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建工作之创新.docx
《浅谈党建工作之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党建工作之创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党建工作之创新
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应对时代变革,夯实执政之基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基层党建工作要实现创新,必须面对和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创新,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
党建工作是一项严肃的事业,需要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党建工作就只能是铁打戒律下的苦涩耕耘,党建工作应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与创造锐气的事业。
1.任何领域的任何跨越,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有创意的观念作前导。
基层党建工作,要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实现更大的跨越,提升整体水平,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实现突破。
要坚定地认识到,创新是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
而目前,党建工作创新恰恰仍面临着许多坚固的框框:
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游离;党务干部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上的犹豫与彷惶,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党建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有些同志片面强调原则,习惯于照既定框子办事,思想上患得患失,工作上畏首畏尾,改革怕出乱子,创新怕担风险;有的同志片面强调继承,缺乏辩证观点,对过去的经验全盘照搬,食而不化。
所有这些,在本质上都是思想观念僵化的表现。
而思想观念上的僵化,导致工作实践上出不了新意,生气就不足,单位的党建工作跟“风”走,落伍于形势的变化发展,工作局面打不开。
2.创新的实践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不断迈入更高的层次。
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回头看看,一部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一部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
从近年来党建工作的实践看,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挑战,广大党建工作者在党建领域进行了有创新的探索。
如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加强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广泛推行了“双推直选”、村支书公开述职,切实推行了各项公开,有效地拉近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这些有效的探索,与时代要求相呼应,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效应。
但这些改革与创新仍然是初步的,只有不懈地探索,持之以恒地创新,才能推动党建工作实现新的起点上的更大飞跃。
3.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有着广阔的创造空间。
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譬如,以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为标志的经济领域充满了活力,如何在这块新天地里写就党建工作的华彩篇章,是整个基层党组织都应考虑和实践的大问题。
另外,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思想的多元化使人们的认识世界丰富多彩,其间也不乏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法轮功”歪理邪说的作祟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广大党建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实践上进行积极创新,才能使党建工作走在形势发展的前沿,实现其应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创新,轴心在促进经济发展
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以推动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要义。
党建工作能否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检验党建工作创新实际价值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判断标准。
1.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
党建工作的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也不是口号上的推陈出新。
党建工作创新的落脚点必须定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上。
经济发展来不得“空中楼阁”,作为其推动力量的党建工作,如果试图以几个华而不实的“靓招”来实现其功能,是幼稚的。
因此,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必须坚决抵制与摒弃那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和灾难的“花架子”,把创新之根深深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实践土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最佳结合,才能使灿烂的党建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建设之果。
2.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努力形成旺盛的人气。
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旺盛的人气。
看一个地区是否有旺盛的人气,关键要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人气足不足、旺不旺。
领导班子团结坚强,人气就兴旺,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人气就兴旺。
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
只有干部群众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旺盛的人气,才能无往而不胜。
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人气才能旺盛。
要形成旺盛的人气,关键是不能埋没人才,不能委屈人才,更不能压抑人才,要十分注意优化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推动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3.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始终做好与经济工作结合的文章。
党建工作创新与经济工作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领域。
党建工作要始终体现与经济工作结合的要求,这也是党建工作活力和生命力所在。
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如火如荼;在企业,改制改革的步伐正紧锣密鼓;在全国,加入WTO的考验与挑战已摆到了人们的眼前,这些都是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的切入点,关键是我们党建工作者敏感性如何,果敢性如何。
经济发展势若奔江,我们的党建工作只有有力地体现这种时代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
创新,重槌应打在鼓心上
“响鼓要用重槌擂”,创新的重槌打在鼓心上,创新的大鼓才会更响亮、更激越、更豪迈。
那么,党建工作创新的这柄槌究竟应落在何处?
