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389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建设三级城市的加速期。

为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1、经济总量显著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9.4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1%,人均GDP由“十五”末的5590元增加到2010年的11179元,增长了一倍多。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长27.6%。

2008年被评为全省争先进位先进县,2009年经济综合实力又前移了8位,位列全省37位。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更加突出。

以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为纽带,以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和一村一品工程,建立健全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畜牧、烤烟、果品、蔬菜等特色农村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为重点,通过嫁接改造、新建和技改相结合,秦源煤业、和氏乳品、关山乳业、西合药业、鑫海矿业、华升镁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1.04亿元,较“十五”末增长1.4倍。

以打造品牌旅游为目的,高起点编制了关山、龙门洞景区规划,关山草原等景区道路、电力、通讯、娱乐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接待游客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4亿元。

以建设陕甘宁边贸商业重镇为出发点,积极引进宝商佳美家、冠森建材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积极开通邮政、圆通快递等现代物流企业。

全县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群众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3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7倍。

通过“十一五”期间发展,山区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文化旅游名县、边贸新城建设初见成效。

3、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农村综合改革整体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全面完成,二轮土地流转顺畅有序。

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

县乡企业民营化改革步伐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人才、资金、环境等方面得到极大改善。

以和氏乳品、正和乳业、西合制药、关山乳业为龙头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壮大。

大力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民主法制化建设为县域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民生得到极大改善。

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的原则,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城乡道路、饮水、通讯、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速,卫生、教育基础建设发展迅猛。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8.01亿元,年均递增49.3%。

五年共实施重点项目237个,总投资达到49.7亿元,2010年投资达到11.3亿元以上。

第二高中、县医院住院楼、中小学校舍及乡镇卫生院改造、以工代赈和扶贫异地搬迁、县城改造及供水、县乡公路改造和村村通油路等一批事关民生工程的实施,抗灾自救、灾后重建成效显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5、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契机,编制了县城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加快了城区改造步伐,实施了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北坡公园、迎宾路、廉租房、商住小区、城区拆迁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一批市政工程,县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东风、杜阳、温水、火烧寨、李家河、八渡、曹家湾、天成等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城镇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城镇化率达到25%。

  

6、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城镇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

涌现出了八渡高楼、东风尧场、杜阳下凉泉、东南东兴、天成范家营等一批新农村典型,统筹城乡试点在全县4个乡镇6个村开展。

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城乡救助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大病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全面推行。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70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9446元和2707元。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

1、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经过“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总量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但从经济发展结构来看,2008年三大产业比例分别为40.9:

26.5:

32.6;2009年三大产业比例分别为37.9:

30.8:

31.3,全市2008年为11.0:

60.3:

28.7。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偏低,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明显不足。

目前农业仍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全县财政增收和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2、在初期阶段中,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坚期、抢抓机遇的黄金期、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但立足全国大的形势和我县目前的实际,仍存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生态旅游名县转型、传统的商埠重镇向现代物流区域中心转型、由单一型干部向复合型干部转型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抢抓第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规划和宝平高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才能实现经济的有效转型,才能在有效转型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3、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和利益调整期。

随着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伴随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更加凸现,社会矛盾更加复杂,维稳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立足城乡统筹,通过政策创新、利益调整、社会转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丰硕成果。

鉴于以上分析,“十二”期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经济全面转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问题;解决既要把握全局又要重点突破、实现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解决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管理,实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

 

第三节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发展机遇

  

(1)《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陇县确定为三级城市,这在国家级层面尚属首次,将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在关天规划中,宝鸡市被赋予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地位,并将规划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无疑带动包括我县在内周边经济的发展。

  

(2)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重点将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加强投资。

作为国家扶贫重点县,将在新一轮开发中得到更多的扶持。

(3)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东部劳动密集型等产业转移势在必行,这无疑给我们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来机遇。

(4)宝平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即将实施的宝中铁路复线,将使我县的交通更加便利,东进西安、宝鸡,西到天水、兰州,北上甘肃平凉、宁夏的时间不断缩小,为全县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5)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思路更加明晰,基础更加牢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美好

 2、挑战和问题:

(1)由于处在转型期和利益的调整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维护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2)随着市场化、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完善,资源、人才、资金的竞争更加激烈,对基础落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的贫困县来说,面临的发展压力更大。

