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激励学生进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371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docx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爱激励学生进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docx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四种场景的不同性质和各自所代表的一类人的生活,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张珍惜生命、保持乐观、锐意进取、辛勤劳作。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学,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科研成果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

“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

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指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思考:

在文中,作者是怎样看待人的一生的?

交流归纳:

作者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地洞、远征广阔领域、劳作于工场。

四、研读探究

1、你觉得哪种比喻最为贴切(或最不合适)?

为什么?

在讨论过程中顺势归结这几个比喻的不同性质:

形成板书:

①攀登高塔──高度

(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所有人)

②挖掘地洞──深度              以小

(指向科学家──举例:

如阿基米德、爱因斯坦等)

③远征广阔领域──广度

(指向政治家、军事家──如拿破仑、秦始皇等) 见大

④劳作于工场──琐碎却有益

(指向普通劳动者──如技术工人等)

提示:

说理由的过程中应该紧扣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比较有哲理意味?

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

五、片段仿写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

要求:

仿照课文语段,从“学生”或“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用一个比喻(并稍加阐述),尽可能真实准确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选择几个片段读一读,进行交流。

六、课堂小结

七、综合本单元四篇散文的学习体验,总结“散文”的特点

  1、学生说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对“散文”这种文体的理解,教师适时板书。

2、回忆在前几册中学过的散文,对散文的特点有进一步深入。

如:

《生命 生命》、《春》、《紫藤萝瀑布》、《散步》……等等)

八、课外作业

1、完成仿写的片教学目标

  

《人生》教案

东洪初中许瑞丽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兑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

3.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

“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

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历: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活动之一 :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

 

    1.朗读要做到读准字音 :

 落实如下词语 :

 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停滞、鲑鱼、乐此不疲 

    2. 朗读要注意获得一些新知识 

      用“描述了……情景 , 说明 ( 表现 ) ……”格式了解各段内容。

[成果展示]:

  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

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

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表现他们的辛劳和勇敢。

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

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

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析]在对文章进行初步钻研,有了整体的感知以后,学生们都想更深入的研究,这就进入了精读阶段。

阅读活动之二 :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中所写的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群各是什么样的人?

试从实际生活中各举几个例子。

 

      [析]本题意在考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成果展示]:

    挖掘坑道的人:

指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牛顿那样的科学家。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

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撒大帝、秦始皇、忽必烈等。

在工场劳作的人:

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昇等。

2、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析]作者对这类人的性格特点写得非常充分而明确,可以作为概括要点的训练材料。

[成果展示]:

可从两大方面来概括:

      一是贪欲:

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

      二是坚强:

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些都是课文的原话节录,或是从原话提炼出来的。

3、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析]本题主旨仍在考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深入分析能力。

     [成果展示]:

.作者描述这些人群、借此肯定或赞许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对学生交流给予恰当的评价 , 对学生讨论中不容易理清的问题要进行点拨、讲评 . )

教师小结:

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四、深入研讨 ,问题探究  

   阅读活动之三 :

 细读课文 欣赏品味 

1.难句释疑、讨论解惑

  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

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2.写法探究

提问:

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五、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课文标题是“人生”,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阅读本文,对照自己,想想你将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想出几个形象的比喻、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析]本题旨在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升华情感,使学生接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实现能力的拔高与迁移。

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成果展示]:

示例一、人生是一支永远的歌,有高潮,有低调。

奋斗的人生是一支高昂的歌,成功是欢快的旋律,失败是低回的乐章;前进是高亢的曲调,后退是休止的音符。

示例二、人生是一幅美丽的画,勤奋的人,以心血为纸,以汗水为笔;用时间勾勒,用智慧渲染。

人生路上坚实的脚印,就是用心血汗水、时间智慧画出的一幅幅绚丽的丹青。

示例三:

人生就像树叶一样经历了新绿、翠绿、深绿,直到枯黄,然后叶落归根。

人年轻的时候,就好像新芽后的嫩绿树叶,不断地吸收着外界的阳光、水分和空气,使劲往上攒动;慢慢地,从青年步入壮年,再到中年,浑身的绿开始变得厚重了,那是一种别样的丰韵美,是一种不露而艳的成熟美。

人的一生只需要将属于自己的那片绿叶尽量保持得圆润和丰盈,而不必在乎这片叶子到底是挂在树尖还是树梢。

六、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

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

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

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七、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八、板书设计

            

四个场面

                                    人生(以小见大)                 

                            

三大人群  

 

《那树》教学设计

申留杰

教学目标:

 1、通过词句的品析,感受“那树”的形象。

 2、通过文章主旨的比较,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论:

你喜欢读散文吗?

知道哪些散文作家?

一、导入课文

   有这样一位作家:

他很有才华,是我们当代著名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很有思想深度;他大半辈子生活在中国,却不为大陆许多读者所熟悉,反而蜚声海外文学界。

老师收集了他的一些名言,我们来分享一下。

(课件呈现,学生齐读)你对哪句印象最深刻?

(生说)你知道他是谁?

想不想认识他?

(课件呈现,让学生大声说并记下作者名字)

二、简介作者

    王鼎钧,1925年生,笔名方以直,山东人,现旅居美国。

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我们现代人》及小说、评论多种。

三、走进课文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很好的散文——《那树》,看看这篇文章讲了些什么?

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1、说说那树

那是一棵怎样的树?

请用“那是一棵         的树,从      可以看出。

”的句式来说。

(修改:

那树具有怎样的品质?

你认为它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从哪里看出?

)明确:

    ⑴古老  文章第一段:

很久很久    当-------就

            文章第二段:

佝偻  老态

(名副其实的老树,你见过这样的树吗?

⑵坚固  台风刮不倒  屹立不动  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真可谓是生命界抗击台风的榜样!

有霉黑潮湿的皮层,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

⑶茂盛  像刚炸开的焰火(比喻奇特)

        千掌手指托住阳光,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的确非常得茂盛!

        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绿得更深沉

        绿着生,绿着死

⑷大有功德(无私奉献、有爱心)

        A、“在夏天-----碎汞。

”(给人阴凉、清净)

B、“鸟来了------唱歌”(给鸟栖息之所,给孩子欢乐)

C、“于是情侣止步”(给情侣温馨)(引导齐读)

 ⑸通灵  临死前告诉体内的寄生虫------

小结:

树有惠于人,人受惠于树,人与树和谐共存,构筑着田园诗般的美好生活,树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这样的一棵树让人肃然起敬,让我们赞叹——那树啊!

哪里是树,那分明是人类的守护神!

(板书)

2、说说那树的命运

(1)为什么被砍?

(生说)

⑵你觉得那树该不该砍?

请说明理由。

(生自由说)

⑶作者认为那树该不该砍?

他是如何描述的?

(出示课件,让学生填词语)

     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

  明确:

用了拟人手法,把老树被伐形象地描写成一次残忍的杀戮,表达作者对老树被伐的愤恨和悲哀之情。

(引导学生齐读,注意把握感情)

  3、说说作者为什么写那树?

⑴那树,那古老、坚固、给人类荫庇的树永远地消失了。

请同学们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

作者想表达些什么?

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因为:

我常说,文章本身有它自已的命,它跟谁有缘,跟谁没缘,缘深缘浅,缘聚缘散,有我们不知道的定数……那就更不用说文章的主题了……

  ——王鼎钧《四千字·五十年》

先自己静静地思考,然后再跟同学交流。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类)

⑵出示材料:

(课件呈现几种对文章主旨的看法)

 ⑴人 教社《教师用书》

(学生齐读)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作者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⑵台湾《国文教学手册》

(一生读)那树荫庇人类、护卫大地,可其后却被人类基于私利考量,落得砍伐殆尽的下场,表面看来固然是老树一生实际的写照,但响应到人类社会,老树的坚固稳定,何尝不是传统文化根深叶茂的表征?

