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613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docx

《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docx

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原因教材

题目:

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失败的原因探析

姓名:

李艳龙

学号:

200902020025

系别:

政法系

专业:

历史学

年级班级:

09历史本科

指导教师:

苗杨

 

2013年5月10日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

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失败的原因探析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

作者签名:

2013年5月10日

 

 

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失败的原因探析

摘要:

埃赫纳吞改革作为古埃及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次改革活动,从本质上来看,是以宗教改革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斗争。

宗教改革的最终结果归于失败。

然而,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宏观角度去分析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改革最终归于失败的命运似乎是必然的。

在改革反对派力量的强大、改革派内部的分裂、传统宗教信仰的稳定性与命令式改革的强制性、埃赫纳吞个人因素以及动荡的近东国际形势等内外因素中,国内的因素即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国际关系的动荡即外因对改革走向失败起着催化作用。

关键词:

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失败原因

AnalysisoftheReasonsforTheFailureofAkhenaten'sReligiousReform

Abstract:

Akhenaten'sReligiousReformasareformmovementinthehistoryofancientEgypthassignificantinfluence,inessence,thisreformisbasedonreligiousreformmanifestedintheformofpoliticalstruggle.ThefinalresultoftheReformationfailed.However,fromtheinternalandexternaltwomacropointofviewtoanalyzethecauseofthefailureofreform,reformfinallyinevitablyfailintheendfateseemstobeinevitable.Strongsupportagainsttheforcesofreform,reformersinternaldivision,thetraditionalreligiousstabilityandtheradicalreformway,Akhenaten'spersonalfactors,andturbulenceintheneareastinternationalsituationandotherinternalandexternalfactors,suchinternaldomesticfactorsplayedadecisiverole,andinstabilityininternationalrelationsthatisexternaltothereformtofailtoplayacatalyticrole.

Keywords:

Akhenaten;religiousreform;Causesoffailure

前言

埃赫那吞宗教改革发生于古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时期,第十八王朝前几代法老统治时期是帝国对外扩张和确立的重要阶段,到阿蒙霍特普四世(即埃赫纳吞,约公元前1379—1362年在位)时期,古埃及对外征服战争基本停止了,转而将统治重心转移到国内方面。

在国内政治领域,帝国建立过程中力量逐渐壮大起来的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对法老的统治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了打击阿蒙神庙祭司集团,阿蒙霍特普四世实行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

埃赫那吞宗教改革借宗教替立之名,行权力争夺之实,由于国内外诸多方面的因素,改革最终归于失败。

本文拟从内外两个层面去探讨导致宗教改革失败的几个因素,以期对该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有所裨益,也有助于加强我们对古埃及宗教文化的进一步认识。

一、改革反对派力量的强大

纵观古埃及文明,古代埃及君主专制统治的显著特点是“王权与神权的互动”,两者共同支配着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具体体现在“法老往往利用祭司神权阶层来维护、神化王权;祭司神权阶层也利用王权来为自身谋取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

”[1]古埃及步入新王国时期后,历经第十八王朝前几代国王的开疆扩土,至阿蒙霍特普四世(即埃赫纳吞)统治时期,古代埃及已建立起了地跨西亚、北非两大地区的地区性帝国。

对外战争对王权与神权之间的关系变化起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驱逐喜克索斯人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和继之对外一系列征服战争成果的扩大,加上南方底比斯作为首都地位的加强,底比斯地方神阿蒙神的崇拜也随之发展起来,阿蒙神作为王家的保护神,在不断的征服过程中而逐渐成为国家众神中的最高神。

自然而然,征服战争的胜利既有助于加强以法老为核心的王权的强有力统治,也有助于壮大以阿蒙神为主导的神庙祭司集团的力量。

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法老将之归功于阿蒙神的庇护,不仅大量修建阿蒙神庙,而且把掠夺来的大量的战利品、土地、奴隶(战争俘虏)、牲畜被捐给神庙,甚至以阿蒙神的“儿子”自居。

如图特摩斯三世修建卡纳克神庙,以及在其统治的第23年把远征的胜利品“捐赠给每一位神”特别是阿蒙神:

“亚细亚人,男性和女性,尼格罗男人和女人的报表,那些人是陛下我给予我父亲阿蒙的,从第23年直至在这个圣堂上的这个表报的记录为止;1578名叙利亚人······。

”另据《加冕礼铭文》记载,他在举行加冕典礼时,赠给阿蒙神庙2800斯塔特土地。

[2]阿蒙神庙在全国得到大量的土地赏赐,以致神庙土地与王室土地共同奠定了埃及新王国时期奴隶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基础。

