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揭开神秘的面纱 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591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揭开神秘的面纱 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揭开神秘的面纱 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揭开神秘的面纱 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揭开神秘的面纱 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揭开神秘的面纱 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揭开神秘的面纱 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政治 揭开神秘的面纱 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揭开神秘的面纱 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揭开神秘的面纱 经济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政治揭开神秘的面纱经济生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1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

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纸币。

 

★教学方法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导入新课

师:

请同学们回忆,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学生答略)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

必须是现实的,实实在在的货币。

师:

是的。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因为任何一个货主不会允许有人用空话来拿走他的商品。

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最初直接用的是金银条块,后来用的又有铸币,可是今天我们还能不能盾到有人用金块买彩电,或者像武松那样用碎银子买酒喝呢?

生:

不能。

师:

对,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国家或地区使用金属货币而是大量使用纸币,纸币与货币是什么关系?

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

要搞清这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讲授新课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9页,回答纸币是怎样产生的》(指导学生看书。

生:

当作流通手段的货币,由最初的金银条块发展到铸币,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减轻了重量,变成了不足值的货币,即铸币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出现了分离,这预示着可以用某种东西来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由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者手中的作用瞬息即逝,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

这种名不符实的变化,决定纸币可以代替足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就是纸币的产生。

1.纸币的产生(板书)

师:

也就是说,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什么是纸币,它有哪些功能呢?

生:

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纸币的含义(板书)

关于纸币的含义,应搞清楚这样三点:

第一、纸币仅仅是一种货币符号,它是代表金属货币的,它本身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当然就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因此,它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第二、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

如果不是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假币、伪币,在市场上就不能流通。

任何私印纸币的行为在各处国家都是犯罪行为。

第三、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那么国家以前强制作用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比如,以前的银元和我国1948年12月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就不能流通了。

总之,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作用”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可能有同学要问:

银元和壹万圆人民币(1948年发行)既然不能使用了,如果有这些东西的话,该如何处理?

请同学们看书P20第一自然段。

师:

银元和壹万圆人民币虽然过去曾经是铸币和纸币,在流通领域曾发挥过流通手段的职能,但壹万圆人民币由于面额较大,计算方便,已经由国家宣布限期兑换,过期作废,所以它已经不是现阶段我国的纸币,已经不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只能作纪念品了。

银元也是由国家宣布禁止流通的,但银元属于金属货币,还可以到银行兑换人民币。

那么,又是因为什么要用纸币取代铸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P20页第二自然段回答。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

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

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

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

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

思考课本上第2页的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

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

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

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第3页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

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

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

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

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

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

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

总结点评。

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

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

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

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

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

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

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

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

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

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

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

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

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

不是的。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

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大家可以看课本第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

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纸币?

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

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

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

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

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  )

 

A.有了商品就有了货币        B.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C.先有货币后有商品          D.商品货币同时存在,同时产生

 

答案:

B

 

[例2]货币的本质是(  )

 

A.一种商品   B.纸币   C.一般等价物   D.流通手段

 

答案:

C

 

[例3]某商店一件上衣标价150元,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答案:

A

 

[例4]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地有(     )

 

A.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

 

B.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

 

C.制造假币是违法的,持有、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

 

D.纸币在流通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答案D

 

★课余作业

 

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

为什么?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

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