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导游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949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贡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贡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贡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贡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贡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贡导游词.docx

《自贡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贡导游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贡导游词.docx

自贡导游词

自贡导游词

篇一:

自贡盐井导游词

蜀南竹海旅游线——自贡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从成都过来,途经“水果之乡”龙泉,“产火车头的城市”简阳,“甜城”内江,经过约3小时210公里的车程,我们即将到达自贡,距离我门的目的地宜宾大约还需要50分钟的时间,行程约75公里,那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聊聊自贡。

自贡的得名渊源于两座古老的盐井“自流井”和“贡井”。

自流井位于富顺县,因盐水自流得名。

贡井位于荣县,原名”公井”,传说,由于井里产的食盐味道很好,常常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所以,到清代初年就把”公井”改名”贡井”了。

据说自流井与贡井相隔一水之间,富顺县与荣县又是县县相连。

当地人便把富顺县的“自”与荣县的“贡”联系一起,自贡由此得名。

自贡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素以三绝闻名于世。

大家知道是哪三绝吗?

其实就是南国灯城、千年盐都、恐龙之乡。

有幅对联是这样写的:

上联:

流光溢彩彩灯照照亮南国灯城;下联:

百味有盐盐文化化尽千年盐都。

横批:

魅力自贡。

可见自贡这个城市是因盐而生的。

自贡市以盛产井盐著称,其开采井盐已有2000年的历史。

在东汉章帝时期大约1900年以前老祖先就在现今的富顺城关镇发掘了一口盐井燊海井,这口盐井出产的盐最多,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冲击式顿钴凿井法凿成。

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据记载,历代盐工在自贡先后钻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达1000米,即使以平均300米计,也等于凿穿了400多座珠穆朗峰。

自贡产的盐不仅多,而且品质好。

自古文明于世。

不仅如此,自贡的盐在近代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迁都重庆,此时四川也就成了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海盐停滞,川盐的崛起对国统区全面开放,对抗战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自贡的第二绝便是恐龙化石。

恐龙是动物世界中古老而奇特的一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至1.6亿年前的中生代。

大约在7000万年前,恐龙便从地球上消失了。

恐龙化石对于分析研究恐龙活跃时期的生态环境,古地理,古气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79年,在自贡大山铺发现了举世罕见的距今1.6亿年的中侏罗世恐龙动物群埋藏遗址。

该遗址以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数量多、种类丰富、保存完好、埋藏集中等突出特点而成为“世界奇观”。

有人曾风趣地说过“四川恐龙多,自贡是个窝”。

我们说,大山铺恐龙化石点是“窝中之窝”。

大山铺恐龙动物群埋藏遗址是全市160多处恐龙化石点中最负盛名的。

特别是这些恐龙标本,弥补了目前世界各地中保罗世恐龙化石稀少的缺陷,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中间阶段化石材料的空白,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大山铺恐龙动物群埋藏遗址已被联合国收入《全球地质及古生物遗址预选名录》。

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找个时间去自贡恐龙博物馆看看。

一定会让你终身难忘的。

自贡的的第三绝便是彩灯文化,自贡彩灯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色彩,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自贡地区的年节灯会,源远流长,名闻遐迩,近十年来更以其独具的风韵,特有的魅力,载誉中外。

建国后,自贡已在本地举办了21届灯会,应邀对外展出一千余次,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赢得了“天下第一灯”的美誉。

自贡拥有目前我国唯一的关于彩灯文化的专业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

如果各位朋友对咱们自贡的灯会感兴趣,非常欢迎大家春节前后前来参观!

好了,各位朋友,相信大家对自贡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的下一站是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誉的酒都宜宾。

大家先休息一下,我们待会再聊。

谢谢!