神庙祭司集团在经济势力上的增长,必然导致出现插手政治的现象。

如布雷斯特所说:

“在帝国统治下,庙宇拥有大量财富的一个必然结果便是,祭司成了专职的不再像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那样是由普通人担任的小职位。

由于祭司人数增加,他们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政治权利。

他们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拥有财富和权力的庞大祭司组织,因而,日益威胁着法老的最高地位。

”[3]一些高级祭司掌握了国家官僚机构的行政大权,一些神庙的最高祭司甚至取得了维西尔(宰相)的职位,如阿蒙最高书吏、南北祭司长哈伯普赛尼布曾是图特摩斯二世和哈特舍普苏特时代的维西尔;阿蒙第一管家——塞尼穆特是是女王哈特舍普苏特的维西尔。

这样在第18王朝前期的对外征服过程中,阿蒙僧侣集团不仅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逐渐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成为与专制王权相抗衡的强大政治势力,换言之,即严重威胁着法老君主专制统治,这势必会造成法老王权与祭祀神权集团之间的关系紧张,这种潜在的、逐渐升级的矛盾冲突在埃赫纳吞统治时期达到了顶点。

埃赫纳吞的宗教改革使阿蒙祭司神权集团得到了削弱,失去了先前掌握的大量土地等地产,但他们经历了第十八王朝前几代法老统治时期长时间的稳固积累和沉淀,其根基依旧稳固,这些都为其日后进行反改革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由于改革中法老重用新兴的中小奴隶主阶层——涅木虎,将重要的官职均交予这一阶层,使旧有的国家官吏失去了他们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影响,这就必不可免的触动了底比斯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这就促使他们亦站到了改革的对立面,阿蒙祭司集团和旧贵族在某种程度上的联合,组成了强大的反改革联盟。

其中最著名的反改革事件应是这一联盟组织的对法老的未遂暗杀事件。

A·费克里说“埃赫纳吞在阿马尔那的生活是不平静的。

他的生命曾受到威胁,这是我们在阿马尔那的警察总监的墓上看到的。

甚至发生了一次谋害,但凶手在行凶之前就被抓获了。

”[4]阿甫基耶夫也指出:

“埃赫纳吞反对底比斯高级祭司的斗争引起了国内支持底比斯高级祭司和州长的等一部分居民方面的暗中的但是有时是积极的反抗,各州的奴隶主显贵不满于政府政策的新方针,他们企图谋杀这位进行宗教改革大胆的国王。

保存在首都警察长玛浒的墓壁上的一个画像便指出了这一点。

我们在这里看到,玛浒怎样把一些重要的国事犯(即政治犯)——一个埃及人和两个外国人——押解到宰相和其他高级官吏那里去。

宰相因阴谋被揭发和主要教唆者被捕而感到欢喜。

他就赞颂阿吞神和国王。

玛浒以发觉了这次阴谋而自豪,所以他把这幕景象画在了自己的墓壁上。

”[5]这次暗杀法老事件既显示出了斗争的激烈性,也从侧面反映了改革阻力之大。

正是由于底比斯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和地方旧贵族势力的根深蒂固,给宗教改革的前进进程增添了极大的阻力,致使改革最终走向失败。

二、改革派内部的分裂

宗教改革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势力进行争权夺利的一场斗争。

为了削弱和打击阿蒙僧侣集团和世袭旧贵族,法老主要依靠在新王国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军事行政贵族和中小奴隶主阶层。

这些新兴军事行政贵族常常被称为“新人”。

他们基本上出身于“涅木虎”这一阶层。

涅木虎就其出身而言是“贫穷的、卑贱的、低下的自由人,原是平民阶层的代表。

从新王国时代伊始,法老不断地开展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他们多借助于对外战争对法老尽忠效力,而得到法老的奖赏,以致不断地晋升,担任了行政、经济范围内以及军队中的重要职务。

”[10]新兴的军事行政贵族在政治经济地位的上升,使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不可避免:

世俗奴隶主(即新兴的军事行政贵族阶层以及中小奴隶主阶层)为提高自身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地位的强烈需求,同上文所述的阿蒙神神庙祭司集团在经济、政治方面所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现实状况,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是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矛盾”。