1.抓调研.在工作思路上创新。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为此,要在组织系统大兴调研之风,努力构建完善的调研机制,通过调研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通过调研开拓视野,掌握脉搏,形成科学的认识。
对于有创新的调研成果,要敢于放在实践中试验,并注意总结、改进和完善;对一些成熟的经验,要提升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办法、意见和规定,指导基层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2.抓突破,在工作互点上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
抓住重点,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组织部门要围绕重点工作,寻求工作的突破口,找准工作的主攻方向,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当前,特别是要抓住干部制度改革这个关键。
因为干部制度改革牵动全局、左右全局、影响全局,直接关系到整个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
同时,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党建工作其他的重点、难点问题,大力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3.抓典型,在整体工作上创新。
抓典型,就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树立方方面面的典型,推动党建工作全面展开,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
要深入基层全方位地选树各条战线、各个层次的典型,采取扶持、帮助、指导的办法,总结典型经验,提高典型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典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着力构筑党建工作的先进群体,带动整个党建工作不断发展,使党建工作在典型的带动下不断创新,整体推进。
4.抓规范,在工作机制上创新。
党建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
各级党建部门要努力创新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党建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作程序,用以指导和规范党建工作。
要完善岗位职责规范,严明岗位纪律,真正在党建战线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为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坚实的保证。
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几个重大关系的思考
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佟延成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既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实际情况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实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决定》要求:
企业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企业改革发展服务。
要不断改进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进一步探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群众,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根据中央的要求,联系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我认为企业党建工作在紧密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进行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研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们要从保持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从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不断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才能保证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使改革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的自我完善。
不抓经济建设,要犯历史性的错误;不抓党的建设,同样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只有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看问题,我们才能深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才能切实增强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自觉性。
二要着眼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来思考和研究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
全面科学地分析面临的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自觉地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是我们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前提。
从现实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武装人,服务于实现党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党建工作;第二,从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任务出发,围绕经济业务工作开展的党建工作;第三,针对党员、群众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的党建工作。
这三方面的内容既互相渗透、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无法相互取代。
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经理(厂长)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关系
党管干部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干部管理的一条根本原则,是党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领导地位的重要体现。
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循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决定》重申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同时强调要改进管理方法。
全面认识这个问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全面把握党管干部原则的实质。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坚持党对企业实施领导的重要方面,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选拔任用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保证。
只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才能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同时必须看到,党管干部原则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
主要包括:
制定和执行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推荐和管理好重要干部;指导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搞好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
其中,制定和执行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最重要的一条。
企业党组织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参与行政干部的管理,同董事会、经理(厂长)依法行使用人权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选好人、用好人,促进企业的发展。
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有助于更准确地选拔干部,更合理地使用干部,有助于行政领导正确行使职权,避免用人失误。
第二,中央有关文件对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人事管理方面的职权的规定,与有关法律法规并无抵牾,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简称《企业法》)规定,厂长的基本职权之一,是“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提请政府主管部门任免或者聘任、解聘副厂级行政领导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把“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列为董事会的基本职权之一;把“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列为公司经理的基本职权之一。
《决定》提出,要按照企业的特点建立对经营管理者培养、选拔、管理、考核、监督的办法,并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
这表明,《决定》的要求与《企业法》、《公司法》的规定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并不矛盾。
第三,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必须改进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呼唤着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的改革和创新。
《决定》在企业领导体制和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提出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工作思路,即:
“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负责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都要有职工代表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工会中的党员负责人,可依照党章及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可由一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
”这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
它为企业党组织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打开了一条通路,从组织制度上解决了一些企业党组织被排斥于决策主体之外,不了解生产经营情况,无法介入、无力制约的问题。
三、部分职工下岗分流与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决定》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然而,随着近年来部分国有企业职工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中下岗分流,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有些同志由此提出疑问:
这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是否有矛盾,是不是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否定?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工人阶级”是一个整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指依靠工人阶级的阶级整体。
从实际情况看,企业实行兼并破产,职工下岗分流的,毕竟是少数,从整体上看工人阶级队伍是稳定的,我们党在工人阶级中的根基是稳固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不会因为部分工人的下岗分流而动摇。
其次,工人阶级的整体又是由众多的阶级成员个体构成的。
它的每一个成员,既是这个阶级的一分子,具有稳定性,同时又是劳动力资源的一分子,具有流动性。
这种流动只是重新就业的开始和工作岗位的更换,而不是阶级属性的改变,无论是待岗期间还是重新就业之后,他仍然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属于党的依靠力量。
第三,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部分职工下岗分流,遇到暂时困难是难以避免的。
必须看到,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没有一部分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死”,就不会有国有企业整体上“活”;对人员负担过重的国有企业来说,没有一部分职工下岗分流,就不会有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效益的提高。
从根本上说,这种调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
经过调整的阵痛之后,企业和社会的活力增强了,职工的就业机会增多了,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将会更加有利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关系
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中,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受到有关法则的严格制约,在公司制企业中如果再提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方向、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就会与国际贯例发生抵触,不利于企业转制和向国际市场发展。
这种观点对公司制企业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应当认真加以澄清。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建立什么样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关系到国有经济命运和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原则问题。
《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要“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既要学习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先进经验,又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发挥我们自己的政治优势。
我们要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是要把别人的经验同自己的长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优势——超出别人经验的独特优势,而不是完全照抄照搬。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防止借口“同国际惯例接轨”,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立起来,丢掉自己的政治优势。
从一些试点企业的经验教训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个不能改变。
第一,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革之后,企业的产权结构变了,但许多企业特别是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骨干企业仍然由国家控股,仍然以公有制为主体,因此,企业的社会主义基本属性和生产经营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改变;第二,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革之后,企业的经营机制变了,但其经营活动仍然是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仍然要受制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党和政府对企业的领导作用不能改变;第三,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革之后,企业的用工、分配制度变了,然而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国有企业工人的阶级属性,现代企业制度下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不能改变;第四,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革之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制度和领导体制变了,但这并不排斥反而更加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从企业内部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因而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不能改变。
总之,在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中,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国企党建开拓创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加强改进国企党建)———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会削弱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是2003年的一个重大新闻。
国资委的成立,使191家中央企业原有的“谁都可以管,谁都管不彻底”的烦恼一消而散。
另一个疑问又悄然升起:
中央企业工委撤销了,国有骨干企业的党建工作今后怎么抓,能不能继续抓得好?