(3)我县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不足。

特别是工业目前只占生产总值的30%,加快工业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同时省“十二五”规划把我县确定为省级限制开发区,更使我县发展工业的门槛增高,约束性增大。

(4)理念、资金、人才仍是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面对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一部分干部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与时代的要求还不适应。

 

  第二章“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实现“五大转型”为主线,以“规划引领、项目支撑、重点突破、谋求跨越”为要求,以“一城三县”建设为目标,以陇州市建设为引领,以“五大突破”为重点、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向建设“商贸区域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休闲渡假胜地、最佳人居环境”为一体的宝天平城市圈中心生态花园城市迈进。

第二节 指导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重点谋划的原则。

立足建设陇州市目标,高标准制定和完善陇州市建设、工业发展、文化旅游、商贸及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点起步,科学发展。

   ——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原则。

坚持发展不动摇,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经济转型、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加快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全面优化产业结构,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立足优势,重点突破的原则。

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和突破发展的关系。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把握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在现代农业、矿产和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方面率先突破,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坚持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原则。

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积极推进土地、户籍、社会保障、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和谐、社会和谐。

 ——坚持项目带动,引领发展的原则。

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有力抓手,全面破解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规划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挖掘、包装、储备和开发一批项目,以项目支撑发展规划,以项目落实思路目标。

 ——坚持改善民生,惠民益民的原则。

发挥政府投资作用,新上和提升一批民生工程,调节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使广大群众更大程度的享受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

第三节 奋斗目标

 ——经济总量基本实现翻一番。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2亿元,年均增长13.0%。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15.0%。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10年的39.9:

28.7:

31.4调整到29:

37:

34。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1亿元,年均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20.0%。

 ——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76亿元。

 ——城市规模功能大幅提升。

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10Km2,总人口达到8万人,东风、温水、曹家湾等重点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由25%提高到40%,为陇州市建设打好基础。

 ——人口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总人口控制在26.7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下。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92元,年均增长15.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160元,年均增长15.0%;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实现国家生态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平安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的目标。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0%,污水处理率达到90.0%。

全县森林覆盖率60%,万元GDP耗能比2010年累计降低16%,千河水质达到二类水质,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社会保障实现广覆盖。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乡三项医疗保险率达到95%,基本做到老有所养,医有保障。

 

第三章 发展空间布局

 

第一节  空间布局

经过近几十年特别是“十一五”快速发展,全县经济在空间发展上形成了以县城为基点,以东风、杜阳、温水、火烧寨、曹家湾等乡镇为支撑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随着宝平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宝中铁路复线的建设及未来规划中李家河运煤专线的建设,这种经济在空间上的布局更加凸显。

因此“十二五”及未来十年,全县经济在空间上的总体布局是:

以县城扩规增能为重点,以东风、温水、曹家湾三个重点镇为依托,沿陇凤公路、宝平高速和陇马公路展开,形成“Y”字型布局,具体为:

1、全面加快县城建设:

重点是加大老城区改造步伐,积极建设南岸新城,发展东关科教办公区,全力构建一河两岸,四个功能组团的山水城相融的园林城市形态,为建设陇州市打好基础。

2、依据现有基础,培育和打造东风、温水、曹家湾三个重点镇,按照“陇州市”副中心镇的要求,全面编制重点镇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规模,提高服务功能。

使东风镇成为以建陶、煤炭开采为依托的副中心镇,曹家湾成为以金属镁冶炼、矿产开采加工为依托的副中心镇;温水成为以建材、煤炭储运和精深加工为依托的副中心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3、随着陇州市和副中心镇经济发展产生的极化和扩散效应,结合川原乡镇经济实体的培植,使各个生长点在宝平高速和宝中铁路及陇马路公路沿线展开,首先形成东风—县城一级经济发展带,然后发展县城—温水,县城—曹家湾两个二级发展带。

 

第二节 区域发展布局

按照中央、省、市“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在全国大区域布局上我县被列为省级限制开发区。

根据全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及我县目前已形成经济发展现状,在空间区域布局上全县大体分为四个区域:

1、千河川原区:

该区为全县中心腹地,包括东风、杜阳、城关、牙科、东南、堎底下9个乡镇部分村,土地面积2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

