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004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教案

XXX小学语文科第二册教案设计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

1、吃水不忘挖井人

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文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江西领导革命时为当地百姓挖了一口井,解放后乡亲们在井边立碑题字的故事。

选编批文,皆在让学生依托文本进行识字写字,并初步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与老百姓之间的深情厚谊。

课文篇幅较短,内容浅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同时课文配有井和石碑的插图,这些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

学情

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毛泽东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照片和人民币上的头像,因此,教师要适当地运用相关资源对毛泽东进行简要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时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自主识字,朗读课文,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

由于课文发生的故事距离学生现今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在理解“吃水难”“乡亲立石碑”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加以介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毛主席对百姓的关爱之情以及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感恩之心。

教学

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忘”“井”等生字,会写“吃”“江”等生字。

3、在读中感悟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类的,从而教育学生热爱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

4、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军民鱼水情深。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挂图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

1.播放革命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话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段视频,并向学生明确这个人叫毛泽东。

2.指名学生交流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毛泽东的图片(人民币上有他的头像,过年时有些人家里会会张贴他的头像,在有些电视剧里也看见过)。

3.师简介: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毛主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毛主席有关的课文。

(师板书课题:

1.吃水不忘挖井人)

4.指名学生朗读课题,相机认识“吃、忘、井”三个生字,并指导生字“吃”的书写:

左右结构,口字旁,吃东西要用口。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情况相机出示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

瑞金、沙洲坝、江西,指名学生朗读,并向其明确这三个词语表示的是地名。

出示词语卡片:

村子、叫、毛主席、住过,指名多生朗读,根据生的朗读情况提示:

“村子”中的“子”,“住过”的“过”在词语中要读轻声。

再请生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一些必要的停顿: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2)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

出示词语卡片:

没有、乡亲们,指名生认读,强调:

“乡亲们”中的“们”要读轻声。

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出示词语卡片:

以后,上面。

正音:

“以”是整体认读音节,“面”读第四声。

4.生再次自由练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生再次练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单独练读。

2.师再次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以巩固识字识词。

3.独立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汉字,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做到读会,读正确。

4.鼓励学生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并说说在生活中见过其中的哪些字。

5.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指导强调:

“吃、村、战、叫”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来记忆;“井、毛、主、土”可以通过与形近字进行对比的方式加强记忆。

在此过程中,师要指导学生认识三个新偏旁:

心字底、广字头、木字底的变形。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节课指导书写的汉字:

吃、叫、主、江、住。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观察比较,交流书写要领。

在此过程中,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吃、叫”都是口字旁,左右结构,口字旁略向左上方,要写小一点;“江”与“红”是形近字,注意三点水旁中三笔的排列,第二笔点略向左移;“主”字点在正中,中间一横略短,而“住”字时“主”字加上单人旁。

4.师范写、生观察书空并练习。

5.生自主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毛主席,还认识了许多汉字朋友。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练习朗读课文,练习写字。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相关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师谈话: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毛主席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多得数不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在瑞金的沙洲坝村做了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体会情深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并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指名生交流,师小结:

指导了毛主席住在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里。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

(2)出示第一句话,指名生交流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哪些事情。

(3)师适当介绍当时的生活环境:

故事发生在八十多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老百姓吃水很不方便,全靠从井里挑水。

尤其是故事中的沙洲坝村的乡亲们,村子里还没有井,那吃水就更困难了。

(相机出示用扁担挑水的图片)

(4)引导学生抓住“很远的地方”这一关键信息,想象乡亲们吃水的辛苦:

路途遥远、挑水很吃力、也许还要翻山越岭等等。

(5)师过渡: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在村子里挖了一口井。

(6)出示补充资料:

毛主席当时在江西领导革命,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但是他仍旧把老百姓的生活放在重要的位置,亲自带领战士们为老百姓挖井。

(请学生谈一谈读了这段资料后的感受。

(7)拓展想象:

当这口井挖好后,乡亲们会对毛主席和战士们说些什么呢?

(8)生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石碑上面刻了什么。

(2)生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含义。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

(4)师质疑:

乡亲们为什么要在井旁边立上石碑,并刻上字呢?

(5)指名生思考后交流,师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小结:

当年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为村民挖了一口井,为乡亲们吃水带来了方便。

现在毛主席虽然离开了沙洲坝,但是他的恩情是乡亲们永远也不能忘怀的。

4.回顾全文,体会感情。

(1)全班再次齐读课文。

(2)师: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毛主席说些什么,想对乡亲们说些什么?

(3)生结合课文内容,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

(4)指名生交流,对于生的交流,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他们体会毛主席对乡亲们的关爱之情,以及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恩之心。

5.拓展理解。

(1)师过渡: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文中指的是乡亲们永远不会忘记为他们挖井的毛主席和战士们。

这句话的意思仅仅是不能忘记挖井的人吗?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想一想,这句话还可以用在哪里?