篇二: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导游词(byJoy)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接下来,咱们将前往的是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

大家都知道,自贡被称为“盐之都”。

自贡的井盐生产历史相当悠久,大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自贡的得名也与盐分不开,自贡、自贡,就是根据自贡两口盐井——自流井和贡井而来。

俗话说:

“盐乃百味之祖。

”可见这盐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将前往的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建于1959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自然科史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主要收藏、研究、陈列中国盐业历史文物和资料。

在这里,我们将了解我们每天所吃的盐是怎么来的。

好的,咱们马上就要到达盐业历史博物馆的了。

请大家待会下车观赏时将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要遗留在车里,并关好车窗,司机王师傅会将车门关闭。

我们大概会在博物馆里游览四十分钟左右。

请大家一定记住我们的车牌号2201。

四十分钟后我们会在车里集合,到时可不要上错车了。

请大家跟我下车,不要走散了。

现在参观的人比较多,大家一定要注意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

好了,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盐业历史博物馆了,是不是特别的古色古香呢。

其实这座建筑物名为“西秦会馆”,建于清代。

是由来自陕西的盐商出资修建的,专门用来联络感情和开会的地方。

可见,这古人早知道开“老乡会”。

会馆占地3千多平方米,历史16年,耗

资白银五万余两,可见工程之浩大,盐商之富有了。

请大家随我进来,小心门槛。

现在正对着我们站着的地方叫献技楼,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戏楼。

盐商们再这里聚会时,常常会在休闲时刻请来戏班唱戏。

大家看到楼上两边的看台了吗?

那就是供盐商看戏的地方,而我们所站得地方则是供平民百姓看戏的。

让我们想象一下,戏台上依依呀呀的唱着各种经典的戏曲曲目;盐商坐在看台上喝茶,嗑瓜子,吃糕点,跟着曲调摇头晃脑;院坝里站着的民众也相互议论,交头接耳,是不是非常热闹呢?

看来,古人的娱乐生活也相当不错啊!

好了,接下来我们将从左边的石梯上去,开始我们的“盐文化”之旅了。

我们将看到井盐生产的历史资料及各种工具的,请大家随我一起来吧······

篇三:

20XX导游词

评委老师好,你们辛苦了,我自选的途中讲解是从成都到峨嵋山,途经夹江,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

谢谢!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游览峨嵋山。

峨嵋山景区是川东南旅游环线,也就是长江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线辐射了成都、乐山、宜宾、泸州、内江、自贡、遂宁等7个城市,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眉山的苏东坡是独步千年的旷世奇才,乐山有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大佛,峨嵋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还有盐都自贡、酒城泸州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及景区。

那么,今天,我们从成都出发到峨嵋山,全程约200km,行车时间在2.5小时左右,沿线我们将经过新津、彭山、眉山、夹江和乐山。

好了,游客朋友们,从眉山出来,经过短短20多分钟的时间,我们已经来到了夹江。

夹江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乐山的北大门。

夹江为什么叫“夹江”呢?

有一首诗是这么描绘夹江的: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

“两岸青山”指的是夹江的大观山和依凤岗,“一江碧水”指的是流经夹江的青衣江。

两山夹一江,夹江因此而得名。

夹江不仅有闻名于世的千佛岩景区,还是中国的“书画纸之乡”。

说到中国书画纸,一般都会联想到安徽的宣纸。

其实,咱们夹江的造纸术,在抗战时期,经过张大千等人的共同改良,也有着令人惊艳的水准。

而现在呢,我们就来一同回顾这段历史,同时要了解夹江的纸文化。

据史料记载,夹江手工造纸历史非常悠久,始于唐朝,盛于明清。

清朝,夹江纸被用来当作考试用纸和宫廷生活用纸,全县纸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一张纸,百道工,沤[òu]、蒸[zhēng]、臼[jiù]、操,各不同”。

夹江手工造纸,完全按照古法,纯手工生产,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道环节、72道工序,这与明代的《天工开物》所记载的生产工序是完全吻合的,这种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征。

20XX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被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的夹江,全县仍有古老造纸作坊一千多座,从业人员达数万人,年产手工纸3千吨左右,以保持传统工艺最为完整、产量最大、品种最多而闻名中外。

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经赞誉:

“宣夹二纸,堪称二宝。

”把夹江纸与安徽宣纸相提并论,足见大师对夹江纸的喜爱。

这中间有大师与夹江纸的一段不解之缘。

抗战时期,大千先生寓居成都。

由于战争原因,安徽宣纸运不进成都,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夹江的造纸作坊上。

但是当时的夹江纸,抗水性差,受墨和浸润性能也不理想,达不到大师的绘画要求,所以,张大千决心对夹江书画纸进行彻底改造。

于是,张大千来到夹江,找到当时的造纸大户石子青。

在仔细观看了纸的配料和生产过程后,他心中有了底,回去后就开始研究新的造纸配方。

两个月过去了,张大千拿着新配方叫石子青试制新纸,造出来的新纸,抗水性和洁白度果然好了很多。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纸抗拉力不强,受不了重笔。