奈何时移事迁,在西风东渐、国人盲目崇洋的心态下,传统文化亦不免于被折枝刨根、砍伐殆尽的命运。

      ⑶作家舒婷的论述  

 (师读)王鼎钧就像深秋原野一棵怒爪攫空的老树,离开大陆固然身不由己,活在孤岛更是生不逢时,七跌八撞,遍体鳞伤,所以寡合,于是出走,终于旅美。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万里外寂寞乡落日楼头孤鸿声里更加想念他的杨柳依依桃花灼灼的中国,禁不住寄那树长叹:

啊,“故乡要你离它越远它才越真实,你闭目不看才最清楚!

    问:

上述三个观点,你更认同的是哪一种?

阐述理由。

四、总结聆听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也感受了编者、作家振聋发聩的理解,《那树》这篇文章引发了我们深深地思考。

要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那就要我们走近作者,走进他的更多的作品中去。

五、推荐阅读:

散文集《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碎琉璃》,《风雨阳晴》等。

(分发文章《网中》当堂阅读,视时间而定)

六、板书设计:

诗意地栖居

                          那树——惨遭杀戮  ?

   人类的守护神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东洪初中申留杰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

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后进生的成因

   ⑴逆反心理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

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以致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

   ⑵自由散漫型

   一些特殊生由于家庭破裂或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的个性。

这类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

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

   ⑶孤僻冷漠型

   这类学生由于受到离异父母的冷落,或从小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因此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感强,渐渐在心理上建立起情感的屏障。

不善交流,喜欢独处,自我欣赏,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自我中心,对集体和他人的事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班集体的任何活动都不想参与,集体荣誉也似乎与他不相干。

   ⑷意志薄弱型

   这类型的学生往往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不放心,什么事都包办代替。

由于受到的外控过多,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自制力差,做事也没有自觉的行动目标,遇到困难不是软弱退缩,就是随波逐流,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战胜困难。

认识学生、研究学生是为了更好教育他们,使他们各有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迅速发展,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好的影响,但是一部分特殊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或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能向双差生的方向分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这类学生的特点,尤其对有严重心理缺陷或单亲家庭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在接受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进而扭转自己的抵触情绪,改变对外部世界的冷漠态度。

 二、采取的教学策略

   ⑴爱心是教育的关键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始终坚持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

其实建立小组的目的是“沟通”,为了使他们有个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

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

班主任只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的为后进心考虑、解决问题,则他们也会时时为你着想。

可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

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

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关键。

   ⑵诚心是教育的保证

   和后进生谈心、谈话是班主任工作主要方式、方法,我也常常找后进生谈,但应注意的是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心灵总有一堵厚厚的墙,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你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如果你逾越它,那么你就成功了。

谈心过程中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我的做法一般都是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以一个朋友身份与之交流,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就太容易了。

其实后进生们大多都很“肝胆”,如果能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想,那你离成功很近了。

如果他们犯错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这是指后进生犯错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态度。

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

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保证。

   ⑶耐心是教育后进生的前提

   如果你的心情不好或烦躁,切莫去做后进生的工作,因为你没有耐心听他的理由,听他的“述说”,更不可能给他机会。

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是后进生的特点,你做工作之前应抱有“充许犯错”的想法,千万别说“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更不要动辄叫家长等等。

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

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

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心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

”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⑷激发兴趣

   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

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

二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后进生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

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是要常抓不懈。

后进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

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

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半功倍。

   后进生身上也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也有他们的优点,只有你有爱心、诚心、耐心,你就会发现,你就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能转化他们。

对待这类学生应加强学习目的、动机的教育,和他们一起定下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用校规校纪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弱点,健康地成长起来。

总之,教育后进生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而我只是刚刚跨过了门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