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2457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docx

《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docx

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

语言表达专题九句式变换

一、考纲指要

“句式变换”一般采用文字表述题的方式考查。

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一般句与修辞句的变换是考查的热点。

2004年的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和湖北卷,2005年广东卷,2006年天津卷都考查了长句变换短句;2004考查了短句变长句的有辽宁卷,考查书面语变换口语的有江苏卷,考查一般句子变换排比句的有湖南卷。

2005年北京春季试题还考查了提取材料,整合成单句的形式。

总之句式变换是本考点仅次于仿用的又一个考试热点。

A、根据表达语气分: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B、根据主语的性质分:

主动句、被动句

C、根据结构的繁简分:

长句、短句

D、根据判断的性质分:

肯定句、否定句

E、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句的位置分:

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

F、根据语体风格分:

语句、书面句

G、根据句式整齐分:

整句、散句

H、根据句子数量分:

单句、复句各种句式的特点

陈述句:

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的一生。

一般性叙述,没着重强调。

疑问句:

谁说不是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一生?

强调毒品危害的肯定性。

感叹句:

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的一生啊!

着重于抒发感叹语气。

被动句:

讲师范可同的一生被毒品毁掉了。

强调重点是受事主语。

把字句:

毒品把讲师范可同的一生毁掉了。

强调重点是动词谓语。

否定句:

毒品不是没有毁掉讲师范可同的一生。

强调事实的存在。

六种不同句式,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可表达效果有差异。

孰优孰劣,要看需要和语言环境。

例如:

“我们打败了大连队。

”变换句式为:

1.主动句:

我们把大连队打败了。

2.被动句.大连队被我们打败了。

3.反问句:

难道我们不是把大连队打败了吗?

将它们填入下列句子,看该用哪种句式好。

(1)_____,要取代我们去参加超霸杯的希望破灭了。

(2)大连队从八一队招来了两个边锋,满以为能夺冠,但是,_____,获得了优胜杯。

(3)_______难道我们不是手捧着金杯吗?

弱者不一定不能胜强者。

1、长句与短句

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其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磅礴。

政治论文和科学论文、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或人的心理状态、思想变化的句子多用长句。

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

它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生动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肯定的语气。

长句变短句或短句变长句时,内容不能省略,可调整语序,可增删某些词语,不能有语病。

长句变短句

教学目的:

掌握长短句变换的方法

教学重点: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句意不能改变

课型:

专项复习

教学方法:

立题为先导,然后学生自主总结规律,教师点拨。

教具:

多媒体 卷子

导入:

高考语言表达,设长短句变换这道题,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句式,灵活多样的句式表达会起到不凡的表达效果。

这是训练同学们语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掌握长短句变换的方法无论对于解题还是对于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步骤:

一.总体把握长短句特点,是探究规律、总结方法的前提(先给出例句由学生总结)

同样一句话可以用长短句两种方式表达,意思相同,效果各异。

例如:

我经常看到一个眉清目秀,风度文雅,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制服的女青年在早晨六点的时候在操场上念外语。

(长句)

这个长句化为短句:

我经常看到一个女青年早晨六的时候在操场上念外语,她眉清目秀,风度文雅,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制服。

总结

长句:

修饰语(状语、定语)多,并列成分多,或某一结构成分比较复杂的句子。

常句可以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适于书面语,特别是论说性文章。

修辞效果是严密、精确、细致。

短句:

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短句适宜在叙述性文章和口语种使用,尤其适于演讲辞中运用。

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二、长句变短句归根结蒂只有一个方法,即分解。

具体如何分解,我们得从不同句式特点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第一种类型

1、分析下列几组长句句式特点归纳变换方法:

例①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的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分析:

这个长句是一个动词带了两个长宾语,两个宾语可拆开,分别与动词搭配

改为: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的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展现了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例②把下面划线的长句改成短句,并使各短句句式协调一致。

有人把学习基础知识比作从“一”做起。

没有第一块基石、第一条小溪、第一步前进,就没有高楼的耸立、滔滔的大河、万里的征程。

分析:

本句中六个短语,两两对应,可分解开来。

改为:

没有第一块基石就没有高楼的耸立,没有第一条小溪就没有滔滔的大河、没有第一步前进万里的征程。

2总结方法一:

分解法,即拆开并列的修饰成分,让其分别同中心词搭配(适用于变换并列成分较多的长单句)

3练习:

把下列句子分解成连贯的短句

我听说而且看见(亲耳听到)过他唱过山歌。

分析:

这个句子特点是有两个谓语动词,那么我们分解就应把谓语动词分开,通过增删句中停顿,变换单复句。

改为:

