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314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1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1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1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1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练习.docx

《专题1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练习.docx

专题1练习

1.某思想家曾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种主张社会倒退到原始社会的主张,只有备选项中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与之一致。

2.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

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A.礼B.仁C.中庸D.德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

从孔子行为可以判断孔子尊“礼”。

3.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

人生而有各种欲望,

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

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答案】B

【解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其思想在强调礼的同时,也肯定了法的重要性,是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的思想。

4.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儒家和道家。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B。

5.《论语·子张》:

“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积极的入世观点。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B。

6.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民本思想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民本思想。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C。

8.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学思想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④是错误的;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都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

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9.“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已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

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正以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理解。

由“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已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得知这是主张礼法并施。

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

所以选B。

10.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

“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

“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

“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

“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答案】C

【解析】甲同学强调穿衣服的冷热顺其自然符合道家思想;乙同学讲究身份和地位适合儒家讲究等级,顺乎“礼”的要求;丙同学讲究节俭是墨家的节俭主张的体现;丁同学主张穿校服适合法家严刑峻法,统一一致的要求。

故选择C项。

12.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

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

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

D.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

【答案】B

14.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大变革

【答案】B

【解析】略

15.“譬如玉米长成,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农夫施肥照料,但玉米并非由风雨和肥料构成”。

这一比喻可以用来说明()

A.孟子人性观突出了人的自由和自觉,道德教化仅是一种辅助的、诱导的力量

B.孟子人性观强调人只能受外部强加的异己的规范,“扬善”的理想

C.荀子的人性观强调道德完全是教化之劳,而非造化之功

D.荀子的人性观为法家的严刑峻法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答案】A

1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

A.强调“君权神授”   B.宣扬“天人合一”

C.实现“大一统”   D.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董仲舒思想提出的背景是“大一统”,其思想主要主张也体现了这一背景。

19.“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天人感应”思想中包含的“仁政”思想,选项D是对两者结合的一种说法。

20.西汉时期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

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

由“西汉时期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

常常下罪己诏。

”得知这是皇权和神权相结合,联系西汉时期,所以选A。

23.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理学的理解。

AC项是错误;这是西方上帝的观点。

D项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

所以选B。

24.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②活字印刷首创

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朝知识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①②③④都是对的;宋朝坊与市的

界限被打破;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北宋理学的建立;宋词的出现。

所以选

D。

25.朱熹说:

“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

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所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

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所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朱熹思想的理解。

从材料中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朱熹的存天

理,灭人欲。

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

27.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  )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答案】C

【解析】尊道礼佛之风盛行于魏晋隋唐,排除A项;心学形成于南宋,广泛传播是在明朝,排除B项;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出现于明末清初,排除D项。

28.朱熹说:

“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理也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理是万物本原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答案】D

【解析】略

29.顾炎武决心做到:

“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由此可见他

A.强调实地调查B.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D.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能力,材料显示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观点。

30.下列历史现象和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所以选D。

31.明未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

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进步思想的理解。

本质上一般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

明清进步思想的出现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

所以选B。

32.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顾炎武思想的理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

这主要强调社会责任感。

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C。

3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他们思想的实质

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34.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依据此言论,可

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工商皆本”

C.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夫之思想的理解。

由“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得出王夫之反对封

建君主专制。

其它的与材料不相符合。

所以选D。

3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所以选C。

3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经世致用”

C.“工商皆本”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材料阅读和知识迁移能力。

从经济现象中学生应该得出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再联系“明清”和此时的“批判主义思潮”“时代要求”我们可以从经济的角度选择C。

37.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是指()

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②封建制度衰落时代

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

④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

【答案】C

38.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

【答案】A

3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在,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C

41.黄宗羲说:

“有明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强调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D、宰相制度有利于民主监督

【答案】C

42.明清之际,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此()

A.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衰弱

B.代表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C.表明了西方民主启蒙思想滋长

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答案】D

4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

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者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5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朱熹的观点。

指出宋代儒学至此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阶段?

它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5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

(1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分)

【答案】

(1)孔子主张“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5分)

(2)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各有其理;三纲五常也是理的表现(2分答出两点即可)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

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

(3分)

(3)同意:

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打倒孔家店”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需要。

不同意: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

(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给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的理解。

(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2)问,结合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这是开放型的题目。

主要根据史实来论证你的观点。

言之成理即可。

11.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在这一历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回答相关问题。

(1)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请回答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分)

(2)情景模拟:

1916年北京大学课堂上

甲教授曰:

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乙教授疾呼: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丙教授慷慨陈词:

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

众学生击掌欢呼:

痛快!

痛快!

上述模拟情景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分)这场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1分)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请回答毛泽东和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

(2分)

【答案】

(1)孔子;仁(2分)

程颐、程灏、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答出一人给1分,共2分)

(2)新文化运动(1分);核心内容:

民主与科学(2分)

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1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2分)

【解析】略

17.世界近五百年大国兴衰起落的深刻启示:

大国崛起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崛起。

中国要实现大国强国梦,必须高度重视振兴中华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10分)

材料三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⑵材料三中“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必排孔教”主张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8分)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所起作用的变化,谈谈你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认识。

(2分)

【答案】(20分)

(1)主张: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2分)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结局: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2分)

董仲舒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2分)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2)真实用意:

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服务(2分)积极意义: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2分)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局限性:

对儒家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2分)

(3)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分)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传承传统文化需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要求传承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天理流行,处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遂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⑴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分)

⑵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2分)

⑶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6分)

⑷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4分)

【答案】⑴认识:

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2分)

⑵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2分)

⑶观点:

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判断是非的标准在学校。

经济根源: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6分)

⑷历程:

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并焕发新的生机。

(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演变发展过程。

(1)问考查儒学的社会价值。

根据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2)问考查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理学主要新在何处。

根据所学知识,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

第(3)问考查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经济根源主要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3)问考查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

根据材料材料一二三分别讲述了西汉、宋、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要求概况发展演变过程,主要回答它的历史阶段特征。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

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

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

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

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