在和几个经验丰富的造纸师傅商量后,张大千又决定在纯竹浆中加入少量的麻料纤维。

就这样,新一代的夹江纸终于诞生了。

新的夹江纸是,洁白如雪,柔软似绵,张大千对其偏爱有加,并亲自设计纸帘、纸样。

1983年,为纪念张大千对夹江书画纸所作出的贡献,夹江县政府将夹江书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

好了,各位朋友。

前面就是乐山了,乐山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风光秀丽,文物古迹甚多。

等到了前面,我再给大家作详细地介绍。

谢谢!

两位评委老师,我的途中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了吗?

谢谢!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张飞庙。

张飞庙位于阆中市古城区的西街。

张飞庙修建于晋朝,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谥号“桓侯”,所以又叫“汉桓侯祠”,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历朝历代都对张飞庙进行过修复和扩建,现在的我们看到的,是一组明清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今天的游览线路是从大门出发,依次游览:

敌万楼、牌枋、大殿、后殿和张飞墓。

全程大约需要2小时的时间。

请大家进入景区后,爱护景区内的环境卫生,同时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紧跟团队,以勉走失。

好了,各位游客,前面我们游览了牌坊,现在我来到了张飞庙大殿。

大家请看,这尊张飞塑像高约3米,宽约2米,张飞正襟危坐,面色漆黑,怒眼圆睁,再配上一把大胡子,显得格外威猛而生动。

说到张飞啊,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张飞,字翼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

张飞作战勇猛,战功显赫,排名蜀汉“五虎大将”的第二位。

刘备称帝后,封张飞为军区司令,镇守阆中前后七年有余。

公元221年,张飞为急于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逼迫部下赶制白盔白甲,被部下范强(疆)、张达杀害,葬于阆中。

大家都知道,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张飞的形象不管在文学、戏曲还是民间故事中,通常是一个作风鲁莽、性格暴躁的形象,与程咬金、李逵有得一拼。

就像戏曲中唱词中的那样:

“黑脸的张飞叫渣渣。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却并非如此。

那么我这样说有什么证据呢?

证据不用多举,只消来看张飞“义释严颜”的故事,就会完全明白。

公元213年,刘备喧宾夺主,进攻四川。

张飞奉命攻打江州。

江州,就是今天的重庆。

当张飞兵至江州时,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进行抵抗,张飞强攻打不下来,就采用诱敌之计,使严颜出城作战,才活捉了严颜。

张飞敬佩严颜的为人,对他以礼相待,然后才将其招降。

那为什么张飞要招降严颜呢?

这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细密考量。

第一,俗话说:

“蜀有相,巴有将”。

自古以来,巴郡地区就是“民风耿直,崇尚忠勇,名将辈出。

”严颜也深受本地民风的熏陶,生性就当不来软骨头。

所以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严颜等心悦臣服。

第二,严颜的严氏家族在当地,社会地位及声望很高。

优待他,对于争取当地上层社会强势的支持,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

正是因为张飞考虑到了这两点,才采取了“义释严颜”的谋略。

这充分说明,真实的张飞张三爷,哪里是戏剧当中只知道叫喳喳的粗鲁莽撞人,而是具有深谋远虑的细心周到人啊。

自从他义释严颜之后,从此张飞一路顺顺利利,就打到成都同刘备会师了。

可见义释严颜收到的政治效果,确实非同一般地好。

而关羽关二哥,在樊城抓到勇将庞德,三下五除二就把庞德给砍了,对比之下,咱们张三爷比他二哥,心思更加细致,考虑更加长远。

这正是“义释严颜谋虑在,张飞乃是细心人。

好了,游客朋友们,接下来请随我进入大殿内参观。

那里还有更多关于张飞的传奇故事。

两位评委老师,我的景点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谢谢!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三苏祠。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西边的纱毂hu巷。

