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2701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x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docx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金点子:

镁,铝是重要轻金属,具有较强还原性。

镁,铝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及生活中有着重要而广泛的用途,特别是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在题目中的计算形式方法性和技巧性均较强,是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代表题型有;天平平衡判断题,镁的强还原性,铝盐与强碱反应产物的讨论,含铝化合物沉淀图像题等。

解题关键是:

(1)熟悉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与过量计算相结合。

(3)结合图像综合分析。

(4)充分利用守恒关系。

经典题:

例题1:

(1996年上海高考)0.1mol镁粉分别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依次为W1、W2、W3。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W2>W1>W3B.W1=W2>W3C.W1=W2=W3D.W3>W2>W1

方法:

将方程式比较后分析。

捷径:

反应式依次为2Mg+O22MgO,2Mg+2CO22MgO+C,3Mg+N2

Mg3N2,根据计算式可求出答案为A。

总结:

W2中还有碳生成,是固体。

如果疏忽这一点就误选B。

例题2:

(2000年全国高考)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

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H)nClm·yH2O],式中m等于()

  A.3-n    B.6-n    C.6+n    D.3+n

  方法:

电荷守恒(化合价代数和为0)。

捷径: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等于0得,2×3=n+m,所以m=6—n。

答案为B。

总结:

此题为一易题,如不能运用电荷守恒,也很难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3mol·L—1HClB.4mol·L—1HNO3

C.8mol·L—1NaOHD.18mol·L—1H2SO4

方法:

从反应判断。

捷径:

在镁、铝混合物中加入HNO3和浓H2SO4都不能产生H2,加入NaOH溶液只有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而镁不反应。

而加入HCl,镁与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所以H2量最多。

选A。

总结:

该题中溶液的浓度不是计算的数据,而是判断溶液属于:

“浓”或是“稀”。

8mol·L—1以上的HCl、H2SO4、HNO3通常认为是浓酸。

例题4:

(1998年全国高考)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B.铁C.铝D.镁

方法:

等量转换法(将Al的价态转换成+2价分析)。

捷径:

设四种金属的化合价均为+2价,则它们的平均原子量为10÷m=11.2÷22.4,所以m=20,其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的原子量小于20,因为锌、铁、镁原子量均大于20,当铝作为+2价时,原子量可算作27×2/3=18。

所以选C。

总结:

类似的问题都作这样转换,即先认为化合价为+2价,这样可计算出平均原子量,然后调整不是+2价原子的原子量,如铝为18,钠为46等,这样转换后题目就变得很简单了。

例题5:

(1995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上图中的F是。

(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混和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每生成1molD,同时生成molE。

方法:

试探法(从已知的物质着手,试探其它物质)。

捷径:

试探分析,A是NaAlO2,反应式Al3++4OH—=AlO2—+2H2O。

孔雀石受热分解的反应式CuCO3·Cu(OH)2

2CuO+CO2+H2O,因能与NaAlO2反应,得F是CO2,G是CuO。

A、F发生的反应式是:

CO2+AlO2—+2H2O=Al(OH)3↓+HCO3—,沉淀是Al(OH)3,受热分解后生成Al2O3(B)和水。

Al和CuO的反应,类似于铝热反应。

第四问可根据2Al2O3

4Al+3O2↑计算得0.75mol。

总结:

如果框图中的物质均没有给出,这时便要通过关系或一些现象先寻找突破口,再推断出其它物质。

例题6:

(1999年全国高考)取一根镁条置于坩埚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混合物的总质量为0.470g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加热蒸于并灼烧,得到的氧化镁质量为0.486g。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燃烧所得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方法:

通过守恒法或差量法求解。

捷径:

(1)化学方程式为:

Mg3N2+6H2O=2NH3↑+3Mg(OH)2。

 

(2)解法一:

设原混合物中Mg3N2的质量为x,由Mg3N2和水反应生成的MgO的质量为y。

 根据Mg原子个数守恒得:

Mg3N2→3MgO,y=x。

以此,(0.470g-x)+x=0.486g,x=0.080g,=17%

解法二:

根据差量关系可得:

m(Mg3N2)=0.080g,  =17%。

总结:

解法一思路清晰,不必再述。

解法二是利用Mg3N2→3MgO质量差的方法解出。

当一题有多种解法时,则尽可能用守恒法求解。

金钥匙:

例题1:

已知MgCl2的熔点较MgO低,则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流程应为()