我不但听说过他唱过山歌,而且看见他唱过山歌。

(二)第二种类型

1分析下列几组长句句式特点归纳变换方法:

例③:

把下列长句改为较短的句子,是意思表达更为清楚(不得改变愿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2001年高考题。

五年高考P170.1)

分析:

这个句子定语较长,而且是并列定语。

我们可以把它分离出来,独立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的办法,是句子主干突出条理清晰;还可以重新组句,重新排序。

可以添加语法中必要的填充成分,如主语,还可以加一些衔接的词语保证上下文连贯,还可以加一些复指代词“这样”、“它们”等

参考一: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他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参考二:

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例④在牧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的青年。

分析:

这一例句与上一个相同,都是主谓句,且宾语带有长定语。

可采取以上方法,现提取主干,再排列枝叶

参考一:

在牧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的青年,他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

参考二:

在牧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这样的青年,他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

2总结方法二提取主干,排列枝叶。

即提取句子主干,再排列长定语。

可图解为:

主+动+长定语+宾语中心语===主+动+代词+原宾语中心语+复指成分(原长定语)(可灵活处理)(适于分解长定语句)

3练习:

①人们欣赏艺术品的过程是凭着日渐培养起来的艺术感受力来敏锐的感知和领略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从而获得美感享受的过程。

改为:

人们欣赏艺术品的过程是这样的过程:

凭着日渐培养起来的艺术感受力来敏锐的感知和领略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从而获得美感享受。

②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出土于埃及纳加达地区,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时风格的陶罐。

参考一: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出土于埃及纳加达地区的陶罐,它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时风格。

参考二: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时风格的陶罐,它出土于埃及纳加达地区,制作于公元前32世纪。

③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2004全国高考题。

p170.5)

参考一:

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

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参考二:

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

板书设计:

             拆并列

掌握方法巧解题:

分解

             提主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长句变短句的第三种方法,注意短句变长句中得特别形式

教学重点:

长短句变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原句句意的把握

教学设想:

给出例题,分析规律

教具:

投影仪,复习资料

课型:

专项复习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句变短句的两种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总结第三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第三种类型

1分析下列长句句式特点归纳变换方法:

例⑤:

请将下列的译文改写成三个短句。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2006年天津卷)

分析:

把下列一段不好的译文,改成三个连贯的短句。

要求:

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愿意不能改动。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得剧场得指示的禁令。

(1991年高考题)

分析:

这种类型长句结构较为复杂,可以先利用词语的搭配关系(动宾关系、定语中心语的关系:

推翻禁令----严禁警方执行市长指示得禁令------市长指示是------)分解句意

参考:

某市长发布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得剧场得指示,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禁令。

2总结方法三:

抽出附加成分,变成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短句,即抽取排列法。

(适于结构复杂的语句,要细心分析语句表达的几个主要意思,找句中动宾关系是一条捷径。

3练习

1把下列长句改称四各语意连贯的短句

世界组织总干事穆尔对世贸组织最不发达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的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经济合作发展规划表示欢迎。

参考:

⑴世贸组织最不发达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一项经济合作发展规划

⑵这一规划是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基础上制定的

⑶其目的是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

⑷世界组织总干事穆尔对该规划的通过表示欢迎。

②把下列长句变成三个短句,但不能改变原意

当第一个在歌剧《白毛女》中成功的扮演喜儿而对中国民族歌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的歌唱家王昆应邀来上海歌剧院客串主演歌剧《白毛女》时,朱蓬勃作为歌剧院的一名新兵才崭露头角。

参考:

著名歌唱家王昆第一个在歌剧《白毛女》中成功的扮演了喜儿,对中国民族歌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当她应邀来上海歌剧院客串主演歌剧《白毛女》时,朱蓬勃作为歌剧院的一名新兵才崭露头角。

③把下面长句用多个短句表达出来

前不久冰岛政府以找不到能使鲸迅速了结痛苦的捕鲸枪而撤销了原来拟定的再次允许捕鲸的计划。

参考:

冰岛政府原来拟定了一个再次允许捕鲸的计划,但因找不到能使鲸迅速了结痛苦的捕鲸枪,前不久又撤销了这个计划。

短句变长句练习

短句变长句的方法就是靶场句变短句的方法反过来,这里不再赘述,但要特别注意下面的题型。

二、总结:

变换句式的步骤(由学生根据所作练习进行总结,教师调整)。

1、明确目的

  长句是指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句子,而短句则是指修饰成分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2、把握句意