三苏祠原来是一座仅占地5亩的小庭院,明朝,是为纪念“三苏”,改宅为祠。

历朝历代都对三苏祠进行过修复和扩建,现在我们看到是一座典型的四川园林建筑,占地面积5.6万多平方米,周围红墙环抱,绿水绕流。

三苏祠的另外一个特色在于祠内翠竹成荫,古朴宁静,文化底蕴丰厚,具有“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特色。

古往今来,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在三苏祠题诗写句。

清代张鹏翮hé赞美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今天,我们的游览线路是从南门进,西门出,将依次游览正殿,启贤堂,来凤轩,苏东坡塑像和碑亭,全程大约需要2个小时。

请大家进入景区后,爱护景区内的环境卫生,同时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紧跟团队,以勉走失。

好了,游客朋友们,刚刚我们已经拜过了三苏。

现在我身后就是苏东坡塑像了。

大家请看,苏轼半盘着腿坐在一块巨石之上,四周是水,浓密的胡须迎风飘扬。

此情此景,大家有没有想起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píngxūyùfēng,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没错,这尊塑像就是那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大家再看看苏轼的表情,能告诉我,你们从苏轼的眼神中看到了什么吗?

豪迈,旷达?

淡定,对,大家都很聪明。

这几个词就是苏轼后半生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和他的经历有关。

苏轼从小勤奋好学,20岁就名扬天下了,之后一路平步青云,官至翰林学士。

然而就在他43岁那年,却遭受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场变故。

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当时奸佞小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通过胡编乱造,生拉硬扯,居然把他拉到了“诽谤新法,藐视皇恩”的地步。

这可是杀头的重罪啊!

苏轼呆在牢里,好几次都踏入了鬼门关。

幸亏宋太祖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规矩,他才免于一死。

当然,贬官是免不了了。

从湖北到海南,是越贬越远,官也越做越小,可他的诗却越写越好。

这南迁途中的风光和磨难都成了他创作的灵感,他抒发的,不是像杜甫那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哀愁,也不是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困惑,而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放。

他跳出了古代文人感叹谪zhé居之苦、怀才不遇的漩涡,站在历史的肩头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以旷达的胸襟留给后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像我们熟知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美好诗句,这些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苏轼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他文学创作达到巅峰,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诗词上,他开创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

在八年的流放生活中,苏轼一家死了九口人,虽然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垂暮之年的苏轼依然乐观开朗、富有朝气。

他在渡过琼州海峡返北途中,写下了:

“我心本如此,月满江不湍tuān。

”的诗句。

所以说,只要心态好,哪怕是身处逆境,你依然可以活得精彩。

好了,游客朋友们,苏东坡塑像我就讲这么多,同样留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拍照留恋,10分钟后,我们一起去品读碑亭。

两位评委老师,我的景点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谢谢!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北边的七曲山。

七曲山大庙建于晋朝,是为纪念“文昌帝君”张亚子而修建的,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历朝历代都对它进行过修复和扩建,现在的大庙,为一组明清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它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

景区以天下文昌祖庭而享誉海内外,被道家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相传:

唐玄宗途径此山时,由于思念杨贵妃,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山”之名便名扬天下。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的游览线路是从大门出发,依次游览正殿、桂香殿、关帝庙和天尊殿,全程大约需要的2小时的时间。

请大家进入景区后,爱护景区内的环境卫生,同时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紧跟团队,以勉走失。

游客朋友们,前面我们浏览了桂香殿,现在我们来到了关羽殿。

大家请看,这尊关羽坐像,高5米,宽3米,头戴王冠,金脸长须,身穿龙袍,神情威严,俨然一幅帝王模样。

更独特的是这尊关公像通体鎏[liú]金,七曲山大庙关公像可是全国唯一的一座金脸关公像。

大家都知道,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关羽的形象不管在文学、戏曲还是民间故事中,总是以枣红脸形象出现。

但自从他的神像一进入四川就玩起了变脸:

成都武侯祠的关帝是一张白脸,而我们现在看到七曲山的关帝形象,也变成金脸金身,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是这里的关公已经被塑造成了”文化关公”。

关羽,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

关羽作战勇猛,战功显赫,排名蜀汉“五虎大将”首位。

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孙权部下杀害。

关公在历史记载中的形象,属于他的真身,可以称为“历史关公”。

隋朝以后,人们对关羽的崇拜逐步加深。

统治者不断加封,大力推崇,甚至三教九流都十分崇拜。

于是,关公的形象就开始依据人们的需求来进行塑造。

皇家的君主,把他塑造成忠于朝廷的护国神;寺院的宗教,将其塑造成自家宗教的护法神。

民间的信众,当然也会如法炮制,按照各自的需求来塑造:

发家致富谁不想啊?