电解

HCl

石灰乳

A.海水→Mg(OH)2→MgCl2→Mg

电解

HCl

B.海水→MgCl2→Mg

电解

NaOH

C.海水→Mg(OH)2→Mg

电解

Cl2

D.海水→MgCl2→Mg

方法:

流程分析法。

捷径:

选项A中的石灰乳原料来自CaCO3分解产物CaO加水反应的产物,此原料易得且成本低,Mg(OH)2易从混合体系中分离,MgCl2的熔点较MgO低,所以选项A最合理。

答案为A。

总结:

该题易误选C。

因NaOH成本高,Mg(OH)2高温分解成MgO,且MgO熔点高,不能选C。

B、D不能将MgCl2从海水中分离出来。

例题2:

铝粉投入某无色澄清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中,正确的是()

A.H+、Mg2+、Al3+、NO3—B.Na+、Al3+、Cl—、Ba2+

C.OH—、Al3+、Cl—、NO3—D.OH—、Ba2+、Cl—、NO3—

方法:

依据题设条件,逐项分析。

捷径:

该溶液中加入铝粉产生H2,说明该溶液可能含有大量的H+或OH—。

选项A中由于NO3—的存在,可能放出的气体主要为氮的化合物;选项B中既无H+又无OH—;选项C中OH—和Al3+不可能大量共存。

只有选项D符合。

总结:

本题解答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忽略碱性环境中Al也能放出H2,二是题意把握不准,本题意指可能共存,也就是酸性、碱性环境任一情况均可以。

其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有可能是强酸性环境,也有可能是强碱环境。

例题3:

由Na,Mg,Al,Fe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合金13g,与足量稀H2SO4反应,收集到H20.5g,则该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NaB.MgC.AlD.Fe

方法:

此类习题若均为二价金属,如Mg,Fe,Zn或Cu,可考虑用平均组成法解题为佳。

但此处Na为一价金属,Al为三价金属,直接用平均值法则不很恰当。

解答该题也可通过设一法,即将四种金属转换成一价量,与稀硫酸反应,各金属的一价量分别为:

Na——23、Mg——12、Al——9、Fe——28。

捷径:

合金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0.5g(即0.25mol),而1mol一价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的H20.5mol,故此合金相当于一价金属0.5mol。

现金属质量为13g,得一价量为26,以此要求合金中两种金属的一价量,一种大于26,一种小于26。

而Na、Mg、Al三种金属的一价量均小于26,一价量大于26的只有Fe,故该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Fe。

答案为D。

总结:

判断合金中含有某种金属的方法较多,但以一价量法方便快速。

例题4:

称取由Al(OH)3、NaHCO3、CaCO3三者混合而成的固体混合物5g,溶于0.2L1mol/L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后,放出CO20.784L(标准状况),把CO2完全驱出溶液后,再加入1.2mol/L氨水0.15L,待完全沉淀后,过滤并洗涤沉淀,洗液和滤液混合,用0.75mol/L盐酸滴定,消耗了40ml才将剩余碱中和,求原固体混合物各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

方法:

整个过程有下列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3NH3•H2O+AlCl3=Al(OH)3↓+3NH4Cl

NH3•H2O+HCl=NH4Cl+H2O

此题既可根据整体关系,又可利用原子守恒求解。

捷径:

思路一:

分析上述反应,确定整体关系如下:

总耗HCl物质的量=Al(OH)3消耗HCl量+NaHCO3消耗HCl量+CaCO3消耗HCl量+剩余NH3•H2O消耗HCl量。

设Al(OH)3为xmol,NaHCO3为ymol,CaCO3为zmol具体找出:

1Al(OH)3∽3HCl∽AlCl3∽3NH3•H2O

Xmol3x3xmol

CaCO3∽2HCl∽CO2,NaHCO3∽HCl∽CO2

Zmol2zmolzmolymolymolymol

列方程

78x+84y+100z=5┉┉┉①

z+y=0.784/22.4┉┉┉②

0.2×1+0.75×40×10—3=3x+2z+y+(0.15×1.2—3x)┉┉┉③

解之得x=0.023,y=0.02,z=0.015。

再根据摩尔质量求得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为Al(OH)336.4%,NaHCO333.6%,CaCO330%。

思路二:

分析上述反应可知最后溶液中为NH4Cl和CaCl2及NaCl。

其中NH4+共1.2×0.15mol,Cl—共(0.2+0.75×0.04)mol

若所设x、y、z同思路一中,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结合原子守恒可列出如下关系:

