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200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docx

《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docx

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幼儿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影响的研究

  引言

  在小班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儿,让我印象深刻。

那天,小女孩儿入厕后,班上的保育员老师一边为刚走过来的叮叮整理衣服,一边同我闲聊:

“董老师,你看叮叮长得多漂亮,可惜什么都学不会,像不像个‘花瓶’?

”当时我并未太在意,只是笑笑。

第二天一早,叮叮的妈妈就找到我,很严肃地向我谈起孩子回家后的反应“妈妈,为什么老师说我像‘花瓶’?

‘花瓶’是什么意思?

”家长希望我们老师能够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对其负责。

  1.研究缘起

  幼儿教师不适宜教学语言是指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使用的不恰当的语言。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教师的言行举止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严格监督。

规范教师用语,尤其是规定教师忌禁语的呼声越来越大。

古人云:

“好话一句三冬暖,冷言半句六月寒。

”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有可能一句不适宜的话就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通过在幼儿园的观察和收集资料,不难发现教师的诸多不适宜性语言都直接对幼儿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感态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无形中既伤害了幼儿,又损害了教师在幼儿、家长和社会中的形象,还影响了家园合作关系。

  今天,“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尊重幼儿,了解幼儿,不随意将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承认幼儿是独立的、完整的、个体的观念正深入人心。

但是,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习惯于用挑剔和审视的眼光注视孩子,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句在家长和老师看来无关紧要的话,却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从而伤害孩子的自尊,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疾病,这就是语言伤害的可怕之处。

以下是在幼儿园看到的教师不适宜性语言的案例、分析以及避免教师语言伤害的对策与方法。

  2.文献综述

  教师语言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手段,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也非常丰富。

它既要运用标准的语言,正确理解语义,又要有丰富的词汇,准确掌握语法;既要准确、鲜明、生动、简练地运用口头语言;既要掌握外部言语,也要掌握内部言语。

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善于运用辅助性的交际工具――身态语[1]。

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技巧。

作为教师,他比其它任何职业都要严肃认真,使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更加高尚纯洁,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尽善尽美。

从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出发,有利于教育对象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开发,绝不允许离开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准则,以自己的情趣、好恶、性格来决定自己的言语和内容,杜绝使用“呵斥”、“生硬”、“冷漠”以及辱骂、挖苦、讽刺性言辞和语句[2]。

  目前为止,偶能看到关于“城西中学封杀教师语言冷暴力,该校不仅整理出30条‘教师忌语’,而且把老师忌语的规定与教师的评优、评先联系起来,在校园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3]”,“2003年6月,封杀教师语言冷暴力,重庆市渝中区教师向全市广大教师发出倡议:

要规范教师用语,使教师用语文明、人性和艺术化。

同时,推出教师不能使用的十条禁语。

这十条禁语是:

①你为什么这么没用;②你简直无可救药;③你再这样调皮,我就要请家长……”,“冷暴力让孩子变暴躁……[4]”,“现代教师十大看点……‘封杀教师语言冷暴力’[5]”等相关报道和文章,但仅限于保护儿童免于语言伤害的呼吁、调查、禁令、专家解析和对儿童的影响等方面。

结合自身实践工作中所看到的一些实例,本文从幼儿教师这个角度,着力系统阐述教师不适宜语言的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和避免的方法,对幼儿教师不适宜性语言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艺术,为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及社会搭建一座情感的桥梁。

  3.研究方法

  3.1自然观察法:

在自然状态下,对被试进行观察并记录的一种方法。

  3.2轶事记录法:

是有主题的,将事件发生的顺序,开始、中间、结尾,客观、准确、具体、完整地记录下来。

  4.研究结果

  4.1教师不适宜性语言的类型及其行为表现。

  4.1.1根据教师的语气和措辞进行划分。

  

(1)哀求和抱怨。

  康康两岁半就被妈妈送进了幼儿园,入园两个多月了,每天总是哭闹个不停,常常让班上的老师无法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xx老师很无奈的看看康康:

“我的小祖宗,求求你不要哭了。

烦死了!