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劳动力富足,工业商贸经济比较发达,但人均耕地较少。

该区经济发展重点:

一是围绕陇州市建设,扩大县城规模,提高和完善城市功能,促其成为发展的聚集地。

二是依托绿色工业园及三个工业区,大力发展以镁合金精深加工、建陶、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工业。

三是依托县城规模,建设以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运输物流园区、煤炭储运、工业品储运园区,发展现代物流业。

四是依据丰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奶畜基地县建设优势,大力发展奶牛园区和设施蔬菜、优质小麦,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

2、南部台原区:

该区包括东风、八渡、杜阳、牙科、东南、堎底下、天成、曹家湾、固关8个乡镇部分村,土地面积37.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2%。

该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数量的台塬平地,人口相对集中。

但土壤相对瘠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经济发展重点:

一是继续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

二是突出发展苹果为主的水果产业及烤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北部浅山区:

该区包括东风(麻家台)、城关(唐家庄)、河北、李家河及火烧寨、温水部分镇村。

土地面积129.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8.8%。

该区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大,林草资源相对丰富。

但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水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重点一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和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第二粮仓。

二是突出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和烤烟生产。

三是利用林草相对丰富的优势发展设施养牛、养鸡、养猪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适时开发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

4、关山深山区:

该区包括新集川、固关、天成、八渡、曹家湾等5个乡镇部分村。

土地面积14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3%。

该区森林、牧草、野生资源、矿产及旅游资源丰富,土地植被状况良好,但交通不发达,耕地少,无霜期短。

发展重点一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牧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二是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为陇州市建设好后花园。

 

第四章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农业强县

   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大力推广良种作务技术,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稳定面积和总产,规划期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55万亩,总产达到11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

加快结构调整,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建成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产业基地,并在具有自然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乡镇和村组,设立核心园区,优先集中进行水利、道路等设施建设,优先提供技术、信息、物资等服务,优先在土地流转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其尽快形成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经营实体。

   1、以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重点抓好6个产业基地建设:

   十万头奶畜养殖基地:

围绕三户乳品企业跨越式发展和省级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县的实施,积极探索奶牛园区养殖的新机制,在东风、杜阳、牙科、东南、城关、塄底下、温水、曹家湾、天成等乡镇,建成30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发展奶牛专业合作社30个,机械化挤奶站30个,奶畜存栏达到10万头。

   六十万亩核桃基地:

规划期在北部浅山区和南部台塬区,采用集中连片、新法栽植、老树嫁接、旧园改造等措施,建设优质核桃生产基地20万亩,全县期未优质核桃面积达到60万亩,盛果期亩产量500kg以上、产值3000元以上。

五万亩苹果基地:

在东风、杜阳、东南、牙科、堎底下、天成、曹家湾、固关、城关9个乡镇,建设五万亩优质苹果种植基地,形成南部台原苹果产业带,优果率达到60%以上,亩产值4000元以上。

七万亩优质烤烟基地。

依托现代烟草示范县项目,规划基本烟田14万亩,加强烟水配套、烟田道路、密集烤房、育苗中心及农机具配套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示范区和核心区,使全县优质烤烟面积保持7万亩左右。

   五万亩蔬菜基地。

依托今麦郎、大红袍等知名企业,继续抓好线辣椒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达到3万亩以上。

以东南、堎底下、城关、温水为重点,建立以精细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2万亩。

十万只土鸡养殖基地。

以李家河为中心,辐射带动河北、新集、温水等周边乡镇,积极发展土鸡养殖,规模达到10万只以上。

   2、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

鼓励农村能人、企业法人、基层组织和自然人以股份制、土地入股、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园区生产经营。

创建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开发自主品牌,形成共创市场的经营主体。

   3、进一步完善农村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农技、农机、农经、种子和信息服务体系,充实提高县级,健全完善乡级,延伸开发村级,形成左右相连,上下贯通的农业服务网络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

   4、强化农业基础设施。

引导农民发挥投资主体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

加大中央资金和项目争取力度,重点实施一批节水灌溉、农田水利、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并通过招商引资,吸纳各方面资金和技术投入,使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根本性改善,夯实发展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效益。

   5、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

按照建设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绿色陇县创建活动。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新增工程造林40万亩,新增有林地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

 

