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虫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178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病虫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番茄病虫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番茄病虫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番茄病虫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番茄病虫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番茄病虫害.docx

《番茄病虫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病虫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番茄病虫害.docx

番茄病虫害

番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发布者:

农技站     发布时间:

2008年4月1日

   一、苗期病害

  1.猝倒病:

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发病初呈水浸状,后溢缩,引起幼苗猝倒或枯死;湿度大时,病苗或病苗周围士面上长出白色絮状霉层。

   二、番茄灰霉病 

    1.症状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

病、健组织界线分明。

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

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此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

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

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

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3.防治方法生态防治。

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

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病果、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拉秧后清除病残体,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染病。

    药剂防治,重点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用药。

    ①移栽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幼苗。

    2喷雾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4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三、番茄晚疫病

    1.症状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幼苗感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霉层。

幼茎基部发病,形成水渍状缢缩,幼苗萎蔫或倒伏。

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

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

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

湿度大时生长白霉,迅速腐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此病由致病疫霉真菌浸染引起。

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利于发生和流行。

当叶片上有水滴存在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

温度在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

是否发病与流行,决定水滴或水膜的存在。

偏施氮肥、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均易于该病发生。

病菌经气流、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

该病为多次重复浸染的流行性病害。

    3.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晴天浇水并防止大水漫灌,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中心病株。

    药剂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效果良好。

可选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银法利、

    四、番茄叶霉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果、花。

叶片被害时叶背面出现不规划或椭圆形淡黄或淡绿色的褪绿斑,初生白色霉层,后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

叶片正面淡黄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病叶干枯卷曲而死亡。

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

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

果实染病,从蒂部向四周扩展,果面形成黑色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此病由花黄枝孢菌属真菌侵染所致。

一般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菌侵染和病害发生。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但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的因素。

病菌通过空气传播,从叶背的气孔侵入。

    3.防治方法合理安排轮作。

安排与瓜类或其他蔬菜进行三年以上轮作,以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

药剂防治:

喷雾施药。

初见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喷洒药液全面防治,要注意叶背面的防治。

可用2%Bo-10(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每7~8天一次,连喷2~3次。

    五、番茄早疫病

    1.症状苗期生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

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

病叶一般由植株下部向上发展,严重时中片脱落。

茎部病斑多着生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有时龟裂,严重时造成断枝。

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此病由茄链格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

通过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气孔、伤口表皮直接侵入发病。

病菌生长适温26~28℃,一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发病流行速度快。

    3.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灌水追肥要及时。

选择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密植。

药剂防治。

可选用50%农利灵湿性粉剂或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六、番茄病毒病

    1.症状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

花叶型:

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病株略矮,新叶小,结果小,果实表面质劣,多呈花脸状。

    蕨叶型。

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条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

花瓣增大,形成“巨花”。

植株不同程度矮化。

    条斑型。

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

叶片上表现茶褐色斑点或花叶,背部叶脉紫色;茎上出现暗绿色到黑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病茎质脆易折断;果实上多形成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但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到茎和果肉内部,随着果实发育,病部凹陷而成为畸形僵果。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生长势弱,重茬等,均易引起病毒病的发生。

传播途径是通过摩擦、打杈、绑架等作业时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

    3.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和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可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

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培育无病壮苗、注意田间操作中手和工具的消毒。

    及时防治蚜虫。

可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00~2500倍液、0.4%杀蚜素水剂200~400倍液。

    生物制剂防治。

可用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病毒K,小叶灵等防治。

   七、番茄青枯病

  选择无病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亩施石灰100—150公斤,调节土壤PH值;在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防治。

    八、番茄生理性病害

    

(一)番茄脐腐病

    1.症状青果最易发病。

病斑发生在果实顶端脐部,即花器残余部位及其附近,故称脐腐病。

病部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发病部位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

受害果实的健全部位提前变红。

病部在潮湿条件下,往往被腐生菌侵染,在病斑上产生墨绿色、黑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