  东东很聪明,常常会问出一些让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xx老师对他是又爱又恨,自由活动的时候,他跑到xx老师面前“嘻嘻!

我看到你和一个‘男人’走在一起,是不是你的男朋友啊?

你们有没有宝宝了?

”一句话问得xx老师不知如何回答,用眼睛瞪他一眼,没有理会。

东东一看老师没理他,就对身边的小朋友小声的说:

“老师害羞了,那个‘男人’肯定是她的男朋友。

”xx老师一把将他拉到面前“不许乱讲,东东。

你怎么一点也不听话啊,我怎么会教着你这样的孩子?

你要是我的孩子……唉!

  

(2)讽刺和挖苦。

  中班的故事课上,老师正在给大家讲太空人的故事,讲到精彩处时坐在下面的小威插嘴,老师瞪了他一眼没说话。

讲完故事的老师走到小威面前:

“你现在说吧,我给你时间说!

”“怎么不说?

哑巴了?

你不是很了不起嘛,比老师讲得还好!

现在说啊,我们全班小朋友都听你说。

  小娜是左撇子,吃饭总是班上最慢的;画画时直线画不直,圆圈也画不圆,老拖全班的后退,xx老师冷冷地说:

“你怎么这么笨哪?

真是榆木脑袋,还不快点?

真不知道你爸妈是给你吃什么长大的?

什么都学不会,简直是浪费粮食!

比猪还笨!

  (3)压制和强迫。

  两个小朋友发生争执,一边吵一边争相向xx老师告状。

“老师,点点他抢我的玩具……”“老师,我没有,是薇薇她抢我的玩具……”xx老师很不耐烦的对孩子喊到“住嘴!

相互道歉。

”在看到两个孩子相互道歉后,xx老师的表情稍有好转,“好了,男孩子要大方一点,让让小女孩儿。

去玩吧!

  午饭前,“老师我来发碗。

”孩子兴高采烈地举手说。

“不行!

碗一拿到你手里就打。

”“老师……”孩子还想要说什么,“说了不行就不行,还在鬼叫什么!

”孩子黯然地放下手。

  (4)责备和喝斥。

  聪聪在看书时,不小心把幼儿园的书给弄坏了。

他悄悄地拿班上的透明胶布把书粘好后,又悄悄地趁老师没有发现时将书放回了书架。

这事被小朋友报告了老师。

“你又做坏事,简直太可恶了。

弄坏了书还不告诉老师,你这样的孩子……”

  结构游戏中,小吕把积木弄在地上,还把同桌一个女孩子搭的积木弄翻。

“老师!

”女孩子喊道。

他见小女孩子要向老师告状,忙用手蒙住女孩子的嘴巴,并转头看向xx老师的方向。

这时xx老师已经气冲冲地走到他跟前,“小吕把积木捡起来。

”当小吕把积木捡完后,xx老师让他抬着小椅子到墙边去坐,并大声的对全班小朋友说:

“大家都不要和他玩,不要理睬他。

听到没?

  (5)贿赂、记账和威胁。

  园内组织教师开展教研观摩活动,xx老师在课前对全班小朋友说:

“一会儿我们班要来许多老师听你们上课,要是乖乖听话,好好表现,就给你们糖吃。

  幼儿园下午游戏时,乐乐向xx老师报告:

“老师,宇宇打人!

”“把他叫过来。

”听完后,乐乐将宇宇叫到xx老师跟前。

“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小班去,听清楚没?

”xx老师说。

“知道了!

”宇宇乖乖的答到。

过了十多分钟后,婷婷跑到xx老师前说:

“老师,宇宇打小朋友。

”xx老师不问青红皂白赶过走去:

“宇宇你又打人,刚才你打小朋友的事还没跟你算帐呢!