(2)生自主思考。

(3)指名生交流,根据生的交流,师适当小结:

当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享受着别人带来的好处时,心里要懂得感谢,此时就可以上这句“吃水不忘挖井人”了。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剩下的生字:

没、以。

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

2.生自主观察,交流书写要领:

“没”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五笔是横折弯,注意不要写成了横折弯钩;“以”字左半边的笔顺是:

点、竖提,点要往中间写,有半部分的“人”字最后一笔要写成点,注意左右平衡。

3.师范写这两个生字,生认真观察书空。

4.生自主练习,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并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毛主席的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他的一生,为老百姓做过的事情多得数不清,正因为如此,老百姓的心中也时刻想念着毛主席。

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有关毛主席的小故事,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学生交流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毛泽东的图片

 

学生朗读课题,相机认识“吃、忘、井”三个生字

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情况相机出示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

 

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朗读第2自然段

 

朗读第3自然段

 

生再次练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单独练读

 

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做到读会,读正确

 

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生观察比较,交流书写要领

 

生自主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朗读第1自然段,并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

 

学生抓住“很远的地方”这一关键信息,想象乡亲们吃水的辛苦:

路途遥远、挑水很吃力、也许还要翻山越岭等等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石碑上面刻了什么

思考后交流

 

思考后交流

 

全班再次齐读课文

 

生结合课文内容,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

交流,体会毛主席对乡亲们的关爱之情,以及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恩之心

 

生自主思考

 

生自主观察,交流书写要领:

“没”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五笔是横折弯,注意不要写成了横折弯钩;“以”字左半边的笔顺是:

点、竖提,点要往中间写,有半部分的“人”字最后一笔要写成点,注意左右平衡。

生自主练习

 

板书设计

1.出水不忘挖井人

时吃

刻毛主席:

关心乡亲们水

想不

念忘

毛挖

主乡亲们:

想念毛主席井

席人

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课文,课文写了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取水,乡亲们为了纪念毛主席于是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这样一个故事。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

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没有水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然后抓住“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这句话,让学生想象情境,练习说话。

学生在说话中深切的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后,就更能感受到毛主席和战士们挖井这一举动给乡亲们带来的方便,以及乡亲们对主席的敬意。

从而深刻地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最后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

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

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补和真诚。

XXX小学语文科第二册教案设计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

2、我多想去看看

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文主要描写了两位小朋友通过妈妈和爸爸的介绍,了解北京城和新疆的美景景色,从而萌发出“我多想去看看”的强烈愿望,字里行间表达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全国人民心连心的美好情感。

同时,课文以小朋友第一人称的视角出发,语言生动优美,富有儿童情趣,贴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本文的两个自然段在结构和句式上采用相同的方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课文的语言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个感叹号。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文中所提到的天安门和升旗仪式以及新疆的天山、雪莲花缺乏了解,教师要通过播放视频、图片资料等给予学生直观的体验,从而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他们对北京城和新疆的热爱与向往,进而渗透情感教育。

此外,本文语言生动优美,教师要结合课后习题,鼓励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学生

学情

分析

通过外界的宣传以及其他的教育途径,学生们或多或少的对我国的北京(新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对简单,不一定都去过北京(新疆),对北京(新疆)的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

学习本课能让他们想象中的北京(新疆)具体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会、走、北、京、门、广”。

2、能认真听读,回答问题,继续培养聆听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积累相关短语,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北京风光及天山的图片,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或图片,生字卡片等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诗,谈话导入

1.师出示“语文园地一”中的小诗《祖国多么广大》,指名生朗读。

2.指名生交流,如此广大的祖国,你想到哪里去看看?

3.师过渡:

今天我们的课堂也来了两位小朋友,他们想去那里看看呢?

4.师板书课题,相机强调生字“想”的读音,“看看”中的第二个“看”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明确这篇课文有两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有三句话。

(2)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出示词语卡片:

告诉、小路,指名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

“告诉”的“诉”是第四声,但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指导学生用“告诉”练习说话。

(3)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出示词语卡片:

北京、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

指名生认读,根据生认读的情况强调,“北京”的“北”不能读成“bǎi”,“京、常”是后鼻音,“壮观”两字都是三拼音节。

(4)指名生朗读第三句话。

(5)生自由练读第1自然段,争取读准读顺。

(6)生自由练读第2自然段。

(7)指名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和第1自然段相比,这两段的相同之处。

(8)指名生交流,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师在多媒体上对比两段的句式特点,小结:

这两段都有三句话,每句话的结构都一样,只是把名称和地点换了一下。

4.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读得正确又流利。

5.巩固识字:

(1)师随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多生认读,并根据认读情况再次指正。

(2)师独立出示本课的12个生字,打乱顺序指名生认读情况再次指正。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师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在生活中认识等方法加强记忆,提高学生归类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提出读书要求:

读完每个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住在什么地方,他想到哪里去看看?