    2.发病条件番茄的幼果和未成熟绿果容易发病,果实成熟后一般不发病。

    在多雨季节过后接着干旱,或前期灌水过多、后期不灌水,植株骤然遭受干旱的情况下常严重发病。

番茄根系发育不良,或根部受伤,不能正常吸收水分,也易诱发脐腐病。

如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肥过浓引起烧根,从而影响水分的正常吸收,发病常严重。

砂质土壤或粘重土壤,会使土壤中水分变化过大,土壤碱性过重,影响根系吸水能力,均易发病。

    3.防治方法加强管理,保证植株水分的均匀供应,特别在初夏温度急剧上升时,须注意掌握水分的供应,田间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选择保肥水力强、土层深厚的砂壤土种番茄。

对土壤过粘或含砂过多,应结合深耕多施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等,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其保肥水能力。

    合理施肥。

避免使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用肥料浓度过高,烧伤根系。

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勿过多偏施氮肥。

在番茄开始座果后30天内,适当增施钙素肥料,可用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进行根外追肥,从初花期开始喷1次,隔15天再喷1次,能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二)番茄筋腐病

   1.症状番茄筋腐病是一种危害果实的生理性病害,主要症状是果实着色不匀,横切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

发病较轻的果实,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果实外形虽没有变化,但维管束变褐部位不转红。

发病较重的果实,果肉维管束全部呈黑褐色,病果胎座组织发育不良,部分果实伴有空腔发生,果实表面呈明显的红绿不均,严重时发病部位呈淡褐色,表面变硬。

除轻微发病的果实外,均无商品价值。

发病植株的茎、叶没有明显症状。

 

    2.发病原因和条件主要是日照不足、低温、多肥、过湿、缺钾、地下水位高、土壤板结等因素造成的。

    3.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

注意轮作换茬。

提高管理水平,幼苗定植不要过密和生长不要过于繁茂,适量施用化肥,氮、磷、钾肥配合适当,避免偏施氮肥,尤其注意不要过量施用氨态氮肥。

增施钾肥,多施用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水、排水能力和通透性。

适当灌水,一次不要灌水过多,保持土壤适宜湿度。

雨后注意排水。

    果实坐果后,15~20天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复合微肥,连施2~3次。

    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最大限度提高光合作用。

    (三)番茄空洞果

    1.症状在果肉部与果腔部之间出现空隙。

程度轻的空洞果尚可有商品性,程度重的无商品价值。

    2.防治方法要尽可能地多供应同化养分,使果实得到充足的营养,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花蕾易脱落的苗,一般根部的发育较差,根的数量也少,同化作用较弱,使用生长激素促使坐果,容易产生空洞果。

如果减少坐果数,空洞果的发生将会减少。

    植株具有好的花芽,由于移植时受伤,形成老化苗,在大田定植根系发育不好,容易引起叶的老化,同化作用减弱。

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势,按比例地坐果,并促使果实慢慢地膨大,供给充足的养分,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叶面积少的时候,第一花序大量坐果,植株底部的果实,所需的同化养分是由全株供给的,空洞果较少。

但上部果实得到的同化养分就少了,就会形成空洞果。

同化养分不足时,果实就不能很好地膨大,养分极少时就根本不能坐果。

    在同一花序中,从第一朵花到第五、六朵花的开花时间不集中,就会引起果实间对同化养分的争夺,迟开花的果就会形成空洞果,因此在同一花序上,要所同时开花的3~4朵花一起用生长刺激素处理。

    土壤中氮肥多、水分多、夜间温度高的时候,开花日期容易不齐。

相反,在土壤稍微干燥、夜间温度又低时,开花较整齐。

夜间温度高,特别是施了氮肥和浇了水时,同化养分大都分配给植株,而果实却分配得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摘心。

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为了要增大叶面积,可摘掉一部分果实来增加叶片数,以使同化养分增加,防止空洞果的出现。