他们的矛盾争斗也为埃赫纳吞进行宗教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至埃赫纳吞时期,“新人”阶层依靠法老的支持,使自身政治经济实力获得大增;同样的,法老培植这一重要力量,也是希望借助于他们的支持来坚决地同阿蒙僧侣集团和旧贵族作斗争,从而达到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一根本目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这场改革是一种“联合体制”的对立,法老与新兴贵族的联合是改革力量的基石,基石的牢固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这座大厦的是否倒塌。

然而,在改革期间,埃赫纳吞实行的对外“和平外交”政策导致了国际威信下降。

对外征服战争停止了,军队得不到以往丰厚的战利品——新的土地、奴隶及财富,而且在改革期间埃赫纳吞对属地的不闻不问,使许多属地丧失,因此逐渐丧失了对改革的热情,进而在对改革的态度上发生了动摇。

这从根本上归因于改革并没有达到军事奴隶主的目的抑或满足其利益,改革派内部发生分裂是必然的结果。

为数不多的军事贵族的动摇态度,其中,军队总司令霍连姆赫布借口军务繁忙一直未到新都埃赫塔吞去,并最后成为埋葬改革的人,直至其继承法老王位后,将埃赫纳吞从王位世袭表中排除出去,彻底清除改革的成果。

分裂不仅体现在法老同军事贵族阶层之间,也一定程度地表现在了王室内部支持改革的势力之中。

王后涅菲尔提提在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埃赫纳吞最宠爱的妻子,她是米坦尼王国的一位公主,按照埃及的传统,王后应该是埃及人。

这位外国公主被选为王后,遭到了国内旧贵族的反对,尤其是来自阿蒙集团的反对,这使涅菲尔提提在宫中的处境十分艰难。

为确立自己在宫中的地位,王后积极的站在了埃赫纳吞的一边,并全力支持他的改革。

“埃赫纳吞改革提倡信仰阿吞神,在《太阳王后涅菲尔提提》一书中提到涅菲尔提提在这个新的宗教信仰中充当的角色,书中写到:

阿吞、拉的儿子埃赫纳吞和埃赫纳吞的妻子涅菲尔提提组成了一个半神性的三联神组合以对应由创造神、创造神的儿子舒、舒的妻子泰福努特组成的联合体。

创造之神指的是阿图姆,是赫里奥坡里斯宇宙创世神学的最高神。

他生出大气之神舒和湿气之神泰福努特,这两个神又组成夫妻,与阿图姆一起构成了三联神。

在这里涅菲尔提提充当了阿吞教派中的女性角色,成为三联神之一,被赋予一定的神性。

”[6]在埃赫纳吞在位的第四年,国王在王后(涅菲尔提提)及其随从的陪同下视察并选定了现今成为阿马尔那的地方为首都。

新都的建立作为改革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王后涅菲尔提提陪同丈夫前去阿马尔那说明了涅菲尔提提不仅顺从埃赫纳吞,还积极主动地帮助他进行改革。

然而王后的出身,加上在婚后生育了六个女儿,后遭到失宠,再后来从王宫中搬出,迁到城北的另一个王宫中去住,显然是与埃赫纳吞发生了不和。

改革派或者支持改革的力量的内部分裂,必然削弱了改革的阶级基础,成为改革的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内部的分裂对埃赫纳吞个人态度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埃赫纳吞的个人因素

被后世冠称“叛逆者”的埃赫纳吞,作为这场伟大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人,对本场改革活动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改革整个进程中,埃赫纳吞对待改革的态度有了一个转变----前期的坚定到后期的妥协。

我们可以从其实行改革的背景和措施中看出埃赫纳吞实行改革的坚定信心。

以法老为核心的世俗贵族与阿蒙神权集团的矛盾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埃赫纳吞统治时期这一矛盾激化,宗教改革运动就是其矛盾激化的结果。

虽然埃赫纳吞在这场矛盾中更凸显出他本人作为支持改革集团“代言人”这一角色,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急先锋”的作用。