关公就变成了财运之神;金榜题名谁不想啊,他又变成了文运之神;农民靠天吃饭,谁不怕旱灾啊?

他又变成了求雨之神;人在江湖漂,担心会挨刀,谁不想依靠帮会组织保护啊?

他又变成了结义之神;海外的移民,谁不想有一个精神认同和根源依靠啊?

他又变成各种同乡会馆的统一主神。

至此啊,我们不得不感叹:

1000多年来,关公真的太忙了!

他先是从将领变成了帝王,然后从烦人被抬升到神佛。

在文化上的塑造,则属于他的化身,我们称为“文化关公”。

在中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庙有很多,而武圣关公庙在海内外数量及规模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

不要说三国名将,就是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的名将,也无人可与关羽相比,完全可以评他为总冠军。

关公是一种文化,关公是一种精神。

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崇拜关公,本质上是崇拜关公高尚的道德人格。

关公的忠诚,仁义,诚信,勇猛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回顾关公文化现象,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这正是“关公演变成文化,影响人间千百年。

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膜拜眼前这位金脸金身的关圣帝君吧!

两位评委老师,我的景点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两位评委老师,我抽到的景点讲解片区是川中片区,选择的景点为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

谢谢!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成都西南方向的武侯祠大街。

武侯祠修建于晋朝,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至今已有1800多的历史。

历朝历代都对它进行过修复和扩建,现在的武侯祠,为一组明清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我们今天的浏览线路将从大门出发,依次游览三绝碑、刘备殿、诸葛亮殿,三义庙和惠陵,全程大约需要2小时的时间。

请大家进入景区后,爱护景区内的环境卫生,同时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紧跟团队,以勉走失。

游客朋友们,在参观完三绝碑、刘备殿后,现在我们来到了诸葛亮殿。

大家请看,在大门两侧挂满了许多对联,其中最著名的是这副《攻心联》,这副对联是由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盐茶使者赵藩[fān]所写,读后耐人寻味。

大家请看上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是: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那这副对联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上联意思是说:

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于用兵者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熟虑,三思而行。

全联仅30个字,寥寥数语,既高度肯定了诸葛亮善于用兵、善于理政的才华,又从和战、宽严的辩证关系总结了诸葛亮治蜀的经验。

它的灵魂是提出了“攻心”和“审势”两大治蜀的要诀。

1、先来说说“攻心”。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南征孟获时,参谋长马谡来送行,他建议说: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诸葛亮认为马谡讲得非常有道理,采纳了攻心建议,对叛乱的孟获等人,不是采取简单的武力取胜,而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

从此以后,南方再无叛乱。

2、再来解读“审势”。

据据《三国志》记载,国务院办公厅主任法正劝诸葛亮效法汉高祖刘邦入关中,以宽治蜀。

诸葛亮批评他是“教条主义”,没有审时度势。

诸葛亮分析指出:

a、秦朝因刑法过于苛严,百姓怨声载道,导致亡国;

B、汉高祖刘邦反其道而行之,仅约法三章,便大获全胜;

c、但刘璋统治益州时却过于软弱宽大,地方豪强势力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这才导致其统治的瓦解。

蜀汉政权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础、形势都与汉高祖时不同,所以必须“威之以法”,从严治蜀,才能巩固蜀汉政权。

经过,诸葛亮从严治蜀后,蜀中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

可以说,正因为赵藩抓住了“攻心”和“审势”这两点,才使得这副对联也成为了中国名联。

难怪毛主席来到武侯祠看到这副对联深思半个小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

“以后到川治蜀的人都应该到这里来理解其真正的内涵,这才能做好工作”。

游客朋友们,听我的讲解,我相信大家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是油然而生。

接下来,请随我进入大殿,在那里你会找到更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两位评委老师,我的景点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