第二节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山区工业大县

   围绕建设山区工业大县的目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建设为重点,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发展。

加大现有企业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强,促进工业发展上新台阶。

1、突出“一园三区”建设。

绿色工业园。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使镁合金精加工、中药材加工、面粉加工、核桃精加工等一批矿产精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落户园区。

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使园区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朱家寨乳品园区。

加大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升和氏、关山、正和等乳品企业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延升产业链,培育饲料加工企业和奶畜养殖技术服务企业,形成高品质奶牛培育、饲料供应、养殖技术服务、鲜奶收购、加工一条龙服务。

园区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曹家湾镁业园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扩大规模,力争再建成2—5个2万吨镁合金生产项目。

同时积极围绕铅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实现资源转换。

园区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

   东风陶瓷建材园区。

以石材及东风地区丰富的陶土资源为依托,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大陶瓷建材企业引进力度,力争建设精品陶瓷生产线10条,园区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

  

   围绕工业园区建设,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积极开展李家河煤矿开发前期工作。

   2、扶持现有工业提升总量。

制定优惠政策,全力扶持和氏、关山、正和三户乳品企业,支持西合药业加大秦艽基地建设,力争引进1户秦艽提炼加工企业,带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全力解决鑫海矿业、华升镁业等矿产企业发展问题,促其早日达产达效。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担保中心,减轻企业负担,使现有企业轻装上阵。

同时,加强协调,促进秦源煤业稳步发展。

3、加快新型能源产业建设步伐。

利用国家产业支持政策,积极发展关山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型能源项目。

实施以电代燃料工程和二期电气化县建设,支持段家峡水电公司扩大规模,新上水电站项目6个。

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万kw、风电30万kw、光电1万kw,发电总量达到3亿度,实现产值2亿元,适时建设生物发电项目。

   4、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抓手,坚持政府招商、企业招商、民间招商并重。

组建由县级领导、有关部门和骨干企业负责人组成的招商队伍,每年到发达地区上门招商。

力争引进投资上亿元企业2个以上,5000万元企业5个以上。

 

第三节 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名县

   以打造旅游名县为目标,突出文化产业园和“五大特色景区”建设,把我县建成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产业体系完备、设施服务一流、在陕、甘、宁连结点上的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强县和全国民间社火艺术之乡,成为新丝绸之路上具有影响的精品旅游区域。

   1、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积极发掘文化遗产,继承和创新秦汉文化和龙门洞道教文化,打造我县“丝路风情•社火之乡”的文化品牌。

大力开发推广陇州小调、社火脸谱、刺绣、工艺品制作等民间文化,提炼彰显地域优势的特色文化。

以文化产业园建设为统领,加快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搬迁改造。

建设标准高、设施超前的影剧院、剧团综合楼和数字化电影院。

实施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建立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和数字电视入户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创新广场文化和陇州戏苑等群众参与节目的开办机制,促其成为群众文化的主流。

制定鼓励政策,提高群众性文化创作热情,为宣传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奠定广泛坚实的基础。

   2、建设五大特色景区:

以内陆高山草甸和边关文化为主体的大关山旅游区(关山草原、关山森林公园、秋菊山庄、华严寺、蝉耳山、混元寺);以全真教龙门派文化为依托的龙门洞旅游区(龙门洞、景福山、火烧庵);以陇关古道文化为依托的固关旅游区(大震关、玄寿山、菜子河、段家峡水库);以乡村田园风光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区(八渡高楼、东南东兴、天成范家营民俗村);以老龙殿、药王洞、北坡公园、农家乐为依托的环城旅游区(药王洞、二郎山、香山寺、秦城遗址)。

全力实施“11245”旅游发展战略,树立“秦都汉关,生态陇县”品牌形象,旅游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十二五”末接待境内外各类游客达到2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以上。

3、加强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①环线建设:

开工吴山—牛心山—关山草原旅游通道;开通关山草原—咸宜关—石关—龙门洞旅游通道;形成八渡—关山草原—龙门洞—老龙殿—县城旅游环线;建成固关—甘肃马鹿旅游公路。

②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提升景区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使我县成为周边地区设施一流的旅游胜地。

投资4.8亿元,实施景区道路、供水、排水、通讯、娱乐、环保等项目,使旅游景区设施得到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