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165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

《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

初中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58分)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uO(Cu)

稀硫酸

过滤

B

Ca(OH)2(CaCl2)

适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C

KOH溶液(K2CO3)

适量Ca(OH)2溶液

过滤

D

CO2(CO)

足量O2

点燃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CuO中混有Cu,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会与氧化铜反应,把原物质除去,故此项错误;

B、用稀盐酸不能除去Ca(OH)2中的CaCl2反而会把氢氧化钙除去,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项错误;

C、适量Ca(OH)2溶液可以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过滤后不会有新的杂质,所以该试剂选用合理.此项正确;

D、CO2中混有CO,采用氧气,由于使用燃烧法对氧气的浓度有要求,所以即使低浓度的CO能够被点燃甚至被消耗掉,也会导致氧气成为新的杂质.错误.

故选C

2.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鉴别NaOH和CaCO3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除去CaO中的CaCO3

方案1

加水溶解,看是否溶解、放热

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点燃

加适量稀盐酸

方案2

加入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加适量稀盐酸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加水溶解,过滤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热,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钙,方案1和方案2都合理,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根据除杂原则方案1是正确的,方案2不正确,因为盐酸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点燃的方法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能点燃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盐酸是错误的叙述,盐酸能与氧化钙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图象与实验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

向MgC12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

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所以会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当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因为有一部分水和氧化钙发生了反应,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因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所以与铁粉反应生成的氢气多,不符合题意;C、向MgC12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HC1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图象与实验表述不一致,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因为镁条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曲线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B.

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

将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中

D.

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反应的速率,质量减少的快,反应后加二氧化锰和不加二氧化锰的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同,但加二氧化锰固体的剩余固体质量一定要大,不能重合,错误;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和反应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错误;C、将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中,都生成了硫酸镁,但氧化镁生成的多,正确;D、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可知,完全反应后减少的质量是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3.9g,错误。

故选C。

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高分子:

淀粉、油脂、纤维素B.氧化物:

水、锰酸钾、酒精

C.干燥剂: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浓硫酸D.氮肥:

碳铵、氨水、尿素

【答案】D

【解析】

A、淀粉、纤维素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B、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锰酸钾和酒精不属于氧化物,错误;C、浓硫酸、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错误;D、氮肥:

碳铵、氨水、尿素,都属于氮肥,正确。

故选D。

6.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有

①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充分混合后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体积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

③用汽油除油污和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油污原理相同

④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C和溶液D。

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a.NaNO3b.NaNO3和Na2SO4c.NaNO3和Ba(NO3)2三种组成。

A.1条B.2条C.3条D.4条

【答案】B

【解析】

①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充分混合后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体积之和,是因为相同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相等,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错误;②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正确;③用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汽油溶解油污,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二者原理不同,错误;④若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硫酸钡)与溶液B(溶质是硝酸铜),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C(氢氧化铜)和溶液D(溶质是硝酸钠);若硫酸铜溶液(过量)与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硫酸钡)与溶液B(溶质是硝酸铜和硫酸铜),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C(氢氧化铜)和溶液D(溶质是硝酸钠和硫酸钠);若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硫酸钡)与溶液B(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钡),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C(氢氧化铜)和溶液D(溶质是硝酸钠和硝酸钡),共三种组成,正确。

故选B。

7.类推是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具体问题不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A.元素的种类由核内质子决定所以具有相同质子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B.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点燃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氦原子与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

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甲烷和Ne均有10个质子,但不能说属于同种元素,错误;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不一定是氧化物,错误;C、H2和CO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当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就可能引起爆炸,正确;D、氦原子与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但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错误。

故选C。

8.下列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影响环境的物质

B

化学之最

①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CO

②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SO2、NO2

③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

①最清洁的燃料——氢气

②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C

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

D

现象的解释

①金刚石和石墨——碳元素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相同

③CO、CO2——每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

①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温度升高,原子变大

②糖是甜的,醋是酸的:

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③汽油洗油污:

利用乳化作用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①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强二三百倍,使血红蛋白丧失了和氧结合的能力,使人缺氧而中毒;②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NO2等酸性气体;③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综上所述,正确;B、①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

燃烧放热多、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可用水制取,燃烧又生成水,可再生。

所以最清洁的燃料−−氢气;②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正确;

C、①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②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③CO中含有2个原子,CO2中含有3个原子,所以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综上所述,正确;D、①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变大,原子的体积不变;②糖、醋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因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所以糖是甜的,醋是酸的;③汽油洗油污:

利用的是溶解的原理,错误。

故选D。

点睛:

洗涤剂洗去油污是利用乳化的作用,汽油洗油污利用的是溶解的原理。

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中选项都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②石墨可作铅笔芯 ③甲烷可用作燃料 ④不锈钢作餐具 ⑤活性炭作口罩滤芯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正确;②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正确;③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正确;④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可用作餐具,正确;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口罩滤芯,正确;⑥氢氧化钠显碱性,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炉具清洁剂成分,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错误。

故选A。

10.下列各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H2O2

H2O

H2

B.Fe

Fe2O3

Fe

C.KClO3

O2

Fe2O3

D.CH4

CO

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一步反应生成水,水通电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气,不符合题意;

B、铁和水氧气并存能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铁,高温条件下氧化铁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能一步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铁点燃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铁,符合题意;

D、在点燃条件下甲烷和氧气能一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能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点燃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另一种是棉纤维,因此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时,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不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钾,因此利用氢氧化钙可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正确;B、出行多乘交通工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时,能够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完全正确,错误;C、铁、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钙元素是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②服用含Al(O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氢氧化铝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③油脂虽然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是也不能大量摄入油脂,要适量摄取,以保持身体健康;

不完全正确,错误;D、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②纯铁比生铁的硬度小;③聚氯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完全正确,错误。

故选A。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B

【解析】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

故选B。

13.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

90

20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39

5

16

 

A.反应后

的数值为0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D.丙可能是单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

2g+90g+20g+10g=122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

m+39+5+16=122,则m=62,甲质量增加,不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甲丁质量增加,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少,应为该反应的反应物;

【详解】

A.有分析可知m=62,故说法错误;

B.甲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故不可能为催化剂,故说法错误;

C.乙减少了90g-39g=51g,丙减少了20g-5g=15g,故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1g:

15g=51:

15,故说法错误;

D.乙+丙→甲+丁,丙可能是单质,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经检测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炼铁主要是还原过程而炼钢主要是氧化过程

C.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C

【解析】

A、某物质经检测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氧元素,错误;B、用一氧化碳等还原剂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用氧气可以把生铁中过多的碳除去;氧化还原同时进行,错误;C、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里化合价不一定相同,例如在硝酸铵中,氮元素显−3和+5价,正确;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错误。

故选C。

15.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量筒的容量为250mL,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①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

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引燃红磷;

③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mL;

④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对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步骤①中,鼓入空气的体积可以是小于200mL的任意体积;②步骤②中,红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和b;③步骤③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偏高;④步骤④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V1-V2)/V1×100%;⑤该实验装置与课本上的装置相比更环保,结果也更准确.

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①步骤中,鼓入空气的体积不能是小于200mL的任意体积,这是因为鼓入空气至少应该露出红磷,否则红磷无法点燃,错误;②步骤②中,必须关闭止水夹ab,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或实验结果不正确,错误;③步骤③中,未冷却至室温时,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测得的V2数值偏高,正确;④步骤④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V1-V2)/V1×100%,正确;⑤该实验装置与课本上的装置相比更环保,结果也更准确,正确。

故选C。

点睛: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完结束,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会燃烧

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答案】D

【解析】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错误;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元素的种类也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氖和水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不是同种元素,错误;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

故选D。

1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反应物均为单质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两种反应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

故A正确;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在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故B正确;C、该反应由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反应前后元素的存在形态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所以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D、该示意图表示的是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和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

D。

18.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的前后质量守恒。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的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后致质量减小.故A说法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的前后质量守恒,故B说法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应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故C说法正确;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的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后致质量减小.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H20

油污

活性炭

振荡、搅拌

B

空气

甲醛

过量焦炭

通过焦炭净化器

C

CO

水蒸气

足量生石灰

通过生石灰的干燥管

D

NaNO3溶液

Na2CO3

适量Ca(NO3)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异味,但不能除油污;B通过焦炭净化器能将空气中的甲醛吸附;C生石灰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钙,因而可用于吸水,而且由于不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用于干燥一氧化碳;D,适量的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钠,符合除杂要求。

选A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0.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

高温充分煅烧

B

KCl溶液

CaCl2

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C

CO2

CO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

H2

HCl

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高温充分煅烧CaCO3,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

B.CaCl2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正确;

D.HCl气体溶于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正确。

点睛:

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21.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

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

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

选B

22.已知:

2KClO3=2KCl+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2KClO3MnO22KCl+3O2↑,所以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开始氧气的量是零,反应中质量增加,反应结束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