    (四)番茄裂果

    1.症状成熟时,在果蒂附近发生放射状的裂痕,为放射性裂果。

在果肩部出现同心状的龟裂,为同心状裂果,很多裂果是两种裂果现象同时出现的混合型裂果,从栽培类型来说,夏天露地栽培的番茄和秋季塑料薄膜温室栽培的番茄裂果发生较多。

高温干燥时期也易发生。

    2.防治方法预防裂果的方法,主要是防止果实的老化,以及由于降雨造成土壤水分含量的急剧增加。

避免雨水与果面的直接接触也是很重要的。

    果皮的老化是由日光直射果皮引起的。

在果实的上方如能有大的叶片把果实遮住,防病效果较好。

在摘心栽培中,对一些上部果实和叶片较小的品种要多加注意,及时采取防止裂果的措施。

土壤中钙和硼含量少也易引起果皮的老化。

应充分供应钙肥和钾肥,并使植株很好吸收。

  在干燥情况下,钙的吸收变差,在多肥多钾的情况下,钙的吸收也会受到影响。

要注意土壤深耕并施上适当数量的基肥,使根能充分地生长,很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

另外,要注意经济灌水,避免干旱后下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剧增加。

加强土壤管理,使根能向深部扩伸。

    (五)番茄日烧病

    1.症状田间多见日烧病发生于果实上,形成日烧果。

多是膨大期绿果出现日烧。

果实的向阳面出现大块褪绿变白的病斑,与周围健全组织界限比较明显,病斑部后期变干、革质状、变薄、组织坏死。

有时叶片也可出现日烧,初期叶的一部分褪绿,以后变成漂白状,最后变黄枯死。

    2.防治方法注意合理密植,适时、适度整枝打杈,使茎叶相互掩蔽,果实不受阳光直射。

注意作物行向,一般南北行向日烧病发病较轻。

    温室、大棚温度过高时,及时通风、促使叶面果面温度下降,或及时灌水,降低植株体温。

阳光过强时,可隔畦覆盖帘子或覆盖遮阳网。

喷施85%比久(B9)可溶性水剂2000~3000ppm,或0.1%硫酸锌或者硫酸铜,增加番茄抗日烧能力。

    露地番茄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

   1时期的农药配置组合(2月下旬一3月下旬) 

育苗过程中一定注意防治晚疫病,可每7—10天喷1次百菌清、甲霜铜、杀毒矾、普力克、乙磷·锰锌等。

   2时期的农药配置组合(4月上旬一6月上旬)

此期肥料不足等常发生斑枯病,可喷百菌清、杀毒矾、多硫悬浮剂等。

防治溃疡病,可在摘除腋芽后,全田喷洒络氨铜、可杀得、琥胶肥酸铜等含铜制剂。

防治花叶病(CMV)应彻底防治蚜虫,以预防花叶病(CMV)有效。

   3时期的农药配置组合(6月中旬一8月上旬)

此期防治晚疫病、早疫病可参照I期用药外,还可用扑海因。

防治疮痂病可用琥胶肥酸铜(DT)、可杀得等。

防治花叶病(CMV)应注意治蚜。

番茄虫害:

   1、白粉虱

  白粉虱对黄色敏感,可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每亩地放置30—35块,置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药剂防治可选用25%蚜虱统熏杀或25%蚜虱螨熏杀1000倍液,或用12%的科顺烟剂、30%的白粉虱烟剂熏杀。

  2、美洲斑潜蝇

  采用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盛期每亩设置15个诱杀点,每点放一张诱蝇纸,3—4天更换1次;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所用药剂有40%绿菜宝乳油1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3000倍液,5%锐劲特乳油15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或用30%的斑潜蝇烟剂熏杀,吡虫啉喷施。

  3、棉铃虫

  棉铃虫的卵95%产于番茄的顶尖至第四层复叶之间,可结合整枝、打顶和打杈,能有效减少卵量,同时要注意及时摘除虫果,以压低虫口;在菜田周围种植玉米诱集带,能减少番茄田棉铃虫的产卵量;生物防治,在棉铃虫卵高峰后的3—4天及6—8天连续两次喷洒Bt乳剂,可使幼虫大量染病死亡;化学防治关键是抓住孵化盛期至2龄高峰期,即幼虫尚未蛀入果内的时期施药,用21%灭杀毙乳油1500—3000倍液,活.5%功夫乳油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1500—3000倍液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