到小班去,我们大班不要你了!

”说完便死命的拖着宇宇往小班的方向走去。

  (6)比较、预言和结论。

  罗xx小朋友因出生时被养水呛到,智力受到一些影响。

上幼儿园后,常常不听老师的话,有时上课还带头起哄,使得班里的老师对其很反感。

xx老师特别不喜欢他,每见罗xx在她身边,总要说:

“站远点,一眼都见不得。

我看你呀,一点也没出息,长大后不是扫马路就是拾垃圾。

  叶子是一个很文静,而又胆小的孩子,每每听到老师批评小朋友的声音,她都会被吓哭。

数学活动中,xx老师大声的点名让她回答问题,叶子站起来后就开始不停的摸眼泪,xx老师翻翻白眼,“哼!

一辈子没出息!

  溪溪和卉卉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卉卉性格比较开朗,聪明伶俐,姐姐溪溪要内向一些,学习方面比较吃力,但自尊心很强。

xx老师和双胞的妈妈关系很好,总希望两个孩子都一样的出色。

美术课上,溪溪没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品,着色也令老师非常不满意,老师看了之后摇摇头对溪溪说”你和卉卉简直是天壤之别,太差了!

“你和xx一样没出息!

”溪溪听完后,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趴在桌上哭了。

  4.1.2根据教师语言针对的群体划分。

  

(1)无针对性:

是指对象不确定,语言随具体情况而产生。

  进餐时间,有孩子说:

“老师,饭太多了,吃不完……”老师随口回到:

“多什么多?

鼻子耳朵多,吃不完的等着瞧!

  就快到户外自由活动时间了,大班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写完数字,老师一面催促一边说:

“快点,快点,再写不完,谁都不要下楼去玩!

  

(2)针对某一群体:

是指特定的对象。

一般是针对那些特别不听话,比较顽皮,但又具有一定号召力的孩子。

  户外活动时,小雨被游戏中忙于躲避同伴追赶的柳柳碰倒,见柳柳没有向他道歉,以小雨为首的一群小男孩儿便冲上去抓住正要跑开的柳柳破口大骂“你瞎了眼睛啊?

……”“老师!

小男孩儿他们骂脏话。

”老师听到有人告状后,把小雨一帮孩子叫到身边“小雨,是不是你?

怎么每次都有你们几个?

简直是无可救药啊!

  (3)针对某一个体:

是指长期对某一固定个体。

一般是针对特别不听话,又不讨老师喜欢的孩子。

  何xx小朋友上幼儿园时比同龄的孩子小,因此,他已是第二次上大班了,对已经学过的东西一点也不感兴趣,吴xx老师给他取了个绰号叫“何疯子”,而且每每上课前总是要提醒他:

“何疯子,上课时你不要给我瞎闹,听到没?

”之类的话。

  4.1.3根据教师不适宜语言的目的划分。

  

(1)有意性:

是指意图明显,语言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甚至成为精神虐待(这种情况及少出现)。

如:

恶语和侮蔑性语言等。

  根根的爸爸妈妈文化素质不高,对老师说话不太注意礼貌,而根根这个孩子学什么反应都比较慢,上课还常常走神。

正巧这天入园时,xx老师同根根的妈妈产生了一点小口角,吃早餐时,根根不小心把早餐打翻了,xx老师拿着抹布来到他面前,大声的叫到:

“憨包!

还不站起来,是不是还要等着我来抱你?

傻瓜!

打翻了都不知道挪一下,动一动。

  李xx小朋友已经上大班了,胆子很小,在老师面前说话总是很紧张。

午睡起床后,保育老师在整理床铺时又一次发现李xx小朋友的床是湿的。

“这么大的人了,还会尿床!

你不会去厕所撒尿啊?

睡死了啊?

简直是个垃圾。

  

(2)无意性:

是指由于用语不当造成的,并没有强烈攻击伤害他人的意图。

  户外活动时间,两个老师小声的在谈论:

“你看奇奇这孩子多乖呀!