1.2×0.15+y+2z=0.2+0.75×0.04

↑↑↑

(NH4+结合Cl—量)(Na+结合Cl—量)(Ca2+结合Cl—量)

y+z=0.784/22.4

↑↑↑

(NaHCO3中C的量)(CaCO3中C的量)(CO2中C的量)

再与思路一中方程①联立求解即可。

总结:

思路有简有繁,解题时若能抓住物质的来龙去脉,全面分析各个数据和物质,充分利用整体思维和守恒,便可准确获得答案。

例题5:

工业上制取铝的流程如下:

消石灰

A循环使用

C

滤液通入

B

A

CO2

过滤

高压,水蒸气

电解

干燥

E

D

冰晶石

煅烧

 

在用此法制取氧化铝时,分析铝土矿和赤泥(提取Al2O3之后的残渣)所得数据如下:

Al2O3

Fe2O3

Na2O

铝土矿

55%

16%

0%

赤泥

15%

48%

8%

试求制取1tAl2O3所需铝土矿和苛性钠的量。

方法:

从流程图分析可知A为NaOH,它使Al2O3变为NaAlO2,然后通入CO2又转变为Al(OH)3。

Fe2O3不与NaOH反应,NaOH将Fe2O3从铝土矿中全部转移到赤泥中去。

从Fe2O3在铝土矿中的含量及在赤泥中的含量可知赤泥的质量为铝土矿的1/3。

捷径:

设需铝土矿xt,则:

x·55%—1/3x·15%=1

解得x=2,即需铝土矿2t。

需要NaOH的量:

因NaOH循环使用,因此需要补充NaOH的量即为留在赤泥中的NaOH的量。

1/3×2t×8%×80/62=0.069t

总结:

(1)考生往往没有认识到Fe2O3在铝土矿中的质量与在赤泥中的质量是不变的。

Fe2O3的含量有铝土矿中的16%变成赤泥中的48%,增加了三倍,则赤泥的质量就为铝土矿质量的1/3。

(2)因NaOH循环使用,故实际耗NaOH应为留在赤泥中的NaOH的量。

不能把与Al2O3反应消耗的NaOH算入,因为该部分NaOH可以再生。

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其难点在于识图、对表中数据的理性分析。

Fe2O3由于没反应,从铝土矿中转移到赤泥中,应该守恒,因而从Fe2O3在铝土矿中含量及在赤泥中含量,得到赤泥质量为铝土矿质量的1/3。

例题6:

在100mL0.6mol/L的HCl中,加入1.08g铝粉,在反应后再加入0.5mol/L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才能使铝粉刚好完全溶解,且得澄清溶液。

方法:

从反应前后的元素分析,可知其中所含Na元素全部来源于NaOH,Cl元素全部来源于HCl,而铝元素全部来源于金属铝,以此由NaOH、NaAlO2的化学组成中的关系即可分析得到量量关系。

捷径:

铝粉刚好完全溶解,说明此时溶液中存在NaCl和NaAlO2。

设需NaOH溶液xmL,根据:

NaOH的物质的量=HCl的物质的量+Al的物质的量得:

0.5mol/L×L=0.6mol/L×0.1L+

解得:

x=200mL,故需NaOH溶液200mL。

总结:

此题如果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则运算比较复杂,但如果从NaOH与HCl、Al反应后的生成物NaNO2和NaCl进行分析,则变得简单明了。

例题7:

托盘天平两托盘分别放有等质量的烧杯和等质量的nmol盐酸,天平平衡。

向两托盘分别放入ag金属钠、bg金属镁,反应后(设无液体溅出)天平仍平衡。

(1)若盐酸均过量时,a与b的关系是

(2)若盐酸均不足量,a,b与n的关系是。

方法:

根据题意反应后天平仍平衡,应符合,投入质量一逸出质量=投入质量一逸出质量,以此为思路,讨论计算a,b,n的关系。

捷径:

(1)酸均过量,逸出的氢气均应由酸提供。

不必再考虑钠与水的反应,agNa应逸出gH2,bgMg应逸出gH2。

巧解时可由同物质的量的Na或Mg与过量酸反应时,剩余的溶液质量相等考虑。

(即23g钠逸1g,24gMg逸2g,余溶液等重)。

即得Na与Mg的物质的量相等。

a:

b=23:

24。

(2)酸不足时,还要考虑过量的Na与水的反应。

由Mg提供的氢气只能由不足量盐酸提供,以此可得恒等式为:

ag-g=bg-0.5n。

总结:

此类试题若不涉及与水反应的Na、K等,则酸不足量时,投入的金属均为质量相同。

(活泼性比氢强的金属)因为放出的H2均由等量的酸提供。

聚宝盆:

1.理解Al、Al2O3、Al(OH)3与酸或碱反应的关系,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在解综合性试题时,要尽可能采用守恒法求解。

2.生产工艺流程要考虑:

(1)原料易得且成本低;

(2)中间产物易分离;(3)电解质熔点较低。

热身赛:

1.将1.2g金属镁中空气中点燃后生成物为氧化镁和氮化镁,将它们溶于3mol/L50mL的盐酸中,再用2mol/LNaOH溶液20mL恰好将多余盐酸中和,且无气体放出。

则生成氮化镁的质量是()

A.1.0g  B.0.5g   C.0.1g    D.0.05g

2.我国最新报道的高温超导体中,铊(T)是组成的成分之一。

已知铊与铝是同族元素,关于铊的性质的判断可能错误的是()

A.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B.阳离子氧化性比铝离子强

C.加热蒸干T1Cl3溶液可得到无水T1Cl3D.与稀硝酸作用生成硝酸盐

3.将各盛有100mL1mol/LH2SO4的两个烧杯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天平平衡。

向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天平仍平衡的是()

A.左端加0.1molMg,右端加0.1molZnB.左端加0.1molMg,右端加0.1molZn

C左端加5gMg,右端加5gZnD.左端加10gMg,右端加10gZn

4.用稀H2SO4、NaOH溶液、Al为原料制取Al(OH)3,甲、乙、丙3个学生分别用3种不同途径:

制得等量Al(OH)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用原料最少B.乙用原料最少

C.丙用原料最少D.三人用原料的量相同

5.将镁、铝、硅的混合物分为等质量的两份,一份跟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另一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最终产生的H2一样多,则镁与硅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B.4∶1C.1∶1D.3∶1

6.在含有1molFe3+和1molAl3+的混合溶液中,现按横坐标依次加入NaOH溶液、盐酸,再通CO2气体。

纵坐标为混合沉淀物的物质的量,请在下图中画出沉淀量随反应变化的曲线。

写出通入CO2后的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____。

7.往一金属易拉罐内(内空)放入一满角匙的某白色晶体,摇动几下后,立即向罐内注入6mol/LNaOH50mL,用胶布严封罐口,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

要实现上述现象,则做易拉罐的金属是__________往罐内加入的白色晶体是_________,罐壁凹而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鼓起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拉曼光谱证明,溶液中不存在AlO2–却存在[Al(OH)4]–,请写出AlCl3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允许用偏铝酸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溶液中可能含有Fe2+、Mg2+、Cu2+、NH4+、Al3+。

当加入1种淡黄色固体并加热时,有刺激性气体放出和白色沉淀生成,加入淡黄色固体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与析出的沉淀和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如图所示。

可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所加的淡黄色固体是。

10.有A,B,C,D,E5种化合物,其中A,B,C,D是铝元素的化合物。

F是一种气体,标准状况下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03。

有下列反应:

①A+NaOH→D+H2O;②BA+H2O;③C+NaOH(适量)→B+NaCl;④E+H2O→NaOH+F;⑤C+D+H2O→B。

①A,B,C,D的分子式分别为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②4molC和6molE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1.将一铁粉和铝粉混合物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再分别和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生成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2∶1。

向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344L氯气。

可使溶液中的40%Fe2离子氧化。

试求原混合物中两金属各是多少克?

12.将一定量的Al和Na2O2的混合物,投入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反应停止时得一澄清溶液,经称量之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轻3.5g,向所得溶液中滴加3.5mol/L盐酸至滴定过程中所产生的沉淀刚好完全溶解时,耗用盐酸200mL,问原混合物中Al和Na2O2各多少克?

 

大检阅:

1.B2.B3.BD4.C5.A

6.

CO2+2AlO2-+3H2O=2Al(OH)3↓+CO32-

CO2+CO32-+H2O=2HCO3-

7.Al干冰

干冰气化时排出了空气,加入NaOH溶液后吸收了CO2压强减小

CO2+2NaOH==Na2CO3+H2O过量NaOH溶液与Al反应放出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8.AlCl3+4NaOH==NaAl(OH)4+3NaCl

9.Mg2+、Al3+、NH4+;1∶1∶3;Na2O2

10.①Al2O3,Al(OH)3,AlCl3,NaAlO2;

②4AlCl3+6Na2O2+6H2O=4Al(OH)3↓+3O2↑+12NaCl。

11.Fe:

33.6g,Al:

10.8g

12.Al:

2.7g,Na2O2:

15.6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