再观其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可以用“除旧建新”四字作为其总纲,“除旧”主要体现在对待阿蒙神的做法,如废除对阿蒙神的信仰,抹掉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样,没收阿蒙祭司集团的大量地产等;“建新”则主要体现在对待阿吞神的做法,如在全国推行太阳圆盘神阿吞神的一神教信仰,为阿吞神建立大量的神庙,以及更名为“埃赫纳吞”(阿吞神的仆人)、建立新都“埃赫塔吞”(阿吞的视线)等措施,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出他本人在初期对改革的坚定信心。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不仅遭遇了阿蒙祭司集团和旧贵族等反对派的强大阻力,而且在改革派内部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这就使埃赫纳吞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

在改革后期,埃赫纳吞“将自己的大女儿嫁于斯门卡拉(埃赫纳吞的弟弟,第十八王朝继埃赫纳吞之后的一位法老,公元前1363~前1361年短暂在位,对宗教改革持支持态度),并任命斯门卡拉为共同摄政王,并派他们夫妇一同去底比斯去和阿蒙僧侣们和解,他们在那里住了三年,但还是失败了。

”[7]这有可能是为了缓和王室和阿蒙僧侣集团之间的矛盾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再加上前文所述的,涅菲尔提提王后在改革过程中对改革的态度转变,这对埃赫纳吞个人态度的转变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使其逐渐走向妥协,从而也就影响了改革的进行。

四、传统宗教信仰的稳定性与命令式改革的强制性

宗教在古代世界的意识形态的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古代埃及则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识最强烈、最浓厚的文明国家。

宗教不仅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而且影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

“古埃及的神灵,众而广之,是古埃及人强烈的宗教意识的一种表现。

古埃及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

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是非常流行的(如对狮子,鹰,鳄鱼,蛇,公牛,太阳和尼罗河的崇拜)。

这些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而在进入阶级社会,形成国家后,它们又成为各个小国(诺姆)的崇拜对象。

后来,整个埃及走向统一,君主专制也形成了,于是,在仍保留各诺姆神崇拜的同时,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统一崇拜的主神或国神。

例如,古王国时期的太阳神---拉神成了全国的主神;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底比斯的阿蒙神成了全国的主神,国王自称为‘阿蒙之子’,以神化自己。

”[8]

埃及宗教的多神崇拜始终贯穿在古埃及历史进程中,多神崇拜的世界观在大众人民中影响深远。

例如古埃及文明作为古代大河流域农业文明的代表之一,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限制,土地的丰收与歉收,人们往往将之寄托于神的庇护,因此作为农业神的奥里西斯与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对奥里西斯的信仰必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埃赫纳吞改革实行的具有一神教性质的改革,试图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行对太阳圆盘阿吞神的崇拜,这不仅是对新王国时期国家主神阿蒙神的颠覆,亦是对其他神信仰的一种埋葬行动,这必然不会在广大人民心中引起支持改革的共鸣。

因此改革缺乏广大的社会基础,这是导致改革走向失败的一大因素。

埃赫纳吞改革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的强制性,这与改革最终走向失败是密切相关的。

“他的所作所为看起来似乎与时代极不协调,难以确定他的那些“天才”的想法和政策是如何产生的。

”[9]对旧的信仰的行政命令式的废除,对新都阿马尔那和阿吞神庙的修建而导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场改革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福利,反而增加了人民的诸多负担。

站在人民大众的角度去探析改革的失败原因而得出结论:

“改革是对旧制度、旧事物的改变,是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出的局部性或者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它必定是触动某一阶层的利益以达到其目的的一种渐进性的调整和改良。

”其改革忽视了宗教信仰的坚固性和延续性,采用行政命令强制的这种激进的方式去树立一面旗帜。

这种做法既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宗教情感,也在根本上忽视了其利益从而导致得不到最强有力的支持。

五、动荡的近东国际局势

新王国前期的对外征服战争确立了埃及帝国的在北非和西亚部分地区的霸权统治。

至埃赫纳吞统治时期,古埃及帝国已基本上停止了对外战争,对外政策主要侧重于维持和巩固自身在这些地区的霸权。

从阿马尔那文书——在新都阿马尔那考古发现的大量西亚国家(如巴比伦、米坦尼、亚述等)的国王同埃及法老之间的书信——中可见,埃赫纳吞致力于国内的改革,而无力于争霸西亚的国际事务,甚至连维持埃及在西亚的霸权也无能为力。