  要准确把握句子的原意,在变换前认真分析句子的构成元素,分清主次,提取主要信息,作为句子的主干句。

可先提取出主干句:

例1这出戏展现了动人场面。

“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拉开序幕。

例2,可提取主干句:

“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例3,可提取主干句:

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战争。

  3、理顺枝叶

  在找出主干句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其他成分,应当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组合,才能使所改写的句子既能够准确的表达原意,又能使句子的表达通常连贯,合乎逻辑。

对于这些信息,要考虑如何将其单独成句并合理排列,从而构建起改写语句的大致轮廓。

  4、整合信息。

  分析句子的其他成分,分别嵌入适当的部位。

  5、润饰答案。

  所谓整改润饰,是指对大致变换出来的句子从语意和表达两个方面进行检查。

句式的变换不同于句式仿写,它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而不改变原句的基本意义。

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这是句式变换的原则。

句式变换以后语意改变了,那么这种变换肯定是不对的。

变换的目的是使表达更准确、更充分、更恰当。

如果变换后的句子读起来不够通畅,就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地增添一些词语,使整个句子连贯流畅。

板书设计:

              拆并列

掌握方法巧解题:

分解    提主干

抽附加

 

  短句变换为长句

  要把几个短句概括、组织成一个长句,最主要的是找到一个中心句,然后把其他句的内容作为句子成分组织到这个中心句里。

在变换时要注意句子的通顺。

 例如:

 把下面3个句子改为一个长句,内容不能改变。

①孔乙己是个旧知识分子,②他受封建文化毒害极深,③甚至达到麻木地步。

  把①句作为中心句,②③句作为长句的定语,写成:

孔乙己是个受封建文化毒害极深,甚至达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的旧知识分子。

  在组织句子时可以调整、删减、增加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2、主动句与被动句

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

主动句包括一般主动句和“把”字句两种,“把”字句中“把”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被动句中“被”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也作状语。

有时“被”后对象省略。

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

例如: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沙丘)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3)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第一句是主动句,“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是“酸类”产生的行为。

第二、三句是被动句,“森林”“田园”“奴隶们”都遭受了一定的动作行为。

  如果一个句子既有施事者又有受事者,那么这个句子既可以用主动句来表达,也可以用被动句来表达。

例如:

  

(1)人们把地中海沿岸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2)地中海沿岸被人们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这个“人们”可以省略)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基本相同,但第一句是主动句,第二句是被动句。

  那么,遇到两种句式都可以使用时,到底选用哪一种好呢?

其实,句式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要看表达的着眼点在哪里。

以上边的句子为例,如果着眼点要说人们的情况,应该采用第一句,顺着说下去可以是:

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什么或人们准备在这里干什么等等;如果着眼点在地中海,就要采用第二句,然后以地中海为话题,接着说明地中海的有关情况。

主动句和被动句各有用处,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句式。

一般说来,用主动句的时候比较多;但在一定情况下,使用被动句也有好处。

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

①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意或无从说出;

②为了使句式整齐;

③表示特定的感情。

例如:

  

(1)它们(沙砾)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

  

(2)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第一句强调了沙砾所处的被动地位;第二句既强调了西北黄土高原所遭受的结果,也省略了尽人皆知而不必说出的施事者,使得语句简洁。

其次,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义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

试比较下面两句:

①战争开始的时候,他的父亲死在前线,后来德寇又杀死了他的母亲;他的祖母和妹妹是饿死的。

②战争开始的时候,他的父亲死在前线,他的母亲被德冠杀死了;他的祖母和妹妹是饿死的。

构成被动句有四个条件:

(1)动词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

如“那本书叫他买走了”。

如果是非动作动词,如“是”、“有”等,就不能构成被动句。

如“我们有书”,不能说成“书被我们有”。

(2)主语表示的受事者必须是定指的人或事物。

可以说“那本书被他撕破了”。

不可以说“一本书被他撕破了”。

但是“他丢了那本书”却能说成“那本书被他丢了”。

如果单说“衣服全被露水浸透了”,这“衣服”是定指的,而不是指任何衣服。

(3)除了“……被……所”,“……为……所”格式,一般被动句的动词后面需要有别的词语。

有的要带结果补语,有的另带宾语,有的要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只有少数双音节动词可以后面没有其他词语,如“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

(4)表示否定、时间等副词以及助动词要放在“被”字前面。

如“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大概被朋友留下吃午饭了”。

主动句和被动句互换主要思考点是主语和宾语的变换:

主动句变为被动句,将主动句的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的主语放在“被”之后构成介宾短语作被动句的状语;被动句变为主动句,将被动句的主语变为宾语,将“被”所带的对象变为主语,去掉“被”字。

如“我们引进了新技术”一句改为被动句,可改为“新技术被我们引进了”。

“把”字句,就是用“把(将)”,将动词的支配、关涉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

构成“把”字句有四个条件:

(1)动词要有“处置”的意思。

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如“狗把兔子咬死了”一句中“咬”的结果是“(兔子)死了”。

“我知道他的名字”就不能用“把”字句,因为“知道”是感觉动词,没有处置性。

(2)“把”字介引的对象必须是定指的。

“把”字后面表示的受事的词语是定指的、已知的事物,因此,前面常常带“这”“那”一类的修饰语。

“把书合起来”,这“书”是确定的某本书或某些书。

“带上一支钢笔”,不可说“把一支钢笔带上”,但可以说“把那支钢笔带上”。

(3)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单音节动词,至少要带上动态助词,或者是重叠动词,或者是动词带补语,或者是动词加宾语,或者是动词前有状语,或者是有结果意义的动补型双音节动词。

(4)如有否定词,助动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如“我没有把衣服弄坏”,“他愿意把青春献给教育。

“把”字句与非“把”字句互换,主要思考点是宾语:

如将“把”字句改为非“把”字句,则将“把”所关涉的内容放在宾语位置,去掉“把”字;如把非“把”字句改为“把”字句,在宾语前加上“把”构成介宾语作状语。

非“把”字句改为“把”字句则强调了对受动对象的处置、影响及其结果,反之,则失去强调处置、影响其结果的效果。

如将“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写出来,那是极罕有的事”一句改为非“把”字句,则可改为“先打好全篇文章的腹稿而后原封不动地写出来,那是极罕有的事”。

所以用不用“把”字句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谓语动词后有较复杂的补语,不允许受动对象作宾语时,必须用“把”字句;②补语虽简单,但受动对象是一个较复杂的短语,宜用“把”字句;③补语简单,但谓语动词或者本是动补式、或者是重叠式,可用“把”字句也可不用;④如果谓语动词后没有补语,谓语动词又不是动补式或重叠式,一般不用“把”字句。

3•肯定句和否定句

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

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意思的,是否定句。

有时同一个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来表达,也可以用否定句来表达,只是语意轻重、语气强弱上有细微的差别。

比较下边两句的肯定句和否定句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1)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很少)……

 

(2)……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暖和),夏天不热(凉快)。

  这两句如果都采用肯定句,就显得语意重了些,分寸感把握得不太好。

一般说来,同样一句话,用否定句比用肯定句语意要轻些,语气要弱些。

但是用双重否定句式,比用肯定句式语意往往反而会重些强些。

例如:

  

(1)而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2)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前一句用双重否定“不无”,强调用这种方法考虑问题的好处,比单纯肯定“是有裨益的”语意要强。

后一句的“不得不”双重否定,强调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比用“只好”语气要强烈。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否定句还是双重否定句要准确,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说反。

如:

这座大楼的外观好看。

用否定句式来表达,可以说“这座大楼的外观不难看”,却不能简单地加入否定短语“不好看”,说成“这座大楼的外观不好看”。

这样,虽然也是否定句,但将句子的意思说反了。

双重否定是肯定语气,三重否定是否定语气。

下边几句话就把意思表达反了:

  

(1)不要否认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2)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非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3)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不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4)稼先虽有“福将”之称,难道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吗?

4、单句与复句

单句与复句的转换主要是根据意义关系改变语法结构。

单句变复句的主要方法是:

如果是几个简单的单句,便可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组成复句,即通过关联词语来连接分句,使之成为一个有整体意义的表意单位。

如果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便把复杂的成分分解出来,构成具有几个主谓结构的表意单位。

单句变为复句后,表意更有整体性,更有逻辑联系,更为严密。

例(05年广东高考题):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句子的主干句是“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

复杂部分是定语,把它们抽出来单独成句既可,这个长句就变成了四个短句。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

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

它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复句变单句的主要方法是:

将分句抽出来变为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一个一个细小的表意单位,但要根据意义加上恰当的主语等,也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复句变单句后,取消表意的整体性。

例: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2003年全国高考题)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下定义属于逻辑知识,现在的中学教材没有涉及,尽管高考曾考过同类型的题目(如1993年全国题),由于时间久远,不一定引起老师及考生的关注,一些考生对这道题感到有些陌生,也是很自然的事。

下面结合2003年高考试题对此类题解题思路作一分析。

一、明确概念,掌握形式

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

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的形式。

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