对此,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明确回答:
在国务院成立国资委的同时,党中央决定成立国资委党委,在党中央赋予的七项职责中,抓实抓好国企党建工作是其中一条重要职责,新的管理体制下,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只会加强,决不会削弱。
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新体制,保证了中央企业党建能抓到实处,产生威力
原中央企业工委成立于1999年。
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催生中央企业工委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也充分证明,中央企业工委成立后在中央企业党的建设、领导班子管理和纪检监察等工作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中央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到位,谁来行使出资人职责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中央企业工委作为党的部门,不能直接管理企业资产,也不能制定行政法规监管企业体制机制、重大决策等。
中央企业工委对人的管理,也仅限于按照党的干部工作原则,对国企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考察任免。
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要融入生产经营过程中,就显得力不从心。
国资委党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成立国资委和设立国资委党委,在理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使党的工作与企业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
一是在领导体制上,有利于把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与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二是在改革创新上,有利于把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建立适应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党建工作新体制、新机制。
三是在经济发展上,有利于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稳定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引导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是在班子建设上,有利于把党管干部原则与经营管理者市场化配置相结合,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企业的“热点”、“难点”,也是党建工作的覆盖点、探索点。
目的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如何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之中,真正解决“两张皮”的问题?
近年来,各中央企业党组织一直在探索。
国资委党委成立后,明确提出:
“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体制新机制。
”
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局长刘晓滨认为,这里讲的“新”,首先是国企党建工作者的观念要跟得上形势。
要把搞好改革、加强管理、培养高素质队伍、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把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点。
这种观点目前已成为各中央企业的共识。
各企业普遍做到了“业务工作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行政组织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到哪里”。
许多企业推行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双纳入”,并做到“三同”(同部署、同运行、同考核)。
山东铝业公司为使党建工作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建立了“党建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各基层组织建立登记台账,按时反馈考核意见,并将考核结果与相关人员月度奖金挂钩。
为使企业党组织有位有威,近年来大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在任职上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即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党委能够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神华集团等企业还规定,企业进行重大生产经营性决策前,由党委组织力量深入调研,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宝钢股份公司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参与决策,并推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基层党员议事制,加大党员参与决策力度。
“党管人才”,是中央提出的新的干部工作原则。
而在中央企业,如何选聘、培训、管理好人才,本身就是需要企业管理决策层重点解决的热点问题。
既是业务工作,又是党建工作,这种目的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企业党组织在探索国企选人用人新机制、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队伍方面,大有作为。
实践说明,通过内部竞聘上岗、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等方式招贤纳士,是国企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工作中,企业党组织的任务将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明显。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好了,也出生产力。
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实践都证明,今后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大有可为
包含有效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外企业均要解决的大问题。
联系到改革发展的实际,国有企业今后这方面的任务将会更重:
国有企业推进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首先是一场观念上的变革,怎么保证职工想得通、能理解?
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下岗、分流的人数会增多,如何消除职工失落、不满情绪,保证企业和社会稳定?
和一些民营企业、外企相比,国企干部职工收入相对较少,怎么引导职工抵御社会不良观念影响,愉快安心地无私奉献?
……这些课题无一可以回避,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任重道远,国资委党委责任重大。
近几年来,国有大型企业扭亏脱困任务顺利完成,中央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目前资产总额达6.93万亿元,去年中央企业利润2384亿元,占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63.3%。
取得这些成绩,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威力,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上海宝钢集团党委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融时代特征、宝钢特色、基层特点于一体的党建模式,企业凝聚力大大增强,宝钢的普通党员职工被称为“最优秀的人力资源”。
在齐鲁石化公司,1998年以来评出的各类先进个人中,党员占了76%以上,工人党员中80%为班组长、技术骨干。
现实的需要、历史的实践都表明:
不论何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只会加强,不能削弱。
在国资委党委领导下,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必然跃上高楼,步入“黄金期”。
相关链接
国资委党委的七项职责
根据中央关于成立国资委党委的通知,国资委党委的主要职责有七项:
保证党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