”“是啊!

这孩子怪可怜的,爸爸和妈妈离婚后,一个也不要她。

”其中一个老师将奇奇叫到身边:

“奇奇,现在谁管你?

”“奶奶和爷爷。

”“你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你了?

……”

  4.2教师不适宜性语言产生的后果。

  幼儿教育的过程不是一种从教师向幼儿单向的传递有关语言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交流和对话让幼儿主动进行“社会的、认知的知识建构和与他人进行意义协商的动态过程”。

因此,作为对话一方的教师,其语言具有多种功能,如信息功能、表达指示功能、情感功能、美感功能、交际功能等,让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学会交际,促进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帮助幼儿社会化。

  教师不适宜的语言会影响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影响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会影响幼儿思考、表达、判断和想象等能力的发展;会影响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容易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人格的发展。

  人格发展的观点认为早期经验非常重要,5、6岁前决定成人人格的本质,人的过去经验对现有建构系统具有影响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自尊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通常儿童在一岁半就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

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经常受到打击或需求一直被忽视,他的“自我形象”就会受到影响,自我评价偏低,进而产生逃避、反社会、偏执或依赖型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6]。

两名幼儿的家长正是发现了孩子的变化,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最终以“接送孩子不方便”和“工作调动”为由,在就读两年后将孩子转园到其它幼儿园。

  5.原因分析

  空穴不来风,每个问题都有其产生的原因。

为避免教师语言伤害对幼儿的影响,有必要探寻其产生的原因,寻获其根源。

根据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不适宜性语言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教师缺少平等观念和尊重儿童的意识。

  今天,以尊重儿童,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人体,尊重他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为核心的现代儿童观,已为大多数教育者接受。

但是,传统的儿童观仍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

虽然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已近百年,但“严师出高徒”的祖训,对于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哲学观、教育观可不是轻易就能动摇的。

正如西方心理学所言的集体无意识,即荣格理论的核心,它是自远古以来祖先经验的储存,每个民族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原始意念是由遗传而来的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倾向性。

每个时代中的每个成员都经历过的经验。

如出生、死亡、太阳、母亲等都有相应的原始意象,并且代代相传,决定人的反应倾向性。

  5.2职业倦怠的影响。

  近年来,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关注。

人们日益重视教师中出现的“职业疲惫”现象,发现教师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头疼,易疲劳、抑郁、紧张、焦急等多种不良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出现频率、强度和持续性与部分幼儿的调皮、不听话,行为不良等密切相关,显示出幼儿的发展与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反应在教师身心健康的维护中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一些研究指出,相对于其他职业,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到压力过大;另一方面,教师在应对工作压力,特别是在面对幼儿引起的各种应激问题时受到幼儿的消极影响[7]。

这在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反应和表现如果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和要求时,都可能使教师产生挫折、烦燥、生气等强烈的消极情体验,处于应激、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

长期以往,教师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在幼儿园中会经常出现一些过激、偏差行为,如大声斥责幼儿,对幼儿发脾气,讥讽、污辱,甚至恐吓等,出现一些不适宜的语言。

  5.3教师自我监控的能力缺失。

  语言是抽象的,而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言语行为。

言语在本质上是一个心理过程或思维过程。

思维过程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一种语言模式使用久了,势必对思维产生影响。

语言不仅仅是思想、情感的表达,它还蕴涵着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思维方式、生存状态和人性潜在的表现。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使人们的语言也各不相同。

但是,不论什么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和爱。

  有些教师经常在无意之中“出口伤人”,虽然是一些教师训导幼儿的“熟语”甚至“口头禅”,也是一些幼儿不得不多次直面和接受的“家常便饭”。

不适宜性语言已经成了一些教师的习惯,有些教师认为是一件小事,随便脱口而出对幼儿没有什么影响,从表面上看,教师不适宜性语言反映出教师自身文明素养较差,缺乏基本的自律意识和尊重幼儿的观念,但从根本上讲,却有着消极的影响。