2.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师板书:

新疆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城去。

3.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师板书:

北京的小朋友,想到新疆去。

4.师多媒体出中国地图,指出北京和新疆的位置,给予生直观的感受。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会、走、北、京、门、广。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在此过程中,师在给予鼓励肯定的同时适当指导:

“北”字的笔顺是:

竖、横、提、撇、竖弯钩;“走、会、京”三个字是上下结构,书写时各部分要略扁一点。

“门、广、”是独体字,注意点画的位置不同。

4.师范写指导,生观察书空并练习。

5.生自主书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解课文,知道一位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看,住在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看看的愿望。

北京和新疆相距遥远,究竟是什么地方吸引小朋友们要去看看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住在新疆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看;住在北京的小朋友想到新疆区看看。

3.师创设情境:

北京和新疆相距遥远,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两位小朋友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小朋友的步伐,去北京和新疆去看一下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完以后想一想,自己从这一段的三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生交流,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并指导:

①第一句话,抓住“弯弯的小路”这一短语,出示山路的图片,让学生对“弯弯的小路”有直观地印象,并指导朗读,读出小路蜿蜒曲折的感觉。

②第二句话,出示中国地图,教师直观指出从新疆到北京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遥远”一词。

③多媒体播放有关天安门城楼的图片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通过对景观和场景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雄伟”和“壮观”的含义。

④课件补充出示北京城的其它有代表性的景观图片:

长城、鸟巢、水立方、故宫,让学生感受到北京城的雄伟和壮观。

⑤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句话,注意读出“雄伟”“非常壮观”的含义。

(3)师小结:

对于住在新疆的小朋友来说,北京的雄伟壮观深深地吸引着他,所以他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4)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读好这个感叹句,而且后半句比前半句的感情更加强烈。

(5)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按照刚才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先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并与同学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补充指导。

①第一句话抓住“宽宽的公路”一词,出示城市中宽阔的马路的图片,给予生直观体验。

②交流第二句话时,相机出示天山、天山雪莲的图片让生欣赏,并简要介绍,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中的“美丽”“洁白”这两个词语。

③通过师的范读、指名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好第二句话,通过朗读表达出天山的美丽和雪莲的洁白。

④补充出示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河物产:

葡萄沟、和田玉、昆仑山、维族服饰。

(3)出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再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师配乐朗读课文。

(2)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3.拓展练习,渲染情感。

(1)师过渡: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壮美,东南西北风景各异,除了北京和天山,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去看看(师配乐播放图片,简要介绍)。

(2)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自主进行表达,师在鼓励肯定的同时适当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

(3)师小结:

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我们都想去看看。

全班齐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三、积累短语,练习提升

1.师过渡:

这篇课文用了很多词语来描写北京和新疆,比如:

弯弯的小路,像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并读一读。

2.指名生交流,说说读着这些短语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

根据生的交流出示:

弯弯的小路雄伟的天安门

壮观的升旗仪式宽宽的小路

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

3.师质疑:

如果我们把“小路、天安门、升旗仪式、公路、天山、雪莲”前面的词语去掉,同学们会发现有什么不同?

4.指名生交流,根据生的交流师适当明确:

加上“弯弯、宽宽、雄伟、美丽、壮观、洁白”这些词语后,能够让别人知道这个事物是什么样子的,使得描写更加准确。

5.拓展练习。

弯弯的()雄伟的()

宽宽的()洁白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游览了壮观的北京,美丽的新疆,还欣赏了祖国其它地方的图片,希望同学们长大以后,能够亲自走出家门,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看看,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指名生交流,如此广大的祖国,你想到哪里去看看?

 

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出示词语卡片:

告诉、小路,指名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

“告诉”的“诉”是第四声,但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朗读第二句话

 

朗读第三句话

生自由练读第1自然段,争取读准读顺

自由练读第2自然段

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和第1自然段相比,这两段的相同之处

 

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读得正确又流利

 

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在生活中认识等方法加强记忆,提高学生归类识字的能力

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

 

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全班齐读课文。

 

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生观察书空并练习

生自主书写

 

点名生认读

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住在新疆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看;住在北京的小朋友想到新疆区看看。

 

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完以后想一想,自己从这一段的三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学生感受到北京城的雄伟和壮观

学生朗读第二句话,注意读出“雄伟”“非常壮观”的含义

 

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读好这个感叹句,而且后半句比前半句的感情更加强烈

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按照刚才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先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并与同学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学生朗读好第二句话,通过朗读表达出天山的美丽和雪莲的洁白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自主进行表达,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

 

生交流

 

生交流

 

拓展练习

 

学生互动

板书设计

2.我多想去看看

新疆的小朋友——多想去北京看看

北京的小朋友——多想去新疆看看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急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及第二位小朋友迫切想去新疆看天山的心情。

通过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

在热烈的情绪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了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XXX小学语文科第二册教案设计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

3、一个接一个

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文是一篇十分生动有趣的儿童诗,主要描写了“我”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段所进行的不同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前一个活动被打断,但接下来的活动也让“我”感到很开心,充分表现了小作者的可爱和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小诗共有4节,前三小节结构相同,句式相似,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的变化分别写了“踩影子、做好梦、和小伙伴一起玩、听老师讲故事”四件事,最后一小节是我“我”提出的天真美好的问题,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选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出发,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生活,语言浅显活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