在埃赫纳吞在位时,小亚地区的赫梯王国兴起并逐渐壮大,进而则迸发出了它的对外扩张性。

由于米坦尼王国在地理位置上临近赫梯王国,处在首当其冲的位置,而且在作为其同盟国的埃及无力关注的情况下,出现了赫梯国王插手米坦尼国家内政的现象。

米坦尼国王图什拉塔“被他的一个王子谋杀,从而引起内乱,这为赫梯的插手提供了契机,赫梯国王硬是把自己的女儿嫁于图什拉塔的儿子,并立其为米坦尼的新国王,而赫梯王则以岳父的身份控制米坦尼朝政”。

[10]

这个时期米坦尼王国已经处于赫梯的控制之下,标志着它作为埃及在西亚地区的附属国与赫梯王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已经消失,埃及与赫梯则在叙利亚地区开始进行霸权的争夺,“叙利亚地区小国林立,势力十分弱小,只能在大国的的树荫下生存,因此这些小国需要埃及这样的大国保护,同时小国之间又存在相互的战争以扩大自己的领土。

”叙利亚地区的小国往往通过书信向埃及寻求保护,比如毕不罗斯国王写给埃及的信件中提出:

“我国的孩子们死去了,房屋中的家具被抢走,我的土地上‘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了’,我已经再三表明我所遭受的痛苦,但没有一个人关心我的情况,希望国王留意你仆人的话。

”[11]同时这封信还提到米坦尼被赫梯占领后,毕不罗斯所面临的赫梯的威胁。

然而埃及没有给予这些小国应有的重视,对他们的请求置之不理,这就使得这些小国不得不寻求新的保护伞,而赫梯及时充当了这一保护伞的角色。

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各个小国面临的局势同叙利亚地区的国家类似,小国纷纷投入赫梯的保护伞下,埃及在这些地区的控制权被大大的削弱。

西亚动荡的局势和对属国求援的无动于衷,最终使得古埃及的国际威望一落千丈。

埃赫纳吞改革是一场激烈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在埃及国内矛盾重重,斗争尖锐的形势下,埃赫纳吞自然无力争取和维护其在西亚的霸权,此时期埃及也无暇同处于上升趋势的赫梯王国进行军事上的抗衡,埃及与赫梯在叙利亚地区的为争夺霸权的直接交锋主要发生于第十九王朝时期。

这就导致了西亚的埃及附庸国乘机摆脱了埃赫纳吞的控制,近东的动乱局势加上埃及国内的不稳定,这使改革的前途蒙上一层阴影,改革不仅需要国内安定的环境,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而恰恰相反的是,国外动荡的局势为改革最终走向失败加重了砝码。

结语

埃赫纳吞改革作为古埃及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改革,从表面上看,它是一次宗教改革---试图建立阿吞神以取代阿蒙神作为国家神的主导地位,虽然随着改革走向失败而试图建立“一神教”信仰努力的破产,但它在宗教史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是对埃及人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大的强制性手术,起到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从本质上讲,它是新王国时期不同阶级集团的争权夺力的一次激烈政治斗争,阶级力量的强弱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场激烈碰撞的结果。

埃赫纳吞改革的失败不仅仅在于阿蒙神权集团力量的更胜一筹,而且还由于法老忽视人民群众的传统宗教情感,实施带有强制意味、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进宗教信仰转变的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反而使人民承担了诸多重担。

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改革注定了改革的失败结果。

改革派内部的分裂与国际局势的动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军事贵族在改革中由于法老忽视对西亚属国的管理以及实施“和平外交”政策,从而失去了大量的战争潜在利益而动摇了,国际局势的动乱未能为改革提供一个稳定环境,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决定了改革的最终结果。

参考文献

[1]周启迪.关于埃赫那吞改革的若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84,(4).

[2]周启迪.古代埃及史[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70-272.

[3]布雷斯特德.埃及古代文献[C].芝加哥,1906:

273-277.

[4][埃及]A.费克里.埃及古代史[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6:

61-63.

[5]阿甫基耶夫.古代东方史[M].上海:

上海东方出版社,2011:

85-90.

[6]崔洪健.浅析古代埃及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失败的原因[J].理论界,2011(12):

83-84.

[7]侯彦玲.涅菲尔泰提在阿马尔那时期的地位及其形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30)6.

[8]刘文鹏,令狐若明.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J].史学理论研究,2000

(1):

92—104.

[9]周晓翼.埃赫纳吞与王莽改革比较——一种文化的失败过程[J].泰山学院学报,2007,29(5).

[10]刘文鹏.古代埃及史[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

446-447.

[11]郭城.试论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对外政策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