  6.对策与方法

  6.1规范教师的言行,提高语言修养。

  语言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和思想品德,它与文化素质等密切相关。

幼儿教师的语言素质首先是一个师德修养问题。

由于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对教师用语应提出相关要求,规范其言行。

  在师幼交往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信息交流,而且是情感的交流,情感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强化作用。

在幼儿园中,幼儿密切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

教师随时都在通过自身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情感,态度等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榜样作用。

对此,加里宁作了形象的比喻:

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良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

由于教师是幼儿在教育机构中主要的交往者和教育者,在幼儿心目中又具有权威地位[8]。

因此,教师常成为幼儿观察学习的重要对象,其言行成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榜样。

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无时无刻都存在着。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言一行,情感,态度都可能成为儿童学习的榜样,因而影响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教师的良好表现可能对幼儿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而教师不良的表现则可能对幼儿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他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情感。

其次是专业知识修养和语言训练修养。

教师要尽量扩大知识面,掌握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发展,不断收集专业信息,博采众长,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

同时注意积累词汇,加强语言的基本功训练。

  6.2用对话理念引导幼儿园的教学。

  通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可能让一位小女孩向同伴炫耀一个上午,幼儿表现好时一句“你表现真棒”可能使这位幼儿以后表现更棒。

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教师的恰当语言能够起到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作用,为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教师经常恰当的赞扬、鼓励、肯定、安慰的语言,会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产生被重视感和安全感。

如果在获得语言支持的同时还得到了教师的微笑、点头、注视以及抚摸、拍头等亲密的身体接触,幼儿更会感到极大的温暖、关爱和信任。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接纳孩子的不足,看到他们的闪亮点,使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6.3教师要学会心理自我保健。

  健康是体质的表现和反映。

心理卫生学研究认为: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康的心理。

心理上长期、严重的不健康,如长期的焦虑、紧张、不安、抑郁和失望等都有可能通过神经系统机制、内分泌机制及免疫机制等损伤机体的功能,导致生理上的不健康、异常,甚至病态。

反之,心理上的健康也会促使身体或生理上的健康。

  人们对幼儿教师的普遍看法是:

“健康”,“活泼”,“工作轻松”,“带着一群孩子玩”,“没有压力”……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肩负的这么责任有多重,这份职业后边所要负出的艰辛。

上网查询了解到,现在幼儿教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职业倦怠感”尤为突出。

  根据教师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即:

兴趣、活动广泛;有较强的责任心;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融洽;情绪上有安全感;有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对照自身情况,当幼儿教师发现自身出现心理问题后,应及时地摆脱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寻求宣泄内心情绪的途径,保持愉快、健康的心态去工作。

  6.4调整幼儿园管理机制,自觉规范教师语言。

  6.4.1提高教职工的经济待遇,满足教师文化学习、业务进修与提高的需求。

  6.4.2协调好教师间的相互关系,知人善任,优势互补,创设良好的教师群体社会心理氛围。

  6.4.3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参与幼儿园管理,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

  6.4.4为教师提供自我保健服务(包括生理和心理),如:

定期体检、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等。

  教师承载了社会、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而教育体制当中引进的激烈竞争,比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从收入、住房、福利待遇到社会地位基本上是该知识层最低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人性化管理”为前提,注意满足教职工适当、合理的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创设宽松的精神心理气氛,建立和疏通信息沟通渠道,让教职工在工作中享受乐趣,自觉规范用语,才能更加有效的降低教师不适宜语言的出现频率。

  7.结语

  每一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

试想,如果种下的是不适当的语言,那么,这种子究竟会开出怎样的花?

结怎样的果?

莫让抱怨花,怨恨果再延续下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

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

”我们教师应尽力在幼儿园中清除教师不适宜性语言,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纯洁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无处不在,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