部支撑力量,是对学生产生感召力的源泉,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着的师德。

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精神境界的、符合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的人民教